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新人教版 (I)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乱,对运算顺序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2.准备算式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聚会,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问题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算式,呈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运算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进行计算。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例分析,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相关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件,以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7页例2以及第28页的“做一做”。

我们将学习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实际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猴子摘了5个桃子,然后又摘了2个桃子,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引导学生思考连加的意义。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通过例2,讲解连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

(2)教师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练习连加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8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连加:3 + 2 = 5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第28页的练习题。

2. 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些连加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连减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连减进行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连加和连减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7页例2以及第28页的“做一做”。

我们将学习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基本的数学运算,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区分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场景和应用。

2.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和粉笔–数学教辅资料–练习册和试卷2.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复习相关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完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出本课的主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三步: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针对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介绍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包括先加后减、先减后加等情况,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示范演练(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并让学生互相订正答案,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步:练习及拓展(15分钟)老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并做好错题讲解。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拓展题目进行挑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加减混合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反思这堂课上,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他们对加减混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P27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1—3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今年西瓜丰收,少先队员帮张爷爷摘西瓜,这是统计三个小组摘西瓜的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 34个 23个少先队员爱帮助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他们又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连加连减。

我们一起来克服它2)自主学习尝试理解1、自主学习例1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独立列算式。

教师集体订正,可以列两个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归纳比较综合算式简便些。

2、自主学习例2 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一组运走了40个,二组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如何列算式计算,思考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教师启发提问: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2、找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讲解示范。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完成28页做一做。

2、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磁性黑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连加a. 出示例题:3 4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两个加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2)学习连减a. 出示例题:10 - 3 -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一个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连减的计算方法。

(3)学习加减混合a. 出示例题:8 5 -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二_3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二_3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案设计

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

据此,本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同学们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及表格)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同学们分成三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摘了很多大南瓜)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生3: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 》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 》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
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初步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用。

2.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好纸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出示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让学生快速计算,并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2. 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重点介绍加减混合计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纸上计算和口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计算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加减混合计算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讲解和练习,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但仍需强化加减混合计算的能力,下节课需注重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讲义P27例一、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1—3 教学目标:一、通过同窗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式,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二、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之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一、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式,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二、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式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进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一、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二、揭露课题:今天咱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用意]:温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今年西瓜丰收,少先队员帮张爷爷摘西瓜,这是统计三个小组摘西瓜的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少先队员爱帮忙人的精神,真值得咱们学习。

可是,他们又碰到了新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连加连减。

咱们一路来克服它2)自主学习尝试理解一、自主学习例1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独立列算式。

教师集体订正,可以列两个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归纳比较综合算式简便些。

二、自主学习例2 咱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一组运走了40个,二组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如何列算式计算,思考计算方式。

教师小结: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三、合作探讨展示点评一、教师启发提问: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二、找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讲解示范。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一、完成28页做一做。

二、练习五第一、2题。

3、引导完成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式。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 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连加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连续加法算式,总结出连加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类似地,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连续减法算式,总结出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加减混合算式,总结出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 练习设计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 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应用举例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十、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

2.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加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减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学习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减混合式题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及特点。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实例演示。

4. 巩固练习。

5. 应用拓展。

6. 课堂小结。

七、课后作业1. 教材Pxx页练习题。

2.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更多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3 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3  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混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和例4。

这个知识点是在上一课时《连加、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提升和知识点的整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2、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2、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掌握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算我最棒9+8+4= 20-2-6= 7+59+20= 72-6-40=2、填一填57+38= 73-26= 35+37= 60-42=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4、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我们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我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我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 34个 22个二、自主探究,连加连减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2。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 2 8 6 2+ 3 4 + 2 26 2 8 42 8 2 8+ 3 4 3 46 2 + 21 2+ 2 2 8 48 4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2 83 4+ 21 28 43、我们一共摘了84个西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力,对于新的知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和游戏素材。

