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29有机化学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29有机化学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29有机化学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9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满分:150分

一、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知识、原理、实验操作、表征方法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力。

二、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能正确熟练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式;各类异构现象及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官能团的相互转化与保护、去保护;正确书写典型有机反应的机理;有机化合物分离、鉴定的基本方法;杂环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高分子化合物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共振论和共价键的基本概念与共价键的键参数;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达方式;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烷烃的命名、烷烃的构象和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烷烃的命名;烷烃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3. 环烷烃的分类;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环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环的张力;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其它环烷烃的构象;

4.旋光性;对映异构;手性;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

5. 分子的手性与对称性;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手性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外消旋体的拆分;前手性;顺反异构;构象与旋光性;

6.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溶剂效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条件选择;卤代烷的其它反应;一卤代烷的制法;卤代烷的用途;

7.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烯烃的相对稳定性;烯烃的制备;消除反应历程;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工业来源和用途;炔烃和共轭烯烃;

8.芳香烃、芳香性和苯的结构;苯及其衍生物的异构、命名及物理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苯的其它反应;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单环芳烃的来源和用途;多环芳烃;Hückel规则和非苯芳香体系;

9.醇、酚、醚的结构、命名、物理和化学性质;醇、酚、醚的制备及化学反应;硫醇、硫酚和硫醚命名、合成及反应;

10. 醛酮的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酮式-烯醇式平衡及有关反应;醛酮的还原;醛酮的氧化;醛酮的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与反应;

11.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制备;卤代酸的合成和反应;羟基酸的合成和反应;

12.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反应性能;羧酸及其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与互相转换;羧酸衍生物的其它反应;酯缩合及烷基化、酰基化相类似的反应;β-二羰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应用;

13. 胺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物性;胺的制备;胺的反应;芳胺;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14.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反应

15.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性质;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

16. 糖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链式结构及表示方法;单糖的命名;单糖的环型结构;单糖的反应;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双糖及多糖;

17. 氨基酸的分类、性质;多肽、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知识。

18.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

19. 有机化合物表征。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思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和方法来准确分析、解释和科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学习任务及研究方法; 1.2 理解化学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 1.3 掌握基本概念:原子轨道、分子结构、构造、均裂、异裂、自由基、中间体、诱导效应、官能团; 1.4 了解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及结构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熟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异构及烷烃的命名; 2.3 掌握烷烃的构象:构象的定义,交叉式与重叠式,构象 表示法(透视式与Newman投影式),构象与能量关系; 2.3 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密度及变 化规律,分子间力; 2.4掌握烷烃的反应,重点掌握烷烃的卤化反应及自由基反应

历程; 2.5了解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2.6 掌握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2.7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2.8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 关系; 2.9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理解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了解 其它单环及多环环烷烃的构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3.1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2 理解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3.3 掌握烯烃、炔烃的制法; 3.4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重点掌握烯烃的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 卤化氢、水、次卤酸、硫酸);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臭氧化;聚合反应;α-氢的反应(高温卤代,氧化,氨氧化);掌握炔烃的反应。 3.6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熟练应用马氏规则,了解区域 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重排及烯丙位重排; 3.7 了解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工业制法。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目录lin 湛

第一章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K+,Br-, Cl-离子各1mol。由于CH4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电子式。 答案: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答案: 根据S与O的电负性差别,H2O与H2S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O>S,H2O与H2S相比,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下列分子中那些可以形成氢键? b. CH3CH3 c. SiH4 d. CH3NH2 e. CH3CH2OH f. CH3OCH3 答案: d. CH3NH2 e. CH3CH2OH 醋酸分子式为CH3COOH,它是否能溶于水?为什么? 答案:能溶于水,因为含有C=O和OH两种极性基团,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以溶于极性水。 第二章饱和烃 卷心菜叶表面的蜡质中含有29个碳的直链烷烃,写出其分子式。 答案:C29H60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中各碳原子的级数。答案: 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烷 hexane ,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3-methyloctane e.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iso-butane) ,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neopentane)

