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ics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计划32学时编写人:杨洹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是站在全球经济的整体上对以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世界经济体系进行的考察和研究,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世界经济的资源分布、市场结构、运行机制、交易制度、发展趋势、国家/地区经济体制特征和利益分配格局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而能够对发生的世界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

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讲,本课程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起拓展和深化作用的课程。

在这里需要专门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学》这门学科基本上是由我国的经济学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前是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使之成为非主流经济学。

由于《世界经济学》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国际上主流经济学没有这门学科,也没有类似的世界经济学的专著,所以主要参考国内的世界经济学研究成果和教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世界经济是个体、国家/地区经济体和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动态整体,国际贸易既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国际经济活动,既受制于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又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作用。

因此,了解世界经济的原理和发展状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育毕业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主要国家经济特征与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中的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第1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

第1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 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为了推动欧洲经济恢复和强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 美国在对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 控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 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挑起两极对峙。为了应对美国在 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霸权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国 家内部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条约,并在1949年年初成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至此,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并行和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 格局形成,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两个平 行的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格局。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1.结构性经济失衡加剧 2.失业率居高不下 3.贫富差距扩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 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 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 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 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 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暂时缓 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矛盾和危机产生 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仍将是充满矛盾、冲突、波 动和危机的过程。
3.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学概论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学概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章第一节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第二讲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计划(Commandconomy),或计划,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体制都依赖政府的,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和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所引导。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上,市场将会透过和服务的产生复杂的相互,进而达成的效果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

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亚当斯密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济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济
国际分工: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分工 世界市场: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世界货币:超出国家界线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媒介的货币。 世界资本:世界范围内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 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 金融资产。 (三)、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第一阶段,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时 间是 18 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并存于世界经济 之中的时期,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知识经济: 第三阶段,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时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开 始。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从恢复走向高速发展,又走向危机萧条和停滞。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是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是危机和“滞胀”时期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后来经济体制日益暴露出权力过
90 年代后,世界经济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互相斗争、多个经济力量 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新格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第三节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和发展趋势 一、区域经济集团异彩纷呈 1991 年 12 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2 年 5 月协议建立统一的欧洲 经济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 年 10 月美国和加拿大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92 年 9 月,美、 加、墨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史概述约瑟夫·熊皮特[美]: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阿什顿[美]: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海域。

卡尔·哈达赫[德]:国民经济学和历史学是经济史的科学上的父母。

不过经济史这位女儿现在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它既不是按照年代编撰的经济知识,也不是用经济统计数字点缀的历史叙述。

经济史不仅反对任何知识的单一化,更重要的是它坚信决定命运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第一节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若想理解世界经济史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经济史的含义。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一门与经济学同样古老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经济史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各种文明、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比较,科学地解释经济历史现象,为总结历史经验、认识现实经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和政策提供历史背景;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经济史研究也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技术,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史还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被经济理论所概括。

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叙述结构应用于历史。

二、世界经济史就经济史研究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

一般而言,理解世界经济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的经济发展演化历史,这样的世界经济史在人类社会存在之时就已经出现,它探讨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在一个长的时段中的经济发展演化的历史;二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世界历史只出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她孕育于中世纪的襁褓里,成长于地理大发展时期,发展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后工业时代。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比较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
四、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学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组织
全球化 和 一体化
不同国家 的 发展模式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WTO
区域经济 一体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IMF
转型经济国家
五、学习世界经济的意义
1、有助于深刻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国家 的经济、各种经济纽带关系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在发展变化中出 现了新现象和新特点。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 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外 部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2、有助于选择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学在各学科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的分 支,又居于国际经济关系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实用 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之上,对他们又提供理论指导的作用 3、有助于把握国际关系的动向和特点 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要把握他们 的动向与特点,离不开对世界经济的深入研究;
(3)劳动者素质的变革。 随着人类自身从体力到脑力的解放,对劳动者素质则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只靠体力和熟练劳动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 的需要。 “蓝领”人数相对下降、“白领”人数相对上升的趋势 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更 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劳动者素质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专业化和智力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 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 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 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纳米技术将创造很多新兴的材料。

国别经济期末简答题

国别经济期末简答题

国别经济期末简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

1.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2.世界经济主体:各国消费者、企业和跨国公司、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2、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发展规律。

