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国家取消农业税、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举动,体现出国家通过税收 财政等手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取消农业税: A: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B: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 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措施。 C: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 客观需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从政治学的角度简要分析韩国“新村运动”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 3、结合材料三,试用辨证唯物论的有关道理说 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案:1、①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品种,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3 3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任务, 贫困地区目前还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观点 、 A.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B.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D.没有重视实践的作用
4、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固然非常重要, 但还必须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这是因为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 义、目标和措施
(1).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 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进步为标志的社 会状态;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 体化,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 径和重要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深化认识
发展认识
西安市第一中学政治组 朱建利
一、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 筹城乡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 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 “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 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 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在党的 文献中以专题的篇幅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五、备考演练
(一)选择题 1、胡锦涛指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解决党组 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改革和发展稳定的主要问 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C.要尊重客观规律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D.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D.改造好主观世界有利于改造客观世界
(2).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 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外在表现,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 证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6、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
知识分子倡导的乡村建设实验。闫阳初在河北定县、梁漱 溟在山东邹平县,分别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闫阳初先后 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定县农民识字。他还对进行生 计教育,使他们获得实用的谋生技术。梁漱溟专门成立了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农场,进行了棉花和家禽改良,梁漱 溟认识到一家一户分散生产,难以形成合力于是创办了棉 花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购买合作社,以及林业、蚕业合 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理论思考
1、经济常识 (1)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 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2)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 国家的宏观调控(多予、少取、放活)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 重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增 加农民收入 (4)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增长,进而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热点分析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不同区域均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背景、自然条件、 产业基础、区域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城 乡、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距与不 协调。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进步是通过协 调发展来实现的。不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 注意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大多数人收入 分配不公等问题,最终会制约经济增长。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构建 和谐社会的的必然要求
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农村 科技人才,把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起来。 ③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民发 展各类专业经济组织。 ④国家要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加大对农业、农 村和农民的物质投入和资金投入。 ⑤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村居民纳入 社会保障体系。
2、①各级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尊重农民 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盲目攀比, 不强迫命令,不 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 主义。 ②国家要履行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 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略
四、命题预测
“三农问题”历来是考试的重头戏,既有选择 题,又有主观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肯定 地说是2006年高考必然会涉及这一热点。复习本 专题要抓住三 个要素,即“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也就是要了解什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这三个问题。要把教材内容和时事材料 结合起来,应用教材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要注意运用教材知识分析 全国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做法、新思 路,出现的新气象、新局面。
3、政治常识
(1)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行 使管理经济、文化、搞好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2)国家依法实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 治国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党中央作出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决策,体现了党的宗旨,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 中共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4)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提 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材料三、目前中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 来水。60%一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 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 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电话,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 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 硬设施发展失衡,软设施的发展同样令人忧心。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22:1,占全国总 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的左右的医疗 卫生资源,近九成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 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 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A.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粮食问题 C.粮食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D.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5、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作到规划先行, 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 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这体现的哲学道理 有 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2、哲学常识
(1)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党中央根据国内外新形势新情况,按科学发展 观作出的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 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 历史性选择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实事求是、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 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 事业,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矛盾的观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3)、措施:
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 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 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 增长方式(经济) 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 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经济) 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政治) 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 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文化)
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 生事业,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 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 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 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体制) 七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 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的领导)。 八是各级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 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 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击重 点建设,分布实施,扎实推进。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 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祉(政府)
材料二、在韩国“新村运动”中,政府先确 定若干项目包括屋顶改造、道路硬化、建 自来水管道等,由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 项目,并选择一个新村建设领导者。项目 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发放水泥、 钢筋等,直接给农民配套。同时,韩国政 府向农民普遍发放最长可达30年的长期低 息贷款,政府有关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等组 织直接发放到户。
(3)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 政府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全 局作出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部署 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 农村综合变革,是国家从“惠农政策”上升到国家发展 战略高度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发展 (5)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 “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通 过决定,自2006年元旦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 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 税被全部取消,7.3亿中国农民因此而受益。
3.2005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 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 取、 放活,特别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