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标准版)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2381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6.png)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概述设备和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和事故的发生,防范和减少设备和设施的损坏和损失,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始终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施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有效的原则。
2. 法律合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确保法治化管理。
3. 风险管控:对设备和设施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认识和管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全员参与: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5. 持续改进: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和权限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对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要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
3. 管理人员责任:设备和设施管理人员负责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和设施的维修、保养、巡检和故障处理等,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4. 人员责任:每个员工对自己所使用的设备和设施负有安全管理责任,要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改变设备和设施的使用方式、操作规程和使用范围等。
四、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内容1. 设备和设施的设计和选型(1) 设备和设施的设计要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1)
![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1)](https://img.taocdn.com/s3/m/a898ec6b8e9951e79a89270c.png)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2018-03-18发布 2018- 05-01实施PMS/T 1-2018 代替PMS/T 1-2016PMS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标准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发布目次目次 (1)前言 (3)引言 (6)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7)4 组织 (1)4.1 最高管理者 (1)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1)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2)4.4 安全管理者 (2)5策划 (3)5.1体系策划 (3)5.2设备目标管理 (3)6 基础管理 (4)6.1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4)6.2 培训管理 (6)6.3 设备标准化管理 (7)7 前期管理 (7)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8)7.2 招投标及采购 (8)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8)7.4 设备到货验收 (9)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9)7.6 设备验收 (9)8 运维管理 (10)8.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10)8.2设备使用管理 (11)8.3设备保养管理 (12)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13)8.5 设备点检管理 (14)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5)8.7 设备润滑管理 (16)8.8 管道管理 (19)8.9 仪表管理 (19)8.10 特种设备管理 (21)8.11 计量设备管理 (21)8.12 设备故障管理 (22)8.13 设备维修管理 (22)8.14 设备事故管理 (26)8.15 设备技改管理 (27)8.16 设备备件管理 (27)8.17 设备节能管理 (28)8.18 设备报废管理 (28)8.19 设备供方管理 (29)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30)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30)8.22 设施管理 (31)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4)9 检查评价 (38)9.1 设备管理检查 (38)9.2 设备管理评价 (38)9.3 设备管理总结 (39)10 改进 (40)10.1 机制 (40)10.2 实施 (40)10.3 持续改进 (40)附录A:(资料性参考) (42)附录B:(资料性参考) (43)附录C:(资料性参考) (44)参考文献 (45)前言本标准代替PMS/T1—2016《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模版(四篇)
![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模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570a6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2.png)
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模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强大的安全管理模版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个综合的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模版,包括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
一、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模版的主要组成部分1. 设备和设施安全政策和目标:明确企业对设备和设施安全的承诺,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2. 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组织:指定负责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的团队和具体职责,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3. 设备和设施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设备和设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威胁,包括物理、环境、人为和技术方面的风险。
4. 设备和设施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以降低设备和设施的风险和威胁。
这可能包括实施物理防护、监控系统、访问控制、紧急救援计划等。
5. 设备和设施安全培训和意识:提供员工和相关方面的设备和设施安全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6. 设备和设施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定规范和程序,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应的维护记录。
7. 事故应急管理:制定应对设备和设施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计划和程序,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
8. 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建立合理的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程序,确保他们遵守设备和设施安全的要求。
二、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模版的实施步骤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模版实施步骤:1. 确定责任:指定一个负责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的团队,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
2. 风险评估:对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识别可能的风险和威胁。
3.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和威胁。
4. 培训和意识:提供员工和相关方面的设备和设施安全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检查和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程序,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6. 应急计划:制定应对设备和设施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计划和程序,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测试。
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1)
