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栅格的由来与现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第一作者: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博士)
( 上接第 3 1 页) 等,这些工程管理标准大多数在工 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发展形成了供需两条线进
程研制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行管理的格局。所有这一切都对国防科技工业工
工程管理标准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标准体系 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原有的工程
“顶层需求文件”共分 4 部分:作战能力概述、 信息处理等 7 个支撑政策。美联合参谋部负责人强
威胁分析、任务领域及现有系统的缺陷、能力需 调指出,建设、部署 G I G 是一项战略性的、而不
求。在作战能力(即 G I G 的功能)概述中,C R D 是战术性的决策。美军还打算在“信息优势主任
将 G I G 的功能分为 4 个方面 7 个要点,即计算(含 委员会”下成立“G I G 执行办公室”,以便统筹领
“作战需求文件”O R D (O p e r a t i o n R e q u e s t 连续制定了全球信息栅格的顶层政策及支撑性的
Document),用于指导对未来信息技术的投资或对 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指导 G I G 的顶层设计、网络
传统系统的升级。这些系统不论是属于哪个采办 运行与评估、信息管理、软件采办、安全保证等
策优势的获取,美军正加速 G I G 的发展。为了确
在 GIG 高级指导委员会 SSC(Senior Steer-
保其发展研究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美军主要做 ing council)的指导下,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办公
了如下工作:
室下设的体系结构和互操作办公室,联合美军的
1.建立了 GIG 顶层需求文件
有关单位,从 2000 年 1 月起,开始制定 GIG 体系
的定义,它从顶层描述了 G I G 的信息能力,并将 部首席信息官每年公布一个新版本。
用于指导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制定新系统的“任务
3 . 实施概况
要 求 规 定 ”M N S( M i s s i o n N e e d s S t a t e m e n t )或
(1)从 2000 年 3 月到 2001 年 4 月,美国防部
2.确立了 GIG 的初步体系结构
武器平台网的综合集成,并遵循“按需定制”的
GIG 涉及到作战指挥、战场支援和事务处理 IT 原则,把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细分为若干个栅格,将
等方方面面,因此,构建全面支撑 GIG 的体系结构 信息共享划分为若干层次,针对不同的用户向他
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当前存在多种形式的体系结 们提供所需的、经过处理的信息。
三、结束语
划,其中的项目涉及到 8 个方面,如:关键基础设
美军的全球信息栅格计划自启动以来,三军
施的保护,可重组、高保障、可信赖的系统,入 在建设方面业已取得重要进展。
侵容忍系统(I T S ),故障容忍网络(F T N ),信息
建设全球信息栅格,是美军实现信息优势、知
动态会聚 DC(Dynamic Coalitions)系统等。美 识优势和决策优势的关键所在。深入研究美军的
构,G I G 采取的办法是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或正在
(3)美军还十分重视 GIG 使用模式的研究,着
开发中的体系结构,并将它们归于 3 类:即联合作 力解决基于 G I G 的各种设计工具和应用软件。预
战体系结构(J O A )、战场支持和事务处理领域体 计在 2004 至 2005 年期间,将会开发出 GIG 的重要
2000 年 3 月 31 日,美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又发 布了关于 G I G 的指南和政策备忘录。该备忘录记 录经副国防部长签发后,提供给相关部门,备忘 录给出了 G I G 新的修改后的定义,并一直延续引 用至今。
2001 年 5 月 2 日,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对 G I G 的概念又作了补充,并得到了国防部首席信 息官,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A T & L )的国防副 部长办公室,负责 C3I 的国防部长助理办公室,联 合参谋部 J 6 局的确认。新增补的两条是:
类别 ACCT(Acquisition Category)的,只要与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顶层政策的指导下,美
G I G 有关,其“任务要求规定”、“作战需求文件” 军又先后制定了关于网络结构、网络运行、信息
都应与 G I G 的“顶层需求文件”相一致。
管理、信息保证、商用软件采办、电子商务计划、
国防科学委员会还建议,国防部每年投资 3 0 亿美 全球信息栅格建设,对于促进我军军事信息化的
元(目前每年 1 4 亿美元)用于计算机安全技术及 建设水平,提高建设军事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
人员培训等,其中包括在未来 5 年内投资 2 亿美元 的方法与步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以制定 G I G 的安全政策和开发相应的产品。
处理和存储)、通信(传递)、呈现(人与 G I G 的 导和实施 G I G 系统的建设。
接口)、网络运行 N E T O P S (含网络管理、信息分
( 2 )美 军 全 球 信 息 栅 格 的 基 本 发 展 思 路 是:在
发 管 理 、 信 息 保 证 )。
统一的框架下,实现计算机通信网、传感器网和
系结构、通信和计算系统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 技术标准。G I G 要求所有的系统在可用性和适用
为当前和不久的将来规划、配置 G I G 的各种资源, 性方面,应达到公共操作环境(COE)规定的 6 级,
制定规则和明确各方面的关系提供了蓝图。
以提高 G I G 的信息共享、互操作能力和软件重用
目前正在开发的面向任务使命的、逻辑上相 能力,最终目标是达到最高等级 8 级。
互关联的至 3 个体系结构视图是:作战视图(OV),
美军已明确表示,将依靠现有的国防信息基
系统视图(S V ),技术视图(T V )。为了实现 G I G 础设施(D I I )向 G I G 过渡。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是
