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摘要:本文引用当前数字博物馆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山西博物院信息化建设实践需要,按照可行的数字博物馆框架及运行模式,就本院遗产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出构想,并探讨实践的可行性。

关键词:博物馆遗产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

2001年起,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在全国启动了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文博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截至目前为止,先后有十余省区按照统—标准开展了文物藏品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搭建并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些综合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博物馆还率先开展了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应用尝试,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深入思考或讨论相关理论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启迪和实践指导。本文引用当前数字博物馆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山西博物院信息化建设实践需要,按照可行的数字博物馆框架及运行模式,就本院遗产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出构想,并探讨实践的可行。

一、山西博物院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现状山西博物院创立于1919年,已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保存并不限于山西境内遗存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类文物藏品20余万件组,古籍16万卷册。2001年,山西省作为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首批文物调查项目试点0-4~,,对山西博物院进行了文物底账调查和藏品影像的数字化工作,完成了文物藏品信息录入,拍摄藏品数码影像照片数万张。

2004年,随着山西博物院新址建设,即开始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光缆1300米,信息点300个,配置了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搭建覆盖全院的局域网,网内运行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图书文献信息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独立网络,山西博物院网站通过10M光纤宽带与互联网连接。另有安防、消防网络和楼宇控制系统用于重点区域的声控和视频监控,以及办公、服务区域的智能化管理。

2006年,购置仙期系列数码后背、爱玲珑摄影灯光系列、苹果图形工作站、高精度扫描设备等,配置了具有较高水准的影像工作室。采用数码后背和大尺寸胶片拍摄藏品图像资料,并配置了磁盘阵列(离线)存储高清晰图像数据,已累计存储藏品二维、三维影像和文献扫描、VR数据等近5个TB。

山西博物院下设文物信息中心,人员及知识结构涉及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文物摄影、新闻采编及博物馆学等,承担着本院数字遗产信息生产、管理和建设推广工作。参与本院遗产信息资源生产的相关部门有:保管部(藏品属性及档案信息录入)、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料数值化生产)、文物保护中13(藏品保护修复纪录)、发展部、文物研究中心(藏品价值发掘与评估)、陈列展览部(藏品展示设计)等。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1、建设目标再现和再认知是数字博物馆发展的一次理论创新,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山西博物院遗产资源特征,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和数据网络等先进技术,汇集遗产资源数据,搭建遗产资源数据的存储、加工、传播平台,按照可行的数字博物馆运行模式,实现遗产资源数据的互动与共享,向公众提供博物馆展示、教育、娱乐和科研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2、任务及成果建立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库。按照文物藏品类型和特点,建立以20万件馆藏文物I:116万册古籍为核心的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藏品信息资源数据库,古籍文献信

息资源数据库,影像资源数据库,以及经过多层次、多角度深度加工的文物专题信息资源库,为数字博物馆提供售息资是拌。

搭建文物信息资源存储平台。。系统整合现有基础设施,实施网络及存储扩容,改善存储环境。完善安全认证管理体系和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搭建文物信息资源存储平台,实现对文物信息资源库的系统整合,集成管理与动访问。

构建文物信息资源加工服务平台。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合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获取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及资源加工制作能力,构建结构完整的文物信息资源加工服务平台。为完成重点文物藏品信息的深度加工,实现各项信息服务提供核心素材。

搭建藏品信息资源展示平台。整合现有数字化服务终端、网站、有线电视、移动j言网络和其他数字化展示环境资源,搭建博物馆数字资源展示平台,为公众提供数字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和娱乐服务,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

三、总体架构与内容数字博物馆以博物馆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资源数据的存储、加工、展示传输等应用平台建设为目标,构成三位一体双向互动架构体系,通过对博物馆遗产信息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加工、存储,为遗产资源的保护、研究、提供准确依据,并通过数字网络完成展示传播,最大限度实现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博物馆遗产信息的不同需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存储安全管理、信息资源专题加工与服务和信息资源的网络互动展示传播等三个平台的建设,其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1、存储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文物信息资源存储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是系统设计的重点,具有基础性意义。将现有藏品、古籍文献和影像等独立系统,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和网络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实现资源数据存储功能的网络共享。建设内容包括:

存储环境改造、数据规则化处理、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安全四方面。

存储环境建设山西博物院目前尚无系统的数据存储设备,现有数据临时存放于各系统服务器中。目前有数码后背和4×5jk:尺寸胶片拍摄藏品图片数据、三维和VR数据,以及其它多媒体数据近5"1}1,采用磁盘阵列离线存储。随着新增数据的积累和增长,按照五年发展要求,拟将现有存储容量增加至40TB,网络带宽逐步扩充至500M,为数字博物馆信息资源库提供优良的存储环境。

数据规则化处理针对山西博物院遗产资源特征进行加工、整理,按照统—标准与规范,对物理状态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分类标引,提高资源数据的预想揭示、组织和检索的效果。遵循已有的元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字典,保证提供数据完整、有效、及时精确。按照指定的数据著录规则,支持图形、音视频数据和导入外部异质数据,以及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功能。

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对20万件馆藏珍贵文物及16万册古籍信息进行记录、分类、整理等规范化处理,建立管理和存储这些信息的索引数据库,并提供基于该索引数据库的检索。定义适当的目录结构模型,搭建文物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用户管理、资源查询、资源显示、目录管理、共享策略、系统维护等功能。

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网络软硬件运行的稳定和存储数据的安全。根据数字博物馆的特点,针对网络环境、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采取以下措施:在网络系统安装安全软硬件设备,防止不良入侵和网络病毒感染;针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系统,通过安全认证、用户权限,数据共享、传输的保密和加密措施,逐层保护数据安全;建立系统自动安全备份和异地备份系统,防止数据因紧急事件意外损毁。此外,在管理层面,还需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防止人为损坏。

2、藏品信息资源加工技术应用平台建设利用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已有的藏品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制作,为藏品保护和展示提供准确的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