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盘点

合集下载

论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下)

论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下)

论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下)作者:许家林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4期四、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会计思维的指导作用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琢磨其中的共性要求与规律,有时候更需要养成一种举一反三的习惯。

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练就一个功夫,即要能将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也要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

前者要求你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面,要做到能张能弛,使别人觉得这个内容里面的学问确实很多;后者要求,你需要用大多数人都熟悉的事物与能够接受的语言来描述专业性的问题,让人家一听就可大致明白。

正是缘于上述思想的指导,近年笔者一直在思考,会计学中部分理论的内涵要求能不能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如何用所熟悉的一些会计理论观念来指导会计科学理论研究。

为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元素归纳为“40=1+2+3+3+4+6+6+5+4+3+2+1”。

如何理解这个和为“40”的等式呢?它可解释为1个目标(即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2条标准(即相关性、可靠性)、3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3份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4个假定(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6个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项财务报告报告原则(即客观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一致性、成本与效益)、5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即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历史成本、实质重于形式)、4个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即财务报表三种主表、若干财务报表附表、财务情况辅助说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3个时期会计理论发展线索(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2种会计科学研究方法(即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1个会计理论研究结果或者是理论研究目标(服务并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再将其浓缩的话,就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十个字。

下面就围绕这四十个元素,谈谈不同理论要点的内涵要求如何指导会计理论研究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述评作者:付磊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12期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史学研究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理论研究的先导,会计学也不例外。

会计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可以提供会计发展的规律,以便借鉴历史经验,遵循规律,推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有研究历史、吸收历史经验、修正现实前进方向的传统。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古训,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表达。

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

”还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国外哲人和学者有着同样的认识。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讲:“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美国现代著名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预测未来最可靠的方法是了解现在”。

至于会计史研究的意义,学者们也阐述得很透彻。

著名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说:“会计史如同一般历史一样,不同的历史事件彼此关联,并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是历史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永恒的特征。

”前苏联会计学家索科洛夫指出:“科学史有益于我们自身,它带来了快乐,仿佛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即使您能活100岁,这还是太短了,人们总是希望活得更长些。

同哥伦布相识,与苏格拉底交谈,以确定人们,尤其是会计师们总的状况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

历史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这些至理名言非常清楚地说出了会计史研究的重要性。

一、会计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我国近代的会计发展和会计理论研究远落后于西方,会计史研究同样如此。

目前能看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方面成果,是从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发表的少量会计史研究论文,如冯抑堂的“吾国古代会计之研究”,林道俊的“中国古代政府会计制度之演进研究”,潘序伦的“会计学发达史”、“我国会计学术与会计职业之回顾与前瞻”、“中华民国三十年度结账程序述要”等。

我国高校会计学科科研成果分布情况分析——基于《会计研究》1999--2008年论文刊载作者群的分布

我国高校会计学科科研成果分布情况分析——基于《会计研究》1999--2008年论文刊载作者群的分布

摘 要 : 学研 究在 高等 学校 的建 设 与发 展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 是 其竞 争优 势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为 了 了解 目 科 也 前我 国高校 会 计 学科 的科 研 状 况 , 文 以《 计研 究) 9 9年 至 2 0 年 刊 载 的论 文 为样 本 , 作 者群 的 角度入 本 会 )9 1 08 从
财奈 通孔・ 综合 2 1 年第 1 期( ) 00 1 下
我国高校会计 学科科 研成 果分布情 况分析
— —
基于《 会计研 究》 9 9 20 1 9- 08年论 文刊载作 者群 的分布
谭 艳 艳 陈 祺
( 南 财经 政 法 大 学 会 计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中 3 0 3
高校 的科 研状况进行 了比较研究 ; i (9 7 , l ad r Ne 1 8 )Ae n e和Mar(9 4 , o ko,h (9 5 比较 了财务学领域各高 校的研究情 mi x by 19 )B r h ̄ 等 19 ) o i c 况。 上述研究都基于北美地 区的高校展开 , hn (0 5 和C a (0 6 先后分别 以亚洲地区和欧洲地 区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 C a 等 2 0 ) h n 20 ) 分析 了
重 ; 泰晤士报 》 在《 的指标 中, 科研 能力 占4 %; 0 虽然学 术科研 在《 克林 》 麦 杂志 的指标 中没有单列一项 , 但与之相关 的项 目占 ̄2 %。 E4 在 我国的中国校友会 网推 出的高校评价 体系 中, 有关科 研的指标总 计占比4 . %; 88 9 在上海交通大学 推出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的指 标 中, 科研成果 占 ̄4 %。 研丁作对高校的重要性从上述 的高校排名指标体系中可见一斑 , L0 科 为此 , 学术界也展 开了对高校不 同学科