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示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世界经济学是研究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3、主体有哪些?国家、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科学技术4、世界经济研究的内容?国别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整体。

1.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动力、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特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2.将各国经济联结起来的纽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劳动力国际流动等3.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世界经济的动力、世界经济的传导、世界经济协调等。

4.国别(区域别)经济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特征、比较与联系等。

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

5.世界经济整体性问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世界人口,贫困,世界粮食,世界资源和能源,世界环境和生态,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比较,世界经济组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

5、将各国经济联结起来的纽带?世界市场上的国际货物和服务交换、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各种国际经济调节和联合是世界市场的具体内容,是将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

6、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1.科学革命2.新能源技术3.新材料技术4.生物工程技术6.海洋开发技术7.技术革命二、论述题1.试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档1.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世界经济一个显著特点。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 基础
各国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 会制度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 斗争,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生产力——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基础; •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因素; • 资本国际化——重要条件; • 国际生产关系——性质; • 上层建筑——推进或延缓。
3.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4.国际分工对厂商的影响
商品结构 市场结构 利益分配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 器大工业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 市场。它和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 出的增长密切相关。 • 1、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 纪中后期 • 2、初步形成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70年代 •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形 成
三、世界市场
• 1.世界市场的含义。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 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是 国际分工的表现,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基础。具有统一性、 竞争性、扩展性。 • 2.世界市场的构成。订约人: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 关和国家机构。 • 3.世界市场的运销渠道。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博览会;商品 交易所;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服务性国际贸易中心),世界 运输网,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世界市场信息网络。 • 4.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关税率机制; 资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格局的变化

2. 两次产业革命的影响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
了垄断资本主义,逐步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 张的重要手段。这些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
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由于建立在更强大的物质
基础上,因而具有更强的扩展性。 卷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越来越多,在人类历史 上各国的国内市场第一次连接为统一的世界市场,
这一阶段的国际分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不断减弱, 而工业内部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发展 为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新科技革命使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 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便把传统的劳动 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因此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于是产生了国际间产业的梯度转移,形成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大脑-手脚的分工格局 例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的世界贸 易发生在技术、资源禀赋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3.
一. 世界经济的萌芽-1
1. 世界经济的萌芽发生在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后 期这个时间段。 随着新航路和新大陆相继发现,国际贸易中心 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国际贸易领域扩大到世 界各地。 美洲的金银、非洲的奴隶、亚洲的香料、欧 洲的工业品纷纷卷入到国际商品流转中来,世 界市场产生了。
一. 世界经济的萌芽-2
市场的专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
3. 目前国际分工的发展现状
(1)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畸变为单 一经济,其主要作物和出口产品只限于几种产品。 这些产品绝大部分对工业发达国家出口,造成了 亚非拉国家的严重依赖。 (2)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地位的欧美先进国家之间也 形成了工业品专业化市场的国际分工。 例如,挪威专门生产铝,比利时专门市场钢 铁,美国成为市场谷物的大国等,从而加强了世 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世界各国对 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使用教材: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第五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

参考教材:张幼文、屠启豪、李刚编著,《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力、周期和机制;世界经济中的地区与国家经济。

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与策略、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实践、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国际经济协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与南北经济关系、转型国家经济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释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习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师讲授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每章所附的思考题,同时利用网络了解有关理论、政策和问题的最新发展情况。

