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2-V617F突变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JAK2基因Ⅴ617F宊变

JAK2基因Ⅴ617F宊变

JAK2基因Ⅴ617F宊变“JAK2基因Ⅴ617F宊变”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突变,它会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引发多种血液系统疾病。

该突变首次被发现于2005年,自此成为了研究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JAK2基因Ⅴ617F宊变”展开详细介绍。

一、“JAK2基因Ⅴ617F宊变”的基本概念JAK2全称为Janus kinase 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9p24区域,含有25个外显子。

JAK2对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JAK2基因的破坏和过度活化均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正常地增殖和分化,进而形成成熟的血细胞。

而“JAK2基因Ⅴ617F宊变”则改变了这个正常的过程,JAK2基因的宊变使骨髓干细胞过度增生,最终使其发展成为这种骨髓增殖性疾病(MPN)中的一种。

在这种突变情况下,JAK2基因上的Val-617氨基酸残基发生宊变,指单核苷酸由瓦林(V;guanine)变异成菸碱酰胺(F;adenine)。

这样的宊变会使JAK2基因激酶活性过度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对于血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使血液中产生过多因它促分裂的单核细胞或红细胞,导致骨髓组织出现增生或肿瘤性的改变。

二、“JAK2基因Ⅴ617F宊变”的发生机制二氧核苷酸依赖性-腺苷酸酰化酶(DNA polymerase)的突变是JAK2基因宊变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

这种突变通常由复制不完全或错误的DNA分子导致,其正负控机制也涉及到了多个胞质蛋白和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

同时,人体对辐射、电磁波等环境因素的照射也能够导致JAK2基因的突变。

此外,一些基因家族中的JAK家族成员(如:JAK1,JAK3)也可能通过竞争性激酶抑制剂的作用,降低JAK2活性从而造成细胞的AI和凋亡。

由于JAK2基因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宊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JAK2 V617F点突变的研究进展及其与ETS2 mRNA表达的相关性

JAK2 V617F点突变的研究进展及其与ETS2 mRNA表达的相关性
孙 国锋 综述 潘岐 审校( 邯郸 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 邯郸 060 ; 1 50 1 2河北 医科大学第二 医院血液科河北 河北 石家庄 00 0 ) 50 0
【 关键词J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JK 67 E S R A A 2 1F T 2 N V m
慢 性 骨髓 增殖 性 疾病 (MP S 是 向 。
A 2与 J K 6 7 A 2V 1F点 突变 克隆性 疾病 , 在骨 髓 细胞 普 遍 增 生 的基 础 上 , 一 个 系 2 J K 某 由于 c D MP S发病 机制 的突破 是从 发 现高 表达 酪氨 列细胞增生尤其突出, 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世界卫
C/ B 并 生组织 ( O) WH 最新 关于 c D MP s分类 包括 如 下 7类 : 慢 酸激 酶活 性 的 B R A L融合 基 因开 始 的 , 且 其 他几
J K为非受体酪 氨酸蛋 白激酶 , A 分子量 10~ 4 2 10 基因。而 B R A L C / B 融合基因阴性的 c P S P 、T和 M D (V E D, 种家族成员 : K 、 J l A I ) MF 的分 子 生 物 学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明 了。20 05年 k a迄今在哺乳动物 中发现有 由 4 J K 、A 3和 T K A 2JR Y 2构 成 。J K A 2由 7个 同源 结 构 区构 J K 67 A 2V 1F点 突变 的发 现对于 揭示 上述 三种 疾病 的发
控作用 。即 J 2区域有 自我抑制 J K J H A 2酪氨酸激酶 活性的功能, 只有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信号刺激的情况 慢性 粒细胞 性 白血病 开 始 的。研 究 人员 发 现 约 9 % ~ 0 下才使造血细胞增殖、 分化。J K A 2在多种造血生长因 9 %C L 5 M 患者存在 P 染色体 一 ( ;2 (3 ;l ) P h t92 ) q4 q 1 ,h 子受体信号转导过程 中发挥关键作用 。受体信号转 J 染色体是 9号染色体长臂远端与 2 2号染色体长臂易 导起始 于 J l , K A( J 2活化 进 一 步激 活 SA , 进生 长 2 A T T促 位 , 由位 于 9号染 色体 长臂 的原 癌基 因 C—A L易位 即 B 增 殖相 关基 因转 录和翻译 而表 达上 调" 。 到2 2号染色体长臂 的断裂点集 中区 ( C ) B R 形成 B R C/ JK A 2在多种 造血 生长 因子受 体 信号 转 导 中发挥 关 A L融 合基 因 。B R A L融合 基 因表达 高酪 氨酸 激酶 B C/ B 键作用。值得注意 的是 , K J 2参与 c P s A M D 中造血祖细 活性 , 这是 C L的发病原因,M M C L的靶 向治疗药物伊马 胞 高度 敏 感 的 生 长 因 子 包 括 E O, M —C F I P G S ,L一3 , 替 尼 ( i P G R和 A l Kt D F , b 酪氨 酸 激 酶抑 制 剂 ) 的应 用使 S F, F一1T O的信 号转 导过程 。不 同 的激 酶抑制 剂 C I G ,P CL M 患者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 。 包括 J K A 2抑制剂及 J K A 2的 s N i A可以阻断红系集落 R 自 从发现了 P h染色体、( ;2 和 B R A L 特别 t9 2 ) C / B , 克隆( E ) E C 的形成 尤其在 P , c—X V Bl L在 E C含有 E 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后, 产生了 B R A L阳 C/ B 的幼红 细胞 中是上 调 的 _ 因 S A 5是 B l X 1 。 TT c — L的 主 性和 阴性 c P s的新概 念 和新 分类 方 法。与 B R A L MD C / B 要调控 者 , 以 J K / T T 所 A 2 S A 5通 路可 能 在 P 中 E C的 V E 阳性 的 C ML不 同, B R A L阴性 的 P 、 T和 I F患 在 C/ B VE M 形成 和其 他 M D 对 细 胞 因 子 的高 敏 感 性 中起 主 要 作 P 者没有发现可重复性染色体易位, 无特效治疗药物。 也 用。 + P P 9 是 V常见的一个染 色体异常 , 且约 3 % 的 0 近期 的一些研究揭示 了 B R A L阴性 的 c P S患者 中 C/B MD P V患者有染色体 9 P杂合性丢失 ( s o hto gsy 1 s f e r yoi , o e z t 广泛存在 的一种 特异性基 因突变 : K 67 。J K J 2V 1F A 2 A L H) , 染 色 体所 在 部 位 包 括 J K O 该 A 2基 因。这些 均 v lF的发现 为揭示 B R A L阴性 的 c D 67 C/ B MP S的发 病机 表明, K J 2可能与 c P s A M D 发生有关 。 20 05年 开 始 , 多个 研 究 组 ¨ 报 道发现 了 JK A2 通讯 作 者 : 咬 , 任 医 师 , 授 , 士 生 导师 , 潘 主 教 博 电话 : 3 1— 01

