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4cb1687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2.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流派,主要是指以文人雅士为主体的画作。
文人画自唐朝代曲派画开始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从宋代起达到了巅峰。
文人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成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形态。
发展脉络:1.唐代:始祖曲派画唐代是中国文人画的远古时期,其前身是曲派画。
曲派画以唐代曲家为主体,广泛地表现了中国古代生活和自然景观。
唐代的曲派画师以笔力、用色、构图和人物描绘闻名于世。
2.宋代:舞文弄墨,文人画大行其道宋代文人画家大量出现,文人画由曲派画演变而来,同时也吸取了神韵派和虞山派的技巧和理念。
宋代文人画以“舞文弄墨”闻名,画家们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美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感情,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代:文人画走向成熟,形成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元代文人画艺术成熟,也出现了大量的岳飞画像和红山文化浮雕。
元代文人画与以前的文人画相比,走向了成熟和稳定,表现手法也更加细腻。
同时,文人画走向了“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借助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4.明代:文人画逐渐趋于多样化,颜料引进西洋明代文人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不仅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传统作品,还出现了神怪画、小景画等新型作品。
同时,明代还引进了西洋颜料,并对文人画的颜色效果产生了转变。
5.清代:文人画进一步创新清代文人画不但承袭了前代文人画的传统和文化遗产,还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清代文人画家强调气韵、墨趣、动态的表现,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局面。
同时,清代文人画也与珐琅画、剪纸等传统工艺融合,使文人画的形式更加多样。
综上所述,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该流派自唐代的曲派画开始,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中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54e8e0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3.png)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文人画是一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的绘画类型,指的是以个人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创作山水画、水彩画、风景画等为主,不注重实际的技法或技巧,而更注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的发展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唐朝,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在墙壁上绘画风景、山水、人物等,这些作品通常没有严格的技法要求,注重意境和艺术价值的表达。
第二阶段:北宋时期,文人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强调写实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文人画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一些文人还以绘画作为一种修养和艺术形式,
强调绘画的美学价值。
第三阶段:南宋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开始尝试在画面中融入更多的
文学、诗词、音乐等元素。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
化传统,也对世界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cd32cf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摘要】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独特的绘画流派,以文人雅士为主体,追求自我境界的表达。
本文从古代至当代逐步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在古代,文人画起源于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强调笔墨情趣。
唐宋时期,文人画以山水画为主,呈现出崇高气势。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达到巅峰,形成多样化的题材与风格。
近现代,文人画受西方艺术影响,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当代文人画则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当代元素,展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中国文人画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承与创新并重,对艺术界产生启示。
通过对中国文人画发展脉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 发展脉络, 古代文人画, 唐宋文人画, 元明清文人画, 近现代文人画, 当代文人画, 艺术史, 传承与创新, 启示。
1. 引言1.1 中国文人画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是以文人雅士为主体的绘画形式。
其特点包括以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形式为基础,注重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强调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
文人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理想,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的享受。
在文人画中,画家往往通过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特点来表现世界的美好,强调个人表达和独特风格。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文人画,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方式,体会到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1.2 中国文人画的重要性中国文人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更是反映中国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中国文人画在描绘自然风景、表现内心情感、传达思想意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国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人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中国文人画,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领略到中国文人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文人画史研究
![中国古代文人画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76d8f55f0e7cd18525364c.png)
