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高分子化学-6(膜材料-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的高湿度条件下发生转变**
* Sleytr U. B.,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Engi Aspe 1997,128,183 **Shen Yi, Safinya C.R., Nature, 1993, 366(48),12
2、吸附自组装 通过不同官能团之间的共价键、配位键等或者相反 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将聚合物分子组装到一起。 (1)静电吸附自组装
+ + + + +
乳胶粒稀溶液 (0.02%)
基体膜
(1:1)
预处理后基体膜
(2)化学吸附自组装 基质和有机聚合物分子之间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而进行的组装。 一般支撑膜需要表面处理。 优点:膜的性质可弹性控制; 具有很好的结构和很窄的。 孔径分布。
HOOC-(CH2)10-SH DMSO HCl 室温,24h HOOC NH2 HOOC-(CH2)10-S + HOOC-(CH2)10-S DMF中
1、蛋白分子自组装 分离提取某种蛋白质,利用分子识别作用将其组装到 多孔支撑层上,可制得需要的微孔膜*或温敏膜。
压力驱动 细胞培养 沉降 支撑层 戊二醛交联剂 支撑层
细胞不同,膜孔可调不同形态。
*Sleytr U. B., J. Bacteriol, 1976,126,869.
某些蛋白质分子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分子链有序-无序聚集 形态的转变,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制备温度敏感的双稳开关*。
气体分离膜-膜材料
1、氢气和氦气的分离富集
三种聚合物的渗透系数P和分离系数a
Px1010cm2.s.cmHg H2 聚砜 醋酸纤维素 聚酰亚胺 13 12 9 CO2 6 6 O2 1 1 0.5 H2/CO 40 40 76 H2/CH4 60 60 ~200 ai/j H2/N2 72 70 ~200 CO2/CH4 25 30 O2/N2 6 5.5
纳滤膜:将孔尺寸在1nm左右的高分子膜。外压:0.1-0.5MPa
能部分脱盐,对相对分子质量200-500的有机物及胶体完全 脱除,对低盐度水可在低压下进行,可将高价、低价盐离子 有区分地截留。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不对称膜、复合膜和中空纤维。
复合膜的剖面示意图
反渗透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系列和芳香聚酰胺系列两大类。 还有聚苯并咪唑,聚四氟乙烯、聚芳砜等膜材料。
(2)溶解性气体如NH3, CO2, SO2, O2, Cl2及H2S易于渗透通过膜。 (3)弱酸弱碱的截留情况与PH值相关。
Rautenbach and Albrecht, Membrane Process. Chichester, England:Wiley, 1989.
(4)对同系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则截流率增加。 其异构体被截留的顺序为:叔基>异基>仲基>伯基
α AB =
A B
x A / xB
y和x分别为透过侧和进料侧的组分浓度
气体通量J
Q t Q : 在时间t内透过膜的气体流量 J=
一、化学结构与透气性的关系
某些聚合物材料的氧气透过率P/X100kPa
品种 聚乙烯 聚丙烯 1,4-聚丁二烯 1,4- 聚异戊二烯 聚乙烯基三甲基硅烷 P 0.4 1.63 29.5 4.8 32.2 R=异丙基 R=叔丁基
膜材料对水优先 吸附,对溶质要 选择排斥。
界面上脱盐水 t 多孔膜 多孔膜 (在膜界面处的流动)
2t
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示意图
• 溶解扩散模型:溶剂与溶质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吸附溶解, 在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以分子扩散形式透过膜。
J w : 水的透过量,cm 3 / S ;
Vw VP − π J w = − DwCw RT d
H O
N C
O
C *
C N
O H
COOH
N
H
超薄层200nm
无纺布150um
Sung H K, J. Membr.Sci., 2003, 211, 157.
