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
布病
4.胎水多清朗。
5.常胎衣不下,可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长期不孕。
6.早期流产的胎儿多已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 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死亡。 7.公牛常见睾丸炎及附睾炎。 8.还常见关节炎。
(二)绵羊及山羊 1.无症状流产,妊娠第3或4个月,流产前 食欲减退,口喝,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 液。 2.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滑液囊炎。 3.公羊睾丸炎,附睾炎。
培养:对营养的要求较高。
要加血液,血清或组织浸液,在胎盘,胎儿和 胎衣组织中特别适于生长繁殖。
抵抗力:较强,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 感。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范围很广,主要有羊、牛、猪;一般母畜的易感 性大于公畜,年龄上以性成熟后的成年动物最易感, 而幼龄动物有抵抗力。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马耳他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流产布鲁 氏菌主要感染牛;猪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猪;犬布鲁 氏菌主要感染犬。前三种均能感染人(主要是羊布 鲁氏菌)。
诊断
1、临诊诊断:流产、胎儿胎衣的病理损害,胎衣 滞留,不育。
2、流产材料的细菌学检查:取母畜胎衣,绒毛叶 水肿液,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及有病变的肝、脾、、 淋,涂片,或进行细菌培养,发现本菌即可确诊。
3、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感染1周即产生凝 集抗体,一般流产后1-2周达最高,经半年开 始下降,可持续2-4年,具体方法上又分为试 管法和平板法; (2) 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群的初筛, 取鲜牛奶1ml于小试管中,加环状反应抗原 0.5ml,混匀于37℃1h后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 而乳脂环显色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三)猪 1.流产,第4—12周,有的第2—3周流产, 有的早产。 2.流产征兆:沉郁,阴唇与乳房肿胀,阴 道流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3.胎衣滞留少见。 4.公猪睾丸炎和附睾炎。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布鲁氏菌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就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想象一下,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都在户外嬉戏打闹,却有个小小的“隐形敌人”在暗中潜伏。
所以,为了让大家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安心无忧,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预防这个 pesky 家伙,确保我们的健康不被打扰。
1. 了解布鲁氏菌病1.1 布鲁氏菌的来源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布鲁氏菌是从哪儿来的。
它一般栖息在一些哺乳动物的体内,尤其是牛、羊、猪等。
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家”,那就得看看这些动物的血液、奶或者胎盘,嘿,它们可是布鲁氏菌的“摇篮”。
所以,咱们要是去牧场或者农场,那就得小心点了。
1.2 传播途径其次,布鲁氏菌是怎么传染给我们的呢?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喝了未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
这就像你去朋友家聚会,没想到他们家有只“不速之客”——布鲁氏菌,结果你回家后就“被邀请”了。
所以,了解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避开这“雷区”。
2. 预防措施2.1 加强动物健康管理好啦,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得想办法来预防了。
首先,农场主们应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它们没得这个病。
就像给自家宠物做个体检,防患于未然。
定期接种疫苗也是个好办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的传播风险。
2.2 食品安全接下来,食品安全可不能忽视。
大家在超市买牛奶的时候,可要仔细看看包装上有没有“巴氏消毒”的标志。
这个小小的标志可是保护你健康的大功臣,能有效杀死布鲁氏菌。
还有,尽量别吃生的或者没熟透的肉类,这种“黑暗料理”可不安全呀!3. 个人卫生3.1 勤洗手说到个人卫生,勤洗手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真的是个好习惯,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动作。
在处理动物、牲畜之后,记得洗手,尤其是那些刚从户外玩回来的小朋友们,别让“污垢”跟你一起回家哦!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边唱“生日快乐”边洗,绝对能把细菌“洗”出门。
3.2 穿戴防护装备此外,咱们在接触动物的时候,也最好穿上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和口罩。
布鲁氏菌病
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贫血不清,仅见 于严重患者或有延徒性病灶者。 2.细菌培养 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慢性期尤然。急性期阳型患者的血培养阳 性率可达60%~80%。 3.免疫学试验 (1)血清凝集试验试管法乃直接检测脂多糖抗原的抗体,效价≥1:160为阳性,但注射霍乱菌苗后也可呈阳 性,故应检查双份血清,若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乃提示近期布氏杆菌感染。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法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且检测IgM及IgG的敏感性相似。因慢性患者 的抗体属IgG型,故本法可同时用于急、慢性病人的诊断。近来有采用亲和素酶联试验,较ELISA更敏感。 (3)2-巯基乙醇(2-ME)试验本法可检测IgG,用于鉴别自然感染与菌菌免疫。
谢谢观看
布鲁氏菌病
01 流行病学
03 检查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5 治疗
07 其他活动
目录
06 预后
布鲁氏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 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2.传染途径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 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 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布鲁氏菌病》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 控布鲁氏菌病的经验和技 术,共同提高防控水平。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等开展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合作项目。
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了解全球布鲁氏菌病 疫情动态,加强信息交流 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例。
实验室检查
包括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 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其中细菌学 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 法。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如 结核病、风湿热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对症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期头痛较为常见, 多为轻至中度。
睡眠质量差,易醒,多 梦。
不典型症状
胃肠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 泻等。
皮疹
如斑疹、丘疹、结节等,可出 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等。
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 。
03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疑 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
总结词
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详细描述
布鲁氏菌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牲畜和野生动物 中广泛流行,导致人类感染的风险增加。在某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已经成为地方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资料全
引言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现,如中国、美国和巴西等。
