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正确看待严管是厚爱的表现和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看待严管是厚爱的表现和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日益完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越来越严,工作要求也越来越实,于是有少数干部感觉有些不适应,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慨。
这些干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岗不在状态,甚至在一方工作多年,仍然“山河依旧”,被群众痛恨地称为“隐性腐败”,这种种现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影响到国家各项政策部署的落实和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严”字体现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
严管就是厚爱,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表面上看是“不近人情”,实际上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和厚爱。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只有心存敬畏、方可行有所止;只有手握戒尺,才能举有所虑。
俗话说,再值得信任的马,也要被套上缰绳,不能任其天马行空。
面对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思想文化的多元多样,物质利益的不断侵扰,各种诱惑
的无孔不入,若对党员干部管理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松、使之与软,各种各样的脱岗离谱、脱轨越界的事情就会时常发生。
社会的昌盛离不开法制的健全和严格执行,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善始善终的执行,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对所辖群体或者个人的严管就是厚爱,其目的就是希望社会繁荣稳定、个人得到良好发展,严管无疑是厚爱。
历史上的众多先贤和伟人无不是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身体力行地践行伦理纲常和社会规章制度,正心正己。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董宣,“不从我志者,不是我的子孙”的包拯,“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海瑞,“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的曾国藩……他们无不是严格约束、克己奉公的典范,成为名垂千古的优秀历史人物。
在近代,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四有”干部的楷模谷文昌、航空报国贡献突出的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
保国、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好法官邹碧华……他们每个人都是熠熠生辉的楷模,是前行路上的灯塔,是永不过时的标兵。
列宁曾说:“信任固然重要,监控更重要。
”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当手中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利时,要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仅靠领导干部拍胸脯表态、靠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严格管理,强化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纪律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拥有权力的人,总想把权力用到极限为止。
只有严格管理到位,权力才能运行顺畅。
脱离了严格管理,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越轨的火车,十分危险。
头上有了严管的“探头”,做人做事便会自觉想到党规党纪的约束,就不至于跑风漏气、脱轨越界。
一个心胸坦荡的党员干部,应该而且必然能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接受监督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文明,也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执政素质。
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接受监督,还要担负起责任,敢于监督。
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领导干部更肩负着特殊的责任,立足于小、立足于早,设置一堵堵“防火墙”,筑牢一道道“防波堤”,有效防止干部走上错误的道路,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护。
因此,对党员干部严一些,不是不近人情,恰恰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此之谓厚爱。
对干部严格管理,本身就是关心爱护;对干部关心爱护,也必然体现在严管上。
监督不仅是严管、约束,更是一种保护。
有了监督,才能够防微杜渐,避免党员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小错最终酿成大祸,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