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小说阅读

篇一:谈谈四大古典小说

谈谈四大古典小说

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也许是小时候经常看电视剧《西游记》的缘故,《西游记》是我最早去看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往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艰辛、降妖除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虔心向佛的唐僧,疾恶如仇的孙悟空,贪吃又不失可爱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有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唐僧师徒正是凭着执着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

我拜读的第二本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它是一本章回体历史小说,读它让我了解到那些久远的三国故事,有如身临其境般触摸那段历史:从“桃园结义”到“赤壁之战”再到“三国归晋”,认识了大仁大义的刘备,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阴险狡诈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在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中,我

最欣赏忠肝义胆的关羽,他降汉不降曹,华容道义释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

疗毒不怕疼,简直是忠、义、勇的化身,难怪被后世人顶礼膜拜,尊称为“武圣”、“关二爷”。另一部历史题材古典名著《水浒传》更向我们展示了“忠”、“义”这两种中华传统美德。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亲人、对朋友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义:就是正义,对真理的追求。《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人民除暴安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无不是在践行忠、义两字。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四大古典小说让我最难读懂的是《红楼梦》,只知道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爱情故事,但我还是懂得造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这让我庆幸我们能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读四大名著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历史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篇二:古典小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古典小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宁夏石嘴山三中叶国俊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了解古典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提高学生文化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能力。

(三)研究古典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二、研究指导(以《三国演义》为例)

(一)角度参考

1. 研究《三国演义》的结构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的特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及夸张的运用和语言的特色。

2. 研究关羽、诸葛亮、刘备、张飞、曹操、赵云、马谡等重要人物。

3. 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章节,如“失街亭”。

(二)过程参考

1. 熟读原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会选定切入点,对书中有关部分进行详读,从书中摘取有关材料,做成卡片。

2. 到图书馆查阅书卡或上网查阅相关书籍,找出与自己的研究重点相关的前人论述以及当今名家论述。

3. 对他人论述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形成自己的观点。

4. 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修正自己的观点。

5. 搜集资料,将自己的观点撰写成。

6. 进行论文交流或答辩。

(三) 研究提示

1. 《三国演义》结构宏大,完整细密,有条不紊,以曹刘双方矛盾为主线,描绘了波澜壮阔、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在具体写法上,或详写,或略写,或插叙,或倒叙,主次分明,注意铺垫。如写诸葛亮出山,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虚写其非凡之才;再写三顾茅庐,增添神秘色彩;而后让诸葛亮“隆中一席话,三分定天下”。你更喜欢小说的哪一方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时,既写出人物性格的主体特征,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周瑜的聪明嫉妒,又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曹操奸诈残忍而又善于引纳人才等等。对这些人物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是否赞成既定的结论?

3. 街亭之战,事关大局,各方面的矛盾斗争错综复杂。作者善于从人物的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相互对立中展示人物性格。诸葛亮深谋远虑,认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马谡认为“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诸葛亮认定街亭“守之极难”,马谡自诩熟读兵书,“岂一街亭不能守耶?”;诸葛亮要求安守街亭,马谡却要破敌立功;诸葛亮要求在要道之处下寨,马谡却偏在山上屯军;诸葛亮指出“司马懿非等闲之辈”,马谡却道“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人们由此得出诸葛亮深谋远

虑,胸有全局,知己知彼,谨慎小心;而马谡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死守教条,言过其实的结论。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看马谡的?

三、研究资料

1.《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11月北京第一版

2.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8月北京第一版

3. 《中国文学史》(下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4. 《名家评点四大名著》江天编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7月第一版

5.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上海书店影印

6. 《三国名人传说》(《山海经》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

7. 《< 三国演义> 浅论》董每勘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8. 《三国故事》林汉达编,少年儿童出版社

9. 《三国智谋精粹》霍雨佳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10. 《三国兴亡》(《五千年演义》丛书)辽宁少儿出版社

二、学生作品

岂能以成败论英雄

──为马谡鸣不平

朱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