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 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整理的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怠慢茅塞顿开

B、炫耀惬意既往不咎

C、负载脊梁耳濡目染

D、翘首胆怯重蹈覆辙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_

“弊”指“蒙混骗人的行为”,“蔽”指“遮盖、隐瞒”,横线处应填“蔽”。B 、1月31日,在普里兹湾海域,科考队员向海中投放抓取海底沉积物的箱式取样器,这标志着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开始展开大洋考_ 。

“查”有“检查”的意思,“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察”。C 、来到路上,前面的景色豁然开朗,内卡河、古城、 xx年10月,有多家媒体相继就“中国式过马路”进

行了报道。“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 xx年,狂风来过,雷电来过,干旱来过,而紫柳巍然挺立在高山沼泽里。②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旺繁衍了几代;一千年,这山野上的杜鹃花或许经蜜蜂做媒,已经变异了品种。③只有紫柳,还在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絮。④一千年,紫柳太老了,但姿态依然刚硬遒劲,那铁一样盘曲的干,如游龙,似苍鹤,还在向上。⑤就这样,紫柳不肯弯腰屈背,它白髯飘拂壮心不已,在疆场上的风沙雪霜里继续挑灯看剑。

A 、第①句运用“……来过”的排比句式,表现环境恶劣,意在突出紫柳历经磨砺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B、第②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世事的变迁。

C、第④句中“如游龙,似苍鹤”运用比喻,将紫柳姿态的多种多样形象地写了出来。D 、第⑤句将紫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紫柳越老越强硬的姿态。

7、默写⑴ 芳草鲜美,___ 。

⑵ ___,草色入帘青。

xx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哽咽.(yè)憧.憬(chōnɡ)弄巧成拙.(zhuō) B.浣.妆(huàn)发窘.(jiǒnɡ)沉淀.(diàn)分道扬镳.(biāo) C.贿赂.(lù)濒.临(bīn)憩.息(qì)言简意赅.(ɡāi) D.纶.巾(ɡuān)岑.寂(cén)恫.吓(dònɡ)乳臭.未干(xi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翰虔诚心有余悸融融泄泄 B.典范妖娆风尘仆仆一泻千里 C.堕落犒劳死心踏地轻举妄动 D.眷顾勾勒循规蹈矩为富不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 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和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慷慨.(ɡǎi)沧.桑(cānɡ)酝酿.(niànɡ)一劳永逸.(yí) B.折.服(zhé)魅.力(mèi)绰.号(chuò)任劳任怨.(yuàn) C.澎湃.(bài)侮.辱(wǔ)应和.(hé)水涨.船高(zhǎnɡ) D.沉淀.(dìnɡ)肃穆.(mù)堕.落(duò)彬.彬有礼(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嘹亮烘托融洽引人入胜 B.纳闷脸夹吹嘘兴至勃勃 C.安适酷爱清辙汉马功劳 D.气势震摄憔瘁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 ....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 ....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 ....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2分)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二、阅读理解(Ⅰ)(20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别说,曾经cāng()海,余情未了; 别说,众里寻他,mò ()然回眸;别说,画 眉深浅,缱quǎn() 缭绕;只说,行到水穷处,该是坐看云起时; 只说,人生如花,且让你我niān()花 微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 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B.阅读,让平庸繁琐和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 充实和丰富。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 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 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前六题每题1分,第⑦题2分) (1),见端以知末。 (2),则无败事。 (3)受任于败军之际,。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 (6)持节云中,。 (7)“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不仅写法多样,而且意境丰富,李清照《武陵春》 中描摹愁思之重的绝妙好句有“载不动 许多愁”。请你写出描写“愁”的古诗词 (连续两句):, 5.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中的《》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 求学的经过。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 2

