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第8次课课件(2015)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数字通信概述 •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 数字通信中的同步技术 •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 数字通信的应用实例
01
数字通信概述
数字通信的定义与特点
电信网络
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提供高质量、低延迟的通信服务。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通过压缩信源信息以减少传输的数据 量,从而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
信道编码
通过增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 输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提高可靠性。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信号,以提高 频谱效率和可靠性。
动态信道分配
根据信道状态动态分配信道资源,以 提高频谱效率和可靠性。
01
数字通信的应用实 例
数字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结词
数字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未来数字通信将朝着高速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手机通话 、上网冲浪、视频会议等。同时,随着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 展,数字通信的应用场景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结词
数字通信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具 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高、可复用性强等优点。
详细描述
数字通信采用离散的数字信号,将信息编码为二进制或多进 制数字形式,通过信道传输。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 有更高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抵抗噪声和干 扰,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数字通信原理ppt

数字通信原理
第1章 概述
第2章 语音信号波形编码
第3章 语音信号压缩编码 第4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第5章 图像信号数字化 第6章 数字信号复接 第7章 数字信号的传输
数字通信原理
课程简介
●教学要求 课堂学习、课后自学、 课后习题、 查阅资料、 网络教学平台资源。
●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平时考试、作业等。
课程简介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Fra bibliotek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数字通信原理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学时学分 专业选修课、 32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信源编码,时分多路复用,数字信号的复接等,为
从事与数字通信相关的工作及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字通信原理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8章

11
第 8 章 同步原理
平方变换法实现载波提取的原理方框图如图8-1所示。
图 8-1 平方变换法提取同步载波原理方框图
12
第 8 章 同步原理
如果基带信号m(t)=±1, 那么该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为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2PSK信号), 这时已调信号sm(t)经过平方 律部件后得
sm2
(t)
1 2
1 2
cos
2ct
(8-3)
13
第 8 章 同步原理
(2) 平方环法。 为了改善平方变换法的性能, 使恢复的相 干载波更为纯净, 可以在平方变换法的基础上, 把窄带滤波器 改为锁相环, 这种实现的载波同步的方法就是平方环法。 其原 理方框图如图8-2所示。 由于锁相环具有良好的跟踪、 窄带滤 波和记忆功能, 因此平方环法比一般的平方变换法具有 更好的性能, 在载波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v6
