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⑶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F ⑷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实施环境标准
必然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就使环境标准在某种 程度上成为判断污染防治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是否先进可 行的依据,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进步*
3、环境标准体系
⑴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
F 环境标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 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 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②污染监督监测。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F 还可按污染物存在的空间分类,分为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土 壤监测等*
2、环境监测的任务
F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规定:环境 监测的任务是
– 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 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 对各有关单位排污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 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 据和资料;
– 对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进行监测,为追究污染者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污染纠 纷提供技术依据。
F ⑶环境科研和服务监测方面。主要内容是:
– 开展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监测,为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开展研究工作; – 为社会服务而进行的监测工作等*
3、环境监测意义
F ⑴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 重要手段 环境质量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通过监测
– 环境基准亦称环境质量基准,是指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 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 环境基准由污染物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反映关系来确定,不考虑人为因素,不具有法 律效力。而环境质量标准则是以环境基准为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容许剂量 或浓度原则上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基准值。
4、环境监测网
F 《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 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F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专章规定了 环境监测网,其主要内容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⑴网的组成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三级
国家网
省级网
市级网
组 成 中国环监总 站 、各省级环监中 省 级 环 境 监 测 中 心 市 级 环 境 监 测 站 、 辖

分类
性质
功能
说明
环 境 质 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 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 分 国 家 和
量标准 的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 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地方
是科学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
污染物 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 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保 分 国 家 和
排 放 标 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证,是控制污染源的重要手段 地方
F 是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 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结合地 方环境特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F 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环境标准的要 求,以全国常见的污染物为主要 控制对象所制定的排放标准。
–直接规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浓 度的数量,适用于全国范围*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F 是指当地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于当地环 境特点和要求时所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F ③区别对待原则。制定环境标准要具体分析环境功能、企业类型和污染物危害程 度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宽严有别。
– 按照环境功能的不同,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功能环境,标准就严些; 对一般功能环境,标准就宽些。
– 按照企业类型不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新厂从严,老厂从宽。 – 按照污染物危害程度不同,标准的宽严也不一,对剧毒物从严,一般物从宽。
地方环境标准
制定 批准 国家环保局
国家环保局
省级人民政府批
发布机关
准发布
适用范围 全国范围内或者 行业内适用 没有国家环 辖区内适用
在特定区域内适 境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环

境保护行业内统一的技术
要求所作的规定
举例
《地面水环境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上海市《工业“废
量标准》
总纲》
气”、“废水”排
放试行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F 是指国家对各类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容许浓度 所作的规定。
– 它明确规定了各类环境在一定条件下 应达到的目标值,并约束有关部门在 限期内应达到的环境质量要求,是各 地对环境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评价 环境质量的基础。
– 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
F 国家标准是对共性或重大的事物所作的统一规 定,是制定地方环境标准的依据和指南;
F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局部的、特殊性的事物所作 的规定,是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⑶环境标准的分类
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五
– ③特定目的的监测。主要是指污染事故的监测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 。前者为污染事故的判断和处理提供监测服务;后者为解决污染纠纷 提供技术依据。
F 环境监测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①环境质量监测。由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 的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编报各种环境监测报告 和环境质量报告。
F ④可行性原则。制定环境标准,一方面要根据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 考虑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 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要对社会为执行标准所花的总费用和收到的总效益进行“ 费用──效益”分析,寻求一个既能满足人群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又使防治费 用最小,能在近斯内实现的环境标准。
F ⑤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外先进环境标准的原则 既可节约,又可接轨*
,获取和积累数据,才能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
F ⑵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 环境监测提供
的环境质量信息及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在监督污染物 排放、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以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 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F ⑶环境监测是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 纷的技术依据 只有通过监测,才能确定环境是否污 染、受何种污染物污染及污染危害程度等*
– 它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 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 量的好坏*
⑴环境监测的内容
F ①物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 热能、放射性等水平的监测。
F ②化学指标的测定。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在空气、 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水平的监测。
F ③生态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 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乱砍滥伐森林或草原和过 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和 氟氯烃的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等*
统一编号、发布。
F 地方环境标准
– 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草拟,由同级人民政府 批准、发布,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
⑶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F 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是环境标准化工作的重 要内容。环境标准只有通过实施,其作用和效 果才能实现。
– 环境标准发布后,各有关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任 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
⑵环境标准的制定程序
F 国家环境标准
– 由我国环境保护局提出标准项目编制计划; – 国家技术监督局纳入全国各类标准编制计划; – 国家环境保护局下达制定标准计划任务书,由编制
单位按照制定标准计划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组织 制定环境标准;
– 标准草案(报批稿)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查批准; – 国家环境保护局将批准后的标准送国家技术监督局
– 要切实实行污染控制必须依靠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4、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⑴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原则
F ①政策性原则。 制定环境标准要体现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符合我国 国情,使标准的依据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力 求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F ②以环境基准为基础的原则
2、环境标准的意义
F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 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体现
F ⑵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是强化 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环境标准用具体的数值来体现环境质 量和污染物排放应控制的界限。如果没有各种环境标准,法 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实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也 无实际保证
所制定的标准
五类标准的关系
F 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环境质量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主要依据;
F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 F 环保基础标准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
准、环保方法标准的基础; F 环保方法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重要手段; F 标准样品标准是实现上述标准的基本物质条件*
– 开展环境测试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 的发展。
F 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的三项任务:*
环境监测的三项任务
F 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系统掌握和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主要 内容是:
– 在全国各个地区科学地分布环境监测站点和网络,按照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规 范,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连续地或者定期地监测;
– 结合污染源监测,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全国、地区和特殊环 境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和防治污染措施的建议。
F ⑵污染监督监测方面。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主要内容是:
– 对污染源进行宏观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 – 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测;或者核对排污单位测试的数据; – 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污染治理装置进行验收和监测,
为执行各种环境法规、标准,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和资料;
– 一种情况是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所 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另一种情况是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所制定的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F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 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中未 做出规定的,仍然执行国家标准。
⑵环境监测的分类
F 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类以下三类:
– ①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确定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趋 势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
– ②监视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主要是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水、气等 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情 况,评价治理效果和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
心站、国务院各有关部、系、 站、辖区内的市级环境 区 内 的 县 级 环 境 监 测
局、总会、总公司设置的 环监 监 测 站 和 各 有 关 厅 、 站 和 有 关 部 门 与 企 业
中心站、全军环境监测中心站 局、公司的环境监测 站 的监测站
组 织 国家环境保护局

环 保 基 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 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础标准 南、原则等所作的规定
环 保 方 是以抽样、分析、试验等方 使环境监数据具有可比性,保证 法标准 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标 准 样 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 品标准 法或鉴定其他物质的物质
–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为实施环境标准创 造条件,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充分运用环境监测 等手段,监督、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
– 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或重大事故者,要依法 追究法律责任*
二、环境监测
F 环境监测的概念、任务、意义、环境监 测网、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环境监测的概念
F 环境监测 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 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 性测定的活动。
F 配套性 是指各种环境保护标准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F 发展性 是指环境标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与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相适应的*
⑵环境标准的分级。
F 环境标准根据制定、批准、发布机关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三级
国家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F 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由 F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标准三级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 准、环保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五类构成的 *
我国的环境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F 协调性 是指各个环境保护标准之间是互相一致 、互相衔接、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
F 层次性 是指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如三级层次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