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热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运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具体分析当前国内外经贸领域中的某一热点问题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我重要经贸伙伴。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的条件下,此次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不仅严重冲击日本经济,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一)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是贸易往来受到冲击。地震发生后,我国与灾区的正常商务活动一度中断,部分已签进出口合同不能履约,进口所受影响更大。此次地震损失惨重的电子信息、汽车等产品,恰好是我国自日进口的主要商品,地震导致我国自日进口下降,我国对日逆差收窄。
二是部分国内企业供应链受到冲击。日本是我国芯片封装测试企业上游产品主要来源,是我国第一大汽车电子进口来源地。日本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直接影响到我对日零部件高度依赖的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和在华日资企业正常生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韩国、台湾等地区对我国零部件供应。
三是双向投资和服务外包受到影响。目前,部分有意来华投资的企业也暂时推迟投资计划。同时,我国在日投资企业经营也受到较大影响,在谈项目基本停滞。此外,日本是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第二大来源地,地震不仅导致现有业务难以交付,还严重影响新业务商签。
四是对日劳务派遣合作受到影响。此次日本震区是我国外派研修生较为集中的地区,我国在这些地区的水产加工业、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研修生合作受冲击较大。除上述影响之外,日本对华农产品、纺织服装的即期需求大幅增加。很多国内企业反映,日本进口商要求加大即食食品和方便食品供应量。
近期,由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加强防范措施。为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自2011年4月8日起对进口自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扩大限制范围。中方要求日方出具证书的目的是要让中国消费者放心食用日本食品,不是要限制日本食品对华出口。
2010年中日贸易接近3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今年2月,日本已成为中国利用外
资的第三大来源地。
2、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并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国际分工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当代国际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在分工形态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国际分工形态呈现出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并存的混合型分工形态。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分工形态不断深化发展,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形态。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着力于研发、品牌营销和控制核心技术环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而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承接着各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其次,国际分工总体的边界已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分工形态的出现使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在弱化,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作用在提升,使各国争夺价值链顶端的地位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升级的指导方向。再次,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U型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取决于知识要素等高位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在价值链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真正决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变化的深层原因,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要素结构如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等高位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
(二)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仍较低。主要原因有:
1、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最大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不仅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外商对华投资,而且承接国外公司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转移。一方面这种优势为我国经济增长及解决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种优势同时也造就了我国在当前国际分工地位中低层次的分工局面。
2、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从而导致了我国
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
3、我国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未完全摆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国内许多产业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搞投入尤其是资源的高消耗,以产品数量扩张和低价策略参与竞争。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我国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中主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利润为主要竞争方式进行的,自然会导致我国当前的低层次国际分工地位。
(三)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并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1、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因此,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实际就业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外贸出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我国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分工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国际竞争。
3、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当今国际分工地位中长期处于优势的产业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我国要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要重视技术进步,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4、培育自主品牌,强化营销网络。培育自主品牌,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提高盈利率和增值率。我国出口产品众多,但是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然而,很多发达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大多着力于研发、品牌营销和控制核心技术环节,以此据于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所以一定要着力培育我国产口的自主品牌。
3、结合实例,简述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一般意义上,比较优势只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经济发展仅仅依赖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得以实现。现阶段,中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决定了其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应遵从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在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中遵循而不是脱离比较优势的原则。当前要通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