JAK2V617F_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_例

JAK2V617F_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_例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第一作者:石翠翠,女,42岁,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主要从事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E-mail:shicuicui2005@ 通讯作者:范建高,E-mail:138****8519@ ㊃病例报道㊃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石翠翠,徐正婕,周惠清,范建高㊀㊀ʌ关键词ɔ㊀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病例报道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3.036㊀㊀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JAK2V617F mutation positive myeloproliferative tumor:a case report㊀Shi Cuicui,,Xu Zhengjie,Zhou Huiqing,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㊀㊀ʌKey wordsɔ㊀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Myeloproliferative tumor;JAK2V617F mutation;Case report㊀㊀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导致血细胞增加㊁血液高凝,是非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重要病因㊂JAK2V617F基因突变可以帮助诊断MPN㊂我们报道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㊂该例患者脾脏显著肿大,一方面是由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PVCT㊁门脉高压和脾脏淤血造成,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亦是血细胞增殖和脾脏对血细胞的处理增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㊂抗凝治疗效果差,而应以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VB)为主㊂1㊀病例摘要患者女,36岁㊂因 发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年 于2022年7月25日收住我科㊂患者于2019年1月首次出现解黑便,量少,无呕血㊂当时查外周血白细胞为3.6ˑ109/L,红细胞2.66ˑ1012/L,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164ˑ109/L㊂网织红细胞为5. 8%㊂凝血酶原时间16.2秒㊂肝功能指标正常㊂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大量鲜血,充分吸引后可见胃底静脉曲张,血管上有活动性出血,反复吸引可见持续出血㊂行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㊂腹部超声提示脾脏肿大(脾厚6.6cm,肋下长8.9cm),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主干内栓子,脐静脉重新开放,肠系膜上静脉栓子,脾静脉增宽(脾静脉直径为1.1cm)㊂为排查门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行外周血JAK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提示JAK2 (V617F)基因突变㊂2019年2月~2020年12月患者至全国多家医院就诊,骨髓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约80%),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伴红系比例略增高㊂网状纤维染色为MF-0级㊂骨髓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㊂诊断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㊂给予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口服治疗5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未见脾脏明显缩小,遂停药㊂2017年体检发现脾肿大,当时血常规指标不详㊂入院查体:腹软,肝肋下未触及㊂脾肋下I线10cm,II 线12cm,III线0cm㊂移动性浊音阴性㊂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3.02ˑ109/L,红细胞4.00ˑ1012/L,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150ˑ109/L,网织红细胞3.6%㊂凝血酶原时间18.2s㊂血白蛋白37.1g/L,转氨酶㊁碱性磷酸酶㊁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㊂Fibroscan检测的脂肪衰减参数为230db/m,肝脏硬度为8.8kPa㊂腹部超声:门静脉海绵样变,脾脏约206.3ˑ55.3mm,脾门处脾静脉增宽(图1)㊂腹部CTA: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伴多发侧枝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脾裂增宽(图2)㊂2022年7月29日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静脉曲张,进一步行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EIS)治疗(图3)㊂请血液科会诊,考虑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血常规基本正常,建议随访㊂逐渐开放饮食,病情好转出院㊂嘱定期复查胃镜,避免外伤㊂图1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㊀肝门部血管迂曲;肝门部入肝血流(红色);脾门部血管;脾门部离脾向肝血流(蓝色,左至右)图2㊀腹部CTA 和门脉三维成像㊀提示肝门部㊁胆囊周围和胰头周围见多发迂曲血管影,门静脉主干增粗,内密度欠均匀㊂脾脏明显增大,脾裂增宽㊂增强后见食管下段㊁胃底部和周围明显强化迂曲的血管影图3㊀胃镜下表现㊀食管中段㊁食管下段㊁胃底静脉曲张和EIS 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左至右)2 讨论本文报道了一例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㊂骨髓增殖性肿瘤引发外周血细胞增加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㊂CTPV 是各种原因造成门静脉主干或分支㊁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血管内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保证入肝血流,在门静脉主干周围形成大量的侧支血管而引起的疾病[1]㊂该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尚可,无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期表现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门静脉高压所致,可出现反复消化道出血㊁不同程度腹水㊁黄疸㊁脾肿大和门脉性胆管疾病等㊂按病因可将CTPV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㊂原发性主要是由于门静脉或其主要分支先天畸形所致㊂继发性包括血栓㊁肿瘤侵犯㊁门静脉炎等致门静脉血流受阻㊂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CTPV 的主要成因,而PVT 的主要病因包括肝硬化㊁凝血功能异常㊁脾切除术后等㊂在不伴肝硬化的患者,PVT 通常与机体高凝状态有关㊂MPN 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包括红系㊁粒系和巨核系)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有核细胞增多,一般不出现成熟分化障碍[2]㊂MPN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s vera,PV)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㊂临床特点是外周血红细胞㊁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多,而细胞形态相对正常,易并发血栓和重要器官的栓塞㊂JAK2V617F 基因突变在MPN 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3]㊂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的MPN 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4]㊂MPN 是非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的重要病因㊂2012年的一项Meta 分析发现[5],MPN 在布加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流行率分别是30%~45%和25%~40%㊂在门静脉血栓患者,MPN 和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流行率分别是31.5%和27.7%㊂2019年来自西京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6],布加综合征患者MPN 的流行率只有6.3%,而在门静脉血栓患者中达到28.3%㊂血液系统所致的凝血异常与其他门静脉阻塞病因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其他常见的PVT 病因引起的促凝状态通常是短暂的,而血液系统病因(比如MPN)一般是不可逆的血栓形成,是血栓形成的永久和持续的危险因素[7]㊂本例患者脾脏显著肿大,一方面是由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门静脉海绵样变㊁门脉高压和脾静脉迂曲导致脾脏淤血所致㊂故患者服用芦可替尼(JAK 家族的选择性抑制剂,治疗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脾脏并没有明显缩小㊂脾脏的一个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吞噬衰老的血细胞㊂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时,其处理血细胞的功能增强,往往引起血细胞减少㊂而该患者的血常规提示血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㊂骨髓增殖性肿瘤本身使得外周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但是,门静脉高压和脾脏淤血导致脾脏显著肿大,对血细胞的破坏也相应增加㊂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而没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外周血表现㊂肝脏外科亦不建议该患者行脾脏切除㊂但需要注意的是,肿大的脾脏存在潜在的自发破裂的风险,需要叮嘱患者避免外伤和剧烈碰撞,加强防护㊂从治疗上讲,该患者目前血常规 基本正常 ,骨髓增殖和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达到 相对平衡 的状态,血液系统疾病暂不需要特殊处理㊂治疗CTPV 的目的旨在解除或缓解门脉高压,改善肝脏供血,预防或治疗消化道出血㊂应用抗凝治疗CTPV 是否有效尚未达成共识㊂长期抗凝治疗JAK2V617F 基因突变所致的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不容乐观㊂本例患者目前的治疗包括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㊁内镜治疗㊁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㊂临床研究表明,在控制曲张静脉急性出血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方面,胃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㊂综上所述,CTPV 的一类病因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比如骨髓增殖性肿瘤㊂对于CTPV 患者,建议完善JAK2V617F 等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排查血液系统疾病㊂该类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效果不乐观,而应以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㊂ʌ参考文献ɔ[1]Nicolas MI,Stephen HC,Armando T.Diagnosis,development,and treatment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irrhosis.Gastroenterology,2019,156(6):1582-1599.[2]Jerry LS.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N Engl J Med,2017,376(22):2168-2181.[3]Levine RL,Pardanani A,Tefferi A,et al.Role of JAK2in the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Nat Rev Cancer,2007,7(9):673-683.[4]夏亮,丁凯阳,蔡晓燕,等.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 基因突变与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0-593.[5]Smalberg JH,Arends LR,Valla DC,et al.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in Budd -Chiari syndrome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a meta -analysis.Blood,2012,120(25):4921-4928.[6]Jiahao F,et al.Prevalence of prothrombo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Budd -Chiari syndrome or non -cirrhotic nonmalignant portal vein thrombosis:a hospital -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35(7):1215-1222.[7]How J,Zhou A,Oh ST.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patho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Ther Adv Hematol,2017,8(3):107-118.(收稿:2022-11-04)(本文编辑:陈从新)。

