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完整版)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完整版)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清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二、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

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CnH2n+1、—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度逐渐降低;例如,溶解度CH2OH>C2H5OH>C3H7OH>……,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解度越大;

例如,溶解度:CH3CH2CH2OH

(3)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对溶解度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

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C6H5—OH、苯胺C6H5—NH2、安息香酸(苯甲酸)C6H5—COOH、正戊醇CH3CH2CH2CH2CH2—OH(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其中—CH3和—CH2CH3为憎水基团,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

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NO2,由于其中的烃基R­—、卤原子—X和硝基—NO2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

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

乙酸:6.0、水: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

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 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略

硝基甲烷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

甲苯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 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117.7 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辛烷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乙醚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140.0

邻二甲苯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

环己酮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

糠醛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邻甲酚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参照甲酚N,N-二甲基苯胺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难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对甲酚201.88 参照甲酚参照甲酚

N-甲基吡咯烷酮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

间甲酚202.7 参照甲酚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

苄醇205.45 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酚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甲酰胺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

硝基苯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MTA)233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

喹啉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乙二醇碳酸酯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

二甘醇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丁二睛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中等毒性

环丁砜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甘油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

三、试剂极性从小到大: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己烷-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 ——燃烧前后体积的变化规律 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 CxHy+(x+y/4)O2 xCO2+y/2H2O 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 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 ②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 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 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 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 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 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2H6、C3H6、C4H6 C、CH4、C2H6、C3H8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 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H4、C2H6、C3H8 C、C2H6、C3H6、C4H6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 △V=1+y/4,则有aml(1+y/4)=2aml y=4 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 有机物燃烧规律(二) ——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 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

【精品】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 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 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二、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 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2)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CnH2n+1、—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 性逐渐降低; ……,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 例如,溶解性:CH3OH>C2H5OH>C3H7OH> 5的醇难溶于水。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大; 例如,溶解性: CH3CH2CH2OH

CH3COOCH2CH3(其中—CH3和—CH2CH3为憎水基团,—COO—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 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NO2 ,由于其中的烃基R—、卤原子—X和硝基—NO2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三、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1.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有机物 例如,液态烃(乙烷、乙烯、苯、苯的同系物……),液态酯(乙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一氯卤代烷烃(1-氯乙烷……),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油脂……) 注:汽油产品分为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含不饱和烃)。 2.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的有机物 例如:四氯化碳、氯仿、溴苯、二硫化碳

