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女子服饰民俗与满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女子服饰民俗与满族比较
摘要:朝鲜民族和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间,但是民俗却有很大差异,集中体现在服饰,尤其是女子的着装上,本文对两个民族女子的服饰从内容、特征上进行比较,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浅析。

关键词:长裙、旗袍、妇女、经济
一、朝鲜族、满族女子服饰特征内容比较
1、头饰
古代朝鲜族女子都会在头上扎辫子,直至成年或结婚为止。

成年未婚的少数女子和一般宫女(巴只、内人)、医女等把辫子盘在脑后并以粗缎带束起。

已婚女性、妓生(艺妓)、高级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会戴上加髢(가
체),即把假发弄成盘状戴上,始于高丽,忠烈王下令高丽全国穿蒙古服、留
蒙古发髻(编发)。

后来朝鲜太祖李成桂开国,采“男降女不降”政策,男子恢复汉制,女子则“蒙汉并行”,后来发展成“发盘”样式。

发盘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有钱人和贵族妇女喜欢在发盘上加上各种饰物,有些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发盘甚至超过三圈,宫中甚至发展出“木头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妇女则只有一圈。

内命妇常服及外命妇礼服的发盘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个,左右各有花簪作为头饰,通称为“凤首”,这也是牒纸的一种,代表身份与地位,有严格规定。

后妃、内命妇、尚宫会于发盘和头顶之间放一“子供枕”。

至纯祖时有妇女因发盘过重折断颈项至死,宫中才撤销后妃必须佩戴发盘的规定。

后来已婚妇女就改为只把辫子盘成发髻并插上发簪而不戴发盘。

满族女子幼年时期,因习骑射,发式与男孩相同,只留颅后发,编结为辩。

至待嫁期方才蓄发,多是缩成抓髻、或梳成单辫。

满族已婚女子的发式,多是官髻。

髻的样式和名称很多,诸如大盘头,架子头等。

两把头的样式,是满族妇女的典型发式。

进关以后,在头饰上就更加讲究和复杂了,其中有一种叫大扁方的,是满族妇女头饰中绝不可少的。

所谓大扁方,是一根约七、八分宽,一尺来长的大横簪,贯于发髻之中。

另外,在满族上层妇女的发髻上,还戴有一顶形似扇形的冠,俗称旗头。

梳这种发髻者多为满族的上层妇女。

一般劳动妇女,只把头发绾至顶心盘髻。

2、服装
服装朝鲜族喜穿白服,故有“ 白衣民族” 之称。

女装有裙、袄、袍、裤等。

裙有拖裙、筒裙几种。

拖裙也称紧身长裙或缠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裙腰及胸,裙摆很宽,一边开衩。

裙带缝在裙腰两侧,缠腰一圈后系在右腰一侧。

裙摆上有许多细褶,长拖脚面。

穿这种裙子,里面必穿白色衬裙。

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与其他民族筒裙不一样的地方是腰部带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裙长过膝,便利劳动、步行。

裙袄相配,袄短裙长,加上色彩与纹饰的搭配,舒展美观。

朝鲜族童装中最有特色的是彩袖袄,也称七彩衣,其袖用红、黄、蓝、绿等7 种色彩的彩绸或彩布制成,宛如美丽的彩虹。

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与美丽的象征, 所以这种童装寓含着对孩子的期望与爱心。

女孩从1岁开始穿可穿到1 0 岁左右,多以红短裙与彩袖袄相配,美观可爱。

满族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女子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有香囊、荷包等。

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2、鞋履
朝鲜族历来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饰多用白色,朴素大方,极富民族特色。

朝鲜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后发展到浅口勾背鞋,便于穿脱,而且晴雨两用。

朝鲜族女子的鞋,源自汉族女子的翘头鞋。

油鞋用浸渍油脂的皮革制造,船形,不透水,适于阴雨天穿。

女油鞋在鞋尖、鞋跟、鞋帮上饰有花纹。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

二、朝鲜族、满族女子服饰特征比较
首先朝鲜族女子服饰素雅且有品位,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素雅,从头饰到鞋履,都体现了端庄的特点,朝鲜族服饰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使体形较矮的人显高,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增添女性之美;其次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能按服装的颜色和衣料演出各种感觉的衣服,一般来说,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为古典;第三是朝鲜族女子服装的穿法比较复杂,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