![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1)](https://img.taocdn.com/s3/m/a898ec6b8e9951e79a89270c.png)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2018-03-18发布 2018- 05-01实施PMS/T 1-2018 代替PMS/T 1-2016PMS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标准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发布目次目次 (1)前言 (3)引言 (6)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7)4 组织 (1)4.1 最高管理者 (1)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1)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2)4.4 安全管理者 (2)5策划 (3)5.1体系策划 (3)5.2设备目标管理 (3)6 基础管理 (4)6.1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4)6.2 培训管理 (6)6.3 设备标准化管理 (7)7 前期管理 (7)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8)7.2 招投标及采购 (8)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8)7.4 设备到货验收 (9)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9)7.6 设备验收 (9)8 运维管理 (10)8.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10)8.2设备使用管理 (11)8.3设备保养管理 (12)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13)8.5 设备点检管理 (14)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5)8.7 设备润滑管理 (16)8.8 管道管理 (19)8.9 仪表管理 (19)8.10 特种设备管理 (21)8.11 计量设备管理 (21)8.12 设备故障管理 (22)8.13 设备维修管理 (22)8.14 设备事故管理 (26)8.15 设备技改管理 (27)8.16 设备备件管理 (27)8.17 设备节能管理 (28)8.18 设备报废管理 (28)8.19 设备供方管理 (29)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30)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30)8.22 设施管理 (31)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4)9 检查评价 (38)9.1 设备管理检查 (38)9.2 设备管理评价 (38)9.3 设备管理总结 (39)10 改进 (40)10.1 机制 (40)10.2 实施 (40)10.3 持续改进 (40)附录A:(资料性参考) (42)附录B:(资料性参考) (43)附录C:(资料性参考) (44)参考文献 (45)前言本标准代替PMS/T1—2016《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设备综合管理规定
![设备综合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14100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e.png)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目录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设备选型、购置、更新改造管理制度设备检查评级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综合管理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密封管理制度工具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设备防腐管理制度修旧利废管理制度重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设备抢修制度设备技改管理制度3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为加强设备的基础管理,向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技术台帐管理.第二条、设备标准化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查和报废,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等.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规程,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公司领导批准颁发实施.第三条、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档案包括: 1设备履历卡: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2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3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4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4 5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6设备ABC 分级记录. 7设备润滑档案.第四条、设备技术台帐 1、生产各车间应建立本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档案是车间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行时间、停机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时间. 3主要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2、生产技术部设专人负责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上报设备动力的工作情况.5 设备选型、购置、技术改造管理制度第一条、设备管理实行修理、技改、更新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利用设备大修进行陈旧设备的改造更新,同时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 第二条、设备选型、购置、更新改造的原则,符合三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四性先进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并符合节能与环保的要求.国家已公布的淘汰型设备一律不准选用.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设备报废更新: 1、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3、大修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4、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5、其它应淘汰的. 第四条、设备技术改造按规定审批程序有计划进行,现有生产设备未经生产技术部、主管副总经理批准,不得随意改动.6 设备检查评级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评级,是正确了解和掌握设备状况、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使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设备的评级工作,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凡属于在用的包括备用的生产、辅助生产的机械、电气、仪表等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应参加评级.正在检修的设备按检修前的技术状况定级,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可不参加检查评级. 第二条、设备检查工作必须定期进行.车间主任设备助理每周应组织车间设备评级,并严格按照评级细则进行评级,并将检查结果填写设备档案,按时上报,并制定设备检修计划.第三条、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系统不停车可消除的,车间应组织消除,系统不停车不能消除的,由车间列入设备检修计划消除.设备缺陷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应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及主管副总经理汇报.第四条、每季度主管副总经理应组织生产技术部、车间主任、专业技术人员对完好配电室、仪表室、完好设备及无泄漏车间岗位进行检查确认.第五条、在进行设备检查的同时,对静动密封点的泄漏情况要进行严格检查,对不停车可消除的泄漏点,由车间及时组织消除;不停 7 车不能消除的泄漏点,车间应及时挂牌以示警告,待机处理.第六条、完好设备标准: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1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2仪器、仪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的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各个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4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识分明,符合要求. 5防腐、保温、保冷、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2、设备运行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标定能力: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无振动、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3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铭牌要求.4生产能力达到铭牌标定能力或查定能力.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1设备档案、检修记录齐全.2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有记录.3设备易损件有图纸.4设备操作规程、检修及维护保养规程齐全. 