中国古代文人画史研究摘要: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多种要素促成的一种特殊存在的文化现象。
文人画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它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许多相当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
文人画有着自身的体系和特有的文化内涵,文人画也更显露出了重视学问、重视感情、重视思想的特点。
文章通过对文人画发展过程的描述,让人们更加了解文人画的发展及演变历程,体会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并且更深刻的感受文人画审美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文人画;演变;发展一、文人画发展的三个时期萌芽阶段魏晋时期,文人画经历了从零开始的产生和发展。
文人画的产生是伴随着儒、道、佛空前繁盛时期以及玄学和诗歌、书法、艺术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绘画批评家姚最就说“不学为人自娱而已”,自此成为了文人画的中心论调。
以后的各代文人都将这句话作为绘画的最高宗旨,这充分的展现出了文人们自娱自乐的心态。
发展形成时期唐朝时期的文人画家在隋朝时期画风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并有所发扬。
唐朝繁荣昌盛,国力强大。
诗歌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唐朝时期的绘画追求更加注重绘画的趣味性和画面所表达出来的超凡意境,大批文人士大夫开始全力追求画面的表现力和提高自身修养,借景抒情,在这个大背景下文人画开始兴盛起来。
大文豪王维体现出了诗人和画家的审美情趣,后世尊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有着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加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
南北宋时期很多学者,如苏轼、黄庭坚、米芾,他们强调书法在王维文人画中基础形式的运用,在平日创作里发展并发扬了水墨技巧。
苏轼最先提出了士夫画的概念和相对全面地阐述了文人画理论,他是文人画走向成熟并迈进关键一步的重要人物。
其次,他极力推崇士夫画,蔑视画院,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将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区分开来的愿望。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e3ac9d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c.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以唐代为开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时约一千年。
唐代的士人画以传承的笔墨技巧为主,重视写意和表现技法。
而五代、宋代的文人画则更注重性情意境的表现。
宋代的文人
画家有徐渭、文同、赵伯驹等,他们用笔描绘了种种自然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清真、超脱的意境。
同时,他们也强调抒发心情,表达情感。
元代文人画家表现色彩也更加
鲜明,题材也更加广泛,如王冕的花鸟画、赵孟阳的山水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高峰期,文人画家们的作品更加的细腻、雅致、有韵律感。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明代的唐寅,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从细节入手,借助文
学表现技法,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清代文人画家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意趣和意境的表现,姜承之、叶恭绰、石涛、郑板桥等,均为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乏独具匠心的构图、想
象和各种文化隐喻。
总的来说,中国文人画在不断地吸收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一直延承至今。
从唐代文人
画家追求的技艺到宋代的意境,再到明、清时期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现,文人画
展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代表,体
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演变的深刻印记。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307691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5.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达到鼎盛于元明清时期。
本文将从起源的唐代开始,分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中国文人画起源于唐代,当时绘画普遍以宫廷绘画为主,而文人画则是士人们自发创作的绘画形式。
这些士人主要是文人墨客,他们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他们运用墨线、水墨勾勒出一种含蓄而富有意境的绘画风格,这就是中国文人画的最早形态。
这些绘画作品往往用来装饰他们的书房、茶室等私人空间,并通过交流与赠送的形式传播。
宋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宋代文人画家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风格的追求。
黄庭坚和米芾是当时的两位知名文人画家,他们对宋代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庭坚融合了南宋山水画和北宋文人画的特点,他的绘画作品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诗意,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米芾则强调自然与情感的统一,他的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观念色彩。
到了元代,中国文人画达到了巅峰。
元代的文人画家以赵孟頫、杨万里等为代表,他们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传统,注重墨韵和笔墨的运用。
赵孟頫的作品以草书的特点著称,他的山水画以简练、凝炼的笔法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意境。
杨万里是一位以花卉为题材的文人画家,他善于用灰墨描绘花朵,形态精准、生动逼真。
明代时期,中国文人画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
明代文人画家潘天士注重以景入画,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写实主义色彩。
文徵明则注重表现他对大自然的个人感受,他的画作给人一种舒适、安静的感觉。
其他一些明代画家,如文人画家唐寅、文人画家丁法洲等都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清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画风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清代文人画家朱耷擅长绘制山水画,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意境和审美风格。
文人画家石涛则注重描绘山川的变幻和神秘感,他的山水画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唐代的起源,宋代的关键时期,元代的鼎盛,明代的新发展和清代的多元化。
文人画发展历程概述
![文人画发展历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4102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文人画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以文人学士为主要创作力量的绘画流派。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1.唐宋时期:唐代的文人画以诗经画为主要形式,宋代的文人画则呈现出多种流派和