JAK2 V617F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JAK2 V617F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2 J AK 2蛋 白及 J A K 2基 因 突 变
红细胞 生成素 ( e r y t h r o g e n i n , E P O ) 是 由肾间质 分泌 的参 与红 系造血 的重要 内分泌激 素 , 是生理条 件下红 细胞 生成 、 增殖 、 分 化、 成 熟的主要调控 因素 , 其与红系祖细胞上 的红 细胞 生成素受 体( E P O — R ) 结合后 , E P O — R的空 间构象 发生改变, 使与其结合 的
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 P o l y c y t h e m i a V e r a , P V ) , 是 一种原因未 明
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 为 骨髓 增殖性肿瘤 ( m y e l o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 , M P N ) 中的一 种 , 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 , 红细胞过度增生引
这个 区域 的结构 出现 变异 , 其 自动抑制功 能将 消失 。 完整 的 J H2
J A K 2 磷 酸 化激 活 , 继 而使 胞浆 内多种 信 号转 导 因 子一s T A T .
M A P K, P I 3 K等活化 , 调节核 内 D N A 的转 录和翻译 , 促进红 系造 血。 临床观察发现 , P V患者血清 E P O水平并不增高, 甚至减低 , 但其外周血 中红 细胞绝对 值却 明显增 多。体 外培养显示 。 P V患 者 的造 血干, 祖细胞 ( HS P C ) 对E P O以及多种 造血 生长 因子 高度 敏感。P V患者 的 H S P C能在不含 E P O的血 清培养液 中继续增殖
起全血容量增多及血液粘 稠度增 加 , 常伴 白细胞 和血小板增 多 , 病情进展可 出现骨髓纤维 化或 向急性 白血病转化 。临床表现有 皮肤红紫 、 肝脾肿大 、 高尿 酸血症、 高血 压等 , 可并发 血栓栓塞和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 PT)是一种
造成骨髓异常增生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

其常见症状为头痛、眩晕、出血或血栓性并发症等,严重者可导致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病理学上,PT主要表现为骨
髓增生、巨核细胞增生和功能不良,以及外周血中巨核细胞增多和高度增生的血小板。

因此,PT的诊断主要通过骨髓穿刺
活检和外周血检查。

而JAK2-V617F基因突变也是PT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学异常。

JAK2是一个对胞外信号转导具有重要作用的酪氨酸激酶,而其V617F变异导致了JAK2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在尤
其是血液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存活等方面出现了异常。

研究表明,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频率达到了60%-70%,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对PT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PT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骨髓增生、巨核细胞增生和
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增加。

同时,JAK2-V617F
基因突变也是PT的常见遗传学异常之一。

鉴于PT具有较高
的致死率,因此及早发现并进行基因检测和治疗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

于红细胞数量及容量增大导致的系列 临
Q I Aa mpD NAmi n i k i t 按说 明提取 白细
表示 , 组问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 比 P<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一
床症状 , 可 伴 有 白细 胞 和 血 小 板 的异 常 胞 基 因 组 D N A。D N A终浓度为 1 0 0~ 较 采 用 检验 或 F i s h e r S确 切 概 率法 。
按常规采集 患者 的病史、 症状 、 体征 、 相 关影象学检查、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骨髓常规形态+ 活检+ 染 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 F I S H) / 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 ) 检测 B C R . A B L融合基因、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按 WHO
标准诊断分型。 抽提 D NA, 采 用 等 位 基 因特 异性 P C R 结合 基 因测 序检 测 J A K 2 V6 1 7 F突 变 的存 在 。 结果 3 4例
P V患者中 l l 例患者 J AK 2 V6 1 7 F突变 阳性 。结论 而可作为骨髓增值性疾病的候选基因。
【 关键 词】 红细 胞 增 多症 , 真性 ; 突变 ; J AK 2
J A K2多种造血 生长 因子受体信 号转导 中发挥关键作用 , 因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4 . 0 9 . 0 1 2
据, 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照相、 分析 。
AS . P C R扩 增 产 物经 回收 、 纯 化后 , 由上
正确 。突变位点碱基 G. T 。说 明实验体

JAK2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初步研究

JAK2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初步研究
1 对 象和 方 法
21 E . T患者 P R产物琼脂糖凝胶 电泳 结果 :见图 1 l C 。8
P R产 物 电 泳后 出现 4 1b C 5 ’p和 2 9b 7 p两 条 产 物 的 为 突变 阳 性 标 本 , 出 现 4 1b 只 5 p产物 的 为 阴性 标 本 。
J K V 1F阴性结果 ; : A 2 67 8 正常对照
图l E T患 者 P R扩 增 后 琼 脂 糖凝 胶 电泳 结 果 C
限公 司合成。P 在野生型和突变型 D A中均可出现 ,, , N P 为突 变特异性引物 , 跨越 G T突变位点 , C端倒数第二位碱基 — 其
为 错 配 设 计 。 正 义 引 物 P .序 列 为 : 一 C C — 5 CTA G A G r A G C 一 反 义 引物 序 列 为 :'A I C 一 A C T G T G A 3; 5- T' 丌1 G
T C r1r A A G 一 P 序 歹 为 : GI r C r C C — C T ’ -C C A A 3 ; 1 5一 A T A T T I I Tr C T T C C A A 3 引 物 P 和 P 扩 增 片 段 长 度 4 1b ; G C C A A A 一 . 5 p
现 G T突变 者 为 阳性 。 —
1 统计学 处理 : . 6 采用 S S 1. PS 1 0统计软件 , 数资料采用 计 检 验。
2 结 果
我们采用等位基 因特 异性 聚合酶链 反应 (C 的方法对 3 P R) 2 例E T患者进行 J K V 1F的检测 , A 2 67 报告如下。
2 . 基 因 测 序 结 果 :C 扩 增 产 物 经 纯 化 测 序 后 , 2 PR 与 G nb n e ea k中提供的序列及野生型进行 对比 . 阳性标 本显示为 T峰 , 阴性标本显 示为 G峰 , 证实 突变型 D A存 在突变 , N 即 JK A 2基因 l 2号外显子第 14 8 9位核苷酸 G被 T所取代 。证

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 V617F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 V617F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 关键 词 】 骨 髓 增 殖性 疾 病 ; 等位 基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中图 分 类 号 : 4 . 1 R5 1 3 R4 6 6 ;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4 3 2 1 0 ~0 2 0 l 7 1 0( 0 0) 10 4 - 3
测 提高 2 . ; T 的 阳性 率 为 4 . , P R R 1 27 E 2 3 比 e — F P的 阳性 牢 ( 4 6 ) 测 提 高 7 7 。具 中 经 P R R I 3 . 榆 . e — F P检 测 的 阳 性 样 本 全 部 包 含在 A - e s P R检 测 的 阳忡 样本 之 l , 者结 果 均 与 测 序结 果相 符 。结 论 }二 1 作 简便 、 捷 , 快 更具 有 临 床 大 规模 榆测 的应 用 价 值 。 AS P R 与 P R R 1 —e e F P相 比 检测 敏 感 性 高 , 操 且
【 要 】 目的 摘 研 究较 好 的 柃 测 骨髓 增 生 性 疾 病 ( D) 者 中 J MP 患 AK2 突 变 的 方法 。方 法 ” 点 分别 应 用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一
限制 性 片段 长度 多 态 性 技术 ( e ~ F )等 位 皋 囚 特 异 性 聚合 酶 链 式 反 应 ( — e ) 测 1 P RR I 、 P ASP R 检 6例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 MI)2 C 、 2 例 真性 红 细 胞 增 多 症 ( V) 2 P 、6例 原发 性 m小 板 增 多 症 ( T) 1 E 、2例 慢 性 特 发 性 骨 髓 纤 维 化 (MF 外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基 因组 D I ) NA J K2 突 变 , 果经 测 序 鉴 定 。结 果 测 序 证 实 经 A I R 柃 测 P 的 阳 牢 为 7 . , P;— F A ” 点 结 C V 27 比 C R I R P的 阳 性 率 (O ) 5 检

