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 回归教学本质——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观念必须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语文教育观念的确立,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评价的维度,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念思考语文是最美的学科,兼容了其它学科都有的美点。
语文素养也是人生活发展的必备素养。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许多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很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真是百花盛开,各具风采,使语文教学走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
然而,作为一个教学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得与失,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师应做导演,而不是演员,更不是观众。
新课程标准则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这本来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方式的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以学生学会为终极目的的。
然而,从我听得一些优质课、公开课来看,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一些语文课似乎过分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整个语文课堂放手交给学生,结果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辩论课、演讲会,不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教师被学生牵着走,淡化了教师的作用,看不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中所应起的不可替带的作用。
表面看来,课堂很热闹,学生发言也很积极,许多问题似乎也解决了,但仔细想想,如果这样就是语文课堂改革的话,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未免干的太轻松了!还要我们语文教师干什么呀!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改革,都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无论哪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编写的,都是有它自身的体系的。
它所要求达到的整体目标,是分解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中的,只有最基础的目标实现了,整体目标才能实现。
而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是学生所能做到的。
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生素养——谈初中语文课改体会

、
落实 自主学 习,倡导合作学 习、探究 学习
义务教 育初 中阶段 的学 生 , 自制 力还 较差 ,大 多数 学 生还 没有养 成 良好的学习 习惯 。作 为语文教师我们要 对学生 的学 习多加 引导、指导和督促 ,培养 学生养成 良好 的学习习 惯 。 叶圣 陶说 : “ 育 就 是 习惯 的培 养 。 ”好 的学 习 习惯 会 教 直接影 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 良好 习惯的养成不可 能是一蹴 而 就 的 。作 为 一个 称 职 的 语 文 教 师 ,切 不 可 忽 视 学 生 良好 学 习习惯 的养成 教育 。 比如 :在教学活动 之中 ,我们必须 要求 学 生 “ 要 规 规矩 矩 地 写 ,课 文 要 仔 仔 细 细 地 读 ,练 习要 踏 字 踏 实 实 地 做 , 作文 要 认 认 真 真 地 完 成 ” 。 语 文 教 师 只 有 立 足 于 课 堂 教 学 这 个 主 渠 道 , 才 能 有 效 指 导 、 督 促 学 生 养 成 良好 习 惯 。另 外 一 些 温 故 而 知 新 的 课 堂 常规 也 是 养 成 好 习惯 必 不 可 缺 的 。教 师 应 大 力 倡 导 , 努 力 寻 求 老 师 间 、 同 学 问 、师 生 间的合作与探 究使 ,师生在交流合作 中达成共识 ,在 思索探 求 中 增 长 智 慧 ,在 相 互 促进 中 共 同提 高 。
一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 泽 东主 席 认 为 : “ 书 是 学 习 ,使 用 也 是 学 习 , 而 且 读 是 更 重 要 的学 习 。 ”如 果 说 读 书 偏 重 于知 识 , 那 么 使 用 则 偏
重 于 实 践 和 训 练 。 尤其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之 后 ,读 了 书 不 进 行 训 练 , 不 能 运 用 于 实 践 , 即 使 读 的 书 再 多 , 学 习 再刻 苦 , 也 无 异 于 “ 脚 书 橱 ” , 除 了 眼 前 的 应 试 能 力 上不 去 , 将 来 对 他 两 人 及 社 会 更 是 毫 无 裨 益 的 。 语 文 学 科 不 是 一潭 死 水 。 下 面 仅 以作 文 为 例 分 析 一 下 , 老 师 讲 了写 作 要 求 :题 目要 新颖 、 选 材 要精当 、结构要 巧妙 ,语言要力求简 明、朴质 、生动,要 有 真 情 实 感 等 ,学 生只 记 住 了这 些 难 道 能 妙 笔 生花 吗 ? 语 文 素 养 的提 高 绝 不 能 走 形 式 , 必 须 结 合 实 际 反 复 训 练 ,才 能悟 出 要 领 。 新 课 程 语 文 教 科 书 把 学 生 的 语 文 实践 能 力 的 培 养 摆 在 了 重 要 位 置 。现 在 的初 中 生 大 多 好 动 、好 表 现 、 有个 性 。 如 果教 师硬 性地 训练 学生 的语文 实 践能力 ,效 果肯 定不理 想 。教师可根据课文 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表演 。如 《 社戏》 等 课 文 , 可 让 学 生 课 前 排 练 准 备 ,在 课 堂 上 分 角色 表 演 , 合 作 参 与演 课 本 剧 ,这 样 既加 深 了 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 同 时 又 培 养 了 学 生 的 语 言 实践 能 力 。 再 比如 :讲 《 峡 》 一课 , 先 三 把 郦 道元 的 《 峡 》 同 当 今 正 在 进 行 创 造 性 开 发 的 “ 峡 水 三 三 利 工 程 ” 联 系 起 来 ,再 让 同 学 、 老 师 搜 集 资料 , 自由发 挥 联 想 、想 象 ,一 同来 畅想 、 畅 说 、 畅 写 《 峡 ,我 爱 你 》 。 三 最后笔者认为 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和 网络 时代 的形 成,