绪论教学重点: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教学难点: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国际化阶段(二)资本国际化阶段(三)生产国际化阶段二、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特点和解体(三)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三、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章考点: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区别世界经济与国民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广泛影响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含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发展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和发展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章考点:经济全球化动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与主要动因?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格局和特点教学难点:现代国际分工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分工的理论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二、现代国际分工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理论一、比较利益理论二、规模经济理论第三节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一、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第四节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一、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二、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与磨擦本章考点:现代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学重点: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的特点;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价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概述一、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理论二、西方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及其发展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流向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原因一、跨国公司的含义、发展和特征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四节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一、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二、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三、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第五节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跨国公司的正面效应二、跨国公司的负面效应本章考点: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和特点;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理论有那些?最重要的跨国公司理论是什么?哪一个跨国公司理论具有特别的创新性?表现哪些方面?认识跨国公司定义与标准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全球经营策略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内部化交易成本转移价格第四章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教学重点: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与作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教学难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其作用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第四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运作一、“特别提款权”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三、现行汇率制度运作中的金融风险四、国际储备的多样化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走向本章考点: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第五章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原因;二战后通货膨胀的特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西方通货膨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简述一、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主要论点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论点三、传统西方通货膨胀理论面临的挑战第二节二战后通货膨胀的演变及其特点一、通货膨胀具有全球性二、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三、信用膨胀构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节由“停滞膨胀”走向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危害二、由“停滞膨胀”走向通货紧缩三、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第四节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一、通货膨胀的原因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三、通货膨胀的隐患依然存在第五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经济后果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考点:二战后通货膨胀的特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分为哪些类别?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如何认识世界通货膨胀的原因?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滞胀(停滞膨胀)、通货紧缩结构性通货膨胀第六章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实践教学重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类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和动态效应教学难点:中国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和建立的原因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第二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动态效应第三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四、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绩效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本章考点: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和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第七章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科学技术的传播机制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一、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二、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二节科学技术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三、科学技术的国际传播机制第三节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与世界经济信息化一、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及其全球传播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兴起三、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本章考点: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科学技术的传播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美国新经济的成因及其启示?(可以运用西方制度创新理论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科技革命的过程科学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美国新经济制度创新第八章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理论;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教学难点: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周期;2022年-202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教学内容: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一、1957-1958年经济危机二、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四、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五、“911”事件前后的经济危机第二节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甚明显二、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相对较轻三、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四、“停滞膨胀”一度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五、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六、新经济周期与高新技术产业息息相关第三节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周期一、长波理论及其内容二、长波形成的原因三、用长波理论看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本章考点:西方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理论;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如何认识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构性危机,周期性危机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教学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及迅速发展的原因;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措施教学难点: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特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一、凯恩斯和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二、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一、宏观经济目标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第四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政府减少集中,强调市场机制二、实行税收制度改革三、紧缩财政政策四、调整产业政策第五节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本章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第十章国际经济协调及其经济效应教学重点: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和经济效应教学难点:国际经济协调的机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教学内容: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一节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第二节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济协调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要求加强国际协调三、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要求多边协调四、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国际协调第三节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一、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本章考点: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国际经济协调的机制;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国际经济协调第十一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教学重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教学难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二、以法国为代表的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三、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经济模式第三节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发达国家经济居主导地位一、发达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本章考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发达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强制性制度创新模式诱致性制度创新模式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南北经济关系教学重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国际经济秩序;金砖四国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展理论简介一、经济增长的模型二、经济发展理论三、激进发展理论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国际环境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第三节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石油输出国二、农矿原料出口国三、出口加工国(地区)四、经济综合发展国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一、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二、80年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四、调整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五节南北经济关系与南南经济合作一、南北之间不平等的旧国际经济秩序二、南北技术差距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状况继续恶化四、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五、南北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六、南南合作的发展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本章考点:经济发展理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与分类?如何认识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第十三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教学重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和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东欧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中国与俄罗斯转型模式的比较教学内容:第一节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一、传统的经济体制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向市场经济过渡及过渡的方式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三、调整“休克疗法”,转向务实的改革第三节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二、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二、中国改革开放的依据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五节经济转型不同模式的比较一、俄罗斯、中国改革起点条件的差异二、改革成果的比较三、改革效果不同的原因四、两国经济改革中的问题与展望本章考点:计划经济体制;休克疗法;中俄改革模式的比较,渐进式改革的目标与理论激进式改革的目标与理论渐进式改革(即渐进式制度创新模式或渐进型转轨模式)激进式改革(即激进型制度创新模式或激进型转轨模式或休克疗法)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世界经济概论学期考试的题型及其分数比例( A )卷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体系