84、设备及环境整洁,无跑、冒、滴、漏发生.9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是保持设备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防止设备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计划完成的主要手段.搞好设备检修是各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要严格遵守检修规程,执行检修质量标准,缩短检修时间,真正做到质优、高效、安全、文明、节约.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设备检修计划由各生产车间提交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结合生产安排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分为大修、中修、小修,生产技术部负责检修质量的检查考核. 第二条、各车间提交检修计划时,就同时提出配件、备品、材料、器具计划一定要核实库存,备注中要标明需购、库存等,生产技术部对检修计划进行审核.第三条、生产技术部按程序将检修计划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下达执行. 第四条、装置系统停工大检修要做到:1、由公司领导全面负责大检修工作,要成立大检修领导小组.2、装置系统停工检修前,检修准备工作要达到“八落实”即思想组织工作落实、计划项目落实、图纸资料落实、器材物资供应落实、施工力量落实、施工机具落实、质量安全落实、生活后勤落实.3、装置系统停工应做好管路、设备内部的吹扫、隔离措施,生产单位处理合格后交施工单位.4、实行文明施工,杜绝野蛮拆装,采用先进的专用工具,做到“三条线”工具摆放一条线、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摆放一条线,“三不见天”润滑油脂不见天、清洁过的机件不见天、精密量具不见天, “三净”停工场地净、检修场地净、开工场地净,“五不乱”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拆、拉、卸、顶;不乱动设备;不乱打破保温层;不乱用材料和其他设备零、附件.5、大检修要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五到现场”思想工作到现场、生产指挥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技术人员到现场、生产服务到现场.6、大检修中必须严格质量检查,成立质量验收小组,负责质量监督和检修竣工验收工作,达到一次开车成功.7、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成立专门安全保卫小组,杜绝事故发生.8、所有检修项目都要坚持“三不交工”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不合格不交工.9、检修完毕后应按照技术标准验收,主要设备由生产技术部会同车间相关专业共同验收,一般设备要车间相关专业会同使用单位验收.生产技术部负责对检修工作进行总结,并组织装置整体验收.11 设备维修保养综合管理制度设备是公司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是进行公司生产的物质手段,设备管理的好坏,对公司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按照设备的运转规律,抓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保养、科学维护,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使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保证生产.为此,特建立以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第一章设备ABC 分级制度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ABC 分类、分级管理,使A 类关键设备受到全面监控,B 类主要设备受到必要监控,C 类一般设备得到基本管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一、管理措施:1、A 类设备实行充分预防维修、点检定修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可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立设备动态信息库,对运行动态、技术状况进行跟踪,按照设备的保养规程进行分级保养,并结合效能检测.进行计划检修,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高效运行状态.2、对B 类设备的管理重点推行优质润滑和日常维护保养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设备长寿机活动,根据实际运行状况,适时延长修理周期,降低维修费用.3、对C 类设备采取按生产实际需要进行事后维修,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12二、设备ABC 分类管理评价原则1、设备原值金额评价标准.设备原值金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评为20 分;7 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的评为5 分;7 万元以下的评为1 分.2、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设备利用率规定在 75%以上的评为 10 分;75%以下50%以上的评为5 分;50%以下的评为1 分.3、设备发生故障后又无替代评价标准.设备发生故障无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 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1 分.4、设备维修难易程度评价标准.公司内无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维修非常困难的评为10 分;有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的评为5 分.5、在生产中设备所处地位评价标准.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设备评为30 分;无直接影响、属一般生产设备评为 5 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1 分.6.配件供应评价标准.配件供应渠道不畅、购买困难的评为10 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5 分;应能满足生产的评为l 分.7.设备维修评价标准.设备维修频繁、费用高的评为 20 分;一般的评为5 分;设备很少维修、费用较低的评为1 分.三、设备ABC 分类标准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类设备的总评价分,并按各类设备综合评价的总分分值划定A、B、C类别.A 类为总评价分值在75 分含75 分以上的设备;B 类为20~75 分以内的设备;C 类为20 分以下的设备.第二章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一、设备的维护保养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1 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轮箱、联轴器、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2 整齐:安全附件、铭牌齐全,管道、线路要有条理;3 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磨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清洁;4 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按定期检查标准执行,定期检查有人又称为定期点检.对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设备维护应按维护保养规程进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 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3 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三级保养制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三级保养制是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管群修,专群结合,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一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即日保养,又称日例保. 日例保由设备维护及操作工人当班进行,认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1 班前四件事:检查交接班记录. 擦拭设备,按规定润滑加油. 检查运转部位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可靠. 检查传动是否正常,润滑、冷却是否畅通.2班中五注意: 15 注意运转声音. 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 电气、液压、气压系统. 仪表信号. 安全装置是否正常.3 班后四件事:清除脏物,擦净设备面上的油污,并加油. 清扫工作场地,整理附件、工具. 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运转台时记录. 办理交接班手续. 二一级保养一级保养由维修工人完成,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一级保养所用时间为4-8 周,一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车间组织验收.一保的范围应是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消除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三二级保养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 16 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 二保完成后,维修工人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车间验收,验收单交生产技术部存档.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三、A 类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一四定工作1定使用人员. 