古代文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长幼秩序序榜: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 复旦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南京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四川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西北师范大学 A 11 陕西师范大学 A 12 南开大学 A 13 南京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15 暨南大学 A 16 苏州大学 A 17 上海师范大学 A 18 首都师范大学 A 19 山东师范大学 A 20 扬州大学 A 21 兰州大学 A 22 中国人民大学 A 23 山东大学 A 24 福建师范大学 A B+ 等 (36 个 )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 (36 个 )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学技术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 等 (24 个 ) :名单略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相干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d3775704.html,/viewthread.php?tid=105466 老王卖瓜一下,安师大的古代文学是文学院的王牌专业,号称华东四小强。在唐宋方向的研究上占据国内最前一列,设有中国诗学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单位。师大历史上名师辈出,现还有余恕诚,刘学楷等古代文学老一辈泰斗级学者任教。且由于地舆优势各地名师包括袁行霈,莫砺锋等常来讲学。师大文学院与南大中文系等高校专业交流广泛。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

应用文写作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应用文写作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应用写作试题《应用写作》期末试题1 一填空: 1 悉公司成立,谨表贺忱。 2 ××省人民政府:省2003年×月××日《关于??的的请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4 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关于??管理意见》,现转发给,请贯彻执行。5 下行文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发给机关的公文。 6 公文标题中的事多以“”的介词结构形式出现。7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主要受理机关,即负责或行文的机关。8 请示应,不能一文数事;一般只写一个,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机关。9 公文的办理分为和两个程序。10 函适用于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问题,向有关

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二改错:1 截至目前,原有纳税单位和个人绝大部分已按规定申请登记?? 改:截至目前,原有纳税单位和个人80%已按规定申请登记?? 2 今年“秘书学”科目的及格率与往年一样。改:今年“秘书学”科目的及格率与往年一样仍为70%。3 限李增良自公告之日起一年内与本院联系。改:限李增良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一年内与本院联系。 4 对肇事者应严肃处理,以教育大家,否则,其歪风坏习将继续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改:对肇事者应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5 交货地点:×××市机械厂附近。改:交货地点:×××市机械厂。 6 卖方承担大部分短途运费。改:卖方承担90%短途运费。7 图书馆最近买了许多文学书籍,还买了一些诗集和电视剧本。改:图书馆最近买了许多文学书籍,包括诗集和电视剧本。8 江面上一片漆黑,只有一丝亮光。改: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201409修改) 一、考试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规律的科学。通过考试,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基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1.4.1 共价键的形成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1.4.2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1.6.1 Br? nsted 酸碱理论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1.6.2 Lewis 酸碱理论 Lewis 酸、Lewis 碱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1 按碳架分类 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1.7.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 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烷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征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角张力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 2.6.2 氧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溴、加溴化氢 第三章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 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π键的特性 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辽宁大学校训

辽宁大学校训 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是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 辽宁大学校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明德精学 主体内在的素质、操行和境界; 弘扬光大崇高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精晓学业, 传承民族文化之优长,兼容世界优秀文化, 树优良学风、校风。 笃行致强 主体的行动、追求和目标;追求真知和理想, 潜心探索、身体力行, 跻身强校之列,实现强国之梦, 使伟岸中华以文明进步之强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辽宁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32个省重点学科;有127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设有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FA(艺术硕士)等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学科(3个):金融学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

国家特色专业(一级):经济学法学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 省级二级重点学科(29个):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 济与管理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社 会保障无机化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政治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辽宁大学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第13位(聚类排名第8位);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第20位(聚类排名第8位)。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应用文试题及答案

篇一:《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要点 《应用文写作》试题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位对外行文时,公文标题的形式是() a、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b、发文机关+文种 c、事由+文种 2、工作报告中()请示事项 a、可以写上 b、不能夹带 c、必要时可写 3、为维护正常的领导、指导、直接统属的关系,上行文一般采用()方式 a、多级行文 b、逐级行文 c、越级行文 4、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 a、商洽公务 b、汇报工作 c、传递文件 5、《河北银行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正文应使用() a、2号宋体 b、3号宋体 c、3号仿宋体 6、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应当是()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拟写公文的日期 c、印制公文的日期 7、对公文负有主要答复办理责任的机关是() a、制发机关 b、抄送机关 c、主送机关 8、公文正文的层次序数正确的是() 9、公文主题词的排列顺序是( ) a、文种、类别、类属 b、类别、类属、文种 c、类属、类别、文种

