试论美国电影中的五种刻板黑人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五种刻板黑人形象

[摘要]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黑人美国电影刻板形象

一、引言

提起美国人的形象和美国电影的关系,很多人认为电影仅仅是娱乐而已,是纯粹的逃避现实;也有人认为电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还有人说现实生活是在模仿电影。而事实却是由于电影被人们理想化了,于是电影承载了过多的使命,因此成为身份和形象纷争频繁的战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电影制片人制作的不同内容的电影都能反映那个特定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美国黑人形象和身份的变化在20世纪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早期阶段五种刻板黑人形象:汤姆、浣熊黑人、悲剧混血儿、老奶妈、野蛮黑人一直影响着后来美国电影中对黑人形

象的刻画。

二、早期电影里的五种老套又刻板的形象

美国电影里的第一个黑人形象:汤姆叔叔,出现在仅仅12分钟长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了汤姆的形象后,又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有着独特称呼的黑人:浣熊黑人;悲剧混血儿;老奶妈;野蛮黑人。所有这些形象类型都用来反映同一效果:通过强调黑人的低贱来娱乐,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从美国有奴隶制的那天起就存在并且已经很受美国生活和艺术欢迎的黑人典型形象的电影复

制品而已。

在这个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造就了这些刻板形象,在美国这个充满希望的国土上诞生了黑人这一新的种族,当非洲黑人被欧洲移民非法作为奴隶运到北美洲大陆时,就注定了他们低人一等的身份。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以及奴隶制的废除,大多数非裔美国黑人都居住在美国南部的几个州,并且从事着农业活动,大多数曾经是奴隶的黑人都没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他们没有文化,甚至是文盲,很多

都是在农场耕作的小佃农。

从1910年到1930年,两百万非洲裔美国黑人迁移到了美国北部以及西部的一些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纽约和洛杉矶等,由于一战期间劳动力的需求以及美国南部诸州棉籽象鼻虫祸患成灾导致了他们的北移。他们带着寻求好的工作、平等的权利、更好学校教育的希望,想要逃离他们在南方遇见的不公平、暴力,还有近乎奴隶的待遇等。但是与此同时,在北方,种族暴乱表明种族偏见同样存在。在一战期间,约有400,000黑人在被隔离的军队中服役,他们希望他们在军队的服役可以表明他们是爱国的,并希望因此为自己赢得在美国受尊敬和平等的权利。然而,当这些士兵从欧洲战场返回美国时,很多白人却对他

们表示不满、愤恨而且还经常袭击他们。

在早期的一些电影里,当所有的黑人角色由白人把脸涂黑后扮演时,只有老套的形象模式,甚至到后来有真正黑人演员出演黑人角色时也无法避免地沿着原来老套的模式去表演,整个黑人表演历史也成为为抵制老套形象,创造形象丰富、个性鲜明、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而不断斗争的历史。汤姆、浣熊黑人、悲剧混血儿、老奶妈、野蛮黑人等这些形象被比尔·鲁宾逊,斯特平·费特奇特,哈

蒂·麦克丹尼尔和沃尔特·朗等栩栩如生地搬到了银幕上。

1.汤姆

汤姆是首次用了比较长的篇幅描述的被社会所接受的一个良好黑鬼形象。汤姆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无论在被追赶、骚扰、侮辱、纠缠,还是被鞭打和奴役下,他们都保持着他们忠诚、大度、无私和友善的态度,因此,他们受到了白人观众

的喜欢,并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在早期的两部短剧《邦联特工》(1910)和《一切为了玛莎》(1911),汤姆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其中《邦联特工》一片中,可爱的老丹尼儿叔叔是南方的一个黑人特工,他很满足很幸福地死在北方军队的枪口下。在第二部片子里,一位曾经在一位白人家作过奴隶的黑人,一直喜欢并忠诚于他以前的主人,为了帮助主人度过一次经济难关,他挺身而出又一次把自己的自由身出售而再次成为奴

隶。

在后来的一部众所周知的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同名影片中,英俊的黑人演员詹姆斯B·洛伊,作为领衔主演、“有天赐能力”的他仍然演绎了一

个和蔼可亲的汤姆形象,并没有给予这个角色以新的阐释。

2. 浣熊黑人

这些浣熊黑人形象在一系列的电影中,成为只为人们提供娱乐的对象和黑人

的丑角,没有了汤姆的单纯。

通常,眼珠突出没有恶意却有点疯疯癫癫的黑人小孩总是喜欢一惊一乍,他们的滑稽动作是逗人开心、令人愉悦的。在许多诸如1904年的《十个黑人小孩》、1927年的《托普赛和夏娃》、《汤姆叔叔的小屋》影片中,他们总是不可靠,懒惰、疯狂、游手好闲,不像正常人,他们不可救药,只会吃吃西瓜,偷偷鸡,说

说脏话,糟蹋糟蹋英语。

浣熊黑人毫无恶意而和蔼可亲,有时滑稽古怪,幼稚可笑,兴趣诡辩。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才随着影片《绿色的大草原》(1936)和《南方之歌》(1946)而被人们所了解。他们的欢乐,就像汤姆的满足、浣熊黑人的滑稽一

样,总是在向人们显示黑人们对这样的制度和自己的地位是很满足的。

3. 悲剧混血儿

刻板老套的黑人形象中的第三类就是不幸的混血儿,他们是电影制作者的宠儿。在《债》(1912)、《人类的事业》(1913)等影片中,人们看到了这些皮肤白皙想过渡成白人的混血儿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往往被塑造成可爱的值得同情的(因为他们的白人血统),观众们认为如果不是有黑人的血统,这些女孩子们会

过得更有意义更开心。

4. 黑人老妈子

第四类黑人模型就是黑人女仆形象,由于跟戏剧性的浣熊黑人非常接近,通常会划分到他们一类。但是黑人老妈子形象又那么与众不同,无论是从性别上还是她们强烈的独立意识上,她们总是高大肥胖,坏脾气,而又专横。老奶妈形象的一个分支Jemimas婶婶,是受宗教和把自己锲如主流白人文化影响的,她们往往给人留下温柔快乐、性格极好的印象,比起专横顽固的老妈子,她们更有礼貌些。大家所熟知的电影《乱世佳人》(1939),以及《生活的翻版》(1935)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