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
温铁军潘家恩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368元
回到历史视野,乡村振兴战略有
着逾百年的探索积累,其既包括晏阳
初、梁漱溟、卢作孚等先贤所领导的
代表性民国乡村建设实践,也包括“有
实无名的乡村建设”和“没有乡建派
的乡村建设”这两类常被遮蔽的广泛
实践。该书编写历时十余年,以乡村
建设的“实践—研究者”为独特视野,
以“百年”为单位重新梳理乡村建设
的内外环境与基本脉络,通过打破历
史与当代实践在时空和叙述上的割裂,
从数千幅中遴选出从自清末实业家张
謇到新世纪乡村建设珍贵照片近千幅,
辅以专文导读与详细注释,为读者系
统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乡村建设整体面貌,以全新视角探寻了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与鲜活经验,同时通过“百年民众民间建设史”展现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复杂性。
1933年7月,第一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在山东邹平召开,与会60余人,来自党政机构、大学、科研单位、报社等部门。图为该会发起者和组织者,前排自右至左为梁漱溟、章元善、魏朗斋、严敬斋、陈筑山、高践四、晏阳初、于树德,后排自右至左为许仕廉、杨开道、梁仲华、李景汉、孙廉泉、瞿菊农、张鸿钧。
乡村建设动员大量知识分子下乡,并提出“欲化农民,需先农民化”。图为部分都市知识分子初到河北定县乡村
卢作孚撰于1929年的《乡村建
设》(图为1933年5月第三版),全
书共8章,对乡村建设的意义、乡村
地位的重要、乡村的教育建设、经济
建设、交通建设、治安建设、卫生建
设以及乡村的自治建设八个方面进
行了阐述(资料来源:《北碚图书馆
精品图录》民国文献卷,北碚图书馆
编,中华书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