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交通的定义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正式使用是在1980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三者共同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其定义为:“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需求将继续大幅度增长,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
2009 年国际能源署报告表明,全球CO2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美国的大气污染50%来自运输工具,日本也占到20%。
预计到2050 年全球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量将翻一番。
亚洲发展银行预计,在未来的25 年内,全球交通源CO2排放将增加57%,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其排放增长将占到80%[1]。
我国目前交通运输发展从总体上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高投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交通运输是国务院确定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之一,并且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2,3]。
(2)对于交通设施体系的构成,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早期在有限的建设能力和资金能力基础上,其构成只包含了最基本的部分—道路、铁道的本体;当交通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以后,交通标志和标记、交通监控系统等成为交通设施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交通环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隔音墙、交通环境监控设备等成为交通设施体系中的新成员;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支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更加充分发挥交通设施能力的交通诱导系统等成为交通设施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在这种硬件设施构成内容变化的背后,设计观念的更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变化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智能化交通系统计划为例,表面看这是交通系统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变化,在传统的交通系统中增加了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等,以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技术改造。
实际上在后台起到支撑作用的是这样一种认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传统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通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以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系统概念,例如: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提供道路网上的交通阻滞、交通事故、运行时间等情报,并提供公共交通的情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恰当的出行时间、合理的交通路线,促使交通出行分布在综合交通网络上进行合理分布,以减轻整个交通网络的负担。
交通诱导系统向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他们了解整个道路网络的交通拥挤状态,引导他们避开拥挤路段或交叉口,促使整个路网负荷均匀化,达到提高利用效率的目的。
货运管理系统在交通信息的支持下,合理制定车辆调度计划,提供货物集配服务等,其目标是促进货物运输的高效化。
客运管理系统在交通信息的支持下,合理进行营运车辆调度,并提供公共交通服务信息,以提高客运系统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客流,减轻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负担。
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单位道路面积的车辆通行能力,以及增强交通安全性。
可见,新的交通系统概念的提出过程中,需要观念和目标的更新作为前导。
(3)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亦将其作为重大战略加以实施。
1992年李鹏总理率团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庄严承诺中国将认真履行会议所通过的文件,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中均强调:在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
同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重大举措,制定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
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建设对这一目标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引导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发展的引导;支持作用,提供区域空间的基本支撑框架;保障作用,对于地震等灾害的救援来说,交通网络是最基本的生命线。
对于交通领域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促进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手段主要有: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规划相结合;确立减少交通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鼓励非机动运输方式等。
与发展目标相互关联,可将面临的复杂问题分解为如下层次关系:①目标层问题——建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综合系统,提供对区域空间合理支撑框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防灾抗灾可靠性的交通服务基础条件。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直接目的是对人和物的流动加以支持,而不是简单地对车辆的运行加以支持等。
②宏观控制层问题——通过规划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将交通建设作为用地规划、城市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实现过程的重要支撑基础和调控手段;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实现交通模式的合理结构,通过需求管理促进用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采用政策手段促使交通行业的技术更新,优先推广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技术等。
③技术层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例如: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等;认真研究和实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减少对环境的交通污染:噪声、废气、振动的防治;废旧材料的利用,以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等。
(4)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
交通阻塞、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何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推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强调交通路网扩张的同时,注意对交通系统的监管,尤其是对交通需求的管理和交通行为的修正;交通系统供给在满足近期运输需求的同时,又能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长期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4]。
可持续交通指标体系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国内外已有大量成果,现把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战略)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5]:①加拿大STPI——现状评价,政策评估。
14个指标,包括客货运量、道路p6络、出行方式构成、环境、能源、交通费用、交通伤亡:数量等。
②德国COMPASS——经济效率、环境友好、社会平衡。
15个指标,包括可达性、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公平性等。
③瑞典斯德哥尔摩追求对公众平等的宜居环境、长期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和国际竞争力。
7个方面:可达性、环境影响、健康医疗、土地使用、住房条件、就业条件和其他。
④英国LTP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及现状进行评价。
21个指标,包括可达性、拥挤度、基础设施、出行方式构成、环境、能源、交通满意度,交通成本等。
⑤畅通工程指标体系2005
以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10个方面74项指标,包括交通管理体制、政策与规划,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措施,交能通行状况,交通安全水平等方画。
⑥东南大学指标适合交道需求、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四个方面24个指标,包括交通功能指标、社会经济适应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资源利用指标。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中国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EB/OL].(2010-01-15)[2011-01-10]http:///jrzg/2010-01/15/content_1511528.htm.
[2]王战权.在构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中如何践行低碳交通理念[J].现代交通技术,2011(4): 72~74+82.
[3]俊清.低碳交通、经济发展新路径[N].第一财经日报,2010-05-06.
[4]崔凤安.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J].科技资讯,2007(33)
[5]Yang Y S,Ma B J,Koide M.Efficiency-measuringDEA model for production system with k indepen-dent subsystems.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Society of Japan.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