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手段、诊断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五个大点阐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培训资料。
正文内容:1.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1.1.病原体介绍: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该菌的特点、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2.发病途径: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食物及饮水感染、空气传播等,此处具体的感染途径和引起该病的常见源头。
1.3.病症表现: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疲劳、头痛等。
此处详细介绍该病的病症表现及其病程。
2.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2.1.直接接触感染:包括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或处理感染动物及其组织时的感染途径。
此处详细介绍在畜牧业、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中的直接接触感染风险。
2.2.食物及饮水感染:食用未经熟煮或未经消毒的感染动物产品,或饮用感染物污染的水源会引起该病的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食物和饮水感染的途径及如何预防此类感染。
2.3.空气传播:在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中存在的布鲁氏菌可通过空气悬浮颗粒物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空气传播的机制和预防措施。
3.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手段3.1.畜牧管理:针对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兽医卫生防疫、隔离感染动物、合理使用动物疫苗等措施。
3.2.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卫生控制,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3.3.个人防护:通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和遵循卫生习惯来预防感染。
此处详细介绍个人防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4.1.实验室诊断:通过采集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培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等。
4.2.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2024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目录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并发症与危害•研究进展与展望01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发病机制布鲁氏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进而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病的动物和人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羊、牛、猪等家畜是最常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等,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肿大等。
此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布鲁氏菌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型起病急骤,症状严重;亚急性型症状相对较轻,但病程较长;慢性型病程迁延不愈,可反复发作。
02CATALOGUE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确证检测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补体结合试验(CFT )滴度1∶10及以上;或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滴度1∶400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动物或物品有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实验室初筛检测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半定量凝集试验、荧光偏振凝集试验等任一项阳性或可疑。
诊断标准及流程从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为了预防消化道传染,应加强食品监管,避免食用未 经检疫或来源不明的畜产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识别
发热
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热 型不一,可呈现波浪热、不规则热等 。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过敏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前,需要了解患 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并进 行必要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 敏反应的发生。
监测肝肾功能
部分抗生素对肝肾功能有一定 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
避免滥用和误用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 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导致的不良后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发病原因
布鲁氏菌感染,主要通过与感 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或食用被污 染的食品而传播。
职业暴露
如牧民、兽医、屠宰场工人等 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
饮食习惯
食用未经煮尤其是与动物共居一室或接触 密切。
国内外流行现状及趋势
02
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环境污染传播
。
鼓励采用生物安全技术,如使用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净化环境
03
,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政策宣传普及
加大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政策 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 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对高风险人群,如牧民、兽医 、屠宰工人等,实施免费疫苗 接种政策,降低感染风险。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布鲁氏菌病概述 •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情发生。
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治工作,在2012年原卫生部印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共有12个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鲸种、鳍种、田鼠种、人源种和赤狐种。
其中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可造成人感染。
电镜下羊种布鲁氏菌为明显的球形,大小约为0.3 ~ 0.6μm ,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0.6~2.5μm.布鲁氏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
布鲁氏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呈现多态性,细胞壁可增厚,也可变薄,或者脱落。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 ~ 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感染的羊、牛、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犬、啮齿动物等。
(二)传播途径。
L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2 .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3 .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
三、发病机制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形成感染灶,约2 ~ 3周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表现出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症状多样,易被误诊,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病患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期,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等。
2.慢性期,患者可出现长期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关节炎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结