JAK2 V617F点突变在骨髓增生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JAK2 V617F点突变在骨髓增生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JAK2 V617F点突变在骨髓增生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骨髓增生性肿瘤是一组由于骨髓细胞增生异常而导致的恶性肿瘤, 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JAK2 V617F点突变被认为是这些骨髓增生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病因,本文将详细介绍JAK2 V617F点突变对骨髓增生性肿瘤的作用和研究现状。

一、JAK2 V617F点突变的发现与功能JAK2 V617F点突变是指JAK2基因中第617位氨基酸的瓦尔尤型(Val)被突变成苯丙氨酸(Phe)。

研究发现JAK2 V617F点突变在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肿瘤中非常常见。

此外,JAK2 V617F点突变还可以预测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病程发展和预后。

JAK2 V617F点突变会活化JAK2酪氨酸激酶,促进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

JAK2 V617F点突变会导致细胞的抗凋亡功能增强,在骨髓增生性肿瘤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JAK2 V617F点突变还会改变细胞的信号转导路径,促进细胞转化和恶性转化。

二、JAK2 V617F点突变与骨髓增生性肿瘤的关系1.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处于B细胞发育线中的血液系统肿瘤。

多数研究表明,JAK2 V617F点突变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中的发生率较低,但可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过程中,JAK2 V617F点突变会影响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转导,进而抑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此外,JAK2 V617F点突变还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分泌功能,导致临床症状的加重。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由于纤维细胞增生而导致骨髓纤维化的病变。

研究表明,JAK2 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的发生率较高,预示着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JAK2 V617F点突变通过激活信号通路,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纤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骨髓纤维化的发生。

作用于JAK2V617F点突变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用于JAK2V617F点突变的药物研究进展
西垦堕 杂志 2 0 1 5 年第 1 0 卷第 3 期 Wo r l d J o u r h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W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2 0 1 5 , V o 1 . 1 0 , N o . 3


显示 , J A K 2 V 6 1 7 F突 变 阳性 的 MP D患
者较 突变 阴性 的患 者 具 有 更 为 典 型 的瘀 证 表 现 , 更
高 的血栓 事 件 发 生 率 , 更容易发 生脑梗死 , 脾 脏 肿 大更 为显 著 , 且 与 突 变 负 荷呈 正 相 关 。这 一 现 象 可 能与 突变 导致 患者凝 血 功能亢 进有 关 l 2 。 针对 这一 系 列 突 变 阳性 与 突 变 阴性 之 间 的 显
・4 2 K 2 V 6 1 7 F点 突 变 的药 物研 究 进 展
应 秋 华 杨 文 华 【 摘 要】 J A K 2 V 6 1 7 F点突变是酪氨酸激酶——J Al < 2的第 6 1 7位缬 氨酸密码 子被苯丙 氨酸 的密
码子取代所致 。该 突变基 因在 骨髓增殖 性疾病 ( m y e l o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 M P D) 的形成 及临床表 现的
变 =2 9 . 6 %: 5 . 1 %; P <0 . 0 5) 。此 外 , 多 个 研
酶, 在多种与造血相关 的影响因素的信号传导 中具 有 重要 作 用 。J A K 2 V 6 1 7 F 的 突 变 是 由 于第 6 1 7位
非 激酶 区域 ( J H 2 ) 原本 的缬 氨 酸 的密 码 子被 苯 丙 氨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其中JAK2V617F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干扰素α和羟基脲被广泛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但其对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α和羟基脲联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估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在当前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对干扰素α和羟基脲联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组合治疗对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干扰素α和羟基脲联合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新的治疗方案。

通过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该疾病的选择,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干扰素α和羟基脲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和方向。

通过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该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希望和福音。

1.3 研究意义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导致异常增殖和分化,加重患者病情。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是当前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常用的药物,但其单独使用效果有限,且容易导致药物抗性和不良反应。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原理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原理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原理引言: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的原理,包括基因突变的定义、检测方法、检测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正文:一、基因突变的定义1.1 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1.2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突变,主要与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

该突变导致JAK2基因在第617位氨基酸处的点突变,从而使得JAK2蛋白激酶活性增强,进而导致细胞增殖异常。

二、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2.1 PCR检测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利用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2.2 测序法测序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基因序列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测序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与正常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2.3 荧光PCR法荧光PCR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荧光PCR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三、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的原理3.1 JAK2基因突变的影响人jak2-v617f基因突变导致JAK2蛋白激酶活性增强,进而使细胞增殖异常。

这种异常细胞增殖可以导致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发生,如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2 检测突变的目的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旨在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检测原理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利用测序或荧光PCR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

jak2v617f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

jak2v617f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

题目: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突变频率分析一、介绍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的突变,在多种疾病中都有发现。

它可以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细胞增多症和其他相关疾病。

这一突变的检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1. 临床研究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

2. 不同疾病类型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原发性血细胞增多症中的发生率高达95,而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发生率约为50。

3. 不同人裙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亚洲人裙中的分布率相对较低。

三、影响jak2v617f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1. 芳龄:研究表明,随着芳龄的增加,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2. 性别:男性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女性患者略高。

3. 疾病类型:不同的骨髓增生性肿瘤类型对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有不同的影响。

四、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1.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

2. 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随着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有望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五、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突变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研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以上是关于jak2v617f基因突变突变频率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六、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骨髓增生性肿瘤是一类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引言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由骨髓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V)和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JAK2V617F 基因突变是MPN最常见的遗传突变,在PV、PMF和MDS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测率。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干扰素治疗等,但对于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来说,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干扰素α和羟基脲是目前治疗MPN常用的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疾病的进展。

干扰素α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羟基脲则主要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本文旨在分析干扰素α和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共计100例。

50例患者接受了干扰素α治疗,50例患者接受了羟基脲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及JAK2V617F突变检测,并进行了长期随访。

结果在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中,50%的患者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症状缓解,20%的患者出现了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30%的患者出现了JAK2V617F基因突变消失。

相比之下,在接受羟基脲治疗的患者中,70%的患者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症状缓解,10%的患者出现了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20%的患者出现了JAK2V617F基因突变消失。

两种治疗方案在短期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长期随访中,干扰素α治疗组的患者更加稳定,且较少出现血液学恶变并发症。