1 2
m(t ) s in
v5、v6经过乘法器后得到
(8-6)
v7
v5
v6
1 m2(t)sin
4
cos
1 m2(t)sin 2
8
(8-7)
20
第 8 章 同步原理
当θ较小时, (t)
(8-8)
式中,v7的大小与相位误差θ成正比。v7相当于一个鉴相器的 输出, 通过环路滤波器后就可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相位,
图 8-6 DSB信号的导频插入示意图
28
第 8 章 同步原理
图 8-7 (a) 发送端; (b) 接收端
29
第 8 章 同步原理
设基带信号为m(t), 且无直流分量; 被调载波为acsinωct;
插入导频为被调载波移相90°形成的, 为-accosωct。 其中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精品课件-数字通信原理PPT课件

(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 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 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还有 Q,G系列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数字微波,同时要不断增加 系统容量,增加容量的途径是向多电平调制技术发展。目前采用 的调制方式有16QAM和64QAM,并已出现256QAM、1024QAM 等超多电平调制的方式。采用多电平调制,在40 MHz的标准频道 间隔内,可传送1920至7680路PCM数字电话
C B
我国近几年来光纤通信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光缆长度累计近几 十万km。我国已不再敷设同轴电缆,新的工程将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新 技术。
1.2.3发展状况
数字通信 计算机技术 集成制造及发展 1、网络化 各类网络互换互通 2、高速化 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存储高速化 3、业务多元化 目前仍以语言通信为主,数据业务大大增加 4、标准化 制定国际通用标准的组织主要有
《数据通信原理》课件

《数据通信原理》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原理 • 数据交换原理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的应用 • 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2023
PART 01
数据通信概述
REPORTING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通过传输信道将 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终端之间或数据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 和信息交换。
拥塞控制
防止过多的数据在网络中造成拥塞。
信道管理
合理分配和使用信道资源,提高数据传输 效率。
2023
PART 03
数据交换原理
REPORTING
数据交换的类型
01
02
03
电路交换
通过建立电路连接来提供 连续的数据传输服务。
报文交换
将数据打包成报文,通过 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
分组交换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分组, 通过动态分配路径进行交 换。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这些技术使得设备之间可以无 线连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信息。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 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关键。
2023
PART 02
数据传输原理
REPORTING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数据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 适用于近距离、高速传输。
王兴亮数字通信原理.ppt

| x(t) |max A0
(2 - 3)
已调波的包络和x(t)的形状完全相同,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出原
始的调制信号。 否则将会出现过调幅现象而产生包络失真。
在频域范围内, 载波频率应远大于x(t)的最高频谱分量,即
fc fm
(2- 4)
若不满足此条件, 则会出现频谱交叠, 此时的包络形状一定会产生失真。
nI (t)
V(t)的一维概率密度为瑞利分布,θ(t)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是平 均分布。ni(t)、nI(t)和nQ(t)的均值均为零,但平均功率不为零且 具有相同值,