自然环境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 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自然资源主要包 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 源和矿产资源等。还有一些资源是通过人 的再生产过程而取得的,如各种农产品资 源,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197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1.3 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外部条件
过程学派
行为学派
实证学派
现代化必然涉及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改变, 英克尔斯等 强调人的现代化。
各国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特点。开展现代化 亨廷顿、格尔申 的实证研究。 克隆等
综合学派
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布莱克等 比较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定量指标研究 等。
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发达国家 贝尔、托夫勒等 的发展趋势。
2.3.2 企业是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 服务的基本组织 跨国公司 中小企业
2.3.3 家庭是天然的和最小的经济细胞, 承担着人类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职 能。
2.3.4 其它特殊区域或组织
2.4 经济活动与市场枢纽
经济活动是物质财富的社会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各种 活动的总和。
未来学派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人们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当一个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 美元的“贫困陷阱” 后,很快会奔向1000 美元至3000 美元的“起飞阶 段”。但当人均GDP 达到或超过3000 美元时,即人 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快速发展 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 临界点,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甚至倒退的现象。

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在世界经济被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条件下,国际分工总 是要成为国际资本用来控制和剥削其他国家的途径和工具。
第二节 世 界 市 场
一、世界市场的内涵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世界市场的内涵
世界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 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 的结果。因此,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垂直型分工 :
➢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与劳动密集型工序之间 的分工;
➢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零部件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 产之间的分工;
➢ 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发达国家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产品的制造与加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中的上游国家和下游国家:
➢上游国家:主要是进口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具有较高技术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深化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经济条 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际分工产生的 最终决定因素,即自然条件只有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会 生产力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产的国际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垂 直 型 分 工 (二)水 平 型 分 工 (三)混 合 型 分 工
水平和附加价值的工业制成品;
➢下游国家:主要为上游国家提供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较低
的初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原料等,进口工业制成品。
(二)水平型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或相近的相同
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工业制成品上的国际分工。
产业间分工 产业内分工
产品内分工
产业间分工: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和发展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可谓深远而广泛。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进步,经济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和进化。

而现代世界经济,则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一、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通过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开拓了海外贸易市场,并开始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同时,欧洲国家还通过殖民扩张,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和商业站点,奠定了现代世界经济的基础。

进入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商人开始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开展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交易网络和贸易路线。

与此同时,欧洲的手工业和商业生产规模也开始扩大,从而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出现,为现代世界经济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经济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英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

之后,欧洲各国和北美大陆开始迅速的工业化,现代世界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19世纪后期,全球经济开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更加频繁,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和机构的出现,推动了现代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国际贸易的增长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机制的正规化和自由化。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全球贸易规模和速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世界经济出现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不断探索创新成为了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

1970 23690 12630 53% 10406 4756 46%
§1 2021/3/10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14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及其原因
1950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218
1213
657
4315
33 %
28%
(苏联为美国的%)
§1 2021/3/10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20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及其原因
1.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
①战后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 ②战后国际分工向更深层次发展 ③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增长 ④战后国际金融急剧扩大
§1 2021/3/10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21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及其原因
苏联
§1 2021/3/10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15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及其原因
1970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661
2722
1337
6523
49%
42%
(苏联为美国的%)
苏联
§1 2021/3/10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16
1.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战后世界保持了长期的总体的和平,是世界经 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科技革命的推动,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 国际分工的形成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并巩固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标 志着世界经济最终形成。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全球化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现代经济体系。

首先,农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之一、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食物的获取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驯化动物,解决了食物的供应问题。

农业的兴起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长,人类开始组织起来形成定居的社会结构。

其次,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代替人力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也就是从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转变。

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商品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的现象,人们纷纷从农村迁往城市工作,为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动力。

最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壮大。

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程度加深的过程。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也更加自由。

通过全球化,各国可以在自身的优势领域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主要包括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全球化的发展。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着人类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世界经济将呈现出更加繁荣和多元化的局面。