芳香酰胺反渗透膜的组成及结构
(3)简单裱糊组装*
St+DVB+叔戊醇+
聚丙二醇+BPO
引发
甲醇抽提
PVC膜表面
平均孔径:0.01-0.03um
Dw : 水在聚合物中的扩散系数,cm/s; Cw:水在聚合物中的平均浓度,g/cm 3; VP:膜两侧的压力差;
π:渗透压;
d: 膜的有效厚度。
VC J s = Ds K d
J s : 盐的透过量; Ds : 盐在聚合物中的扩散系数; K:盐在膜内和膜外溶液中的分配系数; VC :盐在膜内和膜外溶液中的浓度差。 d: 膜的有效厚度。
高分子功能膜的制备方法----自组装制备分离膜
Sagiv* 首先报道用十八烷基三氯化硅吸附在玻璃表面形成 第一个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一、自组装成膜的基本原理 分子自组装原理:分子或分子中某一片段与另一段之间 的分子识别,相互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具有特定排列顺 序的分子聚合体。
ROOC
C
品种
C
COOR
P
R=乙基 11 26 130
主链中双键的存在能提高透气性; 聚合物分子链沿拉伸方向取 向后,透气性和选择性均有下降。
二、形态结构与透气性的关系 一般认为气体透过聚合物膜主要经无定形区,而晶区则是 不透气的。 三、小分子添加剂对透气性的影响 在高分子膜中添加增速剂一般是使透过率上升而选择性 下降。
0.1-0.2 0.1-0.5 0.5-5 1-10
70 60 50 <50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微 滤(microfiltration, MF)
悬浮或溶解再液体中的各种微细离子直径范围: 粗粒 2-0.1mm 细粒 100-10um 微粒 10-0.5um 大分子 500-10nm 小分子和无机粒子 10-0.1nm 分离机理:膜孔对溶液中的悬浮微粒的筛分作用,在压力差 的作用下,小于孔径的微粒随溶剂一起透过膜上微孔,大于 孔径的微粒被截留。 有效孔径:0.1-10um 压力:0.2MPa
直链醇相对分子质量对膜截流率的影响
醇类支链对反渗透膜截流率的影响(28atm, 20℃) 醇 正丁醇 2-丁醇 异丁醇 叔丁醇 相对分子质量 74 74 74 74 截流率% 65 77 95 96
(5)中性有机溶质的截流率随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加,只要 其相对分子质量>100,无论是否电解质,均可被反渗透膜所截留.
HOOC
NH OC-(CH2)10-S HOOC-(CH2)10-S
有机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膜 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纳米颗粒,使其表面带有不同的 电荷或者沉积表面活性剂;然后通过静电吸附或者化 学吸附组装到聚合物基体膜上,从而得到强度高、性 能好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H N H O
N C
O
C
H N
蛋白粉 喷雾干燥器 大豆乳清液 混合罐 透过液 水 反渗透/纳滤装置 浓缩液 低分子蛋白,低聚糖 增压泵 超滤装置 清液罐
增压泵
反渗透技术从大豆乳清中回收蛋白质/低聚糖的工艺流程
气体分离膜
工艺上解决了两大关键问题:超薄分离层(分离层厚度<0.1um)技术, 中空纤维技术使膜装填密度>5000m2/m3 评价气体分离膜性能两个指标: 选择性α y /y
产生自组装需要的条件:自组装的动力及导向作用。
* : Sagiv J ; J. Am Chem. Soc., 1980, 102,92.
端基
烷基或烷基衍生物
范德华力,静电力
表面活性头基 表面
化学吸附
SA单层膜中分子间作用力
通过固-液界面间的化学吸附,在集体上形成化学键连接的、 取向排列的、紧密的二维有序单分子膜,是纳米级的超薄膜。 SA成膜特点:操作简单,膜的热力学性质好,膜稳定。
所得微孔膜的表面形貌
* Nago S. J. Membr. Sci., 1997, 135:129.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
以压力为驱动力,已除去溶液中悬浮的微粒和溶解的溶质 为目的连续膜分离过程。 主要优点:设备简单、分离条件可控性好,应用范围广泛。
产生压力差的方法:正压分离法 减压分离法
分离膜:微多孔性薄膜
*Carrol T, J. Am. Sci, 2002,203,3; Meier-Haack J., Macromo. Symp.,2002, 189, 91.