变化。
北宋初年的文人画以极简主义为特点,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各种风格,如“南宗”、“北宗”、“崇雅”等。
2.元明时期:元代文人画主要承袭了宋代画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风格,如
“水墨花鸟”、“写意山水”等。
明代文人画则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的表现方式,如“文人山水”、“黄公望派”等。
3.清代时期:清代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风格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试图推动其发展。
清代文人画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四王”和“八大山人”。
前者注重笔墨技法和题材表现,后者则更加追求自由、豁达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趋势,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文人画的形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b92a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文人画的形成发展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量创作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蓬勃发展于明清时期。
文人画突出了文人的感悟、情趣和审美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形成的背景、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人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形象、文化傲慢以及时代背景有关。
古代文人崇尚清雅的生活,以文学才华和诗词达人自居,追求审美上的自由和追求自我境界上的自由。
他们喜欢隐居野外,追求自然山水和寂静的境界,他们崇尚的是心灵舒适和高雅深邃,因此他们的创作自然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情调。
文人们反对士人位卑官职高,因此他们不愿过分追求官位、权势和物质财富,而更加注重才情、气节、修养和哲学思考,这种对物质和名利的淡泊态度真正体现了文人画独特的审美特点。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在唐代,文人画被认为是文人士大的艺术表达方式。
唐朝时期,文人画的主题以人物为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和造型的精致性,如王维的山水画以及韩愈寒山、崔湜等的写人绘画。
宋代时期,文人画的创作更加突出了意境的追求,大量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画作,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
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唐代文人画更着重于写实,宋代文人画更着重于意境,这种转变表明了文人画在审美追求上的转变。
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以文人诗人为主,以山水画为主要创作题材。
他们继承了唐宋时期的艺术传统,将自己的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融入到画作中,追求形神兼备的画艺,力求达到“骨气殊方、而心合一气”(文人稗篷)的境界。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万里、唐寅、文征明、石涛等等。
文人画在审美特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追求意境,强调画作所表达的情感、概念和哲理。
二是强调笔墨的纯熟和墨色的变化。
文人画家追求墨色的浑厚、温润和质朴,不求华丽,强调墨韵。
三是注重构图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文人画家注重悬空和密集的构图,善于运用对比与空间感来提高画作的艺术效果。
论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6d10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传统。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演变与发展的论述:1. 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人物画主要表现在岩洞壁画中,描绘了古代人类的狩猎、舞蹈等生活场景。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上也有一些简单的人物纹饰,呈现出原始而朴素的风格。
2. 先秦至隋唐时期:先秦时期,人物画逐渐进入青铜器、陶器和丝织品等实用艺术品。
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彩绘陶促使了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
至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带动了佛教人物画的兴起,呈现出唐代风格的细腻和庄严。
3. 宋元明时期:宋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以文人画家为主,注重墨韵和意境的表达。
南宋的赵伯驹、文同、北宋的李唐、米芾等代表了不同风格的人物画。
元代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画家主要以宫廷画家为主,宫廷画院的设立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
4. 明清时期:明代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形成了以写实为主,注重线描的风格。
明中叶,画院制度开始衰落,文人画家崛起。
清代,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画家们在人物描绘上追求写实,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
5. 近现代以来:进入近现代,受到西方绘画影响,中国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革。
近现代画家如吴昌硕、许多宗、张大千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画风格。
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人物画进入了现代派和抽象派的创作阶段,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历经原始社会的简单描摹,先秦时期的实用艺术,宋元明时期的文人画风格,到近现代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形成了丰富的历史脉络。
这一演变过程既受到社会背景、宗教文化的影响,也与文人画家的审美追求和个性风格密切相关。
文人画发展历程
![文人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140c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c.png)
文人画发展历程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流派,它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导,追求自由、闲适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独特地表达了他们的情志、审美观和人生哲学。
文人画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人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至北魏),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四处逃避战乱,寻找理想的归宿。
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开始追求山水田园的安宁景象,通过画作来表达内心的忧郁与失望,以此抒发自己对时局动荡的不满和对人生追求理想的渴望。
这一阶段的代表画家有顾恺之、王羲之等。
