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体育管理
1.社会体育及其特点
1.1社会体育的兴起与在我国的发展
1.1.1社会体育的兴起
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分类中,人们普遍把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大部分。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是人们为了达到健身、医疗、娱乐、健美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现代社会体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标志是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如日本在1957年的体育人口为14%,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一直保持在70%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化日益明显:城市人口增长,人们余暇时间增多,生活价值观念的转变;同时人们也开始被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我国的老龄人口约占10%),各种慢性疾病的出现等一系列问题所困绕。这一切促使人们开始把视野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类本身,将工作的重心从改造客观环境移位于改变人类本身。人们渴求健康、长寿、快乐的生活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所以人们把目光投向体育,并从新的角度审视体育。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日益被强化,由此将带来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自1993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健身热潮,加上全国各地对体育的宣传以及社会对体育场地设施和用品的不断投入,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设施基础。
1.1.2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
社会体育在我国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形成和发展初期(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造衰弱的民族体质,脱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使之适应国家建设和国防的需要,社会体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于1951年试行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同年由国家机关9个单位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的联合通
知》,在全国掀起了开展广播操的热潮,并形成了制度。1955年全国总工会设立了体育部。各系统基本建立了行业体育协会,体育人口急剧增加,并且建设了9000多个体育场地设施。
(2)停滞期(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呈无序发展态势。
(3)恢复和快速发展期(1978---至今):
1978--1995年是我国社会体育的恢复时期。在这期间,城市职工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共有职工体育组织机构10万多个,全国工会系统已有专职体育干部2万余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5000多万人,体育活动的内容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1995--至今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总数的40%以上;城市街道60%以上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有效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得到大力扶持,其内容形式已挖掘和整理2000多项;残疾人体育也得到了初步发展;社会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62万多个,人均体育场地0.65平方米;体育人口为31.4%。
1.2社会体育及其特点
1.2.1社会体育的概念
社会体育包括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大的范围上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都是大社会体育的范畴,但它们又都分别属于三个特殊的领域。我们所讲的社会体育是狭义上的,它是除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以外的体育活动。因为社会体育其内容、形式、目标及主体都和其他体育有着严格的区别。一是社会体育的内容广泛:可依据时间、空间的变换,参加主体的不同变换活动的方式、方法,易于操作,并且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大众类体育项目,一般都是低负荷、随意性强和轻压力感,没有较严格的约束。二是形式灵活多样:可因时、因地不断变换。三是目标趋同、淡化功利:人们在宽松、闲适的环境中健身、娱乐,追求的是一种现代的轻松的休闲生活方式,在全过程中参与者随意性较大,基本无心理压力,世俗的成败利害关系没有生存的土壤,相对
而言,社会体育是人们缓解职业压力、淡化人际关系矛盾、身心适度放松的理想存在。四是参与主体:它包括(1)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的公务员,(2)乡村的农民(3)城乡的自由职业者(含短期失业者、民工等)(4)城乡成年无职业居民(主要由离、退休者和长期失业者构成)。社会体育行为属于职业性行为之外的行为,其行为动机主要表现为善度余暇、娱乐身心、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所以我们认为社会体育的概念应定义为:社会体育是人们以娱乐身心、增进健康为目的,广泛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1.2.2社会体育的特点
(1)行为主体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较为复杂,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性别和职业的人群,也涵盖了在余下时间内从事体育活动的学生、运动员和军人等,相对而言其边界具有模糊性;由于人们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自身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不同的人群或个人会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体育活动方式,所以,总体上讲社会体育的活动方式具有多样性。
(2)行为目的的趋同性,功利思想的淡化性。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从而满足人们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人们把从事社会体育活动作为消除工作压力、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远离了对各种物质利益、权利等多方面的追求。
(3)组织机构的网络化,管理的法制化。社会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由各地方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的各社会体育组织广泛参与的金字塔式的网络结构;由于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和主体的复杂性,活动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对社会体育的管理必须以法制化为主。
(4)时间的余暇性,参与的自愿性。人们从事社会体育活动是在无任何强制下的自愿自觉行为,是在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
1.3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3.1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