2024年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

2024年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

2024年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与环境保护的交汇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会计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环境会计的理论背景、定义与特点、理论框架、实践应用、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环境会计理论背景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或生态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学基础上发展而来,专门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学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强调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会计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

二、环境会计定义与特点环境会计的定义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它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环境会计的理论框架环境会计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等核心要素。

环境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资源;环境负债则反映企业因环境行为而产生的未来经济流出;环境成本涵盖了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环境收入则来自于企业利用环境资源或提供环境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环境会计的基本框架,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环境会计的实践应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实践应用。

例如,一些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入,以反映其环境绩效;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环境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些实践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也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透明的环境信息。

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方法论视角解析.doc

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方法论视角解析.doc

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方法论视角[提要]本文从科学研究方法论角度,对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首次将会计理论研究的百年历史划分为20世纪初至70年代前、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三个阶段,并分别总结了其相应的方法和方法论特征。

本文认为,一部会计理论研究史表明,新会计理论不断替代旧会计理论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会计环境变迁影响下,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不断完善和更替的过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会计理论研究终将遵循精致证伪主义方法论、完成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变革。

人类会计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

根据会计史学家的考证,早期的复式簿记系统最初出现于12至13世纪的意大利若干城市的商人和银行家的账簿中(葛家澍、林志军,2001)。

如果从复式簿记这一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算起,则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始于斯普拉格(Sprague)1907年出版的《账户原理》(Philosophy of Accounting)。

该书一反以往教科书纯粹罗列和介绍会计实务的做法,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讨论账户原理,并且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资产负债表等基本概念作了详细的讨论。

从这一意义上讲,该书“是构建会计理论最初的尝试”(葛家澍、刘峰,1998)。

由此也可认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尚未逾百年。

但在这不到百年的历史中,会计理论研究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繁荣的背后必有着正确的科研方法论作为指导。

本文拟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会计理论研究的进程做一述评,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从古典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对立到逻辑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似乎并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密切关系。

会计师们还是凭借他们的职业判断来确定每一问题的恰当实务,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学术界。

一些学者运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发展起来的古典归纳法,通过对现存会计实务和惯例的归纳,形成了描述性的会计理论。

会计学术论文研究总结

会计学术论文研究总结

会计学术论文研究总结《篇一》作为一名会计学术研究者,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投身于学术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进步。

在此,我将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一、基本情况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的质量、公司治理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选题、设计研究框架、收集和处理数据,最终完成了两篇论文。

二、工作重点与取得成绩1.工作重点(1)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研究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每一个数据和都进行反复验证,确保研究质量。

(2)跨学科研究:我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金融学、管理学等)相结合,以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深度。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来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取得成绩(1)完成两篇论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成功完成了两篇会计学术论文,分别聚焦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

(2)参加学术会议: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学术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3)获得导师和同行认可: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导师和同行的认可,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经验教训与处理办法1.经验教训(1)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一旦数据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研究的错误。

(2)时间管理必要性:学术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于提高研究效率至关重要。

2.处理办法(1)加强数据审核:我对数据进行了多次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制定研究计划:我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今后的打算1.深入研究:在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会计学领域,关注热点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拓宽研究领域:我计划将研究范围拓展至会计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学科,以期为会计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会计主要学术成果

会计主要学术成果

会计主要学术成果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

这些成果在不断推动着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1.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者们通过研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等方面,探讨了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决策依据,提高了经济效率。

2. 会计伦理研究:会计伦理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会计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学者们通过研究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为会计师的职业发展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导。

3.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

学者们通过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支持。

4. 财务报告与分析研究:财务报告与分析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分析方法。

学者们通过研究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5. 管理会计研究: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业绩评价等问题。

学者们通过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会计模型和方法,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业绩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支持。