10、转发性通知主要用于() a、印发本部门的文件 b、批转下级文件 c、转发上级、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应用写作的语体风格是( ) a、准确 b、简明 c、形象 d、平实 e、庄重 2、下列文种既可用作上行文又可用作下行文的是( ) a、通知 b、意见 c、函 d、报告 e、批复 3、计划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a、目标任务 b、措施方法 c、时间步骤 d、执行部门 e、执行要求 4、公文发文字号的组成要素有( ) a、文种 b、事由 c、机关代字 d、年份 e、顺序号 5、作为公文的报告按用途可分为( ) a、工作报告 b、意见报告 c请示报告 d、情况报告 e、答复报告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解释为什么要作此规定? 2、表彰性通报的正文应写出哪几部分内容? 3、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主要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公文?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前言 一、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和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标准化考试对考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测试。 2、大纲依据 主要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 (1)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对象 参加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考试目标及题型 1、本考试是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医学工程、疾病诊 断、治疗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工程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B、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 由低到高层次。 A、认识与记忆 1)、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人名反应的重现与复述。 2)、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反应规律的重现与复述。 3)、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重现与复述。 4)、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基础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实了解。 B、理解与判断 1)、准确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机理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掌握与应用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解决给定条件下的有机化学问题 2)、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3)、能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4)、能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D、分析与综合 1)、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2)、能应用有机化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四、出题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改卷方式 出题方式:人工命题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所需时间:180分钟 改卷方式:密封改卷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6版倪沛洲主编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2 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 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案:

a. C C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H H 或 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 b. CH 2Cl 2 c. HBr d. CHCl 3 e. CH 3OH f. CH 3OCH 3 答案: b. Cl Cl c. H Br d. H e. H 3C H H 3C O 3 f. 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1.7 下列分子中那些可以形成氢键? 答案: d. CH 3NH 2 e. CH 3CH 2OH 1.8 醋酸分子式为CH 3COOH ,它是否能溶于水?为什么? 答案: 能溶于水,因为含有C=O 和OH 两种极性基团,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以溶于极性水。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

当代文学下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3、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4、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5、寻根文学: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6、先锋小说: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便是以马原的《拉萨和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有的人将其归入现代派小说之中,但更多的人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7、新写实小说:又称“新写实主义”, 80 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8、开拓者家族:作家蒋子龙工业改革题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以《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为代表。还有车篷宽、高盛五、牛宏等一系列未脱离乔光朴模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总体上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上敢于开拓,有着正直高尚、坚韧不拔的人格精

2018华南理工大学865有机化学考纲

试卷结构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 5.简答题:对反应现象的解释等6~10% 6.分离与鉴别4~5% 7.推断化合物的结构(给定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红外、核磁等条件)8~10% 8.合成题:20~25% 考试大纲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

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应用文写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 二.判断题(10分)请把“√”或“×”填在表格中。 1. 应用文的宣传、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党政机关颁发的各类公文中。( ) 2. 真实性是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是应用文的生命线。( ) 3. 不同文体对主题的提法不同:在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般用“主题” ;在理论文章 中通常称为“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 ;在应用性文章中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 ) 4. 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材料统帅观点,观点表现材料。( ) 5.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统帅,因此,结构布局要为主题服务。( ) 6. 批复是下行文,具有指示性、针对性和简要性等特点,是针对请示做出答复的公文。( ) 7. 会议纪要按会议的的形式可以分为决议性会议纪要、部署性会议纪要、情况性会 议纪要等。( ) 8. 函的标题中应该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名称,文种名称应点明是“函” 还是“复函” 。( ) 9.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 10. 公文的成文时间要用数字把年、月、日标全。(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B.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C. 附件应该与公文一起装订 D. 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2.搜集、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 ) A.观察 B.感受 C.调查 D. 想象 E.阅读 3.谋篇的原则有( ) A.服从表现主旨的需要 B. 为读者着想 C.最好采用总横式结构 D.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 E.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 4.下列属于应用文结尾专用语言的是( ) A.鉴于 B.兹 C. 当否,请批示 D.盼复 5. 下列各句适合作请示结尾的有( ) A.“以上当否,请批复” B.“以上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C. “以上事项紧急,请速批准” D.“以上请示报告,请批示”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查总目标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填空题 完成方程式 简答题 合成题 结构推断题 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 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 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烷烃 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