高聚物与有机溶剂溶度参数及有机溶剂溶解性对照表

高聚物与有机溶剂溶度参数及有机溶剂溶解性对照表 溶剂δ/103(J/m3)1/2 聚合物δ/103(J/m3)1/2 溶剂δ/103(J/m3)1/2戊烷14.4(13.8) 聚乙烯15.8~17.0 水47.9 正已烷14.9 聚丙烯16.6~16.8 氨水25 环已烷16.8 聚氧化丙烯15.3~20.3 乙二醇32.1(29.0)正庚烷15.2 聚苯乙烯17.4~19.0 丙三醇33.8 正辛烷15.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6(26.2) 环已醇23.3 异辛烷14 聚氯乙烯19.2~19.8 甲醇29.7 正壬烷15.7 聚丙烯酸甲酯19.8~21.3 乙醇26 正癸烷15.9 聚偏二氯乙烯20.3~25.0 正丁醇23.3 正十四烷16.3 氯磺化聚乙烯16.4~20.5 正戊醇 22.3~21.6 丁二烯13.9 环氧树脂19.8~22.5 异戊醇19.6异戊二烯14.8 聚甲醛20.3~22.5 环已酮19 苯18.7 尼龙-66 27.8 四氢呋喃19 甲苯18.2 聚丙烯腈25.6~31.5 醋酸25.6(18.9)二甲苯17.9~18.4 酚醛树脂23.5 甲酸27.6 乙苯18 聚三氟氯乙烯14.7~16.2 甲酸甲酯21.9氯苯19.4(19.8) 聚四氟乙烯12.7 乙酸乙酯18.6 硝基苯20.5(19.6) 聚丁二烯16.6~17.6 甲基丙烯17.8乙醚15.7 天然橡胶16.2(16.7) 三乙胺14.9 正已醇21.9 氯丁橡胶16.8~18.8 苯甲醛22.1正辛醇21.1 丁苯橡胶16.6~17.6 乙醛20.1 正庚醇20.5 聚硫橡胶18.4~19.2 甲酰胺36.4苯胺16.1(24.3) 聚碳酸酯19.4~20.1 乙酰胺34.2丙烯腈21.4 丁基橡胶15.8 二乙酮18 DMF 24.8 聚醋酸乙酯19.2(22.5) 氰乙烯17.8 DMAC 22.7 丁腈橡胶19.4(18.9) 偏二氯乙烯17.6丙酮20.1(20.5) 聚硅氧烷19.2 氯丁二烯19 丁酮19 二硝基纤维素21.5(23.5) 二硫化碳20.5苯乙烯17.7(18.8) 醋酸纤维素22.3~23.3 二甲砜29.9二氯甲烷19.8(20.5) 聚氨基甲酸酯20.5 二甲亚砜27.4氯仿19 聚乙烯醇47.9(25.8) 萘20.3 四氯化碳17.6 乙丙橡胶16.2 溶纤剂19 三氯乙烯18.8 聚二甲基硅氧烷14.9~15.5 四氯乙烯19.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1.9(19.8) 四氯乙烷21.3(19.4) 聚二甲基硅氧烷14.9~15.5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性 戊烷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性甲醇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性 乙醇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性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就是很简单的,但它的计算现象丰富多彩,从而成为考查学生综合 应用能力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点。 一、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不论就是烷烃、烯烃、炔烃还就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C x H y 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二、烃燃烧时物质的量的变化 烃完全燃烧前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值与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化 学计量数变化值一致,即。 也就就是说,燃烧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值仅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且:当y>4时,,即物质的量增加; 当y= 4时,,即物质的量不变;当y<4时,,即物质的量减少。 三、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要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在时,。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就是减小的; 2、在时,。 当y>4时,,即体积增大; 当y=4时,,即体积不变; 当y<4时,,即体积减小。 四、烃燃烧时耗氧量(nO2)、生成二氧化碳量(nCO2)、生成水量(nH2O)的比较 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或生成的量时,常采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 行比较: 1、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 x H y,燃烧时

也就就是说: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y/4)值越大,消耗O 2 越多; x值越大,生成的CO 2 越多;y值越大,生成的水越多。 (2)1mol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消耗O 2 量增加为:(1+2/4)=1、5mol 2、质量相同的烃C x H y转换成 y CH x ,燃烧时 也就就是说: (1)质量相同的含氢质量分数(y/x)大的烃,燃烧时耗氧量大,生成水量大,生成二氧化碳量小。 (2)最简式相同的烃,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的耗氧量、生成二氧化碳量、生成水的量也一定。 五、混合烃燃烧时的加与性 尽管烃的混合物燃烧时,具有单一烃各自的燃烧特征,但它们具有加与性。因此,可以将瞧作为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这样就找到了将“混合烃”转换成“单一烃”的支点,从而根据“一大一小法”或“十字交叉法”就很容易求解出混合物中具有哪些组份以及这些组份的物质的量分数。 六、典型例题解析 1、时,2 L常见烃A的蒸气能在b L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后体积增至(b+4) L(体积在同前的条件下测定)。 (1)烃A在组成上应满足的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 (2)当b=15时,该烃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当A在常压常温下为气态,b的取值范围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一道单一气态烃在大于以上燃烧的体积变化计算题,由于体积增加值,故