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____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有幸参加了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新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并且深入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对如何教好初中语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首先,新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相比以往,新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以文为主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培训中,我学到了通过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布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型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总之,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更加活跃灵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比以往,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
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总之,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新教材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公正,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从多年来的实验来看,《语文课程标准》和与之配套的语文教材(语文版)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广大教师认为: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学生之福。
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和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体验。
就教师而言,有情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
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
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投入感情,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
教师若能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的,语文教师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
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还要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的理解。
这样师生互相交流,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情感。
二、语文教学要加大信息量语文教学要适应当前整个社会需要。
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的教材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但简明科学,而且高度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明和表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就不能看懂或理解不了知识的载体——各种书籍。
所以语文是名副其实的基础课,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
同时,人们思想学习,认识事物需要语言,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
这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表现。
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
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简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第1篇】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
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作业 、 试 , 是游戏、 流 、 考 而 交 比
赛 、 赏 。 任 何 束 缚 性 的 、 制 性 欣 压
的 教 学 形 式 只 能 给 学 生 套 上 枷
锁 , 果 只会 导 致 学 生 逃 离 。我 们 结
要 的是 身心的放松 , 等的交流 , 平
自主 的发 展 。
本没 有读书 的习惯 ,甚至有 的学
学教 育
对 语 文新 课 程 改 革 的思 考
围 韩 品 晶
内容 摘 要 : 下 , 改、 改成 为 主 题 , 时 教 课 到底 如 何 改 , 改成 什 么 样 , 数 专 家 学 者 前赴 后继 探 讨 研 究 。 文 仅 从 无 本
一
门新开发课 程在教学过程 中的几点与众不 同之处入手, 谈谈笔者对 于教 改、 课改的一点探 索与思考。
一
材 料与空间 , 要改变学 生 , 当其 首
冲改 变 我 们 自己 。 教与 学 的形式 也 不是 讲 授 、
说做到 了, 但我努力去做了。
“ 般 皆下 品 , 有 读 书 高 。 ” 万 唯 《 文 素 养 》 篇 即 讲 “ 读 ” 阅 语 开 阅 , 读 既是 对学 生性 格 的一 种培 养 , 也 是 开 阔 视 野 的 重 要 手 段 ,更 重 要 的 是 一 种 积 淀 。 但 很 多 学 生 根
自我 , 动 感 受 生 活 , 主 而不 是 无 视 。
二 .重 实 践 ” 正 落 到 实 处 “ 真
“ 注重 实践 ” 已是 老 话 , 更 但 多时候只是停 留在嘴上或者 形式
上 。在 我 的《 文 素养 》 上 , 敢 语 课 不