6. 国际会计研究:国际会计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学者们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差异和趋同,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标准,为跨国企业的会计报告和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7. 税务会计研究:税务会计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等问题。

学者们通过研究税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模型和方法,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支持。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述评,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取向。

本文首先概述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会计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的述评旨在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取向,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同时,本文还将对过去十年间的重要会计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并探讨它们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将提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不仅对我国会计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轨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者们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文章。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一、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方面。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领域,主要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和分析。

管理会计是指在企业内部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会计领域,主要研究成本控制、绩效评估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的过程,主要研究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专业的研究方法会计专业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模型等工具。

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已有理论和假设的分析和归纳,来提出新的理论或改进现有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推理等工具。

三、会计专业的研究成果会计专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专著等形式上。

学术论文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来传播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通过向企业或政府等机构提供研究报告来解决实际问题。

专著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综合总结,通过出版专著来系统地介绍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展开。

在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方面,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是其核心领域;在研究方法方面,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是常用的方法;在研究成果方面,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专著是主要的形式。

通过对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可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会计实证研究的现状成果分析浅谈

会计实证研究的现状成果分析浅谈

会计实证研究的现状成果分析浅谈作者:吕蔚琼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1期摘要:会计实证研究进入我国已经二十几年,但是真正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则是最近十几年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实证会计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观点。

本篇论文通过对2000年到2010年这个时期内的实证会计论文进行检索分析,通过相关文章数量的变化、研究内容的发展和使用指标的变化一一进行分析,并将我国的实证会计的研究与西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实证会计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一、我国实证会计情况的变化关于实证会计的研究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被一些学者引进介绍,但是由于当时的研究条件不足,因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才有了一些实质进展的研究,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应用实证会计的研究成果非常稀少。

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会计学者投身于会计实证研究,跨级实证研究已经呈现出繁盛的景象。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对于实证会计领域研究方法的观点也发生了彻底性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规范会计的研究,而是向西方学习,将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界学者对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通过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史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都基于对规范会计的研究,而对实证会计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已被引入我国,但是在当时并不被广大学者们所接受,由此我国的会计界也就产生了因研究方法不同的两个研究学派:规范派与实证派。

随着学者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深入及实证会计方法的实质性应用,会计界逐渐认识到了规范会计与实证会计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于实证会计研究在假设的提出以及回归结果的分析上都与规范会计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规范会计理论为实证会计的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其主要特点是将会计研究的过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相结合,通过实证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从而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因而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又可以用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弥补。

20世纪中外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概览

20世纪中外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概览

20世纪中外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概览20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会计实务不断拓展的同时,也促使会计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会计科学即呈现出日益繁荣兴旺的局面。

全面梳理20世纪以来中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文献,可为深入研究会计思想发展提供初步线索与基础。

【关键词】20世纪;会计理论研究;文献概览20世纪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现代会计理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使会计理论与实务界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在会计界的共同努力下,会计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会计科学在整个人类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试据有关资料,对中外取得的主要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概括,以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线索①。

一、西方有影响的会计理论文献有关20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西方会计理论文献问题,国内学者曾经作过一些不同角度的归纳与介绍,并列出了主要篇目②。

笔者经整理与综合分析,试将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主要领域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会计理论文献分为10类共100份(其中书籍78部,论文21篇与1份专辑),其具体篇目列示如下③。

(一)会计史学论著研究会计历史发展规律方面的论著,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的《1900年前的会计发展》(Accounting Evolution to 1900,1933);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和贝斯尔·S.亚梅(Basil S. Yamey)合作主编出版的《会计史论文集》(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1956);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ael Chatfield)的《会计思想史》(A History of Accounting Thought,1974);欧·腾·海渥(O.Ten Have)的《会计史》(The History of Accountancy,1976);Я.B.索科洛夫(Я. В.СОКОДОБ)的《会计发展史》(История Развития ВухтадтерскогоУиета,Финансы И Статистка,1985)④;加里·约翰·普雷维茨(Cary John Previst)和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Barbars Dubis Merino)合著的《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A History of Accountancy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Accounting,1998);塞缪尔·保罗·加纳(Samuel Paul Garner)的《1925年前成本会计的演进》(Evolution of Cost Accounting to 1925,1954);斯蒂芬·亚当·泽夫(Stephen Addam Zeff)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史》(Accounting Theory and Accounting History,2009)。