专题三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999计算

专题三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计算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O H y xCO O y x CxHy 2222 )4(+→++ 烃的衍生物:O H y xCO O z y x CxHyOz 2222 )24(+→-++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一).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 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 2O 或CO 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 ·(H 2O)n 或CxHy ·(CO 2)m 或CxHy ·(H 2O)n ·(CO 2)m 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 的耗氧量。 例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 .C 3H 4和C 2H 6 B . C 3H 6和C 3H 8O C .C 3H 6O 2和C 3H 8O D .C 3H 8O 和C 4H 6O 2 解析:A 中C 3H 4的耗氧量相当于C 2H 8,B 、C 、D 中的C 3H 8O 可改写为C 3H 6·(H 2O),C 中的C 3H 6O 2可改为 C 3H 2·(H 2O)2, D 中的C 4H 6O 2可改为C 3H 6·(CO 2),显然答案为B 、D 。 二.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 y 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 ⑴同分异构体 或 ⑵最简式相同 例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A .甲烷、辛醛 B .乙炔、苯乙烯 C .甲醛、甲酸甲酯 D .苯、甲苯 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 、C 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 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 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1.生成的CO 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例7.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 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 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是很简单的,但它的计算现象丰富多彩,从而成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点。 一、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不论是烷烃、烯烃、炔烃还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C H y x 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二、烃燃烧时物质的量的变化 烃完全燃烧前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值与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变化值一致,即。 也就是说,燃烧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值仅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且:当y>4时,,即物质的量增加; 当y= 4时,,即物质的量不变;当y<4时,,即物质的量减少。 三、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要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 在时,。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是减小的;

2. 在时, 。 当y>4时,,即体积增大; 当y=4时,,即体积不变; 当y<4时,,即体积减小。 四、烃燃烧时耗氧量(nO 2)、生成二氧化碳量(nCO 2)、生成水量(nH 2O )的比较 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或生成的量时,常采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行比较: 1. 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 x H y ,燃烧时 也就是说: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y/4)值越大,消耗O 2越多; x 值越大,生成的CO 2越多;y 值越大,生成的水越多。 (2)1mol 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消耗O 2量增加为:(1+2/4)=1.5mol 2. 质量相同的烃C x H y 转换成y CH x ,燃烧时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 此类题可分成两种情况。 1 比较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大小 方法1 根据分子式CxHyOz 计算24z y x -+大小,2 4z y x -+ 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例1]1mol 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 ) (A )C 3H 4 (B )C 2H 5OH (C )CH 3OH (D )CH 3CH 3 解析 耗氧量分别为 (A )4443=+ (mol) (B) 32 1462=-+ (mol) (C) 5.121441=-+ (mol) (D) 5.34 62=+ (mol) 答案应为(C) 方法2 改写分子式 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 与4molH 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 、C 、H 写成“CO 2”或“H 2O ”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 、H 耗氧量即可。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 ) (A )C 2H 2 (B )C 2H 4O (C )C 2H 6 (D )C 2H 4O 2 解析 观察分子式可推知耗氧量 C 2H 6>C 2H 2 C 2H 4O >C 2H 4O 2 ∵C 2H 4O 分子式可改写成C 2H 2·H 2O ∴耗氧量C 2H 2与C 2H 4O 相等 ∴正确答案为(C )>(A )=(B )>(D ) 比较以上两种解题方法,[方法2]解题更简捷,更可取。 2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 思路解析 12gC 燃烧耗氧气1mol ,12gH 2燃烧耗氧气3mol 即等质量的C 、H 燃烧耗氧:H >C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H 质量百分数即可,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 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 形式,CHx 式中x 值越大,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比较方法和规律

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比较方法和规律 陕西吴亚南主编 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可循,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区分和记忆,作为一个中学生是迫切想知道的,现就此问题总结如下。 一、常见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口歌) 钾,钠,铵,硝酸,醋酸,碳酸氢盐都是可熔盐, 硫酸盐里除去Ba,Ag,Ca和Pb 碳酸盐里除去钾钠铵其它都是不熔盐 氯化物中只有银沉淀 可溶碱有4种钾,钠,钡和铵 二、相似相溶原理: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可理解为极 性相同的物质间一般易于相溶。有机物质易溶于有机溶 剂,通常难溶于水。无机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难溶。如:氯化钠在水中易溶,但在酒精中却能形成胶体 三、物质的分子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加大其溶解性。 如:NH3,C2H5OH,CH3OH 四、常温常压下在1体积水中氨气可溶700体积;氯化氢气 体可溶500体积;硫化氢气体可溶40体积;氯气可溶2 体积;二氧化碳可溶1体积 五、有机化合物中低级醇,多羟基物质可溶于水,有机酸多