AM调制器模型如图所示。
第 2 章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假设调制信号为x(t),滤波器H(ω)=1,是全通网络,载波 信号为c(t)=cosωct, 调制信号x(t)叠加直流A0后与载波相乘,经过 滤波器后就得到标准调幅(AM)信号。
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
sAM (t) [ A0 x(t)]cosct A(t) cosct A0 cosct x(t) cosct
第一项是载波为cosωct的双边带调制信号,与参考载 波同相,称为同相分量,第二项是以sinωct为载波的双边 带调制,与参考载波cosωct正交,称为正交分量。sI(t)和 sQ(t)分别称为同相分量幅度和正交分量幅度。
第 2 章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于是,模拟线性调制的模型可换成另一种形式,即模拟线 性调制相移法的一般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所有线性调制。
第 2 章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第 2 章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1 模拟信号的线性调制 2.2 模拟信号的非线性调制 2.3 模拟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第 2 章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数字通信原理08-1

7
一、无线信号传输的特点
4、接收信号电平的概率分布
一般认为:接收信号的幅度服从瑞利(没有直射分 量)或莱斯分布(具有直射分量) 瑞利分布: p( r ) 2r exp r 2
E r2 1
莱斯分布:
p( r ) 2r 1 K exp K (1 K )r 2 I 0 2a K (1 K )
20
三、分集接收技术概述
分集技术分类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3、信号合并技术
有效性原则 常用的合并方法有三种: 选择性合并(SD) 最大比值合并(MRC) 及等增益合并(EGC)
21
四、分集技术
1、空间分集
定义:空间分集也称为天线分集,空间分集在发射端 采用一副天线发射,而在接收端采用多副天线接收。 条件:为了保证各个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互独立性,需 要使各个天线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或大于半波长。 特点:需采用多个接收天线,系统成本较高。
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
24
四、分集技术
3、时间分集
定义:时间分集就是将要传输的信息分别在不同的时 隙发射出去。 条件:要求重发信号的时隙间隔要大于信道相干时间, 以保证重发信号在时域上的独立性。 举例:如短波和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交织来改变原来 的码元顺序供发端发射,以达到时间分集。 特点: 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 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5
一、无线信号传输的特点
大尺度衰落(Large-Scale Fading) 由于接收机位置在较大范围之间变化,由于建筑物的 阴影、路径长度的变化而引起接收信号电的变化。 一般阴影衰落呈现对数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为:
( r r ) 2 p( r ) exp 2 2 r2 2 r 1
[课件]通信原理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PPT
![[课件]通信原理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061cf950e2524de5187e39.png)
8.1 正交振幅调制(QAM)
在系统宽带一定的条件下,多进制调制的信息传
输速率比二进制高,理想情况下,MPSK系统的频带
利用率为:
1 l o g 2M r T 1 b s l o g b i t/s/H z 2M 2 B 2 T s 但这是以牺牲误码率为代价的。
16QAM 16QAK 4ASK 4ASK 16PSK
16PSK 8ASK
8ASK
5、16QAM信号
(1)产生方法 a、正交调幅法:用两路独立的正交4ASK信号叠加,形成
16QAM信号,如下图所示:
AM
cosωct 信道:4ASK -sinωct 信道:4ASK
编码:用格雷码
00 10 11 1000 1100 0100 0000 01 1001 1101 0101 0001 11 10
R 2 b 2 R 2 带宽: B B T l o g s 2M
fc
fc
1 Ts
m ' () t Q Nhomakorabea(1) mI(t)、 mQ(t)——两路独立的带宽受限的基带信号; cosωct、 -sinωct——两个正交的载波; (2)已调信号