第二个阶段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流行。
唐宋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
文人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古人的经典书法相结合,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他们将自然景物中的美景和人生哲理相结合,使作品更加深邃和有意义。
文人画家陆费墨、傅山等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
第三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并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更加关注绘画技巧的研究和创新,以求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完美地表达出来。
他们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置,使画作更具有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朱耷、文徵明等画家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
文人画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的提升。
唐宋时期的文人地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崇尚,他们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得到了尊重和推崇。
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他们对社会和自己的一种响应和抗议。
文人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流派,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展现了文人的独特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带给了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观赏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人画也在不断演变,但它的核心精神和审美追求依然存在和延续着。
总结起来,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独特流派,它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导,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他们的审美观和生活哲学。
文人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9e4e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0.png)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古代文人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唐朝。
此时的文人画主要以诗、书、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画作多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初期的文人画大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借以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索。
进入宋代,宋徽宗的登基使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非常重视书法和绘画,也对画家有极高的要求。
宋徽宗提倡文人画以雅致为主,注重笔墨的细致和用色的清丽。
文人画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水墨为主要媒介的表现方式,画家通常运用淡墨浓色、淡雅的笔墨表现出细腻的山水和雅致的花鸟。
元代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文人画衰落的一段时期。
元代的绘画注重于变化的表达和新奇的构图,文人画的题材也扩展到了人物、寺庙、园林等更多领域。
可是在元朝政权的统治下,文人画的自由精神受到了压制,画家们开始被迫追求官方的审美标准,导致了文人画的局限化。
明代是文人画复苏的阶段,明代文人画重新回归到了自由和宣泄情感的原初境地。
明代的文人画家大都是游山玩水的士人,他们以山水为重,追求写实的手法和自然的表现。
此时的文人画作品常以诗词为题字,并注重平衡构图和深深浓淡的墨色。
清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文人画进入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
文人画家的身份和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文人画价值也受到了动摇。
一些画家开始注重于绘画的技术和形式,追求更加精细和精致的表现方式。
但另一些画家则坚持传统的文人画风,保持了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现代文人画基本上是在20世纪初兴起的。
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现代文人画开始注重个人创作和艺术表达的自由。
画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绘画媒介和风格,使文人画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同时,现代社会的变革也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总之,古代文人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从重视意境和情感表达,到追求笔墨的技法和形式表现,再到现代化的多样性和个人创作。
文人画通过不同时代的兴衰和变革,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追求。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bcdf39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0.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它以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为主要表现内容,对中国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特色,深受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自然离不开中国绘画的整体发展脉络,而中国绘画的整体发展脉络又受到中国文化、哲学、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进行浅析。
首先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画的影响体现在画家的审美观念、画家的艺术修养等方面。
中国文人画形成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文化氛围之中,受到了儒家精神的熏陶。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养性、道德修养,提倡清静敬意、雅正风雅。
这对文人画家的艺术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注重画家的个人修养和审美境界。
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也对文人画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佛教讲究清静超脱、心无挂碍,追求真我境界,这一方面体现在文人画家的精神追求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文人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之道,这种思想对文人画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文人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意境的超然和自然。
中国文人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这是中国文人画一大特色。
