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共20张PPT)

第2课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预习作业★★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整体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布衣为相 中外朝制度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 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 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 确答案为C项。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 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 是在两汉后期。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
D.体现了政府是“天下人”的政府的观念
解析 经过察举制选用到中央的人才不能回到原籍做官,能 够有效地避免宗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避免出现地方派 系,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的表述不符 合当时“家天下”的实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 1.呈现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2.在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 强。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 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预习作业★★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整体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布衣为相 中外朝制度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 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 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 确答案为C项。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 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 是在两汉后期。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
D.体现了政府是“天下人”的政府的观念
解析 经过察举制选用到中央的人才不能回到原籍做官,能 够有效地避免宗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避免出现地方派 系,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的表述不符 合当时“家天下”的实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 1.呈现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2.在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 强。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 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任人唯亲等现象不利于民主法治发展 天下”,“男尊女卑” “裙带风气、荫庇心态”等。
2、西周制度——礼乐制
周公制礼作乐
目的: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内容: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秩序 乐:和谐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外服
②职官制度 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诸侯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人民,设官员; 收赋税;建武装)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特点 对象多元;同姓主体;血缘纽带;等级森严
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 发展轨迹 于战国。
影响
前期:巩固王室,控制地方,扩大疆域,文 化认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精讲课同步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时空坐标
中央:
宗法制 三公九卿
中外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中书省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废宰相 内阁 权分六部 康熙:南书房 设内阁 雍正:军机处
—— ——
————
—— —— ——
—
商 西周 秦
汉隋 唐
内外服制度
俸禄,无封地。权力较小。
2、西周制度——礼乐制
周公制礼作乐
目的: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内容: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秩序 乐:和谐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外服
②职官制度 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诸侯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人民,设官员; 收赋税;建武装)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特点 对象多元;同姓主体;血缘纽带;等级森严
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 发展轨迹 于战国。
影响
前期:巩固王室,控制地方,扩大疆域,文 化认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精讲课同步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时空坐标
中央:
宗法制 三公九卿
中外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中书省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废宰相 内阁 权分六部 康熙:南书房 设内阁 雍正:军机处
—— ——
————
—— —— ——
—
商 西周 秦
汉隋 唐
内外服制度
俸禄,无封地。权力较小。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017人教PPT课件

新元
发 展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重大变 削弱
革,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措施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汉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相权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趋势: 一分为二 相权不
一分为三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 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
谢生,出身名门王 族,父亲在朝中担 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 微,高大俊朗, 才学渊博,能言 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 正直,是当地有名 的孝子。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财权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②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皇帝
中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太 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隋唐时期
皇帝
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决中 执尚 审门 策书 行书 议下
省省省
吏户礼兵刑工
宋朝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宰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096人教PPT课件

2 弊端? A.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B.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
汉朝: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 自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来,历代 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 央 集 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 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魏晋: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
元朝:中割书相权省、,强最化高皇行权)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君权与相权Biblioteka 秦始皇皇创皇 帝制
权
与
丞相权 力大
相
权
汉武帝 外朝
内朝
中朝 与之制
衡
隋唐
三省六部 制
三省长官 都是丞相
分散 丞相 权力
宋
元 明清
另外设置 废三省, 废丞相 中书门下 行一省 军机处
分割 相权
权分六 部
内阁形 成皇 权达到 顶峰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
汉朝: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 自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来,历代 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 央 集 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 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魏晋: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
元朝:中割书相权省、,强最化高皇行权)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君权与相权Biblioteka 秦始皇皇创皇 帝制
权
与
丞相权 力大
相
权
汉武帝 外朝
内朝
中朝 与之制
衡
隋唐
三省六部 制
三省长官 都是丞相
分散 丞相 权力
宋
元 明清
另外设置 废三省, 废丞相 中书门下 行一省 军机处
分割 相权
权分六 部
内阁形 成皇 权达到 顶峰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一)秦朝:郡县制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20 人民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必修一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41张PPT)

汉朝朝礼
唐朝朝礼
观察上述图片,汉朝、唐朝、明朝的上朝礼仪发 生了什么变化?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名词解释: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中央
权力 集中
地方
(中央集权示意图)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有事上报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
(2)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责是什么? 如何运作?有何意义?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审核政令) (执行命令) 吏、户、礼、兵、刑、工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 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汉景帝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高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结果如何?汉武 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效果怎样?