《实证会计理论》课件

《实证会计理论》课件
详细描述
实证会计理论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 行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研究还发现,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可能会 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
总结词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实证会计理论还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即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 披露程度。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实证会计理论的重要研 究领域,旨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
实证会计理论应深入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的编制和披露过程,探讨如何提高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同时,研究应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 系,以及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此外,研究还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以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
和决策的影响。
实验研究法需要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 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 出结论。
实证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
03

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价值相关性
总结词
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和股票价格。
详细描述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价值相关性,即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和 股票价格。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提供更准确、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决 策的效率和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01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来探

20世纪中外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概览

20世纪中外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概览


或译 《 户 哲 账


西 方有影 响 的会 计理 论 文 献
20

三 井 尻 雄 士 ( Y u j i Jjir i )的《 式 记 帐 法 的 结 构 和 原 理 》 19 8 7
有关

世 纪 产 生 了 重 要 影 响 的西 方 会 计理 论 文 献 问

1 【9 8 2
-
Y
o
题 国 内 学 者曾经 作 过 主要 篇 目
(A c
po
ra
c o u n
The
e
o
~


W it h S p e
l R e fe
re n c e
Co
r

阿纳 尼 亚 斯 查 尔斯 利特 尔 顿 ( A n a n ia
1 的 《 9 0 0 年 前 的 会 计 发 展 》( A c 19 0 0

s
C h a r le
t in g
s
L itt le t o
本 文 试 据 有 关 资料


l it a
14 9 4
)第 三 卷 第 九 部 第十
u la r i s
计 篇《 算 与 记 录 详
e t
对 中外 取 得 的 主 要 会 计 理 论 研 究成 果 作 深 入 研 究提 供

简要 概括

以 为其
论 》T r a (
c ta tu s
P a r t ic
S
a n
m a s
n
g

19 5 6
M ) ;迈 克 尔 查 特 菲 尔 德 【 ic

我国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探讨

我国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探讨

我国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探讨摘要: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环境会计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理论和方法。

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本文从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角度着重介绍了环境会计的概念、对象和要素、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等七个方面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的主张和研究成果,力求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归集,勾勒出我国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的框架,对今后研究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环境会计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理论和方法。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研究正向纵深发展,开始环境会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晚于西方国家20年,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年第5期上发表《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标志着我国开始环境会计问题的研究,随后我国会计理论学术界,从主要是介绍、借鉴、继承和局部创新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与探索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

下面就我国会计理论学术界在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予以介绍:一、环境会计的概念虽然环境会计是围绕环境问题而展开的,但人们对环境会计的具体概念有不同的认识。

有些学者如孙兴华、王维平、李祥义等从环境会计的理论依据、计量单位、职能目的及学科属性等方面来定义环境会计。

崔将环境会计表述为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此观点为学者们认同最多的。

二、环境会计的对象和要素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管理的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

所以会计对象决定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的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

因此环境会计的对象自然包括自然环境。

孙华兴、王兆蕊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是全不自然资源环境,他们把环境会计对象界定为:企业环境行为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空间、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

中国会计研最新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

中国会计研最新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

中国会计研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2009-1-5 11:2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孙铮【】【】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孙铮在“改革开放30年会计发展与创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一、引言研究内容的总结及其对演进脉络的梳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会计研究亦是如此。

而新中国的会计研究一直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过程中,因此备受瞩目。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会计研究深受前苏联会计模式影响,在历经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近停滞和倒退,总体上呈现出“在曲折中发展,在迂回中前进”的特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发展进入改革开放后时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我国创造性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突破性改革,也开创了我国会计研究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会计研究也是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呈现出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辨证关系。

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我国的会计研究在国内外广大会计学者的大力推进与共同努力下,在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以会计研究对象——会计信息为例,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作用、需求、披露、使用、评价等会计问题的研究,人们对会计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证券市场监管、投资者利益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会计研究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会计研究方法和范式的创新,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会计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会计学者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会计研究,做一综合分析和评价。

到目前为止,诸多会计学者分别就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会计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比如阎达五(1990)对80年代会计理论研讨的回顾;刘峰和雷科罗(1993)对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及现状的评价;汤云为和薛云奎(1998)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会计研究评述;蔡祥等(2003)对90年代末期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起步阶段的研究述评等,对全面认识我国会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什么

