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白粉虱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温室白粉虱的形态特征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粉虱;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温室
温室白粉虱又叫“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1]。原产于北美,为温室害虫。近几年,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利用温室培育种苗和生产蔬菜、花卉等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温室内特殊的生产环境,白粉虱危害发生急剧上升[2]。温室白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刺吸害虫,可为害各种蔬菜、花卉、牧草等281种植物。在国内,受害最重的是温室黄瓜和番茄。温室白粉虱以其幼虫、成虫的针状口器吸食品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使植物光合作用降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成虫和幼虫还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霉菌病的发生,此外,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1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的体长0.94~1.40 mm,雌雄均有翅,身体淡黄色,全身及翅面覆有白色蜡粉。卵椭圆形,长径0.20~0.25 mm,宽约0.09 mm。端部具有0.10~0.12 mm 长的小柄,初产时淡黄色,后期变黑褐色。幼虫为长卵圆形,扁平,共3龄。体长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加大,为0.29~0.52 mm。蛹的体长为0.7~0.8 mm,椭圆形,扁平,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具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2发生规律
温室白粉虱在东北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以在温室内继续繁殖危害。随着秋季气温下降,白粉虱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始陆续向保护地、温室内栽培作物迁移,秋末进入迁移盛期。翌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室内向露地迁移,春末夏初进入向室外扩散盛期。
白粉虱的生长发育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温度20~25 ℃条件下,卵期6~8 d,幼虫共3龄,8~9d,卵至成虫羽化约为20d。在24℃条件下,成虫期15~57d,卵期7d,幼虫期8d,蛹期6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 ℃,幼虫的抗寒力较弱,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 ℃,温度高于40.5 ℃时,成虫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因此,可以考虑控制温度或大棚内的环境条件来压低虫口密度。成虫是唯一活泼的虫态,对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在植株上部嫩叶背面产卵,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播种或在育苗移栽前,彻底清理温室内外杂草和残枝败叶[3]。整枝时打下的腋芽、残株、叶片应及时处理,要用药物熏蒸、高温闷棚等方法消灭成虫、幼虫及卵,以减少虫源。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纱网,避免外来虫子源飞入温室。另外,合理安排茬口,头茬品种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危害轻的蔬菜,二茬再种黄瓜、番茄、菜豆等,可有效减轻危害。
3.2化学方法
温室白粉虱体表有一层蜡粉,抗药能力较强,多种药剂对卵几乎无效。因此,在初见为害时(即未扩散之前),应及时喷药[4]。喷药最好在早晨进行。由于白粉虱繁殖快,世代重叠,在同一作物上各种虫态同时存在,需连续几次用药,一般5~7 d喷1次,连喷3~5次效果较好。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有50%敌敌畏乳油、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50%巴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25%扑虱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另外,还可选用80%敌敌畏熏烟剂在温室内熏蒸成虫,用药 3 000~4 500 mL/hm2;然后用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消灭幼虫,效果良好。上述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3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白粉虱的天敌,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有寄生性天敌如丽蚜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中华草蛉等,还有寄生菌如粉虱座壳孢菌。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白粉虱幼虫172.6头,在温室内释放草蛉应用前景较好。丽蚜小蜂主要产卵在3龄幼虫体内,被寄生后,经8~10 d变黑,寄主死亡,丽蚜小蜂寄生在尸体内,称之谓“黑蛹”,每株番茄释放5~10粒黑蛹,隔14 d放1次,共放3次,可以控制危害。
3.4其他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白粉虱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避免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根据白粉虱的成虫有趋黄性,在白粉虱发生期间,推广应用黄板诱杀是一项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有效期长的防治方法。在苗期田间设置1.0 m×0.1 m的黄板,设置480~510块/hm2,黄板要稍高出作物一些或平行,可诱杀大量成虫。当栽培作物过多,栽培面积过大时,白粉虱轻微发生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黄板还有很好的预测预报作用。
4参考文献
[1] 丁岩钦.昆虫数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 张履鸿,李国勋,赵奎军.农业经济昆虫学[M].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
[3] 李淑琴,张立今,陆杰.日光温室蔬菜生理障害与病虫害防治[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权桂芝.白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