1、汉朝: 郡、国并行制 → 推恩令 (1)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酿成七国之乱。
(2)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 集权。
西汉后期,将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 与地方高官。
选择 方式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 (对策择 标准
选择 方式 征辟制 选择 标准
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
才贤
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 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 幕僚属官叫“辟”。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内容: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 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 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唐朝朝礼
观察上述图片,汉朝、唐朝、明朝的上朝礼仪发 生了什么变化?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名词解释: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中央
权力 集中
地方
(中央集权示意图)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有事上报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
(2)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责是什么? 如何运作?有何意义?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审核政令) (执行命令) 吏、户、礼、兵、刑、工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 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汉景帝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高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结果如何?汉武 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效果怎样?
1、汉朝: 郡、国并行制 → 推恩令 (1)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酿成七国之乱。
(2)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 集权。
西汉后期,将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 与地方高官。
选择 方式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 (对策择 标准
选择 方式 征辟制 选择 标准
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
才贤
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 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 幕僚属官叫“辟”。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内容: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 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 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பைடு நூலகம்率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
起 草
中
诏 令
书
)
(
负 责
尚
执 行
书
)
(
封 驳
门
审 议
下
)
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出错。同时避免了 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课标要求:了解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客 观评价隋唐三省六部制,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趋势。
1.秦朝:
1.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材料:秦和西汉初年,中央实行丞相制度, 由丞相日理万机,统辖百官。举凡官吏的选拔、 弹劾、诛罚、郡国上计与考课、总理百官朝议 与奏事、封驳诏制、谏诤等,都在丞相的职权 之内。这种体制,隐含着发生皇权与相权冲突 的可能。武帝时,丞相田蚡骄横,“荐人或起 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不断 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 制的重要手段。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 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 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 机处。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
执行机构 帝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பைடு நூலகம்率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
起 草
中
诏 令
书
)
(
负 责
尚
执 行
书
)
(
封 驳
门
审 议
下
)
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出错。同时避免了 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课标要求:了解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客 观评价隋唐三省六部制,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趋势。
1.秦朝:
1.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材料:秦和西汉初年,中央实行丞相制度, 由丞相日理万机,统辖百官。举凡官吏的选拔、 弹劾、诛罚、郡国上计与考课、总理百官朝议 与奏事、封驳诏制、谏诤等,都在丞相的职权 之内。这种体制,隐含着发生皇权与相权冲突 的可能。武帝时,丞相田蚡骄横,“荐人或起 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不断 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 制的重要手段。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 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 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 机处。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
执行机构 帝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 现怎样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B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
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
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
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采取了那 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宰相赵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兵:收__精__兵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措施 权:削__实__权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
回顾思考: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
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2、王国问题的解决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 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 现怎样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B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
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
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
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采取了那 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宰相赵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兵:收__精__兵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措施 权:削__实__权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
回顾思考: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
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2、王国问题的解决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 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
1
2021/3/2
2
西 周 分 封
封 国
——
2021/3/2
3
2021/3/2
4
春秋形势图
2021/3/2
5
战国形势图
2021/3/2
6
2021/3/2
7
2021/3/2
8
秦统一后,群臣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争论:
1.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勿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今台湾)
“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
2021/3/2
24
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1/3/2
明代锦衣卫
锦衣卫印 25
2021/3/2
26
中央
江西行省
2021/3/2
广东布政司(行政) 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法) 广东都指挥使司(军事)
27
中央
地方
2021/3/2
君权加强
皇帝
特务机构
工刑 兵 礼户吏 部部 部 部部部
4.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1.争论双方各执什么观点?各自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2021/3/2
9
▲推行原因:
⑴分封制的弊端,是造成诸侯征伐、战乱频繁、分裂割 据的根源。 ⑵统一后疆域辽阔,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稳固统治 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⑶战国已开始推行,秦国强盛(改革)经验的借鉴。 ⑷时代巨变,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确立(根本)。 ⑸李斯建议被采纳,推行全国。
2.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
为“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
后属疏远,想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28
2021/3/2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
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 对皇帝负责 二: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021/3/2
10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1/3/2
11
中央机构及官制设置: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监察
丞太 相尉
行政 军事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⑴开创丞相制度 ⑵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直接操纵 军政大权,建立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⑶朝议可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2021/3/2
35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 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3/2
36
20
(北至北海)
辽
岭北行省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中
陕 西
书 省大都
行
省
河南江北行省
地 方
云 南 行
湖 广 行 省
江 西 行 省
万 里 海
省
2021/3/2
塘 21
陕西行省
2021/3/2
江西行省
22
中 央
2021/3/2
23
1.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中央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3.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4.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29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军机处
2021/3/2
30
封建制度的两大困境
一:中央:君权与君权的平衡问题
君权
相权
2021/3/2
31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的问题
中央
地方
2021/3/2
32
平衡——政治的终极智慧
从专制制度发展到民主 制度是一种历史进程
2021/3/2
2021/3/2
12
2021/3/2
13
2021/3/2
14
中 央
2021/3/2
15
地 方
2021/3/2
16
中央政府
诸侯王
2021/3/2
17
——
主 父 偃
“ 推 恩
”
2021/3/2
18
中 央
地 方
2021/3/2
19
1271年蒙,古忽(必元烈) 建立元朝,后定
都大都
元
2021/3/2
34
总结: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
秦朝—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封地和势力;采用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的大一统
元朝—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统治
1
2021/3/2
2
西 周 分 封
封 国
——
2021/3/2
3
2021/3/2
4
春秋形势图
2021/3/2
5
战国形势图
2021/3/2
6
2021/3/2
7
2021/3/2
8
秦统一后,群臣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争论:
1.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勿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今台湾)
“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
2021/3/2
24
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1/3/2
明代锦衣卫
锦衣卫印 25
2021/3/2
26
中央
江西行省
2021/3/2
广东布政司(行政) 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法) 广东都指挥使司(军事)
27
中央
地方
2021/3/2
君权加强
皇帝
特务机构
工刑 兵 礼户吏 部部 部 部部部
4.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1.争论双方各执什么观点?各自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2021/3/2
9
▲推行原因:
⑴分封制的弊端,是造成诸侯征伐、战乱频繁、分裂割 据的根源。 ⑵统一后疆域辽阔,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稳固统治 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⑶战国已开始推行,秦国强盛(改革)经验的借鉴。 ⑷时代巨变,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确立(根本)。 ⑸李斯建议被采纳,推行全国。
2.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
为“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
后属疏远,想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28
2021/3/2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
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 对皇帝负责 二: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021/3/2
10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1/3/2
11
中央机构及官制设置: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监察
丞太 相尉
行政 军事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⑴开创丞相制度 ⑵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直接操纵 军政大权,建立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⑶朝议可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2021/3/2
35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 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3/2
36
20
(北至北海)
辽
岭北行省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中
陕 西
书 省大都
行
省
河南江北行省
地 方
云 南 行
湖 广 行 省
江 西 行 省
万 里 海
省
2021/3/2
塘 21
陕西行省
2021/3/2
江西行省
22
中 央
2021/3/2
23
1.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中央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3.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4.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29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军机处
2021/3/2
30
封建制度的两大困境
一:中央:君权与君权的平衡问题
君权
相权
2021/3/2
31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的问题
中央
地方
2021/3/2
32
平衡——政治的终极智慧
从专制制度发展到民主 制度是一种历史进程
2021/3/2
2021/3/2
12
2021/3/2
13
2021/3/2
14
中 央
2021/3/2
15
地 方
2021/3/2
16
中央政府
诸侯王
2021/3/2
17
——
主 父 偃
“ 推 恩
”
2021/3/2
18
中 央
地 方
2021/3/2
19
1271年蒙,古忽(必元烈) 建立元朝,后定
都大都
元
2021/3/2
34
总结: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
秦朝—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封地和势力;采用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的大一统
元朝—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