结论针对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干扰素α和羟基脲均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但在长期治疗中,干扰素α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JAK2V617F_突变背景下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型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JAK2V617F_突变背景下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型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㊀㊀[摘要]㊀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是一组以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血液肿瘤㊂JAK2V617F突变常见于MPNs,是诊断标准之一,其通过突变频率影响MPNs表型异质性㊂此外,信号通路㊁表观遗传学修饰㊁免疫异常㊁生活方式和其他一些因素也参与JAK2V617F相关的MPNs的异质性㊂该文对JAK2V617F影响MPNs表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㊀㊀[关键词]㊀骨髓增殖性肿瘤;㊀JAK2V617F;㊀表型异质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51 3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21-05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21Advancesinclinicalphenotypicheterogeneity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inthecontextofJAK2V617Fmutation㊀XIANGDan⁃hong,HUANGJian.DepartmentofHematology,theFourthAffiliatedHospital,Zhejia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Zhejiang322000,China㊀㊀[Abstract]㊀Breakpointclusterregion⁃Abelson(BCR⁃ABL)negative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s)areagroupofchronicbloodcancer,characterizedbyclonalproliferationofhematopoieticstemprogenitorcells.ThemutationofJAK2V617FiscommoninMPNsandisoneofthemajordiagnosticcriteriaforMPNs.JAK2V617Faffectsthephe⁃notypicheterogeneityinMPNsthroughmutationfrequency.Inaddition,signalingpathway,epigeneticmodifications,immuneabnormality,lifestyleandotherfactorsalsoplayrolesinphenotypicheterogeneity.Inthispaper,wereviewtheadvancesintheeffectofJAK2V617FonMPNsphenotype.㊀㊀[Keywords]㊀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s);㊀JAK2V617F;㊀Phenotypicheterogeneity㊀㊀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异质性疾病,伴随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增多㊂典型的费城染色体阴性MPNs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osis,ET)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myelofibrosis,PMF)㊂MPNs血栓形成风险及进展急性白血病风险较高,不同表型之间的预后有显著差异,肿瘤表型异质性是其预后差异的重要原因㊂PMF患者的寿命显著低于ET和PV患者,更易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㊂MPNs表型之间存在动态演变的趋势,遗传信息和慢性炎症变化促使疾病表现为不同表型[2]㊂克隆演化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MPNs亚型变化,使疾病复杂化及治疗动态化㊂本综述从MPNs表型异质性角度深入理解驱动基因JAK2V617F突变背景下MPNs的发生发展,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㊂1㊀MPNs费城染色体阴性MPNs患者中,经检测,多数患者可有JAK2V617F基因突变㊁CALR基因突变或MPL基因突变㊂然而,3种基因突变通常是相互排斥的,但偶有报道存在2种突变共存的现象㊂其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可存在上述3种表型中㊂95%的PV患者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ET和PMF中,50% 60%的患者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3]㊂MPL基因突变和CALR基因突变只在ET和PMF中发现,并未在PV中发现[4]㊂3种经典亚型的MPNs都可以出现JAK2V617F突变,但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却有显著区别㊂典型的PV患者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升高或血细胞比容增加;ET患者则表现为外周血小板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增殖;PMF分为纤维化前期和明显纤维化期,前者血常规表现与ET相似,诊断纤维化前期更依赖于骨髓组织学差别,可见巨核细胞成熟异常和染色质折叠异常㊂明显骨髓纤维化期可出现进行性血细胞减少㊁脾肿大㊁骨髓纤维化程度达到2级或3级㊂在预后方面,PMF预后最差,其次为PV㊁ET㊂约20%的PMF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未进展患者死于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㊁出血或炎症等)的风险也较大[5],中位生存期为5 9年㊂血栓形成是PV和ET的主要生存风险因素,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年和18年[6]㊂研究表明,JAK2V617F突变从多方面影响MPNs的表型,导致不同的临床特点㊂2㊀JAK⁃STAT通路及JAK激活机制2 1㊀JAK⁃STAT通路㊀J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体细胞中,作为主要细胞因子受体下游的信号传递器[7],干细胞因子和FLT3配体等造血干细胞调节剂利用JAK2在细胞内进行转导,促进免疫和造血干细胞的增殖㊁分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㊂有研究证明,在敲除JAK2基因的小鼠中发现正常红细胞的缺失,小鼠不久后死于严重贫血[8]㊂JAK蛋白包含4个结构域:FERM结构域㊁SH2结构域㊁JH2结构域和JH1结构域㊂FERM结构域和SH2结构域共同形成一个整合的结构单元,与细胞因子受体非共价结合,介导受体酪氨酸磷酸化并募集STATs蛋白[9],继而促进下游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的磷酸化㊂STATs是DNA结合蛋白,包含7个成员(STAT1㊁STAT2㊁STAT3㊁STAT4㊁STAT5a㊁STAT5b㊁STAT6)㊂磷酸化的STATs发生二聚化,并从细胞膜转移到细胞核调节靶基因的转录[10]㊂除STATs外,还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肌醇3⁃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它们共同导致骨髓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㊂JAK2⁃STAT通路负责将细胞外化学信号传入细胞核,参与细胞代谢㊁细胞周期控制㊁细胞凋亡㊁DNA损伤,直接或间接影响转录[11]㊂而异常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是MPNs的发病机制,引发造血干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㊁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表现出超敏反应,刺激造血干细胞过度增殖㊂2 2㊀JAK2的激活机制㊀JH2结构域与JH1结构域相似,但缺乏激酶活性,对JH1结构域起到负向调节作用㊂激酶蛋白生理活性依赖于JH2结构域负性调控㊂激酶活性失调导致造血干细胞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超敏性,是MPNs发病的基础环节㊂Y1007和Y1008是JAK2激酶结构域内2个潜在调节位点,Y1007的累积可导致JAK2活性的重新激活[12]㊂JH2中Ser523和Try570的自磷酸化,可使JH2和JH1之间产生静电作用,抑制JH1编码的酪氨酸激酶活性㊂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影响JH2对JH1的负向调节作用㊂SH2⁃JH2接头在EPO受体运输中起作用,受体介导的JAK2FERM二聚体的形成是激酶激活所必需的[13],FERM⁃JH2和SH2⁃JH2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JH2对JH1的抑制作用㊂使JAK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维持在基础水平[9],并维持正常的细胞活性㊂相反,JH2中的V617F位点位于FERM⁃JH2界面,靠近SH2⁃JH2接头,其突变使JH1和JH2之间的SH2⁃JH2接头失去稳定性,导致JH1结构域的过度激活,在没有细胞因子的情况下导致转录改变,发展为MPNs[14]㊂JAK2V617F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激活方式不同㊂JAK2V617F突变型通过影响FERM⁃JH2㊁SH2⁃JH2和JH1⁃JH2的相互作用来破坏JH2对JH1的自动抑制,其激活被认为是通过残基E596㊁F537和F595介导,使突变体JAK2V617F晶体构象变化,促使激活信号转导㊂其中E596是JAK2V617F致癌激活所必需的[15]㊂突变型和野生型都发挥激酶活性,前者通过基因位点突变诱导激酶过度激活,后者则表达正常活性㊂进一步研究两者内在联系有助于对JAK2V617F突变的MPNs深入了解㊂3㊀JAK2V617F在MPNs表型中的作用个体遗传背景可能会影响MPNs的发展倾向㊂JAK2V617F突变导致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扩增㊂JAK2V617F突变在MPNs发病机制中占中心地位,两者存在因果关系㊂但研究表明JAK2V617F突变不足以引发MPNs㊂MPNs的发展是一个基于个体和细胞背景差异组合的复杂过程㊂根据目前的研究,JAK2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负荷㊁基因修饰㊁信号转导因子和生活方式都可能参与JAK2V617F相关的MPNs发展㊂3 1㊀突变频率㊀JAK2V617F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MPNs亚型中㊂JAK2V617F突变在25% 30%的PV和2% 4%的ET中以纯合状态发生,JAK2V617F纯合子突变为识别PV和ET提供了依据㊂Li等[16]发现JAK2V617F的纯合化可使ET转化为PV㊂此外,JAK2V617F突变型与野生型的占比可能对表型至关重要,这一假设已通过小鼠模型得到验证㊂Tiedt等[17]揭示,当JAK2V617F突变型表达频率低于JAK2V617F野生型时,小鼠可出现ET表型,出现血小板计数和中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当JAK2V617F突变型水平与JAK2V617F野生型水平大致相等时,则表现为血红蛋白㊁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PV表型,而较高突变频率可导致PV样表型但血小板没有增多㊂由此可知,突变频率的高低影响MPNs的表型,较低的JAK2V617F突变频率更倾向于ET表型,较高突变频率则倾向于PV表型,在继发纤维化的患者中突变频率可达100%[18]㊂3 2㊀表观遗传修饰㊀除了体细胞驱动基因,大多数患者存在一系列 髓系肿瘤相关 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基因的突变,参与染色质修饰和DNA甲基化[19]㊂ET㊁PV㊁PMF3种表型中甲基化的差异为表型异质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㊂ET和PV的异常甲基化主要参与细胞信号通路,而PMF的异常甲基化则更倾向于炎症通路[20]㊂异常高甲基化TET2突变是JAK2V617F突变在MPNs中最常见的共存突变,有报道MPNs的表型可能受TET2和JAK2突变顺序的影响, JAK2优先 更常在PV中检测到,而 TET2优先 常在ET患者中检测到[21]㊂DNMT3A属于高度保守的DNA甲基转移酶家族,其突变导致甲基转移酶活性降低,与TET2相似,当JAK2V617F在DNMT3A突变之前获得时,MPNs患者更有可能出现PV,而首先获得DNMT3A突变的患者更常发展为ET表型[22],JAK2V617F表达和DNMT3A缺失之间的突变合作推动PV到骨髓纤维化的进展[23]㊂此外,EZH2㊁IDH1或IDH2功能丧失突变与JAK2V617F协同启动MPNs和促进骨髓纤维化[24⁃25]㊂除以上突变外,一种组蛋白去甲基化酶㊁NFE2的过表达都被证明可驱动JAK2V617F突变MPNs[25⁃26]㊂3 3㊀转导信号㊀细胞因子受体在与配体结合后诱导构象改变,通过JAK2活化将细胞外信号传至细胞内㊂在JAK2V617F突变驱动的MPNs中,同源细胞因子Ⅰ型二聚体激活信号级联反应是必须的㊂STATs与癌症信号通路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㊂STAT5是引起造血缺陷和MPNs的重要因素,CD34+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异型性分析表明,STAT5和STAT1信号转导结果有所不同,STAT5对JAK2V617F信号转导表现为增强红细胞分化,而STAT1信号转导表现为约束红细胞分化和促进巨核细胞分化[27⁃28]㊂因此,增强STAT1信号转导可促进巨核细胞生成且红细胞未见增多,更易表现为ET,降低STAT1信号转导或增强STAT5信号转导则易表现为PV㊂结构转录因子HMGA2的过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使JAK2V617F突变的细胞具有生存优势,这种过表达在ET中更为常见[29]㊂此外,一些参与细胞增殖和造血的细胞因子在JAK2V617F突变的MPNs中发挥潜在作用,如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substrate,IRS)蛋白在MPNs中发挥作用,IRS2协同JAK2V617F诱导恶性转化㊂慢病毒介导IRS2沉默则降低STAT5信号通路激活[30]㊂近年来,免疫功能失衡对MPNs的影响备受关注㊂在分析MPNs患者炎症基因的表达时发现,在同一患者中,JAK2V617F杂合细胞表达的p⁃选择素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㊂JAKV617F杂合细胞克隆富集TNF⁃α㊁IL⁃6和INF⁃γ[31]㊂TNF⁃α的表达与JAK2V617F等位基因负荷相关㊂JAK2V617F激酶调节MPNs细胞TNF⁃α表达,使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以及TNF过敏性的祖细胞具有TNF抗性,在破坏正常造血的同时促进肿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㊂DNMT3A缺失联合JAK2V617F突变会增强TNF⁃α信号转导[23]㊂降低这种TNF⁃α的信号转导可能逆转MPNs的发生,这在小鼠中得到证实㊂此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yclin⁃dependentkinase6,CDK6)影响炎症因子的调节,CDK6缺乏会减少脾肿大和改善MPNs临床症状[32]㊂炎症因子可与JAK2V617F突变诱导产生的活性氧交互作用,参与基因组不稳定㊁JAK⁃STAT信号放大,促进疾病进展[33]㊂3 4㊀生活方式㊀生活方式可以通过细胞功能的转变,诱导不同的因子释放,从而影响体内微环境变化,对MPNs发病和进展产生影响㊂饮食结构㊁个体生活地域的差别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㊂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始动因素[34],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MPNs的疾病触发因素㊂吸烟与PV有强相关性,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提出吸烟通过白细胞活化㊁内皮功能障碍㊁氧化应激和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全身慢性炎症,诱导炎症环境促进MPNs进展㊂有研究证实,肥胖可能是ET的风险因素之一,低维生素D饮食可预防JAK2V617F转基因小鼠发生骨髓纤维化,咖啡摄入量与PV的风险呈负相关[35⁃37]㊂这些因素表明饮食和行为是影响MPNs发病和进展的因素,但其机制尚待明确㊂3 5㊀其他因素㊀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既往史与MPNs风险增加相关㊂与对照组相比,MPNs患者既往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性提高40%[38]㊂居住环境中含有γ放射性核素增加ET风险,且与PV无关㊂高等教育㊁职业因素可以降低MPNs风险[39]㊂Hinds等[40]在正常人群中观察到JAK2V617F等位基因比率升高的现象,并得出年龄增加是MPNs的危险因素㊂4 结语二代测序的应用在MPNs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驱动基因突变及其表达频率差异可一定程度上预示疾病的表型和预后,JAK2V617F突变频率㊁信号通路㊁表观遗传修饰㊁细胞因子㊁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共同参与MPNs表型的异质性与疾病的发展㊂然而,全面了解MPNs临床表型及造血干细胞发展趋势的机制仍需探索㊂这对进一步了解MPNs表型异质性及发病机制,明确其进展过程,控制疾病恶化,寻求突破性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㊂参考文献[1]YogarajahM,TefferiA.Leukemictransformationi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aliteraturereviewonrisk,characteristics,andout⁃come[J].MayoClinProc,2017,92(7):1118-1128.