果有助于诊断。
2.细菌学检查,从患者的血液、骨髓、脑脊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有助于确诊。
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脾肿大、骨关节损害等特征性改变,
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接触史等,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辅
助作用。
五、其他辅助检查。
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尿培养等,有助于发现患者体内的布鲁氏菌。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流行病学史等多方面信息,以确保准确诊断。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日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减少病患的痛苦和传播的风险。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上有所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
诊断水平,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简称布病。
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布鲁氏菌不耐热,在60℃下30分钟即被灭活,阳光照射数分钟也能杀死它,它对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土壤和皮毛中能生存2-4个月。
常用消毒剂能很快杀死本菌。
动物发病的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例如在羊只中,以母羊流产,公羊发生睾丸炎为其主要特征,一般母羊比公羊易感,性成熟羊比未性成熟羊易感。
本病流产多发生在怀孕3-4个月的时候,严重时流产率高达50%以上。
流产前3天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阴门流出黄色黏液,流产后10-15天内伴有体温升高。
有时病羊发生关节炎而出现跛行,少数病羊还发生支气管炎及角膜炎等症状。
公羊睾丸肿大,有时化脓、坏死,后期萎缩。
人患此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卵巢炎为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7-60天,平均2周。
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转为慢性而经久不愈,表现为乏力,不发烧也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
布鲁氏杆菌一般在病畜的大小便中,乳腋和流产物中存在,因此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
例如,病羊流产胎儿、胎衣、病羊乳汁及公羊精液等也可成为传染源。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配种也可感染。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羊群中起先只有少数羊流产,而后流产羊渐渐增多,严重时高达50%以上。
多数羊仅流产一次。
人布病的传染源也是患病的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给人。
人类被传染的途径: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贩运、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三是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染的飞沫、尘埃。
医学专题布鲁氏菌病概况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 2008年全国共发病27767例(发病率2.10/10万);
• 2009年全国共发病35816例(发病率2.70/10万),发病数、发 病率超过有记载以来(yǐlái)的最高水平。
• 2010年全国共发病33772例(发病率2.53/10万),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猪种布鲁氏菌(B.suis) 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犬种布鲁氏菌(B.canis)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沙林鼠种布鲁氏菌 (B.neotomae)
型
1、2、3 1、2、3、4 5、6、7、9 1、3 2 4 5 1 1 1
最适宿主 绵羊、山羊 各类牛
猪 野兔(欧洲) 鹿 野鼠 犬 羊(主要是绵羊) 沙林鼠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 3.2我国疫情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布病流行特点在不断演变。
集中暴发的流行逐渐为广泛多点散发流行形式取代;以 牧区为主的地区分布不断在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城镇 区域扩展,现已扩大到23个省,目前有许多省区的动物 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内蒙、河北、黑龙江的牛羊布病 呈现出波浪式增长态势),但是有一些省区(如广西的 猪布病、新疆牛羊布病)呈稳定控制态势;感染对象原 以牧民、兽医(shòuyī)等职业人群为主,而今不断扩大侵袭 范围,农民、学生和儿童等感染率逐年上升。
13.94 12.6
13.31
11.51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代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报告病率(1/10万)
布鲁氏菌病防控
病防控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
03
出贡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信息共享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协同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医务人员培训与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 培训,提高其诊疗和防控能力。
VS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 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自身不被感染。同时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做好个人 防护,防止疾病的传播。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 凉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潮湿环境。
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 传染病和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操作培 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操作水平。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更新其健康状况和 体检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保护易感人群,实施疫苗接种
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进行布 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 免疫力。
建立免疫屏障
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建立人 群免疫屏障,降低布鲁氏菌病 的传播风险。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动员等方 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疫苗接 种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06
社会参与及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02
01
03
明确各级政府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职责,包括制定 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监测体系等。
加强部门间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协同高效的防控体系。
推动政府将布鲁氏菌病防控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提高 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
布鲁氏菌病
群。猪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猪。绵羊布鲁氏菌
主要引起公绵羊附睾炎。狗是狗布鲁氏菌的主 要宿主。
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 ( 包括野生动物 ) 。最
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
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
出。
传播途径: 1.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
防
制
应当着重体现 "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末感染畜 群中,防止本病的传入: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 时,要严格执行检疫。还应定期检疫 (至少一 年一次),发现阳性动物,即应淘汰。
消灭本病的措施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 通过免疫生物学检查方法在畜群中反复进行 检查淘汰(屠宰) 可以清净畜群. 2.培养健康畜群 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可以与 培养无结核病牛群结合进行.
