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很赞赏并钦佩那些少说废话积极实践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成了那种不撞南墙心不死的垦荒者。
之所以不死心,主要还是过于厌恶那种把学生当算盘珠子“我拨你动”“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也确实是因为内心恐慌了,我感觉自己很贫乏,很怕自己的“一桶水”滋养不了需要成长的生命。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研究性学习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因此我丝毫也不怀疑研究性学习的先进性和必要性,而且是寄希望于借这种学习方式冲击我们固存已久的心态、观念和模式,让它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却不愿以它为标签,为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在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语文常规教学的尝试中,我让学生“走进苏东坡”,和学生一起搜集生活中“美的现象”;在指导学生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同探讨“现代人的金钱和消费观”(结题报告获学校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等奖),我希望的是我自己和别人在反思和考察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缺憾的时候,多一些客观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少一些轻率的排斥和不假思索的否定,现借此机会谈谈当今研究性学习的体会,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贵在和学科教学接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可喜的是,它和当前的研究性学习如出一辙。
所以在理解、接受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并认识到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切入口之后,我开始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接轨。
于是《石钟山记》的教学也就有了全新的思路,我把它当成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并让学生列举这份报告的关键词,如“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研究缘起”等等,然后自读课文,对以上元素逐条分析形成草案;再自由组合讨论交流,组织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性阅读报告。
由于把研究性学习纳入了课堂,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另外,学生的课题探究学习,也是促使他们涉猎课外的好方式。
于是,我们的课堂上,有《红楼梦》专题讲座,有莎士比亚作品评介,也有《欧也妮.葛朗台》典型细
节补充等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至于其他扩展,如解读三毛作品、评介韩寒及其他同龄人作品、探究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婉约词与豪放词比较阅读等等,无疑都超越了课堂,形成真正的“大阅读”之势,有力地辅助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全面素养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学科教学接轨,空说无益,何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尝试考察其实效?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贵在寓知于趣,乐则意通
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催化剂。
明代王守仁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过心理分析,他用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只有顺其兴趣,才能开其知觉,使其日长。
大凡做教师的常常强调学习的艰巨性和长久性,经常用“铁杵磨针”、“闻鸡起舞”等故事来启发学生刻苦攻读,而不大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有意无意的泼点冷水。
诚然,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件苦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无所成;嘻戏取闹,高枕以对,亦难进益。
然而,倘若学生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恐怕也难学出个名堂。
因为心灰意懒,思维力就受到阻遏,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也会退避三舍。
因此,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将学习视为最快乐的事,“乐则意通”,便能自觉进取,领意深入;“乐则思涌”,便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此,寓认知于趣味之中,则学习的劲头经久不衰,学习的成果硕大喜人。
所以,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大可革除死气沉沉、板板六十四的陈规陋习,开创生动活泼的新天地。
三、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贵在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没有生活,就没有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在应试牵制下挣扎于困境之中不能自拔,走不出一条新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将学生束缚于课本、试卷、课堂之中,使他们远离生活了。
没有生活、没有体验,还奢谈什么有思想、有情感?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真正的收获,倒不是学生上交的所谓小论文,令人欣慰的是学习过程促使他们成为热切关注现实生活的有心人。
我的学生曾经尝试的《现代人的金钱和消费观》《街道广告的调查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透视少年写书出书热》《我看网吧利与弊》《9.11事件透视》等等,无不表明学习本身已牵引学生去关注的点点滴滴,思考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真切体验生活的机会,有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了协调事宜的能力,有了主动探索的意识,有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这些非智力品质的的培养,这些磨练和体验的价值,是传统的单一的学习形式无法比拟的。
四、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贵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是建立在师生平等观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摒弃师道尊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圣则吾不能,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事实上,“教不倦”是以“学不厌”为前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教人者教己”,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绝不可自以为是,固步自封。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当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给学生提供帮助时,要放下架子,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和学生平等地探讨学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获取知识。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往往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去解决,如果我们还以“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根本无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的,所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迅速调整目标,把“一桶水”变为“一条源源不断的充满活力的河流”。
半个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给了学生极大的收获,他们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动手能力得到了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开发;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是40分钟课堂教学中所无法获取的。
有烦恼才有欣慰,有困惑才有收获。
愿来年在新领域的开拓中能摘取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