最后是受到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史对文人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画家的审美情趣、画家的艺术表现等方面。
中国历史包括各个朝代的历史,对文人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下,文人画家在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的影响。
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朝代,文人画家的作品更加注重审美情趣、艺术表现;在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朝代,文人画家的作品更加注重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现实。
中国历史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文人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
文人画发展历程
![文人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aa96467fd5360cba1adb47.png)
文人画发展历程宋代以前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
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
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
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出现了“三家山水”和“徐黄体异”的花鸟画。
宋代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
据《画继》作者邓椿记述,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
宋徽宗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
宣和画院的上述画风在南宋绍兴画院继续得到发展,画家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
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
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就容易走向反面。
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就发现了这一弊端,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
汉杰真士人画也。
”(《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其次,他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98045c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6.png)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起源于古代的山水画,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的角度,简要分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中国文人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水画。
这一时期的画家主要致力于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景观,追求充满诗意和意境的表现方式。
他们不仅关注于具象的形态,更注重通过笔墨的概括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意境的构建。
他们的笔触灵活自由,墨色淋漓尽致,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代表性的画家有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唐代的葛亮、北宋的米芾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画逐渐从山水题材延伸到花鸟、人物等其他题材。
宋代出现了一种风尚,即文人士大夫创作绘画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常常将自身的修养哲理融入作品之中,通过画作传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题的思考。
他们的作品兼具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内心上的共鸣。
代表性的画家有北宋的李唐、宋徽宗、宋高宗等。
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一些画家开始强调写实技巧,注重形象的写实和构图的精确。
他们在笔墨运用上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光影的表现,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
与此一些画家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日常生活、社会风俗以及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清代的文人画家在技法上更加追求精湛,墨色含蓄丰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清宫画风”。
代表性的画家有明代的仇容、唐寅、文征明等,清代的石涛、郑燮、齐白石等。
到了现代,中国文人画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现代洋务运动和西方绘画的引进,对中国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画家开始尝试新的画风和技法,如写意派、写生派等,他们注重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细节,以追求写实。
一些画家也开始研究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引入了西方的透视、色彩和构图等技巧,使中国文人画在审美和技术上更加多元化。
代表性的画家有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等。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798c6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c.png)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起源于唐宋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以纸墨为主要材料,通过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有风貌和情感。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人画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改革,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文士们重视诗词、书法和绘画的结合。
一方面,他们通过写诗、吟唱、作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艺术创作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修养。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主要是由诗人、文人和官员创作,艺术家们追求雅致、高雅和思想性的表达,强调自然和人文的结合。
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画更加注重细腻的笔墨和意境的表达。
在绘画技法方面,文人画家善于利用淡墨和水墨的多种表现方式,通过点、线、面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景色。
在题材选择方面,文人画家常常以山水田园、花鸟、人物等为素材,将自然界的美景和人文之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而在艺术形式上,文人画倡导“文以载道”的思想,强调画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人画逐渐受到现实主义艺术和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