溶于水但也不绝对。(个别例外) 六、无机酸中只有原硅酸,硅酸不溶于水。一般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盐。如:碳酸钙的小于碳酸氢钙的;碳酸镁的小于碳酸氢镁的;碳酸锂的小于碳酸氢锂的;但碳酸钠的却大于碳酸氢钠的(碳酸氢根离子的反极化作用) 七、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时也可溶。如说铜能溶于硝酸,金可溶于王水 八、溶质和溶剂间能形成配位化合物时也能溶。如:氯化银可溶于氨水,溴化银可溶于浓氨水,而碘化银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 九、都是难溶物谁的溶解度更小,要在同类型分子的基础上在相同条件下比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如:相同条件时氯化银,硫化铅和碳酸钙谁更难溶。 十、物质若与溶剂反应可增加容量,相对溶解的多些。如: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是因为I2和I-反应生成I3-从而溶解度增大。 十一、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和溶剂有关外,还与外界的压强,温度等有关。 通常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也有反例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物理性质的主要规律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密度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质量,它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例如,烷、烯、炔及苯的同系物等物质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并且它们的密度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一卤代烷、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密度逐渐减小。 二、溶解性 有机物一般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或弱极性分子,含有憎水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是极性分子,只有当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时,则该有机物就可能溶于水。 亲水基一般包括:-OH、-CHO、COOH等;憎水基一般包括:-R、-NO2、-X、-COOR等。 1. 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① 小分子醇:CH3OH、C2H5OH、CH2OHCH2OH、甘油等; ②小分子醛:HCHO、CH3CHO、CH3CH2CHO等; ③小分子羧酸:HCOOH、CH3COOH、CH3CH2COOH等; ④低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 ⑤氨基酸:CH3CH(NH2)COOH等。 一般来说,低级醇、低级醛、低级酸,单糖和二糖水溶性好,即亲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大,憎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小,故能溶于水。

2. 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① 烷、稀、炔、芳香烃等烃类均不溶于水,因为其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 ② 卤代烃:CH3Cl、CHCl3、CCl4、CH3CH2Br、等均不溶于水; ③ 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 ④ 酯:CH3COOC2H5、油脂等; ⑤ 醚:CH3OCH3、C2H5OC2H5等; ⑥ 大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塑料、橡胶、纤维等。 一般来说,液态烃、一氯代烃、苯及其同系物、酯类物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碘代烃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3. 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的相反: 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C2H5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必定也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它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4. 特殊物质(苯酚)在常温时,在水里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 时,能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三、熔、沸点 熔、沸点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标志,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与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 1. 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链烃同系物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状态由气态(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者及新戊烷通常为气态)到液态,最后变为固态。

