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析民俗学的内涵与结构。

1、内涵:

民俗学定义为“关于民俗及其研究的学问”,这个定义包括两层意思:

其一,民俗学是关于民俗的学问,从表面看来,民族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简单的而非复杂的,通过经验直观即可把握。其实不然,民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关系复杂,非观念形式不能得其要领。民俗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以观念的形式反映民俗系统,使之由纷杂的实体抽象为明了的知识,以便于理解和把握。当然,这种知识应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应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否则,则谈不上学问,称不上科学。

其二,民俗学是关于民俗研究的学问。民俗学是研究民俗的,要想深入研究民俗,必须不断地反思以往的研究过程,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对民俗研究本身进行再研究,民俗研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比民俗更难把握,如果说,民俗的某些表象尚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把握,作为一种对象,民俗研究的非思维形式是不能把握的。毕竟,民俗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专深的学问。民俗学反映民俗研究所形成的知识,同样应是系统地而不是零散的,应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否则,民俗学作为一门学问或一门科学是名不副实的。

2、民俗学的内容结构。

民俗学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概念范畴。其中研究对象包括民俗研究和民俗事象。研究方法包括民俗学一般方法和民俗学特殊方法。研究意义包括民俗学理论意义和民俗学现实意义。概念范畴包括民俗学概念体系和民俗学主要范畴。

二、简述民俗的功能。

民俗主要有五种社会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审美功能。

1、教化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人是文化的产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社会地位。

2、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社会规范有很多种形式,它们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其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

3、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民俗能维持社会稳定。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加以调整。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代复制,由此保持社会的稳定性。

4、调节功能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节的功能。

5、审美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所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作用。民俗的审美功能与调节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民俗中的许多事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审美的意义。

三、简析民俗学的主要流派。

在西方民俗学界,根据这些不同民俗学派研究民俗事象所根据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神话民俗学派、人文民俗学派、人类民俗学派、心理民俗学派和社会民俗学派等五大民俗学派别。

1、神话民俗学派

是欧洲民俗学界最早出现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个学派。该学派认为:神话是由一个民族或部落集体创造的,从神话的分析中既能探索到这个民族或部落的集体心理和意识又能发现这个民族或部落的风俗习惯赖以产生的原则和准绳。

2、人文民俗学派

是继神话民俗学派而兴起的一个较早的民俗学派别。被称为“人文民俗学派”。在人文民俗学派看来,凡是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皆为艺术性表演,而民俗学的作用即在于探索这类说唱口头文学的创造规律,研究和阐述其形式,分析和评价其内容,探索和归纳其作用,以及评论民间说唱家等。

3、人类民俗学派

在西方各种民俗学派中人类民俗学派是继人文民俗学派之后问世并兴起的一个影响最大的民俗学派。其基本观点是:各民俗的风俗习惯,无论如何原始和奇特,都是可以理解的,都包含着远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心愿和健康的理智;从人类自身发展和演变的特征看,人类经历了一个有生物本能逐渐减少的过程,因而各民族在各方面都具有某种共性。

4、心理民俗学派

是在西方各种民俗学派中产生较晚的一个学派。其认为,民俗既非美术性的,又非功能性的,而是行为性的。

5、社会民俗学派

是运用社会学所提倡的实证方法来研究民俗事象,以求探索和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个民俗学派。在这一学派看来,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人类的个体一旦参与某种社会组织,就必须服从这一社会组织的管理而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四、简析饮食民俗的类型与成因。

饮食民俗的类型。

饮食民俗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类型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1、宗教食俗

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派别,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戒规。不同的宗教对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所谓宗教食俗,就是指因不同宗教信仰而出现的特殊饮食习惯。

2、日常食俗

所谓日常食俗,是指人们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它包括饮食结构,食物及其制作方式,食物的食用方式和用餐时间、次数等。如中餐与西餐,无论是主食,菜肴,还是就餐方式,都有明显的区别。

3、岁时节日食俗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通常会在这些节日中食用使用某种具

有特殊色彩或含有一定意义的食物,从而形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岁时节日的习惯。如我国春节的年夜饭。

4、人生礼仪食俗

在人生的种种礼仪中,各地、各民族都有相应的饮食习惯。如过生日要吃蛋糕。

5、待客食俗

是指人们在接待宾客、宴请亲朋中形成的饮食习惯。

除了上述这些典型的食俗类型,还有诸如婚丧食俗、祭祀食俗等。

饮食民俗的成因。

饮食民俗源于四个方面原因:

1、经济原因。

饮食民俗的孕育和变异也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又为各地饮食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布局、耕作制度、农副产品种类的都有很大差异。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牧业经济为主,北方农区以面粉,杂粮为主食,南方农区以稻米为主食,由此造成东西南北食俗的不同。

2、自然原因。

人类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地的地形、气候、人文、土壤、生物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差别。气候和地域的不同,农副产品种类品性的不同,食行和食趣自然也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不同的饮食习俗,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从地域上看,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体表明了各地的口味特点。

3、民族原因。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所特有的传统饮食民俗。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大大丰富和影响了饮食习俗。如东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黄瓜、葡萄酒、胡萝卜以及蚕豆传入中原。南方人食用的苹果、面食等食品也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4、宗教原因。

不少饮食民俗是从原始信仰崇拜和某些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兴起、传播和流行,对饮食民俗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满族珍爱狗这种动物、禁止说狗的坏话、禁食狗肉。

五、中国传统旅游习俗有哪些?

所谓旅行习俗,即伴随旅行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有关旅行的礼仪习俗。中国古人在旅行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旅游观念和习俗,进过长期的的发展、嬗变,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旅行习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主要从备行礼俗、送别礼俗、抵达礼俗三方面做以介绍。

1、备行礼俗。

在古代,人们为保旅途平安顺利,在出门前通常要选择黄道吉日并拜祭道神,由此形成“卜行”和“祖道”两种备行礼仪。

“卜行”即外出前进行占卜以选择吉日出行。这种礼仪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当时人们采取最慎重的占卜方法来判断出行的凶吉。古人选择出门旅行的日期,最好是黄道吉日。此外,古代民间在出门前有的要占卜方向,认为出门方向是有吉凶昭示的,出行的时辰也必须选择在吉时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