按定人定机制度,A 类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专业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2定检修人员. A 类设备可组织精、大、稀设备专业维修或修理组,专门负责对精、大、稀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3定操作规程. A 类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加以显示并严格执行;4定备品配件. 根据各种A 类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二 A 类设备使用维护要求1 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安装设备;2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恒温、恒湿、防震、防尘车间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3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不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不允许带病运转;4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防止研伤,不得外借.第三章设备点检定修制度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一、设备点检定修主要内容1定人.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2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4定周期.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5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7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二、设备的点检的分类:1、日常点检:由维修人员负责,在设备运转中或运行前,点检人员靠四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看:运转异状、裂缝、腐蚀、导体损伤、液体泄露等.听:倾听异音.摸:振动、温度、连接部位松驰.闻:闻味判别存在的缺陷.通过日常点检以防止和避免设备在不正常状态下工作.2、定期点检: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预测.3、精密点检:使用特殊仪器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诊断分析,掌握变化程度.由生产技术部或外协专职点检人员负责.三、对点检员工作质量的要求:1、定点记录.通过不断积累量化管理,找出设备状态的内在规律.2、定标处理.坚持标准要求,发现问题,按标准处理.3、定期分析.点检记录周分析,月分析,重点设备定期分析,每年有系统汇报.4、定项设计.查出问题,需要改进的,规定计划项目,定项进行.重大问题则需提出课题,开展自主管理,发动员工提出革新、创造建议予以解决,其余的列入正常维修处理.5、定人改进.改进项目,从设计、改进、评价、再改进的全过程都要有专人负责,保持系统性、连续性.6、系统总结.每年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不断推进点检管理.四、设备定修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 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可分为:1 年度检修简称年修年修是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较长一般为十几天的停机检修.2 点检基础上的检修简称定修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或轮换检修的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称为定修.定修一般用于不影响连续生产系统停用或出力降低的附属设备和系统上,其检修时间也较短.检修内容包括更换备品配件、解体进行定期精密点检、定期维护、预防性检查和测试、技术诊断和技术监督的需要所安排的解体检修、较大的缺陷转为定修项目等.3 平日小修理一般称为日修日修是对设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这种修理项目有的是月度计划中已列人的项目,它的计划一般以周计划的形式下达,它的检修内容包括:定期维护项目如加油脂、定期清洗等、必须的定期点检、必须的定期试验、备品配件修复、小缺陷处理等.设备巡回检查制度为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不安全因素,使公司有关单位的领导和职工按照“车间人员分片查,科室人员分线查,调度室全面查,公司领导重点查”的原则认真加强巡回检查,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多层次式”的巡回检查是要求各类人员对生产装置的现场从各自分工的角度有重点地进行检查.第二条、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并及时联系处理,全力保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第三条、所有人员都要按照各种要求做好巡检纪录.第四条、各车间应对各岗位制定巡检内容和路线.第五条、各车间负责在巡检处设立巡检牌.第六条、岗位操作人员按照岗位巡回检查制度和内容、路线按时巡检.第七条、操作班长每班要求进行两次巡回检查,除检查现场主要工艺指标和设备运转等情况外,还要对所属岗位和巡回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八条、电仪人员包括值班人员每2 小时要对所管的电器、电机、变电所运行情况、仪表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巡回检查.第九条、车间领导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工每天进行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巡回检查,主要检查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工艺纪律及指标执行情况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第十条、生产技术部、调度室按照本单位的职责和规定的巡检内容、频率进行巡回检查,且每天不应少于一次.第十一条、公司领导对重点部位要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或者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检查.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减缓磨损,提高设备效益,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生产技术部必须加强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推广先进润滑技术、润滑管理经验,组织操作及维修人员学习润滑知识,组织定期检查,制定润滑油品的使用定额和储存保管、发放、废油回收利用及润滑器具管理规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二条、车间主任设备助理对全车间的设备润滑负领导责任.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提出车间年、季、月的使用计划,具体执行设备润滑制度,认真做到:1、按设备润滑规定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是:五定:1 定点:按日常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2 定人:设备的日常加油,定期加油由设备包机人员负责.3 定质: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合格, 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禁止乱用油脂或用不干净的油脂.4 定时: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换新油.5 定量: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选定的润滑油.三级过滤:1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贮油箱到油壶、油壶到润滑部位.2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40 目;二级过滤为60 目;三级过滤为80 目.特殊油品,按特殊规定执行.2、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坚持“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坚持“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ccd316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1.png)
坚持“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蒋明昊【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aning of the management approach of "strengthening, improving and adap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il refineries and chemical device, and how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management.%介绍“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的含义及其在炼油和化工装置中的应用,在实际中如何取得较好效果,提高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管理方针;规范化;管理水平【作者】蒋明昊【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庆163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60 引言炼油和化工是我国石化系统大型企业,现有装置基本已经运行了几十年。
设备管理工作是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平稳、大负荷运行的重中之重。