在近现代的时期,文人画家开始尝试用素描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文人画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吸收了西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绘画思想,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一些画家还将文人画与洋画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绘画形式。
现代以来,文人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文人画受到了欧美现代艺术的冲击;另一方面,文人画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不仅涉猎山水、花鸟,还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事事件。
一些画家还尝试用摄影、装置等新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而言之,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人画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文人艺术家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的表达。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d2b1b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3.png)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
在文人画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画家及作品进行汇总,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文人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画家们主要是诗人、文人,他们将诗情和画意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独具个性的作品。
随着宋代绘画理论的兴起,文人画开始成为主流流派之一。
宋代文人画家多以山水为主题,力求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巅峰期。
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和唐寅等人对文人画有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题材,构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清代乾隆时期,文人画在绘画技法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代表性画家1. 文征明(1282年-1350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
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注重表现内心情感,被誉为“文人画的鼻祖”。
2.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花鸟画。
他的作品风格秀丽清新,以自然界的生命力为题材,深受后人推崇。
3. 文徵明(1739年-1806年),清代画家,以山水画见长。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笔墨极富变化,是清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4. 董源(1483年-1555年),元代画家,被誉为“董源四宝”之一。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主题,形式新颖,影响深远。
三、代表性作品1.《寒山拾得图》(文征明作),这幅作品描绘了山水之美,气势宏伟,寓意深远。
2. 《牡丹图》(唐寅作),这幅花鸟画以牡丹为题材,花瓣如火,生气盎然,展现了唐寅独特的绘画风格。
3. 《秋江破霜图》(文徵明作),这幅山水画表现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气象,气息清爽自然。
4. 《溪山行旅图》(董源作),这幅作品描绘了溪山之间的景色,富有诗意和情绪,展现了董源独特的绘画技巧。
5. 《巨石图》(钱谦益作),这幅山水画描绘了山石之间的景色,气势宏大,笔墨流畅自如。
探讨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探讨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cdf2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6.png)
探讨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引言唐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它是中国文人学士文化的产物,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唐代文人画的兴起唐代文人画的兴起源于宫廷文化的衰落和士人的兴起。
在唐代,士人地位逐渐得到重视,成为社会上流的主要群体。
这些士人多才多艺,艺术修养丰富,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文人画的特点唐代文人画的特点是注重情趣和个人表达。
与宫廷绘画相比,文人画更加贴近生活,表现出文人的情感和个性特点。
文人画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规则和传统。
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初期发展唐代初期,文人画受到诗词和音乐的启发,注重悠远、幽深、意境的表达。
画家们追求的是意境的传达,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深远的意境。
隋唐之际隋唐之际,文人画逐渐受到宫廷绘画的影响,注重绘画技巧和形象的塑造。
画家们致力于创造出形神兼备的作品,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期发展唐代中期,文人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如王维、李思训等。
他们在表现意境的同时,注重技巧的运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后期发展唐代后期,文人画的发展开始走向衰落。
宫廷绘画的影响逐渐加强,文人画的个性和独特性逐渐减弱。
然而,一些画家仍坚持传统,致力于绘制符合自己审美追求的作品。
结论唐代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文人画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特色。
在唐代,文人画成为了一种表达自我情感和个性的方式。
尽管在后期受到了宫廷绘画的冲击,但文人画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f897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8.png)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既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的记录方式。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一、历史演变中国人物画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商代墓葬壁画中。
这些画作以简约的线条勾勒人体轮廓,描绘出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
到了汉代、魏晋时期,人物画逐渐发展成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绘画题材。
唐代达到了顶峰,以王维和僧人阎立本、怀素、巨然等人物为代表的诗画一体派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宋代和元代,人物画的绘制方式更加细腻和精密,出现了徽宗和赵伯驹等代表作家。
明清时期,人物画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以唐寅、仇英、高鼎为代表的批评家派别,以及以顾恺之、吴昌硕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别。