3 “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 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 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 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2分)(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 。你能说说鲁迅喜欢他的原因吗?(3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每年的母亲节(5月11日),你所在的年级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今年班会的主题是“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请你参与这次活动。【活动一:名言集萃】年级组将在走廊橱窗 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母爱”的名言,你提供的两则是:(2分)(1) (2) 【活动二:短信比赛】来自山东的徐佳鑫同 学创写的作品《山里母亲》荣获一等奖,请 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上几句“获奖理由”。(40 字左右,3分)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 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 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 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 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活动三:真情描述】九年级(2)班别开生 面地邀请了各位同学的母亲来班级 参加“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互动活 动。张小羽创作的剪纸画(右图)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九 年 级 语 文 命题:朱祥麟 校对:钱蓉蓉 成绩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别说,曾经c āng ( )海,余情未了;别说,众里寻他,m ò( )然回眸;别说,画眉深浅,缱qu ǎn ( )缭绕;只说,行到水穷处,该是坐看云起时;只说,人生如花,且让你我ni ān ( )花微笑! 2.选出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2分) ( ) A.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B.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C.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 ”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 D.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B.阅读,让平庸繁琐和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充实和丰富。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前六题每题1分,第⑦题2分) (1) ,见端以知末。 (2) ,则无败事。 (3)受任于败军之际, 。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5)山重水复疑无路, 。 (6)持节云中, 。 (7)“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不仅写法多样,而且意境丰富,李清照《武陵春》中 描摹愁思之重的绝妙好句有“载不动许多愁”。请你写出描写“愁”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5.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中的《 》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 的经过。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2分) (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 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 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 。你能说说鲁迅喜欢他的原因吗?(3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每年的母亲节(5月11日),你所在的年级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今年班会的主 题是“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请你参与这次活动。 【活动一:名言集萃】年级组将在走廊橱窗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母爱”的名言,你提供的两则是:(2分) (1) (2) 【活动二:短信比赛】来自山东的徐佳鑫同学创写的作品《山里母亲》荣获一等奖,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上几句“获奖理由”。(40字左右,3分)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活动三:真情描述】九年级(2)班别开生面地邀请了各位同学的母亲来班级参加“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互动活动。张小羽创作的剪纸画(右图)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 请以画中孩子的口吻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方法。(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7.(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 简要赏析。(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sh ǔ)②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可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别说,曾经cāng()海,余情未了;别说,众里寻他,mò()然回眸; 别说,画眉深浅,缱quǎn()缭绕;只说,行到水穷处,该是坐看云起时;只说,人生如花,且让你我niān()花微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B.阅读,让平庸繁琐和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充实和丰富。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前六题每题1分,第⑦题2分) (1),见端以知末。(2),则无败事。(3)受任于败军之际,。(4)俄顷风定云墨色,。(5)山重水复疑无路,。(6)持节云中,。(7)“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不仅写法多样,而且意境丰富,李清照《武陵春》中描摹愁思之重的绝妙好句有“载不动许多愁”。请你写出描写“愁”的古诗词(连续两句):,。5.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中的《》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2分) (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你能说说鲁迅喜欢他的原因吗?(3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每年的母亲节(5月11日),你所在的年级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今年班会的主题是“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请你参与这次活动。 【活动一:名言集萃】年级组将在走廊橱窗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母爱”的名言,你提供的两则是:(2分) (1) (2) 【活动二:短信比赛】来自山东的徐佳鑫同学创写的作品《山里母亲》荣获一等奖,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上几句“获奖理由”。(40字左右,3分)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

