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信息科技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既承担着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又承担着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供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任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科技学科的内涵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为依托,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凸显学生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使其具有更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关于思维品质研究的启示

在朱智贤、林崇德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这样定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说,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它是衡量和评价思维能力的显著标志。

在西方心理学界,首先提出思维品质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吉尔福特把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分析为对问题的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立性、细致性和再定义性。前苏联的斯米尔诺夫总编的《心理学》“思维”一章中,对思维品质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他认为思维的个别品质包括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灵活性,顺序性和敏捷性等。波果斯洛夫斯基等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也对思维品质设专章加以阐述。他们指出:在构成人特殊的、个体性的各种个性品质当中,智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表现于人的智力活动特点及其智慧能力的特殊性之中。所谓智慧能力就是指表明这个人思维特点的那些品质的总和。属于这些智慧品质的有求知欲、钻研欲、智慧的深度、智慧的灵活性、逻辑性、论据充足性、批判性,等等。

心理学家们对思维品质的归纳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法。笔者综合上述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从中提炼了五个对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维特性,即广阔性、批判性、独立性、逻辑性和灵活性。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现实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开设了相应的信息科技课,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序和能力规范序。

小学信息科技作为本课程的起始学段,承担着知识启蒙和奠基的责任。在这一阶段进行思维品质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1.社会发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推动

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里,我们的网络已经无线”速度不再以“K”资源规模上升到云”并迅速走向大数据”…笔者在一本名为《21 世纪技能》的书中读到一段来自美国前教育部长的讲话:“当前,我们在帮助学生为从事未出现的工作做好准备,为运用迄今尚未问世的技术做好准备,以便他们能解决那些我们现在甚至还不知道是问题的问题。”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思维品质,以从容面对社会的各种未知发展。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技术,更要具有和技术一起进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发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从原本以培养学生各种软件技能为目标的计算机课程到如今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信息科技课程,课程的发展见证着社会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如今的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不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根据需要,正确、有效、灵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处理、传输、表达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定位、目标和设计思路等很多阐述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如何在教学中改变学生固有的、机械式的操练和模仿,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信息科技学科的舞台很大,责任很大,潜力也很大。

3.个性发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求

根据课程标准建议,信息科技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年级为三年级。这一阶段正是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习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思维没有经验束缚,不会拘泥于太多的“应该怎么样”。但是,相比其他学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却异常突出,这既是本学科的特点,也是本学科的难点。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不同的需求。如何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拉近学生与技术的距离,让学生在与计算机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和个性发展,教师的理念是前提,教学的设计是关键。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和工

具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学习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技能的掌握依靠联系和应用,规范的

形成依靠引导和积累。同样,思维品质的提升依靠感悟和内化,它是一个“有目标,无

痕化”的过程。

1.关注技术背后的智慧,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解决问题时能从多种角度考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来体会技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提升其广阔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看似“整齐划一”的模仿约束了学生自主尝试的动能,错失了寻找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也错失了关注技术背后智慧的机会。笔者认为,在学习这些软件时,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软件的设计理念,即技术背后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激发尊重技术,热爱技术,乐于学习技术的兴趣。

以《醒目的标题》一课为例,教师以开放性任务代替传统的教师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体会软件中相同功能有多种方法实现的设计思想。在交流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利用“插入”菜单中的“插入艺术字”命令,有的利用工具栏按钮,也有的在右键菜单中找到了“小秘密”。面对众多方法,教师不进行任何褒贬,而是以“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作为评价,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既看到了他人的学习结果,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是对软件“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一种有效体现,也是对学生个性学习的一种尊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软件的设计思想中学会多角度、多途径地解决问题。2.建立客观评价的意识,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审视和检查思维过程的良好品质,它不仅表现为善于客观地判断是非正误,也表现在能客观地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笔者认为,思维的批判性可以培养学生以客观的视角评价事物和思考问题,它是思维独立性、逻辑性和灵活性的前提和基础。

以《网上注册》一课为例,主要教学内容是完成一个电子邮件的注册。在这节课上,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密码,第一次面对信息安全的问题。笔者将注册邮箱的过程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先尝试按照微视频中的步骤进行邮箱注册,并思考几个问题:密码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输入密码时显示的是小黑点?什么样的密码是“好”密码?有些学生随便用几个数字作为密码,有些学生将自己生日设为密码,有些学生将父母的的手机号设为密码•…笔者通过你的生日有多少人知道”密码越长越好吗”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密码设置的原则:安全和易记。通过密码的修改和完善,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密码,理解了密码的安全和易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