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八仙之外形象的塑造看《东游记》创作得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八仙之外形象的塑造看《东游记》创作得失

摘要:《东游记》主要讲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同时在八仙之外作者还塑造了六十多个形象,包括太上老君、天仙、与八仙相关的高道形象、凡人和精怪等。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类型、写法、地位的分析,探究《东游记》这部小说的创作得失以及在明代社会上的宗教传播意义。

关键词:《东游记》;八仙之外的形象;形象塑造;创作得失

《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两卷五十六回,明朝吴元泰著,主要讲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以及钟吕大战、八仙过海的战争场面。吴元泰《东游记》同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杨志和的《西游记》一起合称为《四游记》,这部合集在神魔小说、通俗文学流行的明朝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如此,它还一直流传至今。在明朝之前也有很多以八仙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八仙的姓名、得道先后及过程等情况都不统一,从吴元泰的《东游记》问世之后,八仙的情况才固定下来,由此可见《东游记》这部小说在宣传道教思想尤其是八仙故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价值。对《东游记》的研究,人们主要把重点放在版本考证、八仙形象演变及其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等方面,小说中八仙之外形象的塑造情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本文将主要从八仙之外形象的塑造,分析研究《东游记》创作的意义和得失。

在八仙之外,《东游记》还塑造了六十多个形象各异、身份不同的形象,其中有人、有神、有鬼、有怪。他们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正是他们的存在,八仙的形象才得以完整、生动的展现出来,故事情节才得以顺利的发展,整部小说才显得丰满。对于这六十多个形象,我大致将他们分为四类。

一、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及与其相关的辅助人物形象

《东游记》可谓一部典型的道教小说,它不仅叙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同时也引入了道教史上鼎鼎有名的重量级人物太上老君。《东游记》是一本应时之作,是书商余象斗看准神魔小说销量好,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才请吴元泰创作的。小说完成之后,广受大众喜爱,在当时可谓是一本畅销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

眼球,开拓销路,自然要使用一些手段,引入道教重量级人物就是作者使用的手段之一。太上老君不仅在道教史上有着开山祖师爷的崇高地位,在民间同样也被百姓所熟知,深受百姓爱戴。引入太上老君,一方面可以增加小说整体的分量和销售量;另一方面,也变相的起到了宣传道教的作用。

其实,不仅道教小说,很多神魔小说都会涉及太上老君这一角色,但是《东游记》引入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其他。首先,在《东游记》中,太上老君是度化铁拐李成仙的神仙,而铁拐李又是八仙之首,由此可见太上老君不同一般的地位。其次,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将太上老君插入到铁拐李的成仙过程中,小说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专门介绍了一些与太上老君有关的故事。其实,有没有这一回对整部小说毫无影响,但作者却花费了一回的文字,如此安排意图就很明显了。第三,为了衬托太上老君的重量级位置,突出他的道行高深,还引入了许多与他相关的辅助形象,如尹喜、徐甲、宛丘先生等。

关于太上老君,作者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他传道铁拐李,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小说浓厚的道教色彩,如在第四回中,老君说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游心欲谈,浩气欲养,与物自然无私焉”等。这段话很有可能出自某道教典籍中,其中“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几句在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出现过,我们不妨大胆假设,这段话出自当时明朝流行的《道德经》版本也不无可能。另一方面,老君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第六回“铁拐托魂饿殍”中,铁拐李随老君遨游数日,欲辞归,老君“为之偈而遣之归”,偈曰: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正是这一偈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铁拐李托魂饿殍埋下了伏笔。最后一回“观音和好朝天”中,老君也有出场,但是这次的出场与前面的情况大不相同。因为还涉及到了如来和观音等,因此会在第三部分再进行说明。

二、天上的神仙

《东游记》中还塑造了一些天仙形象,如道教四大元帅、王母、玉帝、如来、观音、玄女、白牡丹等。下面以四大元帅和观音、如来为例。

马赵关温四大元帅也是道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多年以来在民间广受人民信仰。在《东游记》里,他们出现在八仙战龙王的故事中。当东海龙王把八仙推倒泰山、填平东海一事告诉玉帝后,玉帝大怒,先派马赵两位元帅前去征讨八仙,

未果,继而又派出关温两位元帅。通过前后两次征讨八仙我们可以看出马赵和关温四位元帅的性格差异。马赵领旨来到八仙面前,首先摆出一副怒容,并“高声”叫喊,当吕洞宾反问怎能听东海龙王一面之词时,赵元帅竟丢下一句“吾只奉玉帝圣旨,哪管汝等是非”后“举刀直向洞宾”,大打出手,结果战败而归,抹了一鼻子灰。再看关温两位元帅。两位元帅领旨后就先沟通到:“此行虽当助力,亦须问明是非,若龙王不得罪于八仙,八仙又安敢逞此强乎?……昨赵元帅过于刚暴,所以致此。” [1]通过这几段简单的语言描写,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马赵元帅尤其是赵元帅急躁、刚暴简单、惟命是从的性格和关温元帅通情达理、妥善的为人处事方式。通过四位元帅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在道教世界中天界和人间的共性,不仅人间各色人皆有,就是天上神仙也都并非一个样,他们同样也有七情六欲和各自的性格脾气。这样一来,自然拉近了神仙与凡人的距离,对于宣传道教思想又起了一层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正是有四位元帅前后不同的态度与做法,才促成了之后的发展局面,出现了铁拐李求助老君,观音和好朝天的结局。

说到铁拐李求助老君,这就要说起前面提到老君前后不同的事了。正在八仙要和马赵二元帅大打出手时,老君和如来到了,说“敌将休斗,待我讲和。”不一会儿,观音大士也来了。老君让观音分解此事。但观音却推辞不就,笑说“那洞宾最是轻薄。我向在洛阳造桥,被他多方调戏。”老君、如来听后大笑说“今有二老在,却不妨事也。”于是,三位大仙一起听八仙、龙王各自陈说。但“如来终是大呆,听了只念‘阿弥陀佛’;老君终是老肚,听了只说‘也罢也罢’,全无是非可否。”[2]最后还是观音一手解决了此事,老君、如来便说:“今日若非大士至此,吾二老全无主张矣。”单就这一段故事,我们就要读出许多不解。首先,老君一向是一个赏罚分明、公事公办的人,为什么对八仙和东海龙王的纠葛竟不能处理?这与之前传道铁拐李时那个神通广大的老君相比有些判若两人,让人不解。第二,突然从观音之口说出吕洞宾调戏她一事也令人不解,前后文毫无铺垫和照应,让人有种摸不着南北之感。观音一直给人的印象是端庄、稳重、谦逊、不苟言笑、法术高超,她怎会允许吕洞宾调笑她?吕洞宾又如何能调戏得了她?她又如何会在这种场合说出这件事?这些都一反常态,让人不解。但再细想,或许因为这是最后一回,结局又是皆大欢喜,作者用此手法增添一些幽默、轻松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