【强烈推荐】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考 试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毛骨悚.(sǒng)然字帖.(tiè) B.锐不可当.(dānɡ)剽.悍(piāo)C.纷至沓.(tà)来龟.(jūn)裂 D.消.声匿迹(xiāo) 关卡.(k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 ..起来。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 ....;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 ....;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 忧解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 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C.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 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对圆明园的态度;要 义在于。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 全铲平;再造一座的圆明园;只能是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 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D.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 5.用数据反映生活是现代常用的手段;对下面文段中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二〇一三年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四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人民qí福,再大的地震,震不倒万里长城,再大的灾难压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心手相连,血mài相通,让我们xié起手来同舟共济,重建家园。四川雄起,伟大的中国jué起!——摘自“新浪微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一项是(2分)() A.什么是快乐?教材列举了三种意见:一是清闲,二是创造,三是享受。 B.人民日报批某些“抗日神剧”罔顾公共理性,指出革命题材不能太娱乐。 C.“现在生产的是什么产品?这个药是用来做什么的?”胡主席问道。 D.2013年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最近,有不少日本人把户口迁移到了钓鱼岛,妄图把钓鱼岛从中国分裂出去,这真是自欺欺人。 B.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C.我市部署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⑴—⑷每题1分,第⑸题4分) ⑴______________,计不旋踵。⑵,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⑷野芳发而幽香, ⑸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5、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格列佛最后一次航海来到国,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2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著名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简要说出“调芭蕉扇”中,孙悟空智取芭蕉扇,采取的两个措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偷梁换柱”是中国古代战争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例如《西游记》第25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时,因悟空打了人参果树,师徒四人被吊在了柱子上,后来悟空用木柱换下了师徒四人而逃走,就采用这个计策。你能再简要列举运用这一计策的故事情节来么?(2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某班级学生举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某一小组的成员就H7N9禽流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材料一:目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材料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H7N9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提示称,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为预防感染,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班里有些同学谈H7N9禽流感色变,整日忧心忡忡,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该如何劝说他们呢?(4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现在很多饭店里,禽鸟已经销声匿迹,可等H7N9禽流感过去,食用禽鸟的现象又会死灰复燃,你能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来保护野生禽鸟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①(其一)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②。 【注释】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②丁宁:拟声词,频繁的啼鸣。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模板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毛骨悚(sǒng)然字帖(tiè) B.锐不可当(dānɡ)剽悍(piāo)....C.纷至沓(tà)来龟(jūn)裂D.消声匿迹(xiāo) 关卡(k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C.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对圆明园的态度,要义在 于。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再造一座的圆明园,只能是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测试题 (时间:120 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 襄阳风光美不盛收,汉水文化璀灿夺目。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汉江,一条无法用言语来赞美的河流,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的土地,用博大的情怀养育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襄阳儿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朋友的撺掇 ..下,我硬着头皮走向那只凶巴巴的大狗。 B、听了朗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 C、聪明的襄阳人因地制宜 ....,环山建楼,跨水筑桥,让襄阳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D、在新知识,新事物的面前浅尝辄止 ....,而不深入钻研,是不可能具有真才实学的。 4.下列语文知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此句说法是正确的) B、“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这个句子是承接复句。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句话的语序是正确的。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2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6.名著阅读(4分) (1)《简爱》这部小说是19世纪中叶英国女作家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欧洲传统小说女性在男人羽翼下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2分) (2)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两人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这段节选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2分) 7.诗词填空。(8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

2018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萆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纯粹.(cuì)鞠躬尽萃亘.古(gèng)持之以恒 B.契.约(qì)锲而不舍威慑.(shè)蹑手蹑脚 C.斑斓.(lán)力挽狂斓仰慕.(mò)蓦然回首 D.拙.劣(zhuó)相形见绌真谛.(dì)根深缔固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 ..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任凭一种 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 ..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 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 ....,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 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 A.聆听B.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 3.下列语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

最新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毛骨悚.(sǒng)然字帖.(tiè) B.锐不可当.(dānɡ)剽.悍(piāo)C.纷至沓.(tà)来龟.(jūn)裂 D.消.声匿迹(xiāo) 关卡.(k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 ..起来.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 ....;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 ....;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 忧解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 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C.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 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对圆明园的态度;要 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 铲平;再造一座的圆明园;只能是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 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D.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 5.用数据反映生活是现代常用的手段;对下面文段中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1.某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语文学习活动,如参观文字博物馆或走进大学校园。请欣赏某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拍下的北京四所大学的校徽,完成(1)(2)题。(4分) (1)指出运用人字的象形字体巧妙构图的选项。(多选项)(2分)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人民大学 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请将你选出的某一所大学校徽作简要赏析。(2分) 答: 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共6分) (1)阅读连环画,选出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①得心应手(ynɡ)②全神贯注③晃然大悟④奔流不息(bēn) B.①得心应手(yīnɡ)②全神惯注③恍然大悟④奔流不息(bn) C.①得心应手(ynɡ)②全神贯注③恍然大悟④奔流不息(bēn) D.①得心应手(yīnɡ)②全神惯注③晃然大悟④奔流不息(bn) (2)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直传扬着许多动人的友谊故事。请选出上面连环画69幅讲述的故事。(2分) A.管鲍之交 B.知音之交 C.忘年之交 D.刎颈之交