系统的兼容性、灵活性和互操作性,各组成要为实施全球攻击,如何精确地获取敌友双
显然,G I G 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国防信息系统网的范 方的实力情报;
围,因为后者仅仅是通信和计算设备的联网,而
● 为优化指挥控制和任务分配,如何在全球
G I G 的联网的对象包括了所有的数字设备。
范围的实施快速机动;
(4 )信息的安全保证是 G I G 实施过程中不可
网是 G I G 的重要组成。这些网络应该根据国防部联
● 针对不同的信息栅格,研究新型的通信协
合技术体系结构(J T A )最新版本中的标准执行。 议和信息综合算法;
在向 G I G 迁移的过程中,美国防部根据互操作试验
● 研究栅格内各分布式系统间协同计算的环
测试指令(J I T C ),对这些网络逐一进行审查,以 境及工具;
“顶层需求文件”C R D(Capstone Require- 结构,2001 年 6 月,公布了 GIG 体系结构(GIGA)
ment Document)融合了参联会主席的 GIG 构想、 1.0 版,这是 GIG 的重要进展之一。目前正在制定
GIG 的系统参考模型和体系结构及国防部关于 GIG 体系结构的 2.0 版,GIG 高级指导委员会希望国防
装备与技术
全球信息栅格的由来与现状
朱孟平 宋自林
“全球信息栅格”(G I G )由全球互连的一组端 到端的信息能力、相关过程和专业人员组成,旨在 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信息,以满足作战 人员、决策人员和支援人员的需要。它包括实现信 息优势所必需的、全部现有的和租用的通信系统 与业务、计算系统与业务、软件(包括应用程序)、 数据、安全业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它还包括 1 9 9 6 年克林格—科恩法 CCA(Clinger-Gohen Act)第 5 1 4 2 节所定义的国家安全系统。“全球信息栅格” 支持各国防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相关的情报机 构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完成各种任务和职能(战略 级 、 战 役 级 、战 术 级 和 事 务 处 理 级 )。 它 提 供 的 信 息能力来自各作战单元(基地、指挥所、军营、台 站、军事设施、移动平台和已部署的阵地)。它能 为联军、盟国和非国防部的用户与系统提供接口。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完善国防科技工 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原来的
织在一个即插即用的“工具箱”中,从中组装出所 计算两大部分。目前国防信息系统网(D I S N )为
2005 年第 3 期
20
国防技术基础
装备与技术
GIG 提供了绝大多数的远程数据传输任务,到 2020
(5 )美军目前正在开展的 G I G 基础理论研究
年将承担全部的数据传输任务,所以国防信息系统 课题有:
确定它们能否接入 G I G 。为此,美军还专门成立了
● 研究信息栅格中数据挖掘、知识处理和资
“放行评审组”(Waver Review Panel )。国防信 源汇聚的方法和手段。
息基础设施中的计算部分,包括合并后的 5 ~6 个
G I G 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也很多,例如:
大型的计算中心、正在建设中的百万级认证中心,
● 为确保信息优势,如何全面加强对信息领
忽视的环节。为确保运行在 G I G 上的各种应用系 域的控制权;
统的安全性,美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规划局信息技
● 为实现灵活的战场支援,如何使后勤交付
术办公室制定了“信息保证和顽存性” I A & S 系统可视化;
(Information Assurance and Survivability)计
一、全球信息栅格的由来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军受海湾战争的影响及 联合作战与信息作战理论的推动,针对各军兵种 C4I 系统的“烟卤”结构而造成的其互通、互联能 力差的弊端,于 1992 年提出“骑士”C4I 计划。在 这个计划中首次确定了支持联合作战 C4I 系统应达 到的目标:近期内实现各军兵种 C 4 I 系统间的互 通;远期内建立一个由无缝网络( 信息球,或全球 网络信息一体化计划) ,连通的、保密的、高性能 的综合 C 4 I 系统,以保障参战人员能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获得所需的信息。“勇士”C 4 I 计划为国 防部、各军兵种及有关国防部机构规划和研制 C4I 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美军建设 2 1 世纪 C 4 I 系统的总纲。实际上,“勇士”C 4 I 计划构想中提 到的信息球即是全球信息栅格的最早提法。全球 信息栅格是信息球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全球信息栅格”包含的任一系统、设备、软 件或业务都应符合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
向 ● \ 从其他设备、软件和业务发送、接收信 息,转发或交换信息;
● 存储、组织、呈现或配置向 \ 从其他设备、 软件和业务发送 \ 接受的数据、信息或知识,并 提供信息保证;
● 处理其他设备、软件和业务使用的数据或 信息。
非 G I G 的信息技术 - 独立的、自备的或嵌入 式的信息技术,现在或将来都不与商用网络
2005 年第 3 期
国防技术基础
19
装备与技术
(GIG )相连。
需的系统配置。这种蓝图是十分重要的,并有一定
二、全球信息栅格的研究现状
的灵活性,以适应用户不同的需求或技术的进步,
为了确保在未来信息战中信息优势,甚至决 但还是一种粗线条,它不能刻画所有细节。
1999 年 9 月 22 日,美国防部首席信息官(DOD CIO)发布了全球信息栅格备忘录,即关于 GIG 的 定义和范围的工作指南。备忘录指出:全球信息 栅格是由互操作的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组 成,可提供一个包括安全网络环境在内的信息环 境,是一个“系统的系统”(SoS )。全球信息栅格 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系列增值功能,这些功能 是相互关联的、一体化的和可互操作的,其中包 括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输;人与 G I G 接口;网 络管理、信息分发管理及信息保证等。
● 为谋求空间优势,如何实现空地一体的公
他们共同提供有 4 层体系结构的公共操作环境。国 用作战图像;
防信息系统局主管的另外 3 个大型 C 4I 系统(全球
● 为实施精确打击,如何实时地建立从传感
指挥控制系统 G C C S 、全球作战支援系统 G C S S 和 器到射击器的数据链;
国防报文系统 D M S ),也都是 G I G 系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