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公开课)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通论》
铁质农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 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 发展,中国传统农业也开始进入光辉时期。
——中国农业博物馆 铁犁牛耕的发明和推广,还产生唐了代什的么牛影耕响? 商周时期的协田耕作
解放了劳动力,使得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成为可能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五、中华文明以农兴
思考:现在的中国农业应该如何发展呢?
本课小结
古 代 中 国
农具和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出现:春秋战国 发展和改良:汉、唐
的 农
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业
汉:井渠、王景治黄河
经
济
基本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3
天坛祭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在中华民族 的开化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 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 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 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小”, 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 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 古代农业经济的主导形式
“……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1)国家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来源
弥补小农之不足,兴修水利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 江 堰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郑国渠 井渠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 西域 本无此法,及 汉 通 西域 ,以塞外乏水, 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 书.农战篇》 (2)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 尊。”
——《吕氏春秋.上农》 (3)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小农经济存在什么弊端呢?
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 的能力薄弱……
这就要求政府为农业的发展做些什么呢?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可以为历史发现提供线索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原
2、农具: 木质、石质农具(耒耜等)
始
3、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农 业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浪费严重、地力损耗、环境破坏……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原始农业 石器时代 木质、石质、骨质农具 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 铁农具数量大增
ຫໍສະໝຸດ Baidu二牛抬杠
东汉
曲柄锄、大镰、耧车 一牛挽犁
唐朝
曲辕犁
一牛挽犁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农具的发展过程: 木石
青铜
铁质
农业动力:人力
畜力
铁犁牛耕的出现对古代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 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 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 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公开课)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
OR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炭化粟和菜籽
南 (半坡遗址出土) 稻 北
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大镰
耧车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曲柄锄
铁质农具的出现
曲辕犁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二牛抬杠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人力——牛耕·
一牛挽犁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农业阶段 时间
农业工具
耕作方式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朱陈村
唐 白居易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铁质农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 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 发展,中国传统农业也开始进入光辉时期。
——中国农业博物馆 铁犁牛耕的发明和推广,还产生唐了代什的么牛影耕响? 商周时期的协田耕作
解放了劳动力,使得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成为可能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五、中华文明以农兴
思考:现在的中国农业应该如何发展呢?
本课小结
古 代 中 国
农具和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出现:春秋战国 发展和改良:汉、唐
的 农
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业
汉:井渠、王景治黄河
经
济
基本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3
天坛祭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在中华民族 的开化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 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 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 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小”, 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 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 古代农业经济的主导形式
“……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1)国家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来源
弥补小农之不足,兴修水利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 江 堰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郑国渠 井渠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 西域 本无此法,及 汉 通 西域 ,以塞外乏水, 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 书.农战篇》 (2)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 尊。”
——《吕氏春秋.上农》 (3)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小农经济存在什么弊端呢?
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 的能力薄弱……
这就要求政府为农业的发展做些什么呢?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可以为历史发现提供线索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原
2、农具: 木质、石质农具(耒耜等)
始
3、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农 业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浪费严重、地力损耗、环境破坏……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原始农业 石器时代 木质、石质、骨质农具 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 铁农具数量大增
ຫໍສະໝຸດ Baidu二牛抬杠
东汉
曲柄锄、大镰、耧车 一牛挽犁
唐朝
曲辕犁
一牛挽犁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农具的发展过程: 木石
青铜
铁质
农业动力:人力
畜力
铁犁牛耕的出现对古代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 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 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 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公开课)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
OR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炭化粟和菜籽
南 (半坡遗址出土) 稻 北
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大镰
耧车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曲柄锄
铁质农具的出现
曲辕犁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二牛抬杠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人力——牛耕·
一牛挽犁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农业阶段 时间
农业工具
耕作方式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朱陈村
唐 白居易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