设备管理中要不断开拓新的管理思路,坚持“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强化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狠抓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使设备运行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1 “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的提出及含义基层单位应在其设备管理工作规划中提出“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实施。
“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中的“加强”是指加强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加强、提高、适应”管理方针的基础。
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前提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度,这是方针中一个方面的“提高”;另一方面的“提高”是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员工的素质,这是是设备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搞好设备管理的保证。
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6e8f6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6.png)
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一、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那可太重要啦。
就好比咱们人得有个健康的身体一样,设备也得有个良好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
要是设备质量不过关,就像人老是生病似的,动不动就出故障。
这在生产过程中可不得了,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就像一辆汽车,一个小零件坏了,整辆车可能就跑不动啦。
而且安全管理要是不到位,那可是有安全隐患的,这就像在身边埋了个小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呢。
二、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1. 设备采购环节在设备采购的时候啊,不能只看价格便宜就下单。
得好好考察设备的质量,看看生产厂家有没有良好的生产资质和信誉。
就像买衣服,不能光看款式,质量不好的穿不了多久就坏了。
要查看设备的各项参数是不是符合咱们的需求,有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比如说咱们要采购一台大型的生产机器,就得看看它的功率、精度、耐用性这些指标是不是达标。
2. 设备安装调试环节设备买回来可不能直接就用,得进行安装调试。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设备找个合适的“家”,要按照正确的安装步骤来。
安装的场地也要合适,不能太潮湿或者温度过高过低,不然设备容易出毛病。
在调试的时候呢,要把各种功能都测试一遍,看看设备是不是能正常运转。
就像新买的手机,得开机设置一下,试试各种功能是不是好使。
3. 设备日常维护环节设备日常维护那是必须要重视的。
要定期给设备做检查,就像人要定期体检一样。
看看设备的零部件有没有磨损,润滑油够不够,线路有没有老化之类的。
如果发现小问题,就得及时处理,可不能拖,小问题拖久了就变成大问题啦。
比如设备的螺丝松了,要是不及时拧紧,可能会导致设备的震动增大,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设备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方面操作人员得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操作设备。
不能让啥都不懂的人上去乱按一通。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这些。
要让操作人员知道哪些操作是危险的,比如不能在设备运行的时候把手伸进机器里面,这就像不能把手伸进正在转动的风扇里一样危险。
中国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3(可编辑)
![中国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3(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48ab6690a5e9856a5712604e.png)
中国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3(可编辑)中国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2013ICS 03.100.99A00PMS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PMS/T 1-2013设备管理体系 ?? 要求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2013 - 8-22 发布 2013- 10-1 实施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发布1 PMS/T 1-2013目次目次. 1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54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7 4.1 管理职责74.1.1 职责与权限74.1.2 设备管理体系策划 8 4.1.3 设备管理方针 9 4.1.4 设备管理目标 9 4.2 基础管理. 104.2.1 培训管理 104.2.2 现场环境. 11 4.2.3 设备资产管理 11 4.2.4 设备技术资料12 4.2.5 文件管理 124.2.6 记录管理 134.3 设备前期管理 13 4.3.1 设备规划及选型. 13 4.3.2 招投标及采购 14 4.3.3 设备监造和监理 14 4.3.4 设备到货验收15 4.3.5 设备安装与调试. 15 4.3.6 设备验收 154.4 设备后期管理 16 4.4.1 设备使用管理 164.4.2 设备维护管理 16 4.4.3 设备点检管理 17 4.4.4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8 4.4.5 设备润滑管理19 4.4.6 设备故障管理 20 4.4.7 设备维修管理 21 4.4.8 设备事故管理24 4.4.9 设备技改管理25 4.4.10 设备备件管理25 4.4.11 设备节能管理. 26 1 PMS/T 1-2013 4.4.12 设备报废管理26 4.4.13 设备供方管理. 27 4.4.14 设备管理信息化 27 4.4.15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28 4.5 管理评价. 294.5.1 数据分析 294.5.2 内部评价. 294.5.3 管理评审 304.6 持续改进. 304.6.1 持续改进. 302 PMS/T 1 ?2013前言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0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间的兼容性 , 以便整合质量、环境和设备管理体系。
关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运行机制
![关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运行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ccbddfc05087632311212ab.png)
关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我矿机电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影响,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其次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着手,狠抓机电设备检修及现场管理,强化机电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的管理、培训与素质提升,最后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机电事故责任追究。
从而提高我矿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长:矿长常务副组长:生产总监副组长:安全总监、技术总监、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长成员:各科室及其分管下属单位、队组及外委施工单位负责人。
三、相关制度建设:(一)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结合质量标准化标准、设备完好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及煤矿安全规程等要求,制定能够方便执行、可操作的,有利于保证生产运行的机电设备各项设备设施安装标准、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项目、周期、标准,各设备润滑周期、标准以及各类设备保护检查试验方法、周期及标准等成套设备运行管理标准。
(二)不断完善健全一系列设备维护、保养、检修管理制度,大型设备检修计划及包机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认真考核。
机电科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以上标准及制度,保障制度切实可行。
调度室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按时组织设备进行维护及检修。
以此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影响及修复费用,确保安全生产。
四、机电设备检修及现场管理:(一)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修1.进一步加强我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执行“计划检修、预防为主”的检修方针,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保持设备“健康水平”,确保我矿各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设备性能,高效地服务于生产。
2.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由机电科、调度室部门配合监督各队组完成设备检修任务,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设备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设备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3089e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3.png)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无替代品