症 状
绵羊及山羊 常不表现症状 ,而首先被注意到的
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
月。公畜辜丸炎。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
睾炎。
猪 最明显的症状也是
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
4一12周。公猪常睾丸
炎和睾炎。
病
变
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 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绒毛 叶部分或全部贫血呈苍黄色,胎儿胃特别是第
猪布鲁氏菌 、林鼠布鲁氏菌 、绵羊布鲁氏菌
和狗布鲁氏菌。其中马耳他布鲁氏菌有 3 个生
物型;流产布鲁氏菌有8个;猪布鲁氏茵有4个生 物型。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 相似。
流
行
病
学
易感动物:本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是
羊、牛、猪。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牛,而
布鲁氏菌病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妊娠母畜表现为流产、关节肿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公畜表
现为睾丸炎及不育等。
人通过接触患畜及污染物而发病,表现为发热、出汗、疲倦无力、全身疼痛等,因
此布氏杆菌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
1.病原
布氏杆菌属有6 个种,分别为绵羊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狗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
氏菌和林鼠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不产生芽孢,其形状为细小短杆状或球杆状,兰氏染色后显示阴性。
布氏
杆菌对紫外线、热、腐败、发酵以及各种常用消毒剂较为敏感,在70℃环境下10 min 就可死亡,太阳直射下1 h便死亡,常用消毒药如84 消毒液、碘酒、75%的无水乙醇、0.1%次氯酸钙等都能很快杀死其病原菌,但布氏杆菌耐低温和干燥,其在干燥的土壤或者粪水中能够存活数月。
2.流行特点
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但是自然病例多发于山羊、绵羊、牛和猪身上,一般与幼畜相比,成年家畜更容易感染此病。
布病的传播途径有交配、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等。
其主
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生殖道、皮肤和黏膜等。
此外,当患病的家畜被蚊虫叮咬后,也可将该病传
染给其他健康动物或人,但人与人之间基本不会相互传染。
3.诊断与检测
根据症状表现进行诊断妊娠母羊流产,常发生在妊娠后的90~110d,食欲减退、精神萎顿,起卧不安,阴道中流出黄色、灰黄色粘液,流产母羊发生子宫内膜炎,排污秽恶露。
也有早产、产死胎、乳房炎、关
节炎、跛行、公羊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病理学检查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
有的可见关节炎。
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实验室诊断(1)细菌学诊断:①病料采集:无菌操作取病变的肝、脾组织抹片。
②染色镜检: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可见细小的球杆状,单个排列,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红色的布氏杆菌。
(2)血清学诊断:采取病牛颈静脉血10ml,离心后取血清,用布氏杆菌抗原做平板凝集实验,结果有大的凝集片出现,液体完全透明。
布氏杆菌平板凝集实验阳性。
4.临床症状
牛羊患病后,其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主要对生殖器官造成危害,引起生
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性病变。
患布病的牛羊多处于妊娠期,该病的潜伏
期为半月至6 个月。
母牛感染布病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在整个妊娠期,但最易发生在产前2~3月,流产前亦表现分娩预兆,如母牛阴道黏膜发红肿胀,荐部与胁部下陷,阴唇和乳房肿大,乳汁呈初乳性质,此外,患病母牛在产崽后,子宫内膜大多会发炎或子宫内长期蓄脓,最终导致母牛不孕。
非妊娠病
牛一般表现为支气管炎、乳房炎、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等,并且局部组织伴有肿胀,最后致病牛采食
量下降和死亡。
母羊患布病主要表现为流产,但症状不明显,流产前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卧、口易干,同时阴道还会流出黄色黏液等。
其他症状亦伴有支气管炎、乳房炎等,公羊患病后还会伴有睾丸炎和附睾炎。
5.防控措施
由于当前对牛羊布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若发现病畜应及时予以捕杀处理。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为牛羊注射布病免疫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牛羊患病
风险。
5.1 加强检疫力度和宣传
对健康牛羊应及时接种布病免疫疫苗,在疫情高发的季节,动物检疫部门要重视牛羊检疫工作。
此外,
防疫检疫部门还要做好布病的防控宣传工作,让广大养殖户认识检疫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养殖户对布病防治的重视程度。
5.2 注射疫苗
预防牛羊布病,较好的措施是对牛羊进行疫苗免疫。
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免疫接种体系,并定期对牛羊进行预防注射。
在接种疫苗时,应在母牛或母羊交配前一个月进行。
接种后的疫苗免疫有效期为一年,超过有效期,应再次接种。
5.3 做好消毒工作
要搞好圈舍和畜禽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接触牛羊后要用消毒液洗手,对污染的畜圈和场地要严格消毒,对牛羊的流产物要进行深埋处理,以保证疫区布病病原体的有效控制。
5.4 做好外来牛羊牲畜的检疫控制
若从外地引入新畜或牛羊肉制品,一定要经检疫部门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引入;拒绝采购疫区的牛羊和牛羊肉制品。
如果发现外来患病牛羊和牛羊肉制品,要应及时捕杀、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布病在本地区的蔓延和影响本地区牛羊的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