“ 文” , 读课 文 , 分段 落 , 语 上 读 分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若干思考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现状1.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已全面推广,但即便如此,不少的学校教育理念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知识,利用题海战术运用知识,不但学生苦不堪言,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高。
除了这些,教师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也不甚关心,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片面化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仗着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改革的有效成果并不重视与落实,仍是秉承着自己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了新课改推行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学生也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初中语文新课改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对绝大部分的教师而言,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点,提升语文的分数还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理论直接让新课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法真正落实,也难以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而初中语文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获得高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改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无论是学校管理层方面,还是教师都应与时俱进,将素质教育理念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促使素质教育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念,促使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
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开拓思维,锻炼能力,接受有效的教育。
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与理论指导。
故而,新课改在初中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推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推进新课改在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全体初中语文教师都应积极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

语文 教学是一 门向学生渗透 文学素养 的学科 。 个合格 的初 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 只是把课 本上 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给学生打下扎 实的文学底 蕴 ,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提升 自己的文化素养 和深 厚的文化 内涵 ,因此初 中语文教师应做 到扎扎 实实 读书、 写作 , 提高文学底蕴。语文教师还要在业余 时 间, 加 强专业文化 的学 习 , 了解更 多的理论知识 , 取 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加强对现代 教育技术 的认 识 , 熟 悉掌握其操作技巧 , 学习更 多先进有效 的教学思想 、 教学 理念并运用到教学过程 中,提高课 堂的教学效 率, 呈现 出一个有学识素质 、 有文化底蕴 、 有智慧 、 有 思想的语 文教 师形象 。
学教师 、 历史教师 , 甚 至 是 学 校 的管 理 人 员 。这 样 一 个多重身份的职位会使部的现象 。
2 . 初 中语 文教 师对 自己 的教 学 工 作 缺 乏 自我 评 估、 自我检 讨 、 自我 改 进
对于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很少主动进 行教学 的反思 、 检讨 、 评估 和改进 , 更多地则是 被动 地接 受学校 教学效 果考评 以及 学 生的教 学信 息反 馈。 比如 ,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 中学生反映 少, 课堂提 问不 积极 , 作业上交率低 , 迟到 旷课 或是 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的时候 ,没有去反思教学模式 是否 出现问题或是学生是否适应 ,也没有去找 出改 善出现状况的方式方法 , 而是随之发展。 同时由于部 分语文教师不善于 自我反思 ,很难 准确掌握学生 的 动向及进行 自我提升 , 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3 . 持 续教 师 的教 学反 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后的思考

张建 芳
课。 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 身发展的基 文能力又包括 了情感、 态度和思想。”
视 了 文本 教 学 的 特 点 和 重点
以 , 分 地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性 而 弱化 教 师 过
础是语文 素养 ,它既包括 了语文知识 、 语 的主导性 , 教师只作为点名者 、 旁观者 、 旁 听者 , 对学生 的错误发言不敢做任何 实质
属性 。 去 我 们 过分 重视 “ 基 ” 识 的 传 过 双 知 授和 训 练 , 在 不 重 视 “ 基 ” 识 的 传 授 现 双 知
文教师莫属 。例如《 安塞腰鼓》 一文 , 真实
地描绘 了一 幅幅壮 阔的场 面 , 让读者面对 地感受陕北 人民火热 、 奔腾 、 兴旺的生活 。
了 , 生 思 维 乱 了也 不 去 干 涉 , 恐 又 走 学 唯
误 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本身 , 不能脱 离语 文学科特点 去搞宽 泛的拓展 延伸和 所谓的综合能力培养 , 要在夯实语文基础 知识的基础 上开展综合性学 习。
关 键 词 : 中语 文 初 课堂教学
二、重视课堂教学 中的拓展延伸 , 忽 性的评价 , 么就模棱 两可 。课 堂秩 序乱 要 “ 课程 标准 ” 出了“ 提 综合性学 习 ” 的 崭新理念 , 强调语文学习要与其他课 程沟 上“ 满堂灌 ” “ 、 满堂问” 的老路 。就这样把 课堂交给 学生 ,就 任 由学生决定课 堂 的
性 呢?