[2]BaumeisterJ,ChatainN,SofiasAM,etal.Progression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diagnosticandtherapeuticperspec⁃tives[J].Cells,2021,10(12):3551.[3]FrawleyT,OᶄBrienCP,ConneallyE,etal.Developmentofatar⁃getednext⁃generationsequencingassaytodetectdiagnosticallyrele⁃vantmutationsofJAK2,CALR,andMPLi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GenetTestMolBiomarkers,2018,22(2):98-103.[4]StuckeyR,Gómez⁃CasaresMT.Recentadvancesintheuseofmolec⁃ularanalysestoinformthediagnosisandprognosisofpatientswithpolycythaemiavera[J].IntJMolSci,2021,22(9):5042.[5]TefferiA.Primarymyelofibrosis:2019updateon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andmanagement[J].AmJHematol,2018,93(12):1551-1560.[6]TefferiA,BarbuiT.Polycythemiaveraandessentialthrombocythemia:2021updateon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andmanagement[J].AmJHematol,2020,95(12):1599-1613.[7]KoschmiederS,MughalTI,HasselbalchHC,etal.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andinflammation:whethertotargetthemalignantcloneortheinflammatoryprocessorboth[J].Leukemia,2016,30(5):1018-1024.[8]NeubauerH,CumanoA,MüllerM,etal.Jak2deficiencydefinesanessentialdevelopmentalcheckpointindefinitivehematopoiesis[J].Cell,1998,93(3):397-409.[9]McNallyR,LiQ,LiK,etal.Discoveryand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ofATP⁃siteligandsforthewild⁃typeandV617FmutantJAK2pseudokinasedomain[J].ACSChemBiol,2019,14(4):587-593.[10]HuX,LiJ,FuM,etal.TheJAK/STATsignalingpathway:frombenchtoclinic[J].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2021,6(1):402.[11]WingelhoferB,NeubauerHA,ValentP,etal.ImplicationsofSTAT3andSTAT5signalingongeneregulationandchromatinremodelinginhematopoieticcancer[J].Leukemia,2018,32(8):1713-1726.[12]SteeghsEMP,JerchelIS,deGoffau⁃NobelW,etal.JAK2aberra⁃tionsinchildhoodB⁃cellprecursor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Oncotarget,2017,8(52):89923-89938.[13]FerraoRD,WallweberHJ,LupardusPJ.Receptor⁃mediateddime⁃rizationofJAK2FERMdomainsisrequiredforJAK2activation[J].Elife,2018,7:e38089.[14]LiosiME,KrimmerSG,NewtonAS,etal.SelectiveJanuskinase2(JAK2)pseudokinaseligandswithadiaminotriazolecore[J].JMedChem,2020,63(10):5324-5340.[15]LeroyE,DusaA,ColauD,etal.UncouplingJAK2V617Factivationfromcytokine⁃inducedsignallingbymodulationofJH2αChelix[J].BiochemJ,2016,473(11):1579-1591.[16]LiJ,KentDG,GodfreyAL,etal.JAK2V617Fhomozygositydrivesaphenotypicswitchi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butisinsuffi⁃cienttosustaindisease[J].Blood,2014,123(20):3139-3151.[17]TiedtR,Hao⁃ShenH,SobasMA,etal.RatioofmutantJAK2⁃V617Ftowild⁃typeJak2determinestheMPDphenotypesintransgenicmice[J].Blood,2008,111(8):3931-3940.[18]RumiE,CazzolaM.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andresponseeval⁃uationinclassical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Blood,2017,129(6):680-692.[19]LoscoccoGG,ColtroG,GuglielmelliP,etal.Integrationofmolec⁃ularinformationinriskassessmentofpatientswith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Cells,2021,10(8):1962.[20]NischalS,BhattacharyyaS,ChristopeitM,etal.Methylomepro⁃filingrevealsdistinctalterationsinphenotypicandmutationalsub⁃groups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CancerRes,2013,73(3):1076-1085.[21]OrtmannCA,KentDG,NangaliaJ,etal.Effectofmutationordero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NEnglJMed,2015,372(7):601-612.[22]NangaliaJ,NiceFL,WedgeDC,etal.DNMT3Amutationsoccurearlyorlateinpatientswith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andmutationorderinfluencesphenotype[J].Haematologica,2015,100(11):e438-e442.[23]JacquelinS,StraubeJ,CooperL,etal.Jak2V617FandDnmt3alosscooperatetoinducemyelofibrosisthroughactivatedenhancer⁃driveninflammation[J].Blood,2018,132(26):2707-2721.[24]ShimizuT,KubovcakovaL,NienholdR,etal.LossofEzh2syn⁃ergizeswithJAK2⁃V617Fininitiating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andpromotingmyelofibrosis[J].JExpMed,2016,213(8):1479-1496.[25]McKenneyAS,LauAN,SomasundaraAVH,etal.JAK2/IDH⁃mutant⁃drive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issensitivetocombinedtargetedinhibition[J].JClinInvest,2018,128(2):789-804.[26]StaehleHF,HeinemannJ,GruenderA,etal.Jmjd1cisdispensableforhealthyadulthematopoiesisandJak2V617F⁃driven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initiationinmice[J].PLoSOne,2020,15(2):e0228362.[27]SachsZ,BeenRA,DeCoursinKJ,etal.Stat5iscriticalforthedevel⁃opmentandmaintenance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initiatedbyNf1deficiency[J].Haematologica,2016,101(10):1190-1199.[28]GreenfieldG,McMullinMF,MillsK.Molecularpathogenesisofthe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JHematolOncol,2021,14(1):103.[29]ChenCC,YouJY,LungJ,etal.Aberrantlet7a/HMGA2signalingactivitywithuniqueclinicalphenotypeinJAK2⁃mutated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Haematologica,2017,102(3):509-518.[30]FenerichBA,FernandesJC,RodriguesAlvesAPN,etal.NT157hasantineoplasticeffectsandinhibitsIRS1/2andSTAT3/5inJAK2V617F⁃positive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cells[J].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2020,5(1):5.[31]KoschmiederS,ChatainN.Roleofinflammationinthebiology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BloodRev,2020,42:100711.[32]UrasIZ,MaurerB,NivarthiH.CDK6coordinatesJAK2V617FmutantMPNviaNF⁃κBandapoptoticnetworks[J].Blood,2019,133(15):1677-1690.[33]LimaK,LopesLR,Machado⁃NetoJA.Exploringredoxvulnerabil⁃itiesinJAK2V617F⁃positivecellularmodels[J].HematolTransfusCellTher,2021,43(4):430-436.[34]王中英,常丽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衰老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5(1):86-90.[35]LealAD,ThompsonCA,WangAH,etal.Anthropometric,medicalhistoryandlifestyleriskfactorsfor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intheIowaWomenᶄsHealthStudycohort[J].IntJCancer,2014,134(7):1741-1750.[36]WakahashiK,MinagawaK,KawanoY,etal.VitaminDreceptor⁃mediatedskeweddifferentiationofmacrophagesinitiatesmyelofibrosisandsubsequentosteosclerosis[J].Blood,2019,133(15):1619-1629.[37]PodoltsevNA,WangX,WangR,etal.Lifestylefactorsandriskof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intheNIH⁃AARPdietandhealthstudy[J].IntJCancer,2020,147(4):948-957.[38]BakM,JessT,FlachsEM,etal.Risk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npatientswithchronic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aDan⁃ishnationwidecohortstudy[J].Cancers(Basel),2020,12(9):2700.[39]RamanathanG,HooverBM,FleischmanAG.Impactofhost,lifes⁃tyleandenvironmentalfactorsinthepathogenesisofMPN[J].Cancers(Basel),2020,12(8):2038.[40]HindsDA,BarnholtKE,MesaRA,etal.Germlinevariantspre⁃disposetobothJAK2V617Fclonalhematopoiesisand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Blood,2016,128(8):1121-1128.[收稿日期㊀2022-08-17][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相丹红,黄㊀健.JAK2V617F突变背景下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型异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5):521-525.㊀㊀[摘要]㊀正常的冠根比例是临床正畸矫治中判断牙齿在牙槽骨中稳定性㊁是否具有良好口腔功能及各种治疗后的远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㊂了解临床中冠根比例的定义㊁测量方法㊁测量工具㊁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正畸医师在牙颌畸形的矫治中实现牙齿安全㊁高效地移动及获得稳定的矫治效果㊂该文就冠根比例在正畸矫治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㊂㊀㊀[关键词]㊀临床冠根比例;㊀解剖冠根比例;㊀正畸矫治;㊀冠根角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83 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25-06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22Researchprogressontheapplic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crown⁃rootratioinorthodontictreatment㊀LUOJia⁃qin,FANGZhi⁃xin.YoujiangMedic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Guangxi533000,China;DepartmentofOrthodontics,thePeopleᶄ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1,China㊀㊀[Abstract]㊀Normalcrown⁃rootratioisanimportantindicatortodeterminethestabilityofteethinthealveolarbone,whethertheyhavegoodoralfunctionandthelong⁃termstabilityaftervarioustreatmentsinclinicalorthodontic。

