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之电影结构和叙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技术与艺术系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题目: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号:0830102

学号:1083010212

姓名:冯剑

时间:2011-10-31

地点:正心楼109

2011年10 月31 日

电影欣赏:电影的结构与叙事

今天听了张爱华老师关于电影结构与叙事的讲座,作为广电学生,获益良多。

电影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自1895年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科学技术,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电影的阐释机制和制作系统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型,此次讲座让我掌握了电影的基本结构和研究的方法,让我形成专业的电影美学理论意识,让我对电影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电影欣赏和评析水平,为我将来独立完成电影作品的分析、评论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下面是我从讲座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概括。

电影是一种叙事为主的艺术,其叙事方法虽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但其结构模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结构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如词组结构、句型结构、段落结构。我们不但要静态地研究结构形态;还要动态地研究结构生成;微观研究结构成分;宏观研究结构网络。结构主义领袖皮亚杰认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整体性指若干

成分建构体系的组成规律;转换性指结构是动态的转换体系(而非静态的形式);自身调整性指结构转换不会越出结构边界之外,具有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即情节安排,他认为悲剧情节应有头有尾(完整)并有长度(时间延续过程)。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解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认为“本文无所谓构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运用,本文没有一个极尽的整体,也没有终极结构。”他还认为,“根本不在文学独创性这种东西……所有的文学都是互为文本的”。

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有多极(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可称为本文结构或总体结构,它与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包括“潜结构、策划、设计、烘托以及作为结果的对形式与内容的总体感觉”(萨·托马斯语),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躯干,是其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第二个层面指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它在总体结构之上;第三个层面在总体结构之下,即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总之,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更多,因而更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新浪潮所创的“无结构”其实是一种更隐蔽、自由而松散的结构。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对象,一般观众难以分析,这正是对电影作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的意义所在。通过结构模式分析,便于把握电影叙事构成的一般规律和创新途径,使创作者和观赏者在结构本文和解读本文时有章可循、提纲挈领。结构只是形式,与它同样重要的密不可分的是内容,因此分析结构模式离不开对内容的理解。

1、把握叙事结构之前,必先把握叙事角度:

①、全知全能叙事(第三人称)。托多罗夫称为“叙事者>人物”,热奈特称为“零度调焦”。叙述者是万能的上帝,多数电影取此视角,如《卡萨布兰卡》。传统电影偏爱此类。

②、限制叙事(第一人称)。托多罗夫称为“叙事者=人物”,热奈特称为“内部调焦”,如《城南旧事》、《蝴蝶梦》(叙述视角不变)、《公民凯恩》(叙述视角转换)。现代主义电影偏爱此类。

③、纯客观叙事(第三人称或无人称)。托多罗夫称为“叙事者<人物”,热奈特称为“外部调焦”。纪实性电影多属此类,如《偷自行车的人》、《小武》,展现客观的生活流。后现代主义电影偏爱此类。

以上区分只有相对性,因为叙事角度可以转化或交叉,如《罗生门》、《公民凯恩》。

2、传统叙事与当代叙事的区别:

传统叙事指古典的、现实主义的原则,当代叙事包括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原则。主要区别有四:

①模仿论—关系论。前者看重“讲什么”,后者看重“怎么讲”;前者注重语言、写照,后者注重言语、语境和游戏规则。

②作者论—本文论。前者强调作者对作品的权威性和生产性,后者强调作者被语言(规则)书写、本文自述性和读者接受性。

③单本论—互文论。前者强调作品的单一性和独创性,后者强调本文的改写和重建,看重滑稽模仿和多义性。

④封闭论—开放论。前者认为意义现存,结构完整自足,后者认为意义可读可写,提倡误读,结构残缺或开敞,可供选择。

3、五种常见电影结构模式类型:

①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②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③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④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⑤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以上并非全部结构模式,也不纯粹,模式交叉变异也较常见,它们并无高下之分,只有更适合于内容的模式而不存在最佳模式。第一种模式形成了强大的叙事传统,受戏剧和古典小说影响大,其它模式的多元化正是电影摆脱传统叙事影响而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努力之一,故可统称“非戏剧式非线性结构”。

注:理论部分引自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