过 去 的课 堂教 学绝 大多数 是 “ 老师 师只是 应付考试 ,把 知识灌 输于 一个个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教 学 设 计 , 要 是 老 师 讲 、 生 听” “ 堂 灌 ” “ 主 学 的 满 或 一言 堂 ” 老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韦想柱(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初级中学,甘肃通渭)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强化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文化传承与发展,更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表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培养能力,传承文化。
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感知语言文化,构建更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语文核心素养阐释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改革正全面推进,判断语文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实效最为重要的依据是核心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核心素养,并在教学中进行贯彻和落实,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核心素养代替此前的三维目标,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也是教育思想理念进一步创新的结果,更是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
语文教学要围绕学科特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实践。
(一)知识建构与运用语言学科要掌握语言知识,要构建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并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能够借助母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应熟练掌握母语的应用规则,在表达、写作中做到准确、贴切、生动、形象、自然。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语言背后是思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要通过语言的形式加以更好地体现。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思维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表达更严密,阅读文章更深入。
(三)审美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运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提高,借助语言表达交际、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鉴赏,利用已有的语言基础和思维能力感知作品的思想意识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创造能力。
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历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
几年下来,我对这个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结构做出了细致的规划和安排。
例如,我们教学中常强调语文“三维阅读”,即从字、词、句、篇章等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和理解。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将阅读和表达、写作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内容集中起来,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关联性,更符合语文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内涵。
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做出了精细的定位。
语文学科可分为文学阅读、语言运用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而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能理解文本信息和文学陈述,还要求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态度。
授课方法更加灵活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思维导图、智能阅读、合作学习等,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性能的提高。
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素质更加全面新课程标准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和独立思考。
同时,新课程标准对语文作业和测试也做了一系列调整和创新,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更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结总体而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初中语文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科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领略语文素养的魅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 素 养 积 累 兴 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倡增 强学生 的语 文素养是 当前 语 文教 学的一 大亮 点 ,也是 适应我 国 新 的课程 改革 要求 的一项重 要举措 。 为 了培 养学 生的语 文素养教 师可 以灵 活 的采 用实验 、交流 、调查 等活 动形 式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要 以 学 生 自主 参 与 、探 究为基 础 ,着力提 高学生 对字 词 句篇 的积 累量 、增 强学 生的语 感 、 提 高学 生的 思维品质 ,要 引导学 生养 成 正确 的语 文学 习方法 以及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为 了让学 生对语 文学 习产生 浓 厚的 兴趣 ,初 中语 文教 师还要 结合 其 他学 科 、联系学 生生活 以及现 代社 会 热 点 为 学 生 们 设 计 各 种 各 样 的 活 动 ,让 学生在 合作 与探究 中提升 语文 素养。 1 . 积 累字词 句篇 ,打牢 语文 素养
