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正演模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正演模拟
1. 原理
在地震记录上看到的波形是地震子波叠加的结果,从地下许多反射界面发生反射时形成的地震子波,振幅大小决定于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的正负决定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的先后取决于界面深度和覆盖层的波速。
若地震子波波形用S(t)表示,反射系数是双程垂直反射旅行时t 的函数,用R(t)表示,地震记录f(t)形成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就可表示为:
f(t)=S(t)* R(t)=∫S (t )R (t −τ)dτT
其中反射系数R 取R=ρ2v2−ρ1v1ρ2v2+ρ1v1,设地层密度为均匀的,且令ρ2=4ρ1,则反射系数只与地层间速度有关。
地震子波取雷克子波S(t)=[1-2*(pi*fp*t )2]exp[-(pi*fp*t )2],其中主频取fp=20。
2. 模型
本次模拟中采用的是300*80的网格,道数为80,垂直采样点数为300。
模型为一个三层水平层状均匀介质,其速度分别为1000m/s 、2000m/s 、3000m/s ,模型如下:
图1 模型示意图 图2 地震子波 3. 结果 2000m/s 1000m/s
3000m/s
图2 各层界面的地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