乳胶粒子、纳米微球也可通过表面电荷的相互作用而自组装成膜。
乳胶粒自组装微孔膜表面电镜照片
- - - - + + + + +
过滤甲醇/水
表面活性剂液
膜分离过程特征 分离过程 最大使用浓度 可通过分子量 操作压力/MPa 空隙率% 分离膜特点 孔径范 围/nm 102-104 10-102 1-10 <10 孔密度/(个 cm-1) 109 1011 1012 >1012
微滤(MF) 超滤(UF) 纳滤(NF)
10% 10-3M 1M
极大 103-106 102-103 10-102
通孔型
海绵型
非对称型
三种典型的微孔滤膜的断面结构
制备方法: 溶液相转化、 熔融成型-拉伸成孔、热致相分离、 烧结。 表征微滤膜结构2个重要参数: r : 多孔膜的有效孔径 有效孔径: 2σ
r=
σ :水-空气表面张力
P : 施加的压力
P
空隙率:包括总空隙率和有效空隙率。 孔结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
中空纤维膜
不对称膜
主要材料:聚砜、聚酰胺、聚丙烯腈和醋酸纤维素等。 超滤的应用: 可截留大分子、胶体、病毒等物质故可应用在纯水的制备,
食品工业及造纸工厂的废水处理,制药工业等方面。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反渗透和纳滤膜
反渗透原理
利用这种原理,可从盐水中获得纯水。
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小于500,需要高的操作压力1-100MPa
起始材料: 离子化膜
聚阳离子

聚阴离子

支撑层上的聚电解质沉积过程
可制备厚度精度为0.4-0.6nm,单层膜厚度为0.5-3nm表面 带有不同电荷的单层或多层膜。
B A
静电吸附自组装成膜过程
A, B, A,B
影响膜选择性和透过性主要因素* : •复合膜的化学结构和所用电解质的性能 •电荷密度:高电荷弱电解质作吸附层可以得到选择性好的膜。 •溶液PH值 •制膜温度:温度高时,膜的选择性好 •浸没时间: 超过一定时间才行 •聚电解质分子量:分子量高,易形成更完善的涂层
微滤膜及其过程特点: 微滤膜为绝对过滤介质; 过滤精度高; 通量大; 无介质脱离; 颗粒容纳量小,易阻塞。 微滤膜应用: 气体、溶剂及水的净化 处理石油注水和采出水 食糖与酒类的精制 药物中除菌和微粒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超 滤(Ultrafiltration, UF)
分离机理与微滤相同,但孔径小,空隙率低,需要压力大。 超滤膜:不对称膜(由表面活性层和大孔支撑层组成), 0.1-1.5um 50-250um
溶质透过膜与溶剂(水)透过无关。 具有越高渗透压的料液透过膜的通量越低。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的性能
Rautenbach 和 Albrecht总结了膜的选择性的一些通用规律*: (1)多价离子比单价离子易于截留,其被反渗透膜的截流率顺序: 阳离子:Fe3+>Ni2+≈Ca2+>Mg2+>Ca2+>Na+>K+ 阴离子:PO43->SO42->HCO3->Br->Cl->NO3-≈F-
自组装单分子膜 自组装成膜机理 逐层自组装膜
基于化学吸附自组装膜 自组装多层膜 交替沉积自组装膜:带相反电荷基团的聚电解质之间层与 (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方式) 层组装而构筑起来的膜。
二、利用分子组装原理制备分离膜 将一个个结构单元构筑成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孔分布的平面 或空间孔结构。 3种方法:天然生物分子识别自组装; 吸附自组装; 简单裱糊组装。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的应用
(1)海水与苦咸水淡化
絮凝沉降 进水(井水或地表水) 增压泵 预处理 化学加药 PH调整 脱气 多介质过滤 预处理 微滤膜过滤 中和 后处理 脱气 消毒(UV, O3, NaClO) 微滤膜过滤 使用 高压泵 反渗透装置 淡水
(2)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
(3)在食品加工和生物工程 乳制品蛋白质, 氨基酸及多糖的分离与浓缩.
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
氢键理论、选择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溶解扩散理论。 • 氢键理论
膜 的 表 皮 层
醋酸纤维素膜中结合水的传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选择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
H2O Na+ ClH2O Na+ Cl主体溶液
压力 H2O Na+ H2O Na+ Cl- H2O Cl- H2O
H2O Na+ Cl- H2O Na+ Cl- H2O H2O Na+ Cl- H2O Na+ Cl- H2O H2O 界面 H2O 多孔膜 H 2O 膜表面 H2O H2 O H2O H2O H2 O 膜表面 H2O 临界孔径 H 2O H2O H2O 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