衬裤要比衬裙短3到4厘米,衬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

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

此外,女子穿服装时要搭配合适的发饰、戒指等首饰;第四是朝鲜族女子服饰特征是色彩, 纹路, 装饰等很随意。

使用两种以上颜色, 超越单纯色彩的范围, 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每件传统朝鲜族服的颜色和图案根据“阴阳五行说”选定,分别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

例如黄、青、赤、黑、白五色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

而图案方面,制作者则选择了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

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云和牡丹则象征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

旗人之袍的特征之一是不显露形体,宽大平直,袍内着长裤,有时袍下可隐隐露出裤脚。

其特征之二是旗袍面料厚重,多提花,装饰繁琐。

对装饰细节的过分追求,旗女的袍俗尤以多镶为美,到了咸丰年间达到顶峰,有时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饰,几乎看不到原来的衣料。

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镶有花绦的彩牙,以多镶为美,贵族妇女镶有十道,俗称“十八镶”;其特征之三是旗人之袍等级分明,制度浩繁,是一种等级身份的标志。

清代服饰的条文规章
多于以前任何一代,女子服饰也不例外,服饰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半步,增加了阶层之间的壁垒作用。

三、朝鲜族、满族女子服饰内容、风格不同的原因:
首先,从宗教信仰方面看,朝鲜民族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也是由来已久,并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早在卫满朝鲜时,儒学就开始传入,在李朝时期,对理学达到了全胜时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朝鲜族受儒家影响比满族更深,朝鲜族女子的服装民俗受到中国和儒家文化的影响更深,;满族受萨满教文化的影响更深,萨满教在嘉庆以前一直盛行,在满族信仰中占主导地位,除了萨满教,满族还信仰藏传佛教,萨满教影响下的满族女子的服饰与朝鲜族服饰相比色彩更多,装饰也比较复杂。

其次,从朝鲜族和满族女子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上看,同汉族古代传统社会一样,女子的地位比男子低。

但区别在于,满族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比朝鲜族相对较少。

朝鲜族女子受到朱子学的影响,禁止再嫁、必须守节等,礼仪规范。

满族女子受约束相对较弱,如女子可以在幼年时学习骑马射箭,男方重视妻方的亲属关系等,在服饰上体现为便于骑射的两侧开衩式旗袍,这是唐朝的“开放服饰”后的又一次改革,对中国近代出现旗袍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历史原因造成朝鲜族和满族的女子服饰不同。

朝鲜民族崇尚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服饰,基本风格在大约三国时代演变出来,当时的裤子都很短和紧身,而上衣的腰围则非常贴身。

朝鲜族服饰经历了三大变革,朝鲜先民最初的白衣服饰在中国唐朝的影响下进行了第一次变革,第二次是高丽时代,在元朝受到过蒙古族的影响,第三次是受明朝的影响而进行了汉化。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

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

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

直到入关之后,从皇族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才皆有定制。

第四是在地理上和气候的原因:在古代朝鲜民族大多居住在朝鲜半岛,依靠海洋,纬度更低,气候更温和一些;满族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更强。

这样的气温和地理的差异也产生了服饰民俗上的不同。

造成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差异,朝鲜族早期属渔猎经济,但后来转化为农耕为主。

不同的社会经济生产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服饰也就不同而满族早期属于渔猎农三结合的经济模式,后来转化为军事经济。

朝鲜族女子的长裙宽大,方便行走和坐在炕上,男性着装裤腰、裤腿肥大,便于农耕。

由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冬季不耕种,在炕上取暖,服装也不臃肿,外出不用过多防寒。

满族需要骑射,所以重视御寒保暖,棉袍开衩,女子礼服亦多为马蹄袖式。

总之,社会经济的不同,朝鲜族和满族的劳动的方式不同,造成了女子服饰的巨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