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河辨治疑难病经验撷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明河辨治疑难病经验撷菁

标签:名医经验;黄明河;周期性麻痹;席汉综合征;过敏性鼻炎;中医疗法

本院黄明河教授是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3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病与脾胃病的诊治。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结合案例将黄师治疗疑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周期性麻痹

案例1:患者,男,43岁,2012年3月20日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瘫软在地,伴大汗淋漓、心悸,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多次查血钾3.0 mmol/L左右,给予静脉补氯化钾后缓解。2012年10月15日,病情再发,头晕、乏力、心悸、大汗、畏寒,查颅脑MRI平扫未见异常,血钾2.9 mmol/L。诊见患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肢体痿软无力,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结,舌淡,苔薄,脉沉细数(100次/min)。西医诊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中医诊断:痿证(属脾肾阳虚,气虚血瘀),治以温补脾肾、益气通络。药用:炙黄芪100 g,党参30 g,白术30 g,干姜10 g,制附片10 g,黄精20 g,锁阳30 g,熟地黄20 g,山萸肉15 g,浮小麦30 g,麻黄根30 g,鸡血藤100 g,威灵仙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另口服10%氯化钾口服液10 mL,每日3次。治疗1周后,头晕、心悸消失,乏力、大汗、畏寒减轻,大便通畅,复查血钾4.0 mmol/L,脉搏80次/min。但见腹胀纳减,以上方减熟地黄、黄精,白术改为麸炒白术15 g,加枳实15 g、木香(后下)10 g、麦芽30 g、山楂20 g,停服10%氯化钾口服液。1个月后复诊,患者头晕、心悸、乏力、出汗、畏寒、腹胀均消失,面色转红润,肢体有力,胃纳正常,两便调畅,体重增加,复查血钾3.8 mmol/L。为巩固疗效,每月初以前方减枳实、山楂、浮小麦、麻黄根,服用1周,至今已近1年,患者诸况良好,未见病情复发。

按:一般认为,痿证与火热、湿热、湿痰、气血亏损、瘀血等因素有关,故治疗多以滋阴清火、清肺润燥、补益脾胃、调补肝肾、活血化瘀为治法。《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黄师认为,本案痿证发作时所见头晕心悸、乏力多汗、畏寒便秘,皆由脾肾阳虚、气虚血瘀所致。脾阳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四肢筋脉失荣;肾阳虚,则精血不能温养筋骨经筋,渐而成痿;脾肾气虚日久,致久病入络,故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方中以炙黄芪、党参、白术、锁阳、山萸肉、熟地黄、黄精、制附片、干姜温补脾肾,且大剂量炙黄芪、鸡血藤加党参、威灵仙益气活血通络,而鸡血藤、威灵仙两药合用于痿软麻痹之症甚效;大便干结乃脾阳虚衰运行无力所致,以白术生用,加锁阳、熟地黄、黄精温润助运;麻黄根、浮小麦为大汗淋漓对症之品。施药后诸症逐渐减轻,唯出现腹胀纳呆,故二诊时去熟地黄、黄精之滋腻碍胃,白术改麸

炒白术以健运脾胃,增枳实、木香、麦芽、山楂理气消滞、健胃消食。用药1个月后复诊,诸症均消失,血钾亦正常,1个月来病情未见发作。因患者脾肾阳虚、气虚血瘀为发病之本,故守方略作增减每月服用1周,以巩固疗效。

2 席汉综合征

案例2:患者,女,45岁,2012年6月5日就诊。10年前,因分娩大出血导致休克,经抢救病情恢复,但逐渐出现畏寒纳呆、面色苍黄、表情淡漠、动作迟缓、肢软乏力、毛发脱落、性欲低下、月经减少,查垂体激素、性激素、血尿皮质醇、17-羟类固醇均减低,蝶鞍部CT、MRI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为“席汉综合征”,予激素替代治疗,每日泼尼松10 mg、左旋甲状腺素50 μg(渐增至100~200 μg),并用人工周期疗法,病情有所缓解,但停药即复发加重,尤以畏寒乏力为甚。现见上述诸症外,其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迟缓。中医诊断:虚劳(证属脾肾阳虚)。治予益气温中、补肾助阳。药用:炙黄芪50 g,党参30 g,麸炒白术15 g,制附片(先煎)、干姜各15 g,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川牛膝、桂枝各2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嘱每日服泼尼松5 mg,停服其他激素。服药2周后复诊,畏寒乏力消失,胃纳正常,余症有所减轻,以原方改制附片、干姜各为10 g,桂枝为15 g,加制何首乌30 g,续服2个月后,患者身无畏寒,肢体有力,行动如常,毛发渐生,性欲恢复,月经已来潮(量少)。复查垂体激素、血尿皮质醇、17-羟类固醇基本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守方隔日1剂服用,停用所有激素。治疗半年后,患者病情完全康复,停药至今未见复发,身体状况良好。

按:本案乃临产亡血过多,气随血耗,导致脏腑损伤,引起身体各系统器官脏腑呈慢性功能减退,发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而见上述诸症,属中医“虚劳”范畴。黄师认为,虚劳见于阳虚者颇多,阳虚则脏腑经脉失于温煦,人体津液全赖阳气之温蒸化行,以行濡润、滋养脏器之职,人体器官、血脉、四肢、百骸,全赖阳气以温煦,才能运行其功能活动,各脏腑功能才能保持正常状况。本案因脾肾阳衰,先后天之本均亏虚,脏器失荣,则见脾肾阳虚诸症。宋·许叔微《本事方》及《本事方续集》对虚损之证强调治从脾胃。黄师循先贤之法,拟用温补脾肾为治,药选炙黄芪、党参、麸炒白术、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制附片、干姜温补脾肾为君,以桂枝、川牛膝温经活络为辅。药后见畏寒乏力消失,故改原方中制附片、干姜、桂枝量,以减其辛热,加制何首乌以助阴生发养发,于阴中求阳。本案因病情日久,病势迁延和缓,故要善于守方守法巩固治疗,以纠正偏虚,缓图根治。

3 过敏性鼻炎

案例3:患者,女,43岁,2013年3月25日就诊。鼻寒、流清涕,清晨连打喷嚏已5年,平素易患感冒而加重病情,记忆力下降,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曾用氯雷他定、赛更啶、麻黄素及中成药鼻炎片等治疗无效。现除见有前述诸症外,尚见头痛畏寒,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脾肺虚寒,表气不固)。治宜温补脾肺、益气固表。拟玉屏风散、附桂理中丸合苍耳子散增减:炙黄芪30 g,麸炒白术15 g,党参30 g,防风15 g,细辛10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