团 教学
领略语文素养的魅力
关 于初 中语文教 学 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兴化市戴泽初级 中学 武 云
【 摘 要】
语文 素养的养 成要 以学校语 文课
程 活 动 为 主 导 ,在 语 文 教 学 活 动 中 逐 渐 积淀 语文 知识 ,提 高个人 修养 ,最
终 形成 一个人 所特有 的语 文素养 。提 高学 生的语 文素养 不仅 是语 文教 学活 动 的 出发点 更是 关键 点 。要 想提 高 学 生的语 文素 养需要教 师合理 安排教 学
活 动 。要 想 方 设 法 调 动 起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要 为 学生创造 自主 实践的平 台 , 让他们 在 实践 中掌握 知识 与技能 ,要 着 力培 养 他 们 的探 索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教 师 还 要 引导 学 生 扩 展 自 己的 知 识 面 , 积 累 更 多 、 更 好 的语 言 素 材 。 感 受 中华 上 下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熏 陶 。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摘要] 初中阶段作为巩固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只有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好的说明。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情境创设信息技术一、现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教材课文要灵活运用(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
各单元以及课、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语引人入胜,着眼于引导师生对新单元主题、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
这些提示语文字优美,生动精彩,能吊起读者的胃口,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冲动,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2)朗读、品析要落实到位。
读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说的朗读,主要是指在课堂(早读)里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精彩文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不能丢。
品析,指的是品析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
”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肢解得体无完肤,而是要在一词一句的认知基础上,养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几段,如果不熟读,就很难完成练习四中的第一小题。
(3)背诵、默写小可忽视。
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背诵的,它不仅有助于发展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规范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眼高手低。
他们会说能道,但真正让他们说规范话、写规范字就差多了,学生手写出来的文字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默写,错别字多。
因此,我们要挖掘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让学生背诵和默写。
(4)文言文单元要科学安排。
教材将文言文的两个单元即五、六单元依次排列,教学中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将其中的一个单元提到期中考试前完成比较合理。
2.作文、口语交际要灵活多样各册教材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分别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之中。
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初中生们也亲身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了这场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思考的方法。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过去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但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并且注重语境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我们能更有效地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上丰富的讨论和活动,我们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
其次,新的课程改革将生活情境融入到语文教育中。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很难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而新的课程改革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材料和情境教学,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让我们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例如,在研究古诗时,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还让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很多实际操作的能力。
此外,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学学科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而新的课程改革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
同时,在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这样的改革使我们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也增加了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新的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为导向,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