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设备,导致生产中断。
设备安全标准
安全防护装置
确保设备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如防护罩、安全门等。
紧急停止装置
在关键位置设置紧急停止按钮,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机。
安全警示标识
在设备上标明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操 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 行为,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设备管理定义
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中各类设备进行全过程、全寿命、全方位的管理,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设备管理目标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安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生产安全
设备管理能够及时发现 和解决设备故障,降低 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设备资源的 优化配置,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确保了医疗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案例三
某公共交通系统采用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提高了运营效率和乘客 出行体验,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了贡献。
应急维修
建立应急维修机制,对突发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维修记录
建立维修记录制度,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和状况,便于追踪和管理。
设备报废标准
设备老化
设备因长时间使用或技术落后而无法满足生 产需求。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8c44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a.png)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和实施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成为每个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的意义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应对突发安全事故,并在日常运营工作中使员工的安全得到保障。
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保持高效、系统性和稳健性的安全管理,确保实现设备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目标,以满足生产运营的需要。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还可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操作流程,帮助管理者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等。
对于企业,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还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和相应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二、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的制定流程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的制定流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企业首先需要明确标准的制定目的和意义,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评估企业内在和外在的安全风险,分析并确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的问题等。
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
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合理的时间安排,与内部员工之间进行前期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标准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必要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调整,以保证体系运行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
三、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的核心内容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责任制、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设计、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
1. 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纪律和安全意识,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责任和职责,确保员工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规范员工行为,提高整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安全风险评估:对设备设施的全面评估,识别关键的安全风险,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评估和分类处理。
提升工程安全协调员的设备维护与保养能力
![提升工程安全协调员的设备维护与保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51be3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b.png)
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以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 寿命。
预防性维护可降低维修成本
通过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设备问题,从而避免小 问题变成大故障,降低维修成本。
保障工程进度和生产效率
设备正常运行是工程进度的保障
保持设备正常运行是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维护保养, 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从而保障工程进度。
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培训、实践、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工程安全协调员 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具备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设备 维护与保养能力。
重要性
工程安全协调员作为工程现场的重要管理人员,其设备维 护与保养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对于保 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问题
进行。
案例二
某工程安全协调员在设备检查时发现液压系统压力异常。经过调查分析,确定是油路堵 塞导致的问题。他指导维修团队清洗了油路,更换了滤芯,恢复了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
有效实施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的案例
案例一
某工程安全协调员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设 备维护与保养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执行 。他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关键 部件进行预防性维护,有效降低了设备 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组织人 员进行排查和整改,确保设备的安全 运行。
03
提升工程安全协调员的设备维护 与保养能力的方法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总结词:掌握基础
详细描述:工程安全协调员需要了解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设备 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等。同时,通过实践经验积累,能够更好地应 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doc
![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614336336c1eb91a375d82.png)
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一、基本概况从设备和安全管理的辩证关系来说,设备管理上如存在漏洞,必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设备管理漏洞的存在,两者是一个相互啮合、协调并进的关系,就如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系统,设备是轮、安全是链,缺一不可。