继发性癫痫JAK2V617F点突变研究(附一例报道)

继发性癫痫JAK2V617F点突变研究(附一例报道)
J , 一 存 在 F R 结 构 区 , 要 为 与 J 2相 互 作 用 的 H7 N 端 E M 主 AK
分子及 其 他信 号 途 径 成 员提 供 结 合位 点 。正 常情 况 下 ,
J H2结 构 域 对 J H1 激 酶 活 性 起 负 性 调 控 作 用 。 J 2 l F点 突 变 位 于 J AK V6 7 AK2基 因 第 1 4 8 9位 , 碱 基 G 其
肿 瘤 术 后 继 发 性 癫 痫 7例 , 血 性 脑 卒 巾 继 发 性 癫 痫 1 缺 2
J K2激 酶 活 性 增 强 。 生 自我 磷 酸 化 激 活 。 而 激 活 信 号 A 发 进 传导 及 转 录 激 活 『 子 等 下 游 信 号 传 导 通 路 . J 夫 J 如 AK2 /
l 对 象 和 方 法
控制 。
3 讨论
J AK2由 J —J Hl H77个 同 源 结 构 区 构 成 , C 其 一
端 J 为激 酶结构 域 , 有酪 氨酸激酶 活性 ; 邻 J H1 具 紧 H1的 为J H2结 构 域 , 一 个 假 激 酶 域 ; N 端 依 次 为 J 是 向 一 H3一
条 带 数 量 。检 测 标 本 时 于 3 4b 6 p和 2 3b 0 p两 处 均 出 现 条 带 为 阳性 结 果 , 阴性 结 果仅 于 3 4b 6 p处 出 现 条 带 。 2 结果 4 2例 中 仅 1例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继 发 性 癫 痫 患 者
此4 2例 确 诊 继 发 性 癫 痫 中仅 l例 呈 J K2 6 7 A V 1 F点 突 变 阳性 , 发 性 癫 痫 与 J 2 1F点 突 变 的 相 关 性 尚 需 继 AK V6 7
例 , 血 性 脑 卒 中 继 发 性 癫 痫 8例 。 所 有 病 例 均 无 癫 痫 家 出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刘蕴华;徐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25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说明该基因突变存在.结果 25例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72%,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率为92.3%(12/1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为50%(6/12).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使MPD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和减少血栓或出血事件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2(007)008【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作者】刘蕴华;徐征【作者单位】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以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MF)最常见。