有机物极性及溶解性解读

课外毒物https://www.360docs.net/doc/cc7073342.html, 有机物极性及溶解性的教学讨论 有机化合物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原因何在? 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均对此进行了解释。尽管措词不同,但中心内容不外乎是:有机化合物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它们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易溶于非极性的汽油或弱极性的酒精等有机溶剂。汽油的极性在课本中均未做详细说明,故而在教学中常常做如下解释: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等。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确切而言,上述说法是不够严格的。 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根据其分子在空间是否绝对对称来判定极性,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弱极矩μ则是其极性大小的客观标度. 常见烷烃中,CH4、C2H6分子无极性,C3H8是折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其μ≠为0.084D。至于其它不含支链的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一定不完全对称而具有极性;分子中碳原子数为偶数时,仅当碳原子为处于同一平面的锯齿状排布的反交叉式时,分子中键的极性才能相互完全抵消,偶极矩为零,但由于分子中C—C键可以旋转,烷烃分子(除 CH4)具有许多构象,而上述极规则的锯齿状反交叉式仅是其无数构象“平衡混合物”中的一种,所以,从整体来说,除CH4、C2H6外,不带支链的烷烃均有极性。带有支链的烷烃,也仅有CH4、C2H6等分子中H原子被—CH3完全取代后的产物尽其用,2—二甲基丙烷、2,2,3,3—四甲基丁烷等少数分子不显极性,余者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极性。由于烷烃中碳原子均以SP3杂化方式成键,键的极性很小,加上其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角均接近于109°28′,有较好的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故分子的极性很弱,其偶极矩一般小于0.1D. 烷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 二烯烃中,丙二烯(通常不能稳定存在)、1、3一丁二烯分子无极性,1、2一丁二烯分子μ为0.408D,2—甲基一1,3—丁二烯(异戊二烯)分子也为极性分子。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 课外毒物https://www.360docs.net/doc/cc7073342.html, 别为0.78D和0.80D。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二)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二)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有机物燃烧计算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计算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 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 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 一.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方法1: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式CxHy计算的大小; 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根据分子式CxHyOz计算的大小。 方法2 改写分子式 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与 H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C、H写成或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H耗氧量即可。 [例1]1mol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 (A)C3H4(B)C2H5OH (C)CH3OH (D)CH3CH3 练习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C3H4和C2H6 B.C3H6和C3H8O C.C3H6O2和C3H8O D.C3H8O和C4H6O2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 (A)C2H2(B)C2H4O (C)C2H6(D)C2H4O2 练习2.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 A.X+Y=5 B.X+Y=7 C.X+Y=11 D.X+Y=9 练习3:有机物A、B只可能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 ) A.8n B.14n C.18n D.44n (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 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例4下列各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二者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的是 A、甲烷和甲酸甲酯 B、乙烷和乙醇 C、苯和苯甲酸 D、乙炔和苯 练习4.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写出分子式) ,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甲基(-CH3)的B的2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二.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 思路解析 gc燃烧耗氧气1mol, gH燃烧耗氧气3mol 即等质量的C、H燃烧耗氧: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即可,烃的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 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形式,CHx式中x值越大,烃的H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 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精校)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规律 1mol 某烃C x H y 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22242 x y y y C H x O xCO H O ??++???→+ ?? ?点燃 由此可知,每摩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当于每摩烃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时耗氧量之和4 y x ? ?+ ??? 。 例1.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B 例2. 1mol 的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 的氧气,这种烷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 3H 8 B . C 4H 10 C .C 5H 12 D .C 6H 14 答案:C 二、等质量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质量相同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最多的是含氢量最高的;耗氧量最少的是含氢量最小的。即:对于x y C H ,质量一定时:①耗氧量最多的是 y x 最大的;②耗氧量最少的是 y x 最小的。 例3.等质量下列各类烃: 1. C 6H 6 2. C 7H 8 3. C 4H 10 4. C 3H 8,分别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1234 B .4321 C .2134 D .3412 答案:B 例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答案:A 例5.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 2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A 三、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1mol 某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422 x y Z y z y C H O x O xCO H O ??++-???→+ ?? ?点燃 例6.若1mol 有机物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12 n - mol ,则它的组成通式可能是 A .C n H 2n O B .C n H 2n+2O C .C n H 2n -2 D .C n H 2n 答案:A 、C 四、总质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只要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无关,恒等于同质量的某单一组分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例7.取W 克下列各组混合物,使之充分燃烧时,耗氧量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无关的是 A .HCHO 、HCOOCH 3 B .CH 3CH 2OH 、CH 3COOH C .CH 2=CH -CH =CH 2 、C 2H 4 D .C 2H 2、C 6H 6 答案:AD 分析:HCHO 和HCOOCH 3,因为最简式相同,在总质量一定时,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C 、H 、O 元素的质量为定值,所以耗氧量为定值,故选A 。同理可选出D 。 五、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规律总结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一.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 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 二、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根据最简式和分子量确定分子式 例1:某有机物中含碳40%、氢6.7%、氧53.3%,且其分子量为90,求其分子式。 例2:某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是24∶5,该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2.59g/L,写出该烃的分子式。 注意:(1)某些特殊组成的最简式,在不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也可根据组成特点确定其分子式。例如最简式为CH3的在机物,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H3)n,仅当n=2时,氢原子已达饱和,故其分子式为C2H6。同理,最简式为CH3O的有机物,当n=2时,其分子式为C2H6O2 (2)部分有机物的最简式中,氢原子已达饱和,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例如最简式为CH4、CH3Cl、C2H6O、C4H10O3等有机物,其最简式即为分子式。 2、根据各元素原子个数确定分子式 例1:吗啡分子含C:71.58% H:6.67% N :4.91% , 其余为氧,其分子量不超过300。试确定其分子式。 例2:实验测得某烃A中含碳85.7%,含氢14.3%。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气体的质量为14g。求此烃的分子式。 3、根据通式确定分子式 烷烃CnH2n+2 烯烃或环烷烃CnH2n 炔烃或二烯烃CnH2n-2 苯及同系物CnH2n-6 用CnH2n-x(-2≤x≤6)和相对分子量可快速确定烃或分子式

