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诚信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的诚信危机

10旅游陈美惠 10120403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曾几何时,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诚信危机”。重塑中国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诚信危机的严重后果必须高度重视,但要解决危机,重建诚信,就必须深入分析找出其社会根源。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遭遇诚信危机呢?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比方说历史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从历史因素上看,我国传统文化虽然重视诚信,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也使人们的命运随时会因为统治者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险恶,往往是直言贾祸、真诚多磨。这必然会给每个人骨子里刻下“诚信是需要代价的”的恶劣印象,进而形成一种亚文化影响现代人。况且传统文化对诚信的重视还是基于自然经济的条件之下。自然经济不复存在,连诚信也受到责难。

从制度层面看,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对诚信加以保障,对失信者予以惩治,让失信者无所惧,这自然加快了诚信危机的爆发。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制度体系,而不单单是某一个制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尽管诚信不讲求回报,但它却是双向的、多向的,需要一个制度体系来维持。不能是我诚信你却可以不诚信。这种不对等的诚信只能导致大家最后都不诚信,结果必然是尔虞我诈,互相屠杀。当年很少题字的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写下了四个大字:“不做假帐”。然而,当不做假帐者对一切人都遵守诚信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他还会不做假帐吗?很显然,光靠某一方面单独遵守诚信条款肯定是不行的,而应当形成一个体系才成,否则欺诈压倒诚信,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就永远得不到改观。

再看环境因素。唯物主义是反对环境决定论的,但这不表明我们就不应看重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因为在很多时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其他任何因素。在这种时候,你还敢说环境不是主要因素吗?诚信危机的产生,跟我们所处的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比方说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他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

家庭里,这个家庭肯定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到了入学年龄,进了学校。学校的环境对他耳濡目染,也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等从学校毕了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社会又开始对他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一个人能不能讲诚信,跟这些环境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试想,家长一面要求孩子诚实守信,另一面却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掩,经常说谎,经常不讲信用。久而久之,孩子不会认为这样做就是错的,反而会形成不诚实不守信的不良品行。孩子在学校,教师教育他要诚实守信,可在考试时看到其他孩子都在作弊,考试结果出来后自己被拉在了后面。一次两次可能还不至于对这个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次数多了,这个孩子肯定会想,我再不作弊,就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于是跟着作弊。而教师的作弊行为,比方说在学术上当盗版专家,学生们自然会上行下效,结果必然搞得诚信全无。进了社会,看到当地政府、自己的领导,自己身边的人都夸夸其谈,愚人骗人,自己却去当老好人,自然只有被愚被骗的份,可谁又甘心被人愚弄呢?自然会趋之若骛,加入到做假的行列中去。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诚信的回归非常重要。

那么,在现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又面临着哪些“诚信危机”呢?

一、行业信用危机

在学术诚信领域,一些教材七拼八凑,一些学术成果“近亲繁殖”,一些职称评定论资排辈,还有学术注水、内定奖项等。在教育诚信领域,突出表现为教育乱收费,一些中小学校自立项目、自定标准,巧立名目收取费用。在传媒诚信领域,一些传媒以监督为名,行创收之实,有的利用新闻媒体的名望,向被宣传者收取“赞助费”等不正当费用;有的以曝光威胁单位,强索好处;有的甚至以虚假广告,充斥社会、危害群众。在医药诚信领域,医药费用上涨速度过快,老百姓难以承受;资源利用效率下降,无序竞争加剧,卫生服务体系混乱;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患者和社会对医疗卫生的不信任感增加;部分医务人员行为扭曲,职业道德下降,甚至出现了收红包、收取药品回扣等情况。在中介诚信领域,一些中介组织必须坚守的诚信底线在中介机构早已失守。主要体现为一是搞“会员制”,骗取“会费”;二是应聘变推销,骗取“产品押金费”;三是慷慨允诺骗取“交际费”;四是和用人单位联手,骗取学生“服务费”。

二、企业信用危机

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奉行诚信和守法经营上的制度建设跟进不足、保障不力;第二、企业信用行为的积极因素被否定,而转向违法、违规经营,主要是隐瞒经营行为、欺诈经营行为、幕后操纵经营行为、暗箱交易行为等非规范化甚至非法行为;第三、具体到企业经营运作上表现为产品交易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招商引资坑蒙拐骗,签订合同引诱威胁;专利技术转让“掉包”,合作开发架空卖空;无限期拖欠赊销款,转移投资集资款;等等。第四、企业微观经济行为上表现为作假帐、开假发票、伪造证件、漏税、骗税、抗税、拖欠各种规费等。

三、官员信用危机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潮阵阵撞击着素称“清水衙门”的党政机关。一些“公仆”忽视了他们的应尽责任,对百姓冷漠,有的甚至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把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正当关系颠倒过来,丧失了诚信为政的根本原则。钱欲和物欲使少数拥有行政职能的人私心膨胀,但他们却要顾忌“公仆”名分,于是便打着行政机关的旗号、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私获利。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被老百姓称为“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他们损害了国家行政的肌体,疏离了党群、干群的血肉关系。

四、国人诚信告急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极为发达的今天,“诚信”的实践者却越发鲜见,越来越被人们所不屑。说真话、守诺言、办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多起来的是假话、谣言惑众,坑蒙拐骗盛行。翻开我们的报纸、杂志,打开电视,不时可以看到或听到小偷或窃贼、骗子或假币,如此不鲜。我们现在的公共机关和媒体、学校及幼儿园,也都经常地提醒或教育人们:关好窗户锁好门,防备小偷要害人;陌生路人少搭话,生人食品不能吃,如此等等。人们困惑之极:我们还可以相信谁?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的蔓延,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诚信消失,社会温情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量“见死不救”的恶性事件,甚至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滑坡,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要克服诚信危机,重建诚信,我们必须从诱发失信的原因入手,从道德和法律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