3.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3.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3 连加 连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3 连加 连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2.3 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2. 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2. 提问: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学习了加法和减法,那么谁知道什么是连加、连减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连加的概念和意义。

a. 连加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b. 例如:3 4 5,这就是一个连加运算。

2. 讲解连减的概念和意义。

a. 连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减的运算。

b. 例如:10 - 3 - 2,这就是一个连减运算。

3. 强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a.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b. 例如:3 4 5,先计算3 4,得到7,再将7 5,得到12。

4. 通过实例演示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

三、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连加、连减的知识。

2.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5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5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3课《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运算顺序和法则有所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法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实例、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练习题;3.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小动物参加聚会的故事,小动物在聚会上遇到了其他小动物,需要计算它们的总数。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展示一幅图,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又如,展示一幅图,有5个苹果和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连加、连减运算。

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计算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如,设置一个闯关游戏,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获得相应的分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自主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运算规律,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此外,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算过程。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运算规律。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然后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讲解解题思路。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学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学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学案一、知识点概述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这些运算方法对于加混合数以及自然数的计算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数学运算中。

二、连加的运算方法1. 连加的概念连加是指将数列中所有的数依次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运算方法。

例如,计算1 + 2 + 3 + 4的和,可以通过依次相加1和2、3、4得到10。

2. 连加的规律在连加中,数的顺序和加法的次序没有关系,最终的总和不变。

例如,计算3 + 2 + 5和5 + 3 + 2,最终的结果都是10。

3. 连加的练习1.计算 1 + 2 + 3 + 4 + 5 的和。

2.计算 10 + 20 + 30 + 40 的和。

3.计算 5 + 10 + 15 + 20 的和。

三、连减的运算方法1. 连减的概念连减是指数列中所有的数依次相减得到一个总差的运算方法。

例如,计算10 - 2 - 3 - 5的差,可以通过依次相减2,3,5得到0。

2. 连减的规律在连减中,数的顺序和减法的次序会影响最终的差。

例如,计算10 - 2 - 1和1 - 2 - 10,最终的结果分别是7和-11。

3. 连减的练习1.计算 20 - 5 - 3 - 1 的差。

2.计算 100 - 30 - 20 的差。

3.计算 50 - 10 - 5 - 2 的差。

四、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1. 加减混合的概念加减混合是指在一个数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计算10 + 5 - 3 + 2的结果,需要先计算加法和减法再将结果相加。

2. 加减混合的规律在加减混合中,先进行加法还是减法取决于运算符号的顺序。

例如,计算10 + 5 - 3和10 - 3 + 5,最终的结果分别是12和12。

3. 加减混合的练习1.计算 20 - 3 + 8 + 2的结果。

2.计算 50 + 10 - 5 - 3的结果。

2.3 连加 连减(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3 连加 连减(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学情分析本课是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运用。

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课重点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较难的是连加连减竖式计算的两步计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特别是在第二步计算时,要用到第一步计算的得数作为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整个计算过程。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会对将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产生一定的困难。

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教学工具本课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计算,因此对于没有括号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学生是有印象的。

在本单元的前面两小节,学生通过学习竖式计算,知道了“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或减法时,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出得数。

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做竖式计算时,在相同数位对齐上掌握还有点不准确。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掌握连加、连减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并能正确的运用进位和退位。

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及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多媒体出示活动。

用随机点名的方式,点四位学生上台做,下面的学生在下面做。

10+7+6= 80-20-30=设计意图:课前设计活动导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点名的信息技术来进行点名,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题型的设计是连加连减,通过计算,巩固学习过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师: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瞧!二(1)班同学正在在帮农民伯伯收南瓜。

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新人教版 (I)教学内容:课本P26---P27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

思考解题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

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P28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

完成P28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

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

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课本P34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

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

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

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3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

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学内容:课本P36、37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

“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

认识统计表。

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计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3.2认识锐角、直角、钝角联系导学案3 青岛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从图形中找角。

学习难点:从图形中找角。

学习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一、综合练习。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

该图图文并茂,用一首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

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中所包含的各种角。

然后组织交流回顾,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学习:1、找一找图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2、找出两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3、你能用带角的图形来创作一幅画吗?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在这节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体现能力培养和数学美的教育。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8 页共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