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管理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有关管理的学说和主张,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各家与管理思想有关的内容,以及与现代组织管理的融合及发展,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思想管理现代组织管理
一.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道家思想其学说表述严谨,是逻辑性极强的理论体系。
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发掘出不少颇具现代感的理念,也可说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国家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老子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而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组织管理的具体融合
.1、为政以德的重民思想——人本管理理论
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只有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才能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和“德治”,提倡“爱人贵民”,强调“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天”。
孟子从“民为立国之本”思想出发,进而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指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说身居朝廷高位应为人民担忧,栖身僻远江湖要为君主着想。
世间没有农民在,谁能存在天地间,没有工人做工、没有战士守疆,人们怎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先贤对重民、爱民的精辟论述及其蕴涵的思想实质值得人们深思。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
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
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因势而变管理思想——权变管理理论
春秋时期的管子非常重视创新精神,“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
”就是这种创新思想的高度概括。
“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困,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之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
在具体管理事务中,实际情况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不能墨守成规陷人经验主义泥潭。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讲的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天时地利等各种条件,灵活用兵。
具体到普通的管理,同样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使管理更加有效。
凡事有计划必有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在管理工作中仅依据经验解决问题,不能变通对待各种新情况,就无法做好管理工作。
.4、先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计划与决策理论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谋划。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在多个可行方案中择优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计划与决策是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应该如何计划决策,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谋而后动,只有谋划的充分、合理、科学,执行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苏轼在《策别卜八》中说:“为国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
”“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强调的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筹兼顾,长远目标与短期计划的有机结合。
5、不偏不倚的中庸和谐思想——管理协调和管理艺术理论
“中庸”思想,是儒家须臾不可分离的管理之道。
孔子说:“过犹不及”。
以上深刻阐释,意在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抓住问题的“终始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
”“中庸之道”,通俗地说,就是正确掌握事物发展的“度”,以实现管理的和谐。
“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的“人和”,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
强调“以和为贵”的同时还应重视“和而不同”,在同中存异。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并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而是要通过各种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以达到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和谐平衡。
三、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
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众说纷纭,学派沉浮。
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利用,影响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理念和向往。
我们在讨论各家学说对构建我国管理经验的积极影响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我们在积极运用的同时要坚决摒弃墨守成规的惰性思想,而更加要注意到创新与发展。
正是这些矛盾所造成的张力,使这一文化现象不仅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最终也促成其自我解构。
通过对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价值辩证的进行分析看待,可以更好地扬弃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当今的文明建设寻求合理的思路,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蒋一苇.古代管理思想与中国式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陈荣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第12期
李启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