XX车间现管辖行车设备XX部,现有职工人数XX人,体现为设备分布范围广、吨位大、从业人员多、作业项目复杂等,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现状分析(一)安全管理层面1、车间及班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车间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不够细致、细化,可操作性有欠缺,没有及时根据岗位生产变化进行动态的修订、补充完善;制度的执行落实存在两大障碍,一是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所形成的障碍,二是制度本身的不适宜性所形成的障碍。
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随生产工艺、环境发生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动态的补充完善。
2、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长时间的平稳形势使个别员工安全思想趋于麻痹,安全意识倾向淡化,渐渐地就产生了侥幸心理,以至导致撞栏杆、碰设备等不大不小的事故时常发生。
将别人的事故作为故事或者一个话题来听,老感觉距离自己还远,吸取教训只是喊喊而已,没有真正做到立竿见影,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
3、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部分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确认制等相关制度执行不严谨,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缺乏相应的岗位技能,从而导致不该出现的问题也出了,不该发生的事故也发生了。
4、各项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在实施中有搁浅现象,各班组在落实工作计划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执行不够彻底、落实不够深入,从而导致车间安全管理绩效有所降低。
(二)设备管理层面1、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新区的行车设备绝大部分是2004-2005年安装投入运行的,在新区建设初期,由于设备加工的工期紧,厂家又多,一些备件统一难度较大,在运行了近5年多的时间后,按照我国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规定,大部分已进入大修期,也是设备故障潜在的高发期,隐蔽性、突发性设备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管理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设备管理的标准和法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601b0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0.png)
• 设备管理概述 • 设备管理标准 • 设备管理法规要求 • 设备管理实践要求 • 设备管理培训与考核
01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
指对企业中各类设备进行全过程、全寿命、全方位的管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性能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
设备维修与更新
维修计划
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 。
更新改造
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 性能和效率。
设备报废与处置
报废标准
制定设备报废标准,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处置方式
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如回收、出售、废弃等,确保设备得到合理利用和环保处 理。
02
许多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也会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标准和指南
,以确保行业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
顾客要求和合同协议
03
在某些情况下,顾客或合同协议可能会规定特定的设备管理标
准和要求,企业需要满足这些要求以获得业务。
03
设备管理法规要求
欧盟设备管理法规
CE认证
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 设备必须符合CE认证标准 ,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合规 性。
设备管理涉及
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 、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减 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 运行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保障生产安全
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 生产事故,有效的设备管理可 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 障生产安全。
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0a5aa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辅助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为目标。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设立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本制度,协调解决设备安全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制度的实施,并对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设备安全运行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三章设备运行管理第七条设备运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持证上岗。
第八条设备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第九条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设备运行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一条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保持现场整洁,防止杂物进入设备。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第十二条设备维护检修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设备维护检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检修规程进行检修,确保检修质量。
第十四条设备维护检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检修,并及时上报。
第十五条设备维护检修完成后,应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设备运行人员、维护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等。
第六章应急处理第十九条发生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第二十条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方案范例(3篇)
![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方案范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9eb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1.png)
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方案范例单位目标责任人:设备安全主管:有效日期: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设备安全运行目标:1、加强设备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设备安全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设备安全运行的指挥、监督、执行和考核机制,使设备安全运行事事有人问,有人管。
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完善设备安全体系,___机构。
2、完善各工种作业指导书和操作程序,所有操作安全控制点和操作程序是设备人员必须应知应会的内容。
3、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教育与培训,使其敬业爱岗、技术上精益求精,创造一个竞争向上、技术上不断创新、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工作环境和晋升平台。
新工技术培训不少于___小时/年,老工培训不少于___小时/年,考试成绩存档。
有培养方向、教师需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材教程实用,科目内容清晰、培训计划周密、明确规定培训的目标水准属哪一级的技术标准。
4、核对设备档案,完善设备完好状况的登记制度,每年___月___日前,完成对设备工艺、性能、生产能力的评估,申报次年大修计划,并对全年设备运行状况做好总结报公司设备管理部。
5、抓好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培训造就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
新工上岗要明确师徒关系,系统操作工一般学徒期为一年,技术管理人员和师傅要做好传帮带。
对学徒期满经考试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坚决予以淘汰,同时其师傅及直接管理人员降一档工资。
主任每年需要带出一至二名熟练工,不少于具有班长级能力一名。
对培养技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的同时晋升一档工资。
将培养对象的成长列为技术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
6、保持设备安全通道的畅通。
每个单位都必须明确一名设备安全运行的安全管理员。