到了现代,人物画种类繁多,新的绘画技法和视觉效果不断涌现。
二、文化背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中庸、节制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人物画中得到了艺术性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念中,艺术就是达到完美和谐的美。
人物画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逐步展现出了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
同时,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等文化因素在人物画中的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佛教造像、雅俗共赏等元素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品的影响而不断革新。
三、艺术风格中国人物画在风格上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到骨骼到筋骼到肌肉的连续关系,强调线条的准确、曲折和变化,画面的空间优化,也重视对情感心理的表现等诸多特征。
古代的人物画更注重人物形态和造型的精神传递,如唐代王维的“气候流通”和宋代赵伯驹的“心形手臂”等风格,在人物刻画上达到了独具特色的阶段。
元代后,人物画更注重笔墨表现和色彩表现,如马远的“轻捷古逸”,郎世宁的色彩画法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5991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c.png)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流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诗词紧密相连,常常被视为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在古代,文人通常是指一些具有文化修养和高雅品味的人士,他们常常从事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
在这些艺术活动中,绘画被认为是一种与文学、诗词相辅相成的表现形式。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人画强调个性化表现。
文人画家通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
第二,文人画强调意境表现。
文人画家常常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笔触等手法,表达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这种意境表现常常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第三,文人画强调文学、诗词、历史等文化元素的融合。
文人画家常常在画面中融入一些文学、诗词或历史元素,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四,文人画强调生活情趣的表现。
文人画家通常以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自然、人物、动物等生活元素的描绘,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情趣。
文人画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宋代文人画家以赵伯驹、李唐、米芾、苏轼等为代表,他们的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在明清时期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文人画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代文人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们在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些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许多精神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创新。
文人画发展历程
![文人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09bd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9.png)
文人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文人画起源于古代的绘画艺术,但真正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人雅士。
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变迁,文人画也不断发展,并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是中国文人画形成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了诗墨合一的艺术理念。
当时的文人画家通过自己的笔墨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强调笔墨的造型表现力,追求以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形象和表达情感。
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维和李唐。
宋代是文人画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画家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
他们主张以诗意来表现画意,追求抽象、意境和超越形象的艺术表达。
代表性的画家有范宽、郭熙、赵伯驹等。
元代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低谷期。
由于元代政权的变迁和外族统治,文人画受到了压抑和限制,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然而,这个时期的画家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创作,代表性的画家有赵孟頫和黄公望。
明清时期,文人画重新焕发出活力。
明代的文人画家吴镇、唐寅等人,清代的文人画家石涛、郑板桥等人,都对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同时对传统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改革和突破,使文人画展示出更丰富的艺术面貌。
如今,中国的文人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现
代艺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文人画强调文人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了中国艺术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画,西方人称之为Literati painting 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
从表义
层面来看,它的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较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
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北宋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元初赵孟頫等人使用了“士夫画”的概念,晚明董其昌更进一步提出了“文人之画”的概念,现代画家兼理论家陈师曾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次之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