e ( t ) m ( t ) c o s t m ( t ) s i n t o I c Q c
3、矢量图/星座图 有代表性的QAM信号是16进制的,记为16QAM, 它的矢量图示于下图中:
号的噪声容限大4.12 dB。
5、16QAM方案的改进 QAM的星座形状并不是正方形最好,还可以是圆形、 三角形、矩形和六角形,以边界越接近圆形越好。
6、MQAM的功率谱 功率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线性分组码10.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1.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1) 分组码()k n ,线性分组码中的分组是对信息序列的处理方法而言,即编码时将信息序列每k 位分为一组,编码器对每组的k 位信息按一定的规律产生r 个监督码,输出长度为n k r =+的码组(码字)。
对于分组码,每一码组的r (即n k -)个监督码仅与本码组的k 个信息码有关,与其他码组的信息无关。
(2) 线性码线性分组码中的线性是指码组中监督码与信息码的关系,线性码码组中任一码元都是信息码元的线性组合。
2.线性分组码的性质下面通过举例来认识和了解线性分组码及其性质。
例10.3.1 (7,4)二进制线性分组码的输入信息组(又称信息段)是m ()0123m m m m =,编码输出A ()0123456a a a a a a a =,已知码组到信息间的映射关系为⎪⎩⎪⎨⎧++=++=++=⎪⎪⎩⎪⎪⎨⎧====o oo omm m a m m m a m m m a m a m a m a m a 1323112323142536监督位信息位求输出码组集合(这里,“+”指模二加)。
解:将由线性方程组描述的输入输出码元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改写成矩阵形式:A []⎥⎥⎥⎥⎦⎤⎢⎢⎢⎢⎣⎡=00010110010101010011010001110123m m m m (模2加) = mG码长7=n 的码组有12827=种组合,而4位的信息组只有1624=种组合,对应16个码组。
可见,该(7,4)线性分组码仅有16个许用码组。
分别令信息组()0123m m m m 为(0000),(0001),…,(1111),代入上面的矩阵算式,不难算得各信息组对应的码组,列于表10.3.1 。
表10.3.1 反映出线性分组码所具备的基本性质: (1) 一个()k n ,线性分组码共有k 2个(许用)码组;(2) 对加法满足封闭性,即线性分组码中任意两个码组之和(模2加)仍是分组码中的一个码组;(3) 全零码是线性分组码中的一个码组;(4) 线性分组码各码组之间的最小码距,等于除全零码外的码组的最小重量。
10.3.2 生成矩阵及其特性在例10.3.1的编码过程中,核心的因素是矩阵G ,它决定了变换规则,也决定了码组集合和性质。
不失一般性,令011,,m m m k -是一组(k 个)二进制信息码元,它可看成是一个k ⨯1的矩阵m []011m m m k -=,或 m ()011m m m k -=。
编码后,输出码组长度增大到n ,通常将码组写成通式A ()01,1a a a n -=。
则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运算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为:A ()011,,,a a a n -=()()()()()()()⎥⎥⎥⎥⎥⎦⎤⎢⎢⎢⎢⎢⎣⎡=-------000110101111011111011g g g g g g g g g m m m n n k k n k k= m G (10.3.1)3式中,G 称为该码的生成矩阵,是n k ⨯(k 行n 列)阶矩阵:G []()()()()()()⎥⎥⎥⎥⎥⎦⎤⎢⎢⎢⎢⎢⎣⎡==-------000110101111011111011g g g g g g g g g g g g n n k k n k Tk (10.3.2) 其中,系数{}0,1ij g ∈,1,,1,0i k =-(;1,,1,0)j n =-表示第i 个信息元i m 对第j 个码元的影响。
如例10.3.1中的生成矩阵G 是47⨯阶矩阵;G 中系数为1表示信息元对码元会产生影响,系数为0表示无影响。
如G 中的第5列是()1110T,表示321m m m 对2a 产生影响,而0m 对2a 无影响。
归纳起来,生成矩阵G 具有以下特性:(1) 线性分组码的每个码组都是生成矩阵G 各行矢量的线性组合。
因为按分块矩阵运算法则将式(10.3.2)展开,可得A 001111g m g m g m k k +++=-- (10.3.3) 或()0,1,,1,0011,11 -=+++=--n j g m g m g m a j j j k k j (10.3.4)在例10.3.1中,有A ()()()()00010110010101010011010001110123m m m m +++=(2) 生成矩阵G 的各行本身就是一个码组,且它们是线性无关的。
由特性(1)和(2)得到的启示是:如果已有k 个线性无关的码组,则它们的线性组合就能产生k 2个码组所构成的集合。
(3) 如果生成矩阵G 具有[]Q I k 的形式,其中k I 为k 阶单位方阵,Q 是()k n k -⨯阶矩阵,则称G 为典型生成矩阵。
由典型生成矩阵得出的码组称为系统码。
在本章,系统码的码组中前k 个是信息位,后k n -是监督位,如图10.1.3所示。
