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全球围,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得人类战争模式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美军正在大力推进的军事变革——或称“国防部转型”。被军事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球信息栅格体系(GIG)、现状、发展趋势。

一、GIG简介

1.1 GIG的概念

美军网络中心战最终要使作战部队达成一体化的指挥控制、精确的火力打

击和实时的态势感知和情报共享,而促使这种目标实现的方法就是全球信息栅

格(GIG)。全球信息栅格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物质基础,是赢得信息优势的关

键所在。全球信息栅格的目标就是获取一体化水平及联合程度更高的指挥、控

制、通信和计算机能力。全球信息栅格能使作战人员在全球围安全地获取信息,

可使得使用该栅格的人员更方便地获取所要的信息,从过去自己到信息库中获

取变为由系统自主检索再返回所要的信息,从被动的信息获取变成主动的态势

感知。这种变化是质的变化,是网络中心战中对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核心要求

的物质基础,是实现部队联合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全球信息栅格将通过形成可

用的互操作的、安全的网络集成来连接从传感器和卫星到展开的陆、海、空、

士兵等一切要素,能在全球各个运作点提供服务,并提供其它用户及系统的接

口,可以预言,全球信息栅格的接口标准将成为下一代美军武器、传感器、指

挥控制系统等接口标准。

1.2 GIG产生的背景

要问及GIG的产生,首先要从C4ISR说起。C4ISR的发展,一直为世界各国兵家所瞩目。它使得军事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等各大领域能够实现有机地整合,从而使战斗力水平产生巨大的飞跃。如今,这一技术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军队竞相追踪发展的目标。

尽管C4ISR系统在指挥控制、预警探测、情报侦察、信息对抗与信息传输、保障等方面独领风骚,但在几次较大的实战中美军已发现,现有的C4ISR系统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1)信息网的建设并没有实现全球网络化

国际互联网已经了全球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但C4ISR系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美军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于1992年提出了“武士C4I计划”,并经过多年努力建起了用于军事行动需要的信息网络体系,但却不能把信息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节点,无法实现全球围的联网。究其原因:一是C4ISR系统本身的性,制约了其在全球围向军民共用、整体互联的方向发展;二是军事行动的高度机动性和野战化对C ISR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C4ISR系统还没有实现对大量战场信息的有效加工

面对信息化战争和信息作战的形态,近年来,各国军队都在致力于夺取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美军提出,要谋求“全时、全维的信息优势”,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任意形式的信息送到任意人手中,从而消除“战场迷雾”。但实战却证明:战时官兵获得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并不是战场上的所有信息都要共享,目前的系统也还缺少战场信息转化能力。

(3)C4ISR系统无法实现设备兼容

目前,各国军队军兵种之间对C4ISR系统大多是各自分立开发的“烟囱式结构”,技术体制不统一,互联互通能力差。特别是C4ISR系统只能和处理通过计算机通信联网的信息,而对其它设备的数字化信息,比如战场前端的传感器、作战要素的火器、射击系统等仍不具备兼容共享的能力。

为了克服C4ISR系统的“先天不足”,美军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栅格”的倡议,并于2000年3月,联合参谋部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启动GIG项目的报告。然而,信息时代军事需求在不断扩大,军事科技在迅猛发展,军事变革在加速深化,在新的理念、新的目标催生作用下,“全球信息栅格”系统应运而生。

二、全球信息栅格(GIG)的体系结构

所谓全球信息栅格,就是由可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相关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化的信息综合体。从体系结构上看,GIG一改大多数C4ISR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系结构,科学地联接成一体化的系统,建立栅格状的信息网系,以便从结构上为实现全球任意点、不同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环境条件。

2.1 系统组成

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基础层次包括体系结构、频谱分配、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等;通信层次包括光纤、卫星、无线通信以及国防基础信息系统网、远程接入点、移动用户管理业务;计算层次包括网络服务、软件管理、各类数据库和电子;全球应用层次包括全球

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持系统、日常事务处理程序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等;使用人员层次包括陆、海、空、天军及特种部队等。

2.2 技术体制

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2.3 处理程序

GIG可区分处理各类信息的优先级等。美军认为,信息交换需求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GIG中,信息交换的需求量依次为武器控制(约占1/3),指挥控制(约占1/5),非战争的军事行动(约占1/5),战场防护,情报、侦察与监视,通信与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结构计算以及勤务保障等。

三、全球信息栅格的研究现状

为了确保在未来信息战息优势,甚至决策优势的获取,美军正加速GIG的发展。为了确保其发展研究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美军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3.1 建立了GIG顶层需求文件

"顶层需求文件"CRD融合了参联会主席的GIG构想、GIG的系统参考模型和体系结构及国防部关于GIG的定义,它从顶层描述了GIG的信息能力,并将用于指导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制定新系统的"任务要求规定"MNS或"作战需求文件"ORD,用于指导对未来信息技术的投资或对传统系统的升级。这些系统不论是属于哪个采办类别ACCT的,只要与GIG有关,其"任务要求规定"、"作战需求文件"都应与GIG的"顶层需求文件"相一致。"顶层需求文件"共分4部分:作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