早在两晋时期,文人就表现出“学不为人,自娱而已”的创作态度;唐代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做了许多准备,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王维的画体现了诗人兼画家的审美情趣;中晚唐破墨山水画法为文人画提供了形式的可能性;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天真的笔墨情韵,则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
文人画正式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其特征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两宋( 960-1279)文人画出现在北宋,除了绘画风格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外,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唐代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以个人文化修养为标志的文人阶层,到了北宋,完备的教育制度和有史以来最为宽松合理的科举制度使通过教育进入上层社会的仕宦人数渐多,其地位和影响都逐渐提高,于是他们找到绘画来作为体现他们趣味的、可以托物言志的文艺形式。
宋初的黄休复在评判绘画等级时在前人“四格”的基础上,将逸格放到了四格之首,成为“逸、神、妙、能”四格,并对逸格作了解释:“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
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曰之逸格尔。
”这个解释未卜先知地概括了文人画的特点,尤其是大写意画法的文人画。
北宋中期,一批文人士大夫开始把行与神、行与意分开来看,如欧阳修说:“忘形得意知者寡。
”沈括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行器求也。
”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他最先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具体描述“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及若画工,往往只取其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
”他还主张“诗画本一律”,大力倡导诗画结合,使之成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
他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苏轼同时代的米芾及其子米友仁将文人画在山水画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实践。
他们创作的山水画法“米氏云山”标志着文人画“以简代密”的转变,经元初画家高克恭继承并发展,对元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受宋代禅宗佛学的影响,当时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的禅僧画家,如南宋后期的玉涧、宋末元初的温日观、法常,他们对后世文人画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金(约1115-1234 )受北方文人的影响,文人画是金代绘画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并在北宋除与元初文人画之间齐国重要的桥梁作用,代表人物有蔡松年、蔡珪父子,李山和宗室画家完颜覃。
但是这里的文人画大都模仿前人,没有创新。
元(1279-1368 ) 蒙古贵族统一政权后,取消了科举制,从而造成文人“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幻灭,文人遂以画寄托思想,吐胸中不平。
文人画在元代趋于成熟,也成为元代绘画的主要成就。
元代文人画形成三大体系:以董巨为主、兼取李郭以及唐五代和北宋其他大师样式的文人画语言体系;以江南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以诗意和个人化的内心情感为主要表达对象的内容体系;以平淡天真、不拘形似、追求笔墨形式和诗书画相结合为旨归的审美体系(这三大体系也就是今天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传统
中国画的全部涵义。
)
元初的赵孟頫开启了元代新的绘画风气,也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他明确提出书画同笔的理论,为文人画强调用笔找到了理论根据,“石如飞白木如嵧,写竹还与八法通。
若巴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作为南宋遗民,他的画大多暗示了倦于宦游、渴望归隐的心理和希望抒写个性、追求心灵自由的心理。
与赵孟頫同时代的南宋遗民还有钱选、龚开、郑思肖等,在他们的画中都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元季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将文人山水画推进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倪瓒说:“若草
草点染,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至此,文人画家终于挣脱了伦理政治宣传教化的束缚,从艺术本体和人的主体价值意义上来认识绘画功能。
这是一种文本主义层面的巨大进步。
明(1368-1644 )面对到元季四家时文人画已趋向成熟的现实,明代进入了“以风格为主题” 的整合时期。
因此,明代不再是个人开宗立派的时代,而是画派竞胜的时代。
如前期的沈周、戴进、夏昶;中期的吴门派;后期的董其昌、曾鲸、蓝瑛、陈洪绶等。
清( 1644-1912 ) 文人画在明前期已失去“显学”的地位,但在明后期至清却获得了最高成就。
其重要原因是研究文人画的人所必须谈的,也是我们之所以在谈明朝时谈的较少的原因,就是要放在这里一起谈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石)。
写意梅兰竹菊在宋代就有,南宋遗民郑思肖就善作墨兰,尤善作“露根兰”,他解释说是因为“土为番人夺去”,有时还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烈的政治寓意。
元李开,善作竹,元四家中倪瓒、吴镇也善作竹。
倪瓒说:“不求形似”,“聊以解胸中逸气”。
王冕尤喜作墨梅,他的题画诗《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流露的是文人孤介耿直的个性。
明朝最著名的四君子画家非徐渭莫属,他生平坎坷,因此,他的思想远比其他文人要深刻。
他的诗书画结合不但形式感剧烈,而且接物抒情,甚至借题发挥,尽情倾泻胸中郁愤之气。
如《墨葡萄图》轴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回顾自己怀才不遇的一生,牢骚太盛。
他作画常常是随兴所致,自由发挥。
这种纵横捭阖的手法恰当地表达了他压抑、悲愤的强烈感情。
清前期出现的优秀文人画家有四王、吴、楎以及文人化的八大山人等“四画僧”。
到清中后期,文人画表现出明显的大众化,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文人分为几类,而其中最著名的则是以郑燮、李蝉、李方膺、金农、汪士慎、高翔等居于市井的落魄文人。
他们画风的共同倾向是:洗尽恪守古法的陋习,接受与发展石涛等人的革新精神,顺应时代审美要求,注重艺术自身发展,重视师造化和个人独特的感受,抒发个性,自成家法,开拓题材,把笔触伸向过去被文人忽视的下层生活,以书法入画法,写意传情,“刺时”、“言志”,以巧藏拙,蕴妍于朴,苍劲中求柔媚,纵逸中见法度。
完善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风,善用精练的笔墨,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文人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最终得到完善。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文人画的特征:从表层看:以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为创作主体;以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为形式;其发
展前期主要以山水为创作对象,后期加入并凸显了“四君子”。
从深层看:不求形似,只求神韵,有的甚至与实物相去甚远正因此含有象征意义;是文人借以抒情、言志的手段;所抒情多为胸中郁结之愤慨,所言志多为表现自己的高尚气节。
文人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中国画”这一概念的理解,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造型语言和价值标准,基本上是从元明清文人画中抽绎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