如例10.3.1中,生成矩阵能分解成G ⎥⎥⎥⎥⎦⎤⎢⎢⎢⎢⎣⎡=0111011101110001001001001000(4) 非典型生成矩阵可以通过线性代数中的任何一种初等行变换和列交换,得到典型生成矩阵。
10.3.3 监督矩阵及其特性若将例10.3.1中的监督位线性方程组表示成⎪⎩⎪⎨⎧++=++=++=346035614562aa a a a a a a a a a a (10.3.5) 即⎪⎩⎪⎨⎧=+++=+++=+++000034613562456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0.3.6)写成矩阵形式⎥⎥⎥⎦⎤⎢⎢⎢⎣⎡=⎥⎥⎥⎥⎥⎥⎥⎥⎥⎦⎤⎢⎢⎢⎢⎢⎢⎢⎢⎢⎣⎡⎥⎥⎥⎦⎤⎢⎢⎢⎣⎡0001011001110101011101000123456a a a a a a a (模2加) (10.3.7) 令⎥⎥⎥⎦⎤⎢⎢⎢⎣⎡=101100111010101110100H 则有0T HA = 或 0T AH = (10.3.8)我们将H 称为监督矩阵(又称校验矩阵)。
推广到n 维一般情况,H 是一个()n k n ⨯-阶矩阵。
监督矩阵H 的特性是:(1) 线性分组码的任意码组A 正交于监督矩阵H 的任意一个行矢量,即 0T AH = (10.3.9)(2) 监督矩阵H 的各行是线性无关的。
(3) 若H []r I P =,其中P 是n r ⨯阶矩阵,r I 为r 阶单位方阵,则称H 矩阵为典型阵。
(4)监督矩阵H 与生成矩阵G 的关系5·对任何线性分组码(系统码或非系统码),总是存在下列关系:0T HG =或 0T GH = (10.3.10) 即监督矩阵H 的行与生成矩阵G 的行正交。
·只有系统码才有关系:T P Q = 或 T Q P = (10.3.11) 这时,生成矩阵G 与监督矩阵H 可以互相转换。
10.3.4编码和译码1. 系统码编码(略)2. 译码线性分组码的译码是以码组为单位、通过检测收发码组之间的差异来发现或纠正错误的。
(1) 错误图样设编码器输出码组A ()011,,,a a a n -=,接收端的接收码组B ()011,,,b b b n -=,则由信道干扰引起的收、发码组之间的差异可表示成B = A + E (10.3.12)式中,E ()011,,,e e e n -=,当0=i e 时,表示该位接收码元无错;若1=i e ,则表示该位接收码元有错。
我们把这个错码矢量称为错误图样。
错误图样表征了收发码组之间的差异,因此,虽然事先并不知道发送码组A ,但是,如果译码器能推测出错误图样是E ,那就可以给出译码结果为A =B + E (10.3.13)(2) 校正子与译码为找出∧E ,定义校正子(又称伴随式)S 为()T k n BH s s s S ==--011,,, (10.3.14)将式(10.3.13)代入式(10.3.14)中可得()T T T EH AH H E A S +=+= (10.3.15) 利用式(10.3.9)所示码组与监督矩阵的正交性,所以T EH S = (10.3.16)上式表明,校正子S 的值只取决于错误图样E ,而与发送什么码组A 无关。
如果想要推测出错误图样是什么,可以从校正子入手,并且,当给定S 时,可能的错误图样一定是方程(10.3.16)的解。
(3) 译码过程图10.3.1 译码过程示意图译码过程可描述为:① 利用式T S BH =,计算校正子。
·如果0S =,则表明接收码组与监督矩阵正交,即0T BH =,可断定接收码组就是发送码组;·如果0S ≠,转入步骤②。
② 由校正子S 求错误图样E 。
·若S 与E 之间一一对应,则可能的错误图样一定是方程T EH S =的解。
此时,校正子的组合数目不少于可纠正错误图样的数目(参见例10.3.2);·若方程T EH S =有多解(解E 是不唯一),则可以运用概率译码的处理方法选择错误图样的估值。
③ 利用关系式∧∧+=E B A ,由错误图样估值ˆE求发送码组估值ˆA 。
上述译码过程的框图如图10.3.2所示。
(4) 概率译码 注意,方程组(10.3.16)中有n 个未知数011,,,e e e n -,却只有k n -个方程,可知它有多解(解E 是不唯一)。
式(10.3.16)的解一共有k 2个,记其为1210,,,-K E E E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由T BH 确定S 后,可能的译码结果也是k2个,它们是00E B A +=∧,11E B A +=∧,1212,--∧+=K K E B A 。
那么究竟取哪一个作为错误图样E 的解呢?这里,介绍一种叫做概率译码的处理方法,它是把所有k 2个解的重量(错误图样E 中1的个数)做比较,选择最轻者作为E 的估值。
这种算法的理论根据是:若二进制对称信道(BSC )的差错概率是p ,则长度为n 的码中错1位(对应于E 中有一个1或E 的重量为1)7的概率是()11--n p p ,错2位的概率是(),,122 --n p p 以此类推。
由于1<<p ,必有()()n n n p p p p p >>>>->>--- 22111 (10.3.17)所以,在E 的k 2个解中取重量最小的E 时,译码正确的概率最大。
由于E =B +A 即收、发码之间的汉明距离,E 重量最小,就是B 和A 的距离最小,所以概率译码实际上体现了最小距离译码法则。
10.3.5 汉明码汉明码是一类能纠正单个随机错误的线性分组码。
汉明码具有如下特性:(1) 二进制汉明码应满足条件:n k n +=-12 (10.3.18) 式(10.3.18)的左边为校正子的组合数目,右边是无错传输(毫无疑问仅一种情形)与可纠正错误图样数目(因汉明码纠错能力1=t ,所以n C C n tn ==1)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