(3)结合连环画的前后语境,补充第3幅画面内容。(2分) 答: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戏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成语、俗语的产生都与戏曲有关。同时,戏曲中的戏字的意义也得到了延伸。 (1)戏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本义有了多样的引申,阅读图示,选出分别符合戏字四种引申义的选项。(2分) A.①戏剧②戏弄③戏言④儿戏 B.①戏剧②戏言③戏弄④儿戏 C.①儿戏②戏言③戏弄④戏剧 D.①戏言②戏剧③儿戏④戏弄 (2)下列成语和俗语都与戏曲有关的一项是(2分) A.粉墨登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B.妙手丹青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C.字正腔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D.插科打诨行百里者半九十。 4.某校举办校庆的前夕,有四位校友给联络处的老师发来了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是(2分) A.校友甲:获悉贵校举办校庆,甚喜,届时定莅临出席。 B.校友乙:因公务繁忙,参加校庆恐耽搁大事,特此通知。

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9)

九年级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菜畦.(wā) 酝酿.(niànɡ)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ɡ) 澄.清(chénɡ)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琐屑.(xiè) 地壳.(ké) 萌.发(ménɡ) 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油光可鉴胭脂褪尽险象叠生水波鳞鳞 B.引经据典人迹罕至天翻地覆相形见绌 C.英雄气慨鸡毛掸子原弛蜡象锲而不舍 D.津津有味仙露琼桨眼花缭乱怨天忧人 3.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A.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 ....,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B.我们走到红军当年干革命的前线阵地、抗日报国的指挥前沿,身临其境 ....地感受了那些革命志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如何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的。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 ....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 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良妃娘娘对众奴说:“都起来吧, 不要因为本宫的到来而打扰了你们的天伦之乐 ....。”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 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遥看是君家,。(《十五从军征》)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诗句是:。 ②《爱莲说》中直接点明莲花形象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 小型蚁筑巢,将湿rùn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蔬松的蜂房状,高sǒng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湿rùn()酒盅()高sǒ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不拘细节”中“拘”的意思是() A.逮捕或扣押 B.拘束,不变通 C.限,限制 (4)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等人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 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B.《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子,倒拔垂杨柳,制服常来滋事的泼皮无赖。之 前他还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 C.《红岩》中,成岗在印刷《挺进报》时被抓,千钧一发之际将扫帚挂在窗口为同志们传递危险 信号,保卫了党组织。 D.《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祥子提出 用工钱做赔偿,但曹先生并没有扣他的钱。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身上凝聚着可贵的品质。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阿长 B.保尔·柯察金 C.简·爱 4.育才中学在(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6月10日下午3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别说,曾经c āng ( )海,余情未了;别说,众里寻他,m ò( )然回眸;别说,画眉深浅,缱qu ǎn ( )缭绕;只说,行到水穷处,该是坐看云起时;只说,人生如花,且让你我ni ān ( )花微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B.阅读,让平庸繁琐和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充实和丰富。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D. 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前六题每题1分,第⑦题2分) (1) ,见端以知末。 (2) ,则无败事。 (3)受任于败军之际, 。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5)山重水复疑无路, 。 (6)持节云中, 。 (7)“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不仅写法多样,而且意境丰富,李清照《武陵春》中 描摹愁思之重的绝妙好句有“载不动许多愁”。请你写出描写“愁”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5.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中的《 》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 的经过。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2分) (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 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 。你能说说鲁迅喜欢他的原因吗?(3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每年的母亲节(5月11日),你所在的年级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今年班会的主题是“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请你参与这次活动。 【活动一:名言集萃】年级组将在走廊橱窗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母爱”的名言,你提供的两则是:(2分) (1) (2) 【活动二:短信比赛】来自山东的徐佳鑫同学创写的作品《山里母亲》荣获一等奖,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上几句“获奖理由”。(40字左右,3分)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 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活动三:真情描述】九年级(2)班别开生面地邀请了各位同学的母亲来班级参加“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互动活动。张小羽创作的剪纸画(右图)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 请以画中孩子的口吻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方法。(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7.(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 简要赏析。(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sh ǔ)②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 ēi )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 à),便④事左右⑤,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⑥。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 ù)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