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什么

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什么
会计研究期刊是会计领域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而会计研究期刊发表的内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会计研究期刊究竟发表什么样的内容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会计研究期刊通常会发表最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可能涉及到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会计监管、财务报告分析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会计研究期刊也会发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因此,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能够引领学术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会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会计研究期刊还会发表一些实证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通常以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为支撑,能够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有关会计实践的深入洞察,对于促进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会计研究期刊还可能发表一些综述性的文章。

这些文章通常会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资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会计研究期刊发表的内容涵盖了会计理论研究、前瞻性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综述性文章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会计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因此,会计研究期刊在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和提升学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方法,实证,理论研究]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方法,实证,理论研究]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

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广义地讲,我们把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之前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都称为规范研究方法。

而从狭义上讲,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合理分析,最后以文字来叙述相应的会计研究成果。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完整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准确地描述会计实物,实现会计的规范化。

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

归纳法也可以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观察、分类、计量一些具体的会计实务及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一般现象进行大量的归纳整理分析,从中总结出相关概念,并用符合逻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在研究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文献,通过对某个已有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观察企业中实际获得的财务信息,通过对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关系事项进行探索总结进而概括出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2)演绎法。

演绎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事实的一种逻辑方法,即由一般性原理来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结论。

使用此方法就是要先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前提,逐步推导出会计原则,最后发展出与会计原则相适应的程序和方法。

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期初首先要提出目标和假设,这是使用演绎法的先决条件;对已经假设好的前提进行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验证其正确与否;利用已经检验过的结论指导具体实务的运行。

2.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可以用来解释实证法。

实用主义重视存在的事实,只有实证材料才能成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的依据。

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最新版)

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最新版)

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篇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公司财务部个人工作总结我所任职的财务部在公司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也是一个重要的部门。

财务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在严格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热情服务,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不失原则,这就是我们财务工作的要求。

今年以来,由于公司刚成立,财务方方面面都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力度和难度都在逐步加大,财务技术力量不足。

我以国家财务制度为基准,建立了“晶奥”特色的财务核算体系,成功办理了公司由小规模纳税人过渡到一般纳税人所需要的一切相关手续。

办理增值税金税卡、增值税网上认证相关手续,除了完成日常财务事务工作,还办理银行、税务方面工作,纳税筹划,纳税申报,增值税发票及出口发票的购入、验销,办理银行融资、银行贷款卡手续,出口退税手续,清理应收款,应付款,认真核对往来帐项,核对出纳的货币资金。

向公司决策者及银行税务部门提交各项财务报表,规范材料商品出入库程序及相关手续,规范运费结算手续,培训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及销售核算员的财务基础知识。

在工作中我做到了: 1、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办事。

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作用。

在会计审核中,严格按财务制度和会计法规办事。

2、认真做好资金结算的日清月结工作,及时反映资金的流向和存量情况;3、主持本部门的日常业务和事务工作,财务核算工作;4、进行业务沟通与协调,解决工作疑难,听取部门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熟悉和掌握德州地区的相关政策,不断学习财务新知识,国家新规定。

6、组织编制各项会计报表、现金报告等工作。

7、解答客户有关财务方面的咨询。

8、积极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歌唱革命歌曲”的活动。

9、任劳任怨、乐于吃苦、甘于奉献。

为了能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报酬,牺牲个人利益,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工作。

在工作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与创新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与创新

基本框 架 , 提出我 国未来 预算管理 的方向 : 并 做精做细传统 预算 ; 引进 战略思想 ; 建立 以预算为主导 的管理控制系统 。
然而 ,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制度设计 的问题 , 更多的要 考虑预算 执行 中人 的行 为问题 。这是 因为预算 管理 并不是一 个纯粹 的技术
工具 , 而是一个置身于人文环境 中的管理工具 , 其合理运用并不能 避开组织与组织 ,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 预算 管理 的过程伴 随着各种 矛盾和冲突 的产 生 、 协调 、 解决 。 而预算管理 的过程就是
我国企业 预算 在l5年即已产生 , 与杜邦或通用相近意义 93 但
上 的企业 预算 到2 世纪9 年代才出现。中 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贡华 O 0 章等学者 总结 我国过去3 年企业 预算 管理的发展状况 ,认 为我国 0 企业预算管理是在 原有 经验 基础上通过引进 、 消化 、 融和国外 经验
控制现在 , 筹划未来” 的管理会计思想为管理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 提供 了方法论与理论基石 。
则; 并根据西方文献的相关论述, 分别从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和
行为会计 的角度构 建了管理会计 经验研究 的一般性框架 ,并着重 论述 了研究设计 中的关 键环节。
二 、 算 管 理 的 发 展 预