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__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作文 写 作 、 r语 交 际 以及综 合 性 学 习等 方面 提 出 了具 体 学 习 ”教 学模 式成 效 较 为 明显 ,教师 可 以将 学 生 分 为多 个学 ]
要求 ,如 “ 能够 在 语 文 阅读 中初 步 熟 悉与 掌握 叙 述 、描 写 、 说 明、议 论 、抒 情 等表 达 方 式 ” 、 “ 步 了解 与 掌 握基 本 的 初 语 法 知 识 以 及 修 辞 手法 ”等 ,但 是在 部 分 教 师 的语 文 教 学 中 ,不容 忽 视地 存 在着 一 些弱 化 语 文 学科 工具 性 的现 象 ,表 现 在 解 读 课 文 内容 时 随 意 性 人 ,在 文 章 内容 发 挥 上 用 时过 多,对 文 本 的解 读 深入 程 度不 足 , 没有 注 重启 发 引 导学 生 感 悟 与研 究 重 点词 句在 具 体 语言 环 境 中 的含 义 ,甚 至有 将 语 文 习 小 组 ,提 出探 究 题 , 引 导 学 生 按 小 组 为 单位 进 行 学 习 讨
“ 到位 ” 齐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不 断 深 入 ,取 得 预期 的成 效 。 四 、 充分 体 现 语 文 教 学 和 谐 性 ,构 建 指 导 与 帮 助 作 用
“ 立体 式 ”
初 中语 文 教 学 改革 的 另一 个 重要 特 征就 是 教师 角 色 的有 效 改变 。教师 以往 充 当 的是语 文 知 识传 授 者 、学 习 过程 管 理
人文 性 是语 文 学科 的 一个 重 要特 征 ,教材 内容 大多 是 对 者和 学 习 成效 评 价 者 的角 色 ,在 新 课程 理 念 下 ,教 师应 该转 社会 生 活 的生 动 再现 与灵 活 表 达 ,与 学 生 的生 活与 思 想发 展 变 为学 生 学 习 的引 导者 和 帮助 者 角 色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教师
“ 融性 ” 交
之 处 ,尤其 要 注 重还 原语 文 教 学本 来 面 目,充 分体 现 语 文教
学 的j 具 性 、人 文性 ,体 现 教 学过 程 的互 动 性 与和 谐 性 。 二
一
传 统初 中语 文 的教 学模 式 过 注 重 教师 讲 解 ,单 向的灌
输模 式 忽 略 了学 生 内心 参 与教 学 双 边活 动 的欲 望 ,将学 生
( 素 云 南通 市通 州 区兴 东初 中 26 尹 2 6) 3 7
2O1 .1l 0
要 将 学 习主 动权 还 给 学 生 ,学 习 的主 要环 节 与 基本 过程 由学 生 来 完成 ,教 师只 是 在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过 程 中 发挥 “ 四两 拨
教 学 E 思 想 晶德教 育 的趋 势 。这砦 存 在 问题 应 该 引起 教师 千 斤 ”的效 用 ,对 学 生进 行 思 维方 式 与方 向等 方面 的 帮助 , 成
、
充 分 体 现 语 文 教 学 工 具 性 , 促 进 知 识 与 能 力 目标 做被 动 接 受知 识 的 容器 。在这 样 的 教学 模 式 下 ,学 生对 于语
文 学 习 的兴 趣 得 不 到 有 效 提 升 ,在 阅读 与 学 习 过 程 巾 的感 受 、体 会 以及 观 点缺 乏 有 效 的表 达 渠道 ,扼 杀 了学 生 的创新
实 际联 系较 为 紧密 ,对 于学 生 的情 感 感悟 、思想 发 展 以及 价
不应 该 再 单纯 地 将 问题 答 案直 接 交给 学 生 ,而 要 注重 设 置情
值观 形 成等 方面 具 有 重要 的影 响 , 此 ,教 师在 教 学 中要 能 境 、搭 建平 台 ,让学 生 的 思维 沿着 正确 的 方 向去探 寻 ,进 一
论 ,集 聚集 体 的智 慧, 依靠 自己的努 力 来获 得 问题 解 决 的方
式 ,教 师在 其 中侧 重 于进行 重 难 点 的点 拔 ,培 养 自主 学 习能 力与 团 队协 作 意识 。在 这种 教 学模 式 的运 用 中,教 师 要 妥善
处理 好 教师 “ 点拨 引 导 ”与 学 生 “ 作探 究 ”之 间 的关 系 , 合
够结 合 教学 内容 强 化 对学 生 的情 感 、 态度 和 价值 观 的熏 陶 。 例 如 在 教学 《 命 年 的同 想 》 内容 时 ,笔 者在 教 学 中将 人 文 本 步激 发 学 生动 腑 、动 口、动 手 的积 极 性 ,在 教 学 活动 中 实现 师 生 互动 的 良好 效果 。除此 之 外 ,教 师 还要 注 重对 学 生 的帮
人 们对 新生 活 的期 盼与 向往 ?2 、现 在春 节 习俗 较之 从前 有 什 可 以安排 优 秀 生 与后 进 生结 成 对子 ,尽可 能 为 班级 语 文学 刊
么 变化 ?3 、从 这些 变化 之 中可 以看 出什 么 ?在 第 一 问题 的 后 进 生营 造 良好 的学 习环 境与 条 件 。 个
性 内涵渗 透 其 中 ,在 学生 充 分预 习 的基 础 上 , 围绕 三个 问题 扶 , 利 用 课 余 时 间 帮助 学 爿 有 困 难 的 学 生 寻 找 学 习 薄 弱 环 开展讨 论 :l 、课文 中所 描 绘 的过年 习俗 中 ,什 么地 方体 现 了 节 ,制 定针 对 性补 救 措施 ,帮助 学 生 尽快 赶 整体 进度 ,也
“ 提升 ” 双
新课 程理 念 对语 文 教 学 目标提 出 了明 确要 求 ,在 帮 助 学 生掌 握基 础 的语 文 知 识之 外 ,还 要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能力 ,充 分发 挥语 文 学科 的丁 具性 作 用 。新 课 程标 准 在 写字 、 阅读 理
能力 。这 种现 象在 初 中语 文教 学 中仍 然 存在 ,教 师要 能 够存 曩 理 经纬 一 Nhomakorabea, l
提 升 语 文 素 养 回归教 学本 质
一 一
对初 中语文新课程 改革 中的几点思考
◎ 尹 素 云
新课 程 改革 是 一场 针 对传 统 教 育教 学 理念 与 方 式 的改 进 阅 读 分析 能 力 的 同 时 ,强化 了思 想 教 育成 效 。 一
与革 新 ,在 改 革 中 ,初 中语 文 教师 要 能够 找准 定位 ,紧 扣重 点 ,创 新 突破 ,纠 正与 改进 前语 文 教 学 中 ‘ 些不 尽 如 人意 三 、充 分 体 现 语 文 教 学 互 动 性 , 发 挥 引 导 与 自主 方 式
程 理念 ,让 初 中语 文 教学 回 归本 质 , 促进 学 生语 文 素养 的有
讨 论 巾 ,学 生从 人们 观 念 的变 化 、生 活 条件 的 改 善等 方面 进 效提 升 。
行 了 阐述 ,对 于时代 进 步 、社 会 发展 对 人们 生 活 带来 的 喜人
变 化具 有 了直 观 感知 ,激发 了学 生 的幸福 情 感 ,在 提 高 学 生
讨 论 中 ,学 生从 贴对 联 、 互致 祝 福等 习俗 中感 受 到 了人 们对 新 生活 的向往 之 情 ,在 第 一个 问题 的讨 论 中 ,学 生总 结 出 了 网络贺 卡 、 电话 拜年 、短信 拜 年 等新 风 俗 ,在 第 三个 问题 的 综 卜 述 ,新课 程 改 革对 初 中语 文 教 学带 来 了深 刻 的变 所 化 , 也提 出了进 一 步 的要 求 ,广 大 教 师要 能够 积 极 贯彻 新 课
的重视 ,在 教学 中充 分 按 照新 课 标 的要 求 ,强 化对 学 生 的语 文 知识 运 用 能力 训练 ,在 掌握 基 础知 识 的前 提 下 ,能 够 有 效 运用 各 种 方 法手 段 , 提高 语 文 教学 的 T 具性 。 二 、 充 分 体 现 语 文 教 学 人 文 性 , 实 现 情 感 与思 想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