其职责主要是落实设备安全运行的岗位责任制,上传下达保持政令畅通,信息共享。
考核设备安全运行状况,了解技术人员的思想、生活、技能方面的情况,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储备和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7、设备安全运行指标7.1设备技术人员全年流失率不超过___%,每年引进或培养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专业人员一至两名,培养具有设备主任级能力的设备管理人员一至两名。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https://img.taocdn.com/s3/m/1ec439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4.png)
培训与考核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 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04
PMS实施方法与步骤
制定实施计划
明确PMS实施目标
01
根据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PMS实施目标,如提
高设备综合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等。
制定实施计划
02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PMS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
持续改进优化
针对监督检查和反馈意 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改进优化,不断完 善PMS体系,提高设备 管理水平。
05
PMS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故障率
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
通过PMS系统建立设备电子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 、保养计划等,方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设备状况。
设备分类与标识
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和重要性,将设备分为不同类型,如生产设备、辅助设 备、动力设备等。
设备标识
为每台设备制定唯一的标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 期等信息,方便设备管理和追溯。
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建立
为每台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参数、使用记录、维修 记录等。
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调试, 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验收与交付
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验收并 交付使用。
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制度
设备使用制度
制定设备使用规程,明确设备使用范围、操 作程序、注意事项等。
设备保养制度
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维修制度
制定设备维修流程,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 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企业应如何应对变革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范本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0e88a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0.png)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范本设备设施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设备设施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制定了以下管理范本。
一、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目标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预防和降低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二、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职责1. 企业经营者负责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决策,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和督查检查工作。
3. 设备设施的使用者负责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4. 监管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三、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制度1. 安全管理制度(1)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明确设备设施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禁止擅自操作设备设施。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3)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应急职责和应急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安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备台账,监督管理保养维修安全设备,确保安全设备的完好可靠。
2. 安全培训制度(1)新员工安全培训:对新员工进行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安全常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定期培训:定期开展设备设施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3. 安全检查制度(1)日常检查:设立日常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专项检查: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解决重大安全隐患。
4. 安全记录制度(1)设备设施运行记录:记录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和维修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设施的问题。
(2)事故记录和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eed45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d.png)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模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是组织维护员工与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资产保障,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阐述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以供各组织参考。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员工与设备的安全,降低事故及其损失发生的概率。
2.2 原则2.2.1 安全优先原则: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追求其他利益。
2.2.2 预防为主原则:采取预防措施优先于事故响应,通过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
2.2.3 法律合规原则: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组织的合法合规运营。
2.2.4 全员参与原则:所有员工都应积极参与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2.2.5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责任和职权3.1 组织部门责任3.1.1 总经理职责:负责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并指派安全管理责任人。
3.1.2 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定、执行、监督和维护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3.2 员工责任3.2.1 员工义务:遵守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自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2.2 报告义务:及时上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隐患,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4.1 设备和设施安全标准4.1.1 设备合规性:设备和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接受检验和维护。
4.1.2 安全培训:明确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4.2 工作流程安全标准4.2.1 工作流程明确:各类工作流程应清晰定义,禁止擅自更改。
4.2.2 风险评估:对工作流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5.1 风险评估与控制5.1.1 安全风险评估:定期评估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1.2 安全管理档案:建立设备和设施安全档案,记录和统计事故隐患,实施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