新兴学科 的引进和拓展 , 是我 国管理会计 的奠基人 、 开拓者 。 他
坚持 “ 以我为主 , 博采众长 , 提炼 , 成一家” 融合 自 的方针 , 中国 立足 国情 , 构建一整套管理 会计 理论 体系 , 为我 国3 多年来管理会计理 0 论与实务 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其提 出的管理会计人文 观和广义 管理会计理论 为当前管理会计 理论研究 指明 了方 向 , 更 为企业 的科 学发展观与 和谐进 步提供 了理 论支持 ; “ 其 解析过 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华会计2013年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盘点2013年,会计学术界一如既往地勤恳耕耘,他们的兢兢业业换来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硕果满枝。

这些耀眼的学术成果遍布于财会领域的各个角落,无分先后,难见高下。

犹如银河浩渺无边,难觅全貌。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从《会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刊发的文章中提取出6个关键词,绘成2013年会计学术成果之星图,邀请会计人共赏。

关键词:内部控制如何建设与实施更有效万丈高楼平地起。

内控这座大厦的建设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细致全面的推行和持续有效的实施。

周守华等在《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一文中指出,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为此,他们建议:梳理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统一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格式;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完善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强化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控制责任,提升内部控制评价质量;加强对中介机构独立性的监管,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拓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范围,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推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升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杨兴龙、孙芳城、陈丽蓉的《内部控制与免疫系统: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思考》一文则建议,考虑到内部控制的监管逻辑,政府应着重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研发,增加知识储备,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二是宣传引导,着力塑造企业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理念”,激活“我要内控”的内生动力;三是强化监管,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并对敢于触碰法规底线者严加惩处、加大违规成本。

而无论是出于逻辑推演还是现实需要。

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应当遵从监管需要;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注定将是一个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长期过程。

杨有红的《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基于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持续优化视角》则发现,控制环境同样是内部控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他将环境分为3类:相对稳定的环境、可重构环境和渐变环境,而企业应分别采取环境主导、环境重构和环境诱导策略。

即对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企业应在充分理解和认同环境主导作用和对内控实质性要求的基础上,细致考虑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制约,在内部控制环境与其他要素的磨合中采用其他要素遵从环境要素的策略。

而应用环境重构策略,应按照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的要求进行环境梳理和优化。

对于渐变环境,企业董事会和高管层则可以在持续监控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主动引导环境发生良性变迁。

张继德在《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中指出,企业只有按照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规律,根据企业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选择相应阶段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他把内部控制体系分为合法合规型、规则嵌入流程型以及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完全融为一体型等3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目标、对信息系统以及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同时,他建立了一套过程导向的可行性分析体系,为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决策提供了选择依据。

该分析体系由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组成。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员工素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现状和预算等。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生存环境等。

内控效果究竟如何近几年,内控在我国企业中实施得如火如荼。

无论是企业界还是会计界,都用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内控建设的热潮之中。

内控效果的研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方红星、金玉娜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一文中,考察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能够显著地抑制上市公司的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地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方面存在分工效应。

他们首次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纳入到同一实证研究框架中,研究了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理清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抑制非效率投资方面的作用差异;首次区分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和操作性非效率投资,从新的视角,依据两类非效率投资产生的不同内在机理,寻求相应的解决机制。

肖华、张国清的《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一文,则从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的内控质量角度探讨了盈余持续性的一个动因,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盈余持续性的一个经济后果。

他们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限制对外报告信息的故意操纵,降低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中无意的程序和估计差错风险,可以有效地对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降低内部代理成本,有利于创造和保持高持续性的盈余。

而且,理论分析表明,更高的盈余持续性,通过正向影响公司估价的“分子方面”、负向影响公司估价的“分母方面”,与更高的公司价值相关联。

结论表明,更高的盈余持续性,能够降低信息风险,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盈余和未来现金流量,从而有利于公司估价,为估价模型输入有益信息。