有机物溶解度

A物性类: 1、难溶于水且比水轻: 烃、高级脂肪酸、酯(油脂) 难溶于水且比水重: 氯仿、四氯化碳、溴苯、硝基苯、TNT等 2、常温下呈气态:C<4烃、一氯甲烷、甲醛 常温下呈固态:石蜡、冰醋酸、苯酚晶体、硬脂酸、软脂酸、脂肪、TNT等 3、属于混和物: 天然气、焦炉气、汽油、煤油、福尔马林、高分子化合物、裂解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油脂(豆油、脂肪等) 4、属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石油分馏、煤的干馏、重油裂解、萘的升华、油脂氢化(硬化)等 5、两种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只要总质量一定,当含C%相同时生成CO2量一定;含H%相同时生成H2O量一定。 最简式相同的物质: 烯烃同系物之间、同分异构体之间、苯和乙炔 甲醛、乙酸和甲酸甲酯 乙醛、丁酸、乙酸乙酯、甲酸丙酯、丙酸甲酯 6.不同类有机物之间有分子量相等分子式不同: (1)烷烃与比它少一个C的饱和一元醛: 如乙烷和甲醛、丙烷和乙醛 (2)脂肪烃和芳香烃(氢原子数在于20个以上) 如C9H20和C10H8、C10H22和C11H10(即甲基萘) (3)饱和一元醇与比它少一个C的饱和一元酸: 如乙醇和甲酸、丙醇和乙酸B.化性类: 7.1体积烯烃和饱和一元醇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O2体积为1.5n 8.耗氧量问题:物质的量相等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X+Y/4)数值 质量相同的烃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CHy中的数值,y值越大,耗氧量越多,反之越少 质量相同的烃燃烧时,生成CO2量决定于CxH中的值,x值越大,生 成CO2量越多,反之越少 9.实验问题: (1)需要用到温度计的实验: 苯的硝化、石油分馏、乙醇脱水、乙酸乙酯水解(2)需要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银镜反应、制硝基苯、制酚醛树脂、乙酸乙酯水解(3)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的实验: 制溴苯、制硝基苯、制酚醛树脂(4)导管口接近液面但不插入的实验: 制溴苯、制乙酸乙酯10.鉴别有机物时常用试剂: (1)溴水:烯炔烃、二烯烃、苯酚、天然橡胶、油酸、油脂、SO2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烯炔烃、二烯烃、苯酚、天然橡胶、油酸、油脂、含醛基物质 (3)钠:醇、苯酚、低级羧酸(4)氢氧化钠:苯酚、羧酸、酯 (5)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含醛基物质、低级羧酸(6)氯化铁溶液:苯酚、KSCN溶液、KI溶液、氢硫酸 11.烃及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产物: VCO2:VH2O == 1:1 烯烃、饱和一元醛、饱和一元酸、饱和一元酯 VCO2:VH2O == 2:1 乙炔、苯、苯酚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相似相溶原理1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二、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 1.官能团的溶解性:(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2)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强碱(NaOH、KOH、)、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Na2O2)、大多数盐类(BaCl2、Pb(Ac)2等除外)以上仅作了解、。、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自己做的分析:(H2O是折线型,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作为溶剂称为极性溶剂。)百度上的.可是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居然有苯。这令我很迷茫。 如果苯属于极性 物质,那么水必然与之互溶.但下面也提到了苯是非极性溶剂 我自己做了简要的分析。——百度 苯分子是平面分子,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和6个氢是均等的,C-H 键长为1.08Α,C-C键长为1.40Α,此数值介于单双键长之间。分子中所有键角均为120°…由上可知,苯中貌似无共用电子对偏移,所以苯是非极性溶剂。 问题1。但是如上所述,苯属于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那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百度错了? 问题3高中所要了解的极性溶剂都有哪些?水,还有什么。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问题4我都是从结构出发:探讨是否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离来确定是否为极性溶剂或者非极性溶剂。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①苯若是非极性溶剂.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