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参考教案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3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将两个或多个数进行加法运算后再进行减法运算,或者将两个或多个数进行减法运算后再进行加法运算的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容易混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正确地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加减混合运算的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请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连加、连减。

(教材第27页)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关键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教学方法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

师: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 8 6 2 简便写法: 2 8 2 8+ 3 4 + 2 2 + 3 4 3 4____1_____ __________ ____1______ + 2 26 2 8 4 6 2 ____1______+ 2 2 8 4__________8 42、教学例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2)思考解题方法。

(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4)学生汇报,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84-40-26=18(个)8 4 4 4- 4 0 - 2 64 4 1 8教师指导:84-40=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师: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迁移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

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独立笔算。

(教师巡查)(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一)完成“做一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70页的例题和练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并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练习本等,学具有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说:“有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去超市买水果。

小白兔买了2个苹果,小灰兔买了3个香蕉。

他们一共买了几个水果呢?”学生们可以通过数小棒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

2. 讲解: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2+3,并解释说这就是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买的水果数量。

我会再出一个类似的题目,比如3+4,让学生们一起来解答。

4. 引入减法:当学生们对加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会引入减法。

我会出一个题目比如72,并解释说这就是小白兔吃掉了2个水果后剩下的水果数量。

5. 加减混合:我会出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比如83+2,让学生们来解答。

我会通过计数器或者小棒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的运算符号和规律。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不同的部分,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 2. 3+4= 3. 4+5= 4. 5+6= 5. 72= 6. 83+2= 7. 94+3= 8. 105+4=答案:1. 5 2. 7 3. 9 4. 11 5. 5 6. 7 7. 8 8.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故事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一个小故事来引发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完美版)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完美版)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 3 - 4 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 + 28 + 16 92 - 44 - 232、9 + 4 - 6 16 - 7 + 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一共折了42 只,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仰面蔚蓝的天空之下,一群又一群的小鸟停落在电杆线上,一会的飞来,一会地飞上天空。

长沙相亲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我们坐进这小屋子吧,里面好凉快。

”冯龙握住小刘的手紧紧不放地说了话。

“好吧,这里真的凉爽。

”小刘一直向远方的方向望去。

“怎么了,你在想家了吗?”“我的家乡就在那里?在那一边。

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我长出翅膀飞一下就到了家乡。

”“你真会想,人到了这样的境况,也会有如此的想法,天经地义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60-24-16=18+27+39=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2、教学例4。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混合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对运算规律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图片和教具。

2.准备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如小动物的数量变化,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加减法来表示小动物的数量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加减混合》教案(精选11篇)

《加减混合》教案(精选11篇)

《加减混合》教案(精选11篇)《加减混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1、出示数学信息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 215+88=303(元)(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课件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力,对于新的知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和游戏素材。

3.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加减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将引入乘除法,并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37页至第40页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将学习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展示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乘除法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小棍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除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那么一共需要几个小朋友呢?”2. 讲解乘除法:在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中,我会引入乘除法的概念。

我会解释说,当我们把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即3乘以2等于6,这意味着一共需要6个小朋友来分这3个苹果。

接着,我会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当我们有6个小朋友,要把3个苹果分给他们时,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即6除以3等于2,这意味着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3乘以4和4除以3的结果。

5. 加减混合运算:在孩子们掌握了乘除法后,我会引入加减混合运算。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展示如何将加减法和乘除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1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孩子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计算来得出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通用12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拟娴熟地进展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1、口算(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假如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一样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4)做练习十四第11题。

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三、应用题练习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主题图,第3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育独立思索、主动探究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教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教师是怎么去的吗?教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观赏了漂亮的长江三峡。

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教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加减混合》人教版《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25人下车,又上去了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指名问答。

板书:67-25+28(3)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4)归纳:这个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

那么加减混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独立计算。

并指名板演。

(5)汇报算法。

方法1:67-25+28=70(人)67-254242+2870方法2:67-25+28=70(人)67-2542+2870(6)小结。

加减混合笔算时,和计算连加、连减一样,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写成一个竖式简便些。

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看看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2)提问:这道题该怎么算呢?先同桌交流,再动笔试试。

(3)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4)小结:这道题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板书笔算过程:47+1166372-639(5)小组交流:有没有更简便的写法?为什么?(6)师生共同交流小结:这道题没有更简便的写法。

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此题先进行的是后两个数的运算,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前次运算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在混合运算中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出示几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题目的。

2. 讲解
1.简要介绍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详细讲解混合运算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拓展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适量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反思和改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算盘、纸箱、卡片。

课件: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学具:学生练习册、解答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 (5分钟)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引导学习 (10分钟)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带有加减混合运算。

如:小明拿了5元,买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钱?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Step 3:巩固练习 (15分钟)1.学生使用纸箱和卡片制作自己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用算盘或手算的方式计算答案。

3.学生互相检查,并共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Step 4:拓展应用 (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并展示在课件上。

2.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解答卡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3.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Step 5:小结与反馈 (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 (2分钟)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学生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Step 6:教学反思 (3分钟)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练习题和交流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二)《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种植紫丁香花的经历,引发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之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辅助教学的实例图;
2.白板、彩色粉笔;
3.数学教具:小学生加减法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快速计算一些加减法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练习:板书几道加减混合题目,让学生上台计算并解答。

4.拓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复习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

五、课堂练习:
1.计算:3 + 5 - 2 = ?
2.分析问题:小明有8个糖果,他吃了3个,又买了5个,他现在有几个糖果?
3.应用题:如果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5元的书和一本3元的本子,他还剩下多少钱?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有关加减混合运算的习题;
2.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文第87-8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1)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

(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运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同桌讨论法:学生两两合作,共同探讨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5.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含加减混合运算的讲解、例题和练习题。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卡片等,用于直观演示。

3. 练习题:准备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巩固。

4.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算术接力赛”、“加减猜猜看”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小猫买鱼”,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如“3 + 2 1”表示的意义。

(2)利用实物教具,演示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3. 实例练习:出示一些具体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

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

还剩多少个皮球?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综合算式:18+23-2041-20=21(个)=41-20=21(个)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减混合(参考教案二)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 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
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 56+24-30= (2) 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2.出示例4 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 32+(55-46)= (2) 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 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 56-3+9
42-(8+34) 81-7-70
35+(10-6) 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