郑军、林钟高、彭琳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增加商业信用融资吗?—基于货币政策变更视角的检验》一文中发现,相对于低质量内控的企业而言,高质量的内控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显著下降,但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进一步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这表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保护供应商或客户的利益。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则发现,总体来看,对照财政部参考指标,样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总体披露水平不高,披露频率均值不足50%,各项指标的披露频率差异较大。

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高频指标大多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健全有关,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要求。

而低频指标大多与企业利益相关,是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涉及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保全措施或企业文化或风险处理等需要时间积累短期内无法达到目标的指标。

同时,内部控制缺陷的总体披露水平不高,约有1/4的样本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缺陷。

其中,90%以上为一般缺陷,且在报告期内均完成了整改,实现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启动前的沉思2014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内控。

在内控大潮席卷行政事业单位之前,会计界已经提前对内控施行的困惑和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永泽、唐大鹏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一文,根据财政部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不同属性和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

他们发现,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结构不明晰,导致内部控制实施内生动力不足,实施动力主要来源于单位外部的监督和推动力量,而非公司内部治理的压力。

而根据对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的分析,内部控制法制化成为其最为有效的实施手段和方式。

另外,随着《规范》的颁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标准初步形成,但是依然缺少对实施机制进行规范的制度体系。

田祥宇、王鹏、唐大鹏则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一文中认为,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制度笼子”的具体措施,已经成为实现公共权力合理制约的机制保障。

而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首先,要从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入手,根据《单位内控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明确内部控制实施的标准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从制度角度建立本级各个部门和上下级部门的协同机制。

其次,要进行组织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即从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入手,构建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组织框架,为后续的内部控制具体措施的落实奠定组织基础。

再次,要构建单位标准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

单位在全面分析本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各环节风险点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措施并形成标准的流程图,并通过信息系统得以固化。

除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会计学者还从文化价值观、内控的内涵等多个角度研究了内控落地中的制度问题。

郑石桥、郑卓如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和内部控制执行:一个制度协调理论架构》一文中,提出核心文化价值观对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

他建议,为解决内部控制选择性执行的问题,在建立内部控制的正式规章制度时,要考虑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观,使得规章制度与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相匹配。

例如,中国完全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文化、历史、经济、法律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构建自己的内部控制架构,而不能主要依赖借鉴美国的COSO内部控制架构。

其次,在建立一些与不良的核心文化价值观相抗衡的正式规则时,要注重正式规则的实施机制。

也就是说,在建立正式规则的同时,要建立实施机制,使得实施正式规则符合个人及组织的成本效益。

李心合的《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一文则指出,内控研究存在形式化、全能化和空洞化的弊端。

基于新古典模型、奉行个体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依持形式主义传统的COSO报告难以普世化,对内控的研究需要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体现实体主义风格;需要打破内控被神化的格局,重新界定内控的边界,确立以风险防控为目标、以运营管理层为主体、以内部牵制为核心机制的内控内涵;需要关注内控之“神”—内部牵制机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具体化、创新性研究,提升内控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比较以全球为镜探索未来方向当前,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获全球一致认同。

但在实施过程中,怎样调试准则适应我国的企业实际,很多国家已经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孙铮、刘浩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带来了什么:全球发现》一文中回顾了国际学术界最新的相关文献,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有助于财务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和机构投资者的价值判断;遵循IFRS所提供的更高质量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促进了高管薪酬、债务合约等与会计信息更为相关;实施IFRS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同时促使更多境外机构参与到本国的资本市场交易中等。

他们指出,实践证明,没有最好的会计准则,只有合适的会计准则。

与IFRS的趋同并不是唯一的、最终的目的,建设高质量的而且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中国会计准则才是中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愿景。

邓永勤、陆燕芳的《海峡两岸会计准则国际化比较研究》一文比较了海峡两岸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路径、制定模式和国际化程度的差异,并建议海峡两岸会计合作要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历史使命,可以参考内地与香港的模式,以建立财务报告联合概念框架为突破口。

首先,做好翻译工作,研究联合概念框架的新规定对两岸的实用性和影响。

其次,海峡两岸可以形成合力,积极向IASB和FASB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话语权,携手提高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