世界经济的基础及历史历程

世界经济的基础及历史历程

3、扩展性(主要有两大标志) (1)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原增长速度 ,说明世界市场容量的扩充。 (2)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大, 说明各国经济生活对世界市场依存度的增强。
基本运行机制
1、关税率机制 :关税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更是调节进出口的基本手段 2、国际价格机制:国内外价格转换,等价 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价格并调 节各产业间的资源配置
(一)国际分工的产生
国际分工的产生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迅 速扩大,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 从供给方面看,大机器工业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使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寻找新的销路——国际产品市场 2、 从需求方面看,生产的急剧膨胀导致对原料的大量 需求,大工业需要开辟丰裕的、廉价的原料来源——国际 原料市场。 先进的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使得跨国扩张能够实现, 也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6、传导机制 不论是驱动机制 还是作用机制,又都是通过传导机制 对各国经济运行发挥其作用的。 什么是传导机制?是指某些经济现象通过国际贸易和国 际金融渠道从一个国家传导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并 对该国经济产生作用的过程。
内 容
1、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的交换活动 。 2、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 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3、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 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 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欧美先进国家在胜利进军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开始在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它们以廉价 商品为武器,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在破坏这些国家原有 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以后,逐渐把这些国家的经济改 造成依赖于国际分工的单一经济。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 社会经济的破坏,比以往殖民主义所实行的一切政策更 为彻底。 到19世纪中期,欧美发达国家与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既对 立又互相依存的垂直性国际分工体系基本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1492年新大陆发现到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和国 际生产关系的最大特点,是暴力和掠夺。世界经 济和国际生产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 规则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赤裸裸的暴力和掠夺 基础上的。
2020/2/29
2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1492年新大陆发现到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三、世界经济的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 四、世界经济的成熟(1945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 五、202世0/2/2界9 经济的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8 代
2020/2/29
9
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是世界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之 一。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 从经济领域或经济因素着眼,另一种则以区域或国家 来考察。就前者而论,倾向性的意见认为,科技革命、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国际投资将继续增长,其速度将会超过国际贸易的增 长。今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将越来越多地是国际投 资而非国际贸易,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 变化”。
2020/2/29
6
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第一,新科技成果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
国际投资迅速增长。
第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妨碍全球经济合作的政治障碍和体制障碍已经大大削弱, 全球经济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 17世纪末各国农业和人口下降,荷兰的 商业地位受到打击,依靠商业建立起来 的霸主地位丧失,让位于工业强国—英 国。
(二)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大约300年时间里,英 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 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准备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 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
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
• (1)经济增长缓慢 • 世界战争12年。一战使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12.3%;二战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4.76%,但 国民收入的60-70%用于军费开支。 • 危机和萧条12年,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 使世界工业下降了37.2%,主要工业国至少倒 退10年,多则几十年, • 1924—1929年经济高涨,世界工业生产较战 前增长了45%。
•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 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享有特权。它垄 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拥有东南亚的种 植园,将东方产品---香料、火兰、蓝靛、 棉花、蔗糖和木材销往欧洲
• 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进行欺诈性贸 易、海盗抢掠和奴隶贸易。
• 17世纪中叶,荷兰的海外势力超过了西 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大的殖民强 国。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 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 世界经济中心和国际信贷中心。
器大工业准备了物质条件 •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 战胜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取得海外霸权 • 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处于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地位。
• 1870年工业生产占世界32% • 1870年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位。 •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向欧美和殖民地资本输出