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 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 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 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 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 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 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 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 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 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 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 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第七章卤代烃 1、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 1和S N 2)及影响因素; 4、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八章醇、酚、醚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用途; 2、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3、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及影响因素。

华南理工大学865有机化学2016年试题

865-B 华南理工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淀粉资源科学与工程;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硕);轻工技术与工程(专硕);生物医学工程(专硕);食品工程(专硕) 共 6 页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12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2、鉴别1-丙醇和2-丙醇可采用的试剂是() 3、苯环上的卤化反应属于() A 亲电加成反应 B 亲核取代反应 C 亲核加成反应 D 亲电取代反应

4、下列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 5、下列化合物中与三氯化铁作用显色的是() 6、卤代烃的反应中,下列哪个特征是S N2反应历程的特征?() A 在强极性溶剂中反应很快 B 反应产物构型翻转 C 反应过程中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生成 D 反应分步进行 7、按照Hückel规则,判断下列离子哪一个没有芳香性?() 8、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9、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10、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下列化合物不能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的是()

七、合成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由苯和/或者甲苯为原料合成 2. 以乙醇为唯一的有机原料合成 3. 以苯甲醛和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合成止咳酮 4. 由苯酚、乙酸以及不超过三个碳的有机试剂合成 5. 以溴苯和其他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要求用Hoffmann降解反应为关键步骤)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题 客观性报道 1、定义:运用客观性原则,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反映的一种报道方式。在新闻领域中,客观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是客观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2、地位:它是新闻行业最基本的工作观念和报道形式。时至今日,无论是作为写作方法还是报道形式,在新闻写作领域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3、意义:客观报道的形成被认为是新闻写作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其意义正在于确立了新闻文体的独立性以及新闻行业的专门化。 4、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 (1)注重事实(最基本特征) (2)事实和观点分开 (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 5、客观性报道的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 第一, 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第二, 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 第三, 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从不同的表述体裁角度来说: 第一, 叙述性新闻,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 第二, 分析性新闻,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 第三, 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 6、为了避免违反客观报道的原则,记者在报道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在选择事实时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 第二,尽量避免自己在报道中去做判断和推理,要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第三,在报道中不得感情用事。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 第四,不得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7、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1)准确:准确是客观报道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 (2)清楚

最新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 纲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这四门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部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氢原子光谱、能级和量子化的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薛定谔方程(列出公式并初步了解其意义),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能级,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因素,原子参数: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氧化态。 2. 分子结构 化学键及其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及π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矩。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Sp、sp2、sp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不等性杂化。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组合,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顺磁性和反磁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偶极矩,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晶体结构 晶格的概念,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与计算,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理论(含能带理论),混合晶体。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初步: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公式。

专业深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深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

目录 (一)学科概况 (1) (二)培养目标 (1) (三)研究方向 (1) (四)考试科目 (1) (五)课程设置 (1) (六)相近专业 (1) (七)就业前景 (2) (八)就业方向 (2) (九)专业索引 (2) (十)该专业在全国招生单位中的排名 (2)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整体分析 (一)学科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广的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独立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古代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 各个招生单位具体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复旦大学为例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隋唐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佛教与中国文学 (四)考试科目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复旦大学为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 (五)课程设置 各个招生单位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以长春师范学院为例: 公共学位课: 外语、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 学位基础课: 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语言学史; 学位专业课: 《文选》与文选学研究、明清小说及近代文学研究; 专业选修课: 《诗经》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唐宋词研究、明清近代小说理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宗教与中国文学; 公共选修课: 信息技术(非计算机专业)、根据学生需要设定的课程、学生跨学科选择的课程。 (六)相近专业 与此专业相关的专业(即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