病因仍然不十分清楚,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以外,其余均缺乏特征性分子诊断标志。

2005年几个研究小组[1-3]分别报道,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中存在JAK2基因的点突变-JAK2V617F,这一基因突变的发现和研究改变了MPD的分类和诊断,WHO 2008年修订的 MPD诊断标准中已把JAK2V617F突变列为首选检测项目,有无JAK2突变成为MPD主要的诊断指标[4]。

我们对我院25例MPD患者进行JAK2V617F检测,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研究背景:骨髓增殖性疾病(MPN)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细胞过度增殖而导致造血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和血红蛋白增多症等。

其中,JAK2V617F点突变是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突变。

该突变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导致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等病理生理改变。

研究意义:随着对MPN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JAK2V617F点突变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探讨了该突变与MPN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实验设计不够科学等。

本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JAK2V617F点突变与MPN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1. 对该突变进行检测:本研究将对大量MPN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包括血液学检查、骨髓活检、JAK2/ MPL/ CALR基因突变筛查和测序等总共四个方面的检查,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对突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JAK2V617F点突变的检测和其他病理指标的比对,探讨该突变与MPN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并尝试对这种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方便相关专业人士的科研和临床应用。

3. 探索突变的作用机制:通过对JAK2V617F点突变作用机制的探索,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可能导致该突变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DNA损伤、氧化应激等。

本研究将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因素与JAK2V617F点突变之间的关系。

预期结果: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检测和分析,本研究将进一步明确JAK2V617F点突变与MPN的关系,发现新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预后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本研究的数据和分析也将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tat Obe t e T n et ae te e peso fJ K2 A src ] jci oiv si t h x rsin o A 一V6 7 on u ain i ains wi arw rl eaie n ols v g 1 F p itm tto n p t t t m ro p oi rtv e pam e h f
me h d a d e t b i h a e ii e, p c f c a d e f c e t a me h d f r t e d t c i n o J t o n s a l s s ns tv s e i i n f ii n l b t o o h e e t o f AK2 V6 7 p t t - 1 F o n mu a i n. t o s Ge o t to Me h d n me
( N) t n g tv B R A L, eo ypai( S , S MP aue y li e k mi( L)aue lm h tc lu e aA L)o MP wih e aie C - B myld slsaMD )MD / N,c t m eod lu e aAM ,ct y p ai e k mi( L r
床 诊 断及 疾 病预 后 判断 。 S P R 是检 测J K - 6 7 突变 的敏 感 . 异 的方 法 , 以成 功应 用于临床 检 测 键 词 】J AK2 一V6 7 突 变 MP MD MDS 1F N S /MP A -P R N S C
c r n c my li e k m a C L) t o i v C AB n e l y c n r l b l l-s e i c p l m r s h i e ci n A -P R h o i eod lu e i ( M wi p st e B R— L a d h at o to s y a l e p cf oy e a e c a n r a to ( S C ) h i h e i


CJ F H A N
J AK2 V6 一 F突 变 初 步 研 究 ① 1 7
刘凌 庞缨 周旭 红 冯 莹 叶絮
( 广州 医学 院第 二 附属 医院 血液 科 广 东 广州 5 0 0 1 0) 0
【 要 】目的 用等位 基 因聚 合 酶链 反 应( S P R 方 法检 测B r al 摘 A-C ) c- b阴性 的 骨髓 增 殖性 肿 瘤( P )骨髓 增 生 异常 综合 征( D )骨 M N、 M S、 髓 增 生异 常综合 征/ 骨髓 增殖 性肿 瘤( D / P )急性 髓 系 白血 病 ( M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 病( L ) c al M SMN. A L、 A L , r b阳性 的慢性 枉细 胞 白血 B - 病(M ) C L患者和 正常健康 人对 照的 外周血 白细胞JK - 67 基 因点 突变情 况 , A 2 V 1F 了解该 突变在不 同疾病 中的表达 , 并建 立敏 感特异 高效 的 J K - 6 7 突 变 的临床 检 测方 法 。 法 采 用A - C 方 法 检 测 基 因 组 中J K - 6 7 突 变 , 经基 因 测序 确 定 。 有M N A 2 V 1F 方 SPR A 2 V 1F 并 所 P 患者 均行 骨髓 活检 了解其 纤维增 生度 。 果 M N 结 P 各型 中真性 红细胞 增 多症(v 阳性 率 为9 .% 原发性血 小板增 多症 (T阳性 率 为6。% P) 38 ; E) 0O 。 原 发性 骨髓 纤维 化 ( F 阳性 率 为0M S I ) M ; D 阳性 率 为4 5 M S M N阳性 率 为1 .% M A L C L .%; D / P 2 5 ;A L、L 、M 及正 常对 照 均 为阴性 。 P 各型 MN 之 间, P M N与其它疾 病之 间 , 阳性率 差异有 显著性 ( <00)J K - 67 突变 阳性 的P 及E 患者 白细 胞数较 阴性 患者 高, 尸 .5。A 2 V 1F V T 差异 有显著 性 <00)且 阳性 患者骨髓 纤 维组 织增生较 阴性 者 明显 , .5。 差异有 显著性 ( <00)A - C 法检 测 阳性率 高于直 接测序 法 , 尸 .5。S P R 差异有显 著 性( 尸<00 )结 论 J K - 6 7 是检 测M N .5。 A 2 V 1F P 尤其 是P 的分 子遗 传 学标 志 , V 同时 与 白细胞 数 、 骨髓 纤维 化程 度 成正 相关 , 有助 于 临
【 图分 类 号 】 5 中 R5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4 ( 9 oo () O 1 - 4 文 6 4 7 22 1 ) 1c- 0 9 0
The Pr lm i r Re e r h o t A K2 e i na y sac n he J -V61 F ut to 7 M a i n
DNA s e t a t d f o t e p r p e a l o f p te t o e l h o u t e s a d wa s d o e e t t e J wa x r c e r m h e i h r l b o d o a i n s r h a t y v l n e r n s u e t d t c h AK2 一V61 F o n 7 p i t mn a i n tto b AS y —PC R me ho t d wh c wa f t e o f r d b e e e u nc n ih s ur h r c n i me y g n s q e i g. Al a i n s wi h MP l p te t t N e e ve o e r c i d b n ma r w b o s o d t c ro ip y t ee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