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

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

• 世界经济格局:
•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
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种结构、 规模和态势。
• (1)其核心是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
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 (2)其特点是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
• (3)其主角是只有具备强大的①国内经济力、
第一章 世界经济概述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本章对这门
课程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在本书中起到总括的作用。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对世界经济
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 别是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及世界经 济格局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国际
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
• 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苏联、东欧的经
济实力增长较快。1968年,苏联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
• ②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在亚洲、拉
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如: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
湾;
• 拉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形成,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战前世界经 济格局的变化。本章为后面其他章节 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地理大发现、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史等背景知识。
学习重点
• 本章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内涵、成因和表现,因为战后世 界经济新发展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或者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 球化。
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自然条件的差别不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决
定性的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并不能保证某种生产 活动一定能够进行。 再次,自然条件的差别本身也不能提供联结各国
不同生产领域的交通、市场等媒介。在传统的农业社
会,虽然各国之间存在着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与此相适 应的生产领域的差异,但是它们基本上处于孤立和封 闭状态,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经济联系。
注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时代)——生产力进一步 发展(电力、汽车制造、钢铁、石化等重工业的发展)——处 于国际分工中心的欧美先进国家间形成了工业品专业化生产的 国际分工。 注意: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成为 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即
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
劳动分工,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
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制约和影响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地理位置 和国土面积等等,即资源禀赋。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技
英国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
德国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
产业内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
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在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 或价格上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和交换。 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对于拖拉机,美国着重 发展大功率的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英国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 生产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在喷气式飞机、原子能发电
混合型分工:指一个国家既参与垂直型分工又参与水 平型分工。
德国是混合型分工的典型代表。它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
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
国家则是“水平型”的。严格意义上讲,当代国际分工体系 中,完全属于垂直型分工或水平型分工的国家几乎是不存 在的,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既存在垂直型分工,也存在水平 型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萌芽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新发展
世界市场的萌芽: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区域性国际市场逐渐扩
大完善,最终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过程:
15世纪,以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
注意:西欧各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 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工厂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
业——生产力发展——生产的海外扩张(供给和需求)—— 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及其欧美工业先进国家与广大亚非拉 地区形成了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和(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世界
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注意:
1.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狭义到广义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最初含义:指世界商品市场,因为在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发展初期,世界流通领域只限于商品的国际交换。 随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又出现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 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和国际劳务市场等。
第一篇 世界经济的形成
基础与发展动力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世界 市场与科技革命
1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科技革命
第一节 国 际 分 工 第二节 世 界 市 场 第三节 科技革命
第一节 国 际 分 工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 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产业间分工: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
分工。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 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 异。因此,各类工业 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分工日趋重 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 的产品,从而提高各自的经济福利。 例如,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
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化地展开
到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其中的“产品”指最终产 品或资本品;“生产过程”既可以比较狭义地理解为 包括若干加工工序环节的制造过程,也可以广义理解 为“从原料到消费者”、包含产品设计、品牌管理、 制造、流通等环节的大“生产”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 善,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产业链的诸多环 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厂商,从资 源最优配置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有利的区位进行相关 产业链的生产布局,使得传统的主要以产品和产业为界限的 分工,逐渐演变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内部某个环节或某个 工序的分工(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要素分工)。这种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
萌芽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前。 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扩大(从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 岸)——手工业到工厂手工业的转变——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的初步的国际分工。
上游国家:主要是进口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具有较高技术 水平和附加价值的工业制成品; 下游国家:主要为上游国家提供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较低 的初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原料等,进口工业制成品。
(二)水平型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或相近的相同
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工业制成品上的国际分工。

产业间分工 产业内分工 产品内分工
(二)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分工带有强制性和 掠夺性。
国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促进世界经济产出效率的提高;
第三,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世界经济中的利益分配
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利用它们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上 的优势地位和强权,逐步地把广大落后国家经济改造成 单一结构和畸形发展的殖民地经济,加深这些国家经济 的片面性、脆弱性和依附性。 在世界经济被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条件下,国际分工总 是要成为国际资本用来控制和剥削其他国家的途径和工具。
站、电子计算机、汽车、电视机等大批量生产时所需的各种零、配件或
部件往往在不同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德国“拜耳”公司以它所生产的中 间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地上万家的化工厂,制造各种化学成品。
(3)产品内分工:是区分传统产业间、产业内分工
的一种新型国际分工类型,基本涵义是某种产品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存在;
机器大工业体系的建立:世界市场商品结构的变化;
世界市场价格机制的变化。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资本输出的加强,国际分工进一 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其标志: 多边贸易及支付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贸易惯例的产生; 较为稳固的销售渠道的建立。
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的最新特征,对世界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产品内分工概念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当代世界经济中 某些特征性。
第二,产品内分工概念对空前活跃的当代管理实践创新具 有理论解释作用,有可能为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一个对话沟通 的平台。 第三,产品内分工概念对于当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实践 和经验具有解释作用。 第四,利用产品内分工国际环境谋求自身经济发展,是 中国过去20 多年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因而产 品内分工概念和分析框架,对解读我国当代经济开放成长内 在机理和规律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
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是提高 经济效率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
第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总是围绕着生产力发展 水平高的国家运转的,那些只具备资源优势却不具备技术 优势的国家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深化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垂直型分工 :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与劳动密集型工序之间 的分工;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零部件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 产之间的分工; 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发达国家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产品的制造与加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中的上游国家和下游国家:
区域性市场:地中海贸易区,波罗的海贸易区,不列颠贸易
区等;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重商主
义政策的推行,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打破了原有相对封闭的
区域性市场,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早期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末—19世纪
70年代初
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使原本分散的国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深化阶段: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航天工业)—— 再 一次解放生产力——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不断削弱,而工业部门内部 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发展为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 基础的分工;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也 取得了新的发展; 国际分工从有形的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部门扩展;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成为一种新的 国际分工组织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