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是怎样统治中国的
北洋军阀名词解释
北洋军阀名词解释
北洋军阀,又称为“北洋派”,是清朝末年政治上的一种叛乱势力,他们兴起于1911年清朝灭亡后,以张作霖、袁世凯、孙中山为首的六大军阀,以推翻民国政府的目的成立的一个临时的政治集团,他们在北洋统治了中国十余年。
作为清朝末年临时政治集团,北洋军阀起步艰难,但最终却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治实体。
在这个政治实体里,北洋军阀统治了中国,划分了中国大江南北,每个军阀都拥有自己的政府,统治自己所管辖的地区。
北洋军阀政府赋予了力、权利和义务,为人民提供了比清朝更多的福利。
此外,北洋军阀的存在也不可忽视,它们加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为中国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国的军队开始发展,并改革了政治制度。
此外,北洋军阀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发展。
当然,北洋军阀也有它的缺点,最明显的是外来势力内战,让中国陷入了不断的混乱之中,使中国无法实行计划经济,也使其它国家无法实行有效的外交政策。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北洋军阀的存在不容忽视,它们不仅仅为中国提供了政治实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确保了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北洋军阀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实体,它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政治框架,更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的建设也
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中国,北洋军阀的存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珍惜它的历史背景,以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北洋军阀,是指中国历史上民国初期(1912-192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军事集团。
他们运用军队掌握政权,形成一种军阀政治现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了解北洋军阀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和背景北洋军阀崛起的背景是晚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他依靠北洋军队的强大力量逐渐掌握实权。
北洋军阀因此得以建立并扩大势力范围。
二、北洋军阀的主要成员1. 袁世凯:袁世凯是北洋军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和北洋政府陆军大元帅。
袁世凯在位期间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但因他的专制倾向和霸权主义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2. 张作霖:张作霖是北洋军阀中的军事领袖,他建立了东北军阀,并在辽宁一带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张作霖在军事上实行一元化指挥,对外力图收复中国的领土,并在国内倡导统一中国的思想。
3. 冯玉祥:冯玉祥是北洋军阀中独立性较强的人物,他对袁世凯抱有怀疑和批评态度,多次反抗袁政权,曾领导西北军阀。
冯玉祥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和平等,对外力图恢复国家权益。
4. 曹锟:曹锟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他利用北洋军队的力量终结了患难时期的中华民国,建立了新北洋政府。
然而,曹锟的政权不久便因为腐败和独裁而遭到推翻。
三、北洋军阀的政治特点北洋军阀政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权力集中、军阀割据、腐败和压迫。
北洋军阀依靠军队掌握政权,通过军事手段维持统治,对军队实行一元化指挥。
他们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力争夺,造成政局不稳定,国家分裂。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以维护本地利益为目标,缺乏整体性和长远规划。
他们往往通过重税和乱收费来获取财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改革。
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的停滞。
五、评价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产物,他们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但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
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
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
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
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
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
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
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
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
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出讨袁通电,宣布罢兵言和,与袁世凯决裂。
袁世凯的左右手段祺瑞、冯国璋也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无法调兵遣将。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护国战争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 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 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 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 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 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 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 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 气概。
宋教仁
二次革命
宋案经过:袁世凯本想以重金 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 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 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年 3月20日晚,宋教仁在_上__海__ 火 车站遭歹徒枪击,遇刺身亡。
宋教仁被暗杀,这成为革命 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线。
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 国内舆论的谴责。_袁__世__凯_下令以武力镇压 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 ,并派兵南下。 (2)时间: 1913年 (3)过程:____孙__中_山和_黄__兴___号召兴师讨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 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 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 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签订“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 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 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爆发
背景: 孙中山发表《 讨袁檄》文,梁启超和蔡___锷___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爆发的时间: 1915年底 爆发的地点: 云南 经过:__蔡__锷、 李__烈__钧、 唐__继__尧__ 宣告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 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北洋军阀的统治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 •
• 反对张
•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 参考答案: •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 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长期生 存的思想基础。
12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1
• 一、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 1、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 • 2、义和团运动期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 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 • 3、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3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督Leabharlann 起因:“宋教仁案”—袁罢免三都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独立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知识网络]北洋军阀的统治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镇压国民革命运动;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实行军阀割据,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外:和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承认日本出兵山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各派军阀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以此为靠山进行军阀混战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形成:1928年宁汉合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以国民经济的控制,官僚资产阶级形成发展:抗日战争前,官僚资产阶级的势力迅速发展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顶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使官僚资产阶级的实力发展到顶峰,造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灭亡: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后,官僚资产阶级灭亡。
其大陆的财产被人民政府没收,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上: 1928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排除异己,军阀混战,蒋介石取胜“围剿”红军;镇压人民革命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抗战时期,同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而片面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最终失败经济上:抗战前,实行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抗战中,推行统制经济政策抗战后,推行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的经济政策外交上:抗战前,奉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开展改订新约运动、面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战初期积极抗战,中后期奉行消极抗日的政策抗战后,投靠美帝国主义,把国统区变成美国变相的殖民地文化上:发动文化“围剿”,打击、迫害国统区的进步文化[难点解析]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浅谈北洋军阀的统治
浅谈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是近代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特性的反动统治集团。
北洋军阀是怎样兴起的?其反动性表现为什么?在它统治时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转变是怎样实现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北洋军阀的起源“北洋”最初仅仅以一个与“南洋”相对的地理概念出现,“北洋”被用于政治命名是在第二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适应《天津条约》的需要在通商口岸设立北洋通商大臣开始的。
1901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由于他任团练大臣,所以袁所训练的新军就有“北洋军”这个名字。
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建立新型陆军。
而这批新军的训练工作就是袁世凯负责的。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继续在天津小站练兵,这就是“新建陆军”,即“北洋军”的前身。
至此,“新建陆军”的雏形渐渐形成。
1905年,北洋六镇的建立标志着作为军事集团的北洋军阀开始形成,而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北洋军阀就正式成为了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特性的统治集团。
二、北洋军阀的反动性由起源可见,北洋军阀是以袁世凯所操控的“北洋军”为基础的政治军事集团。
北洋军阀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北洋军阀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他们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民主革命运动,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近代历史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除了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外,也与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分不开。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了壮大,这为新文化运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如:坚决反对英国对西藏的分裂活动,拒绝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
北洋军阀通过复杂的权力结构、军事实力、异常残酷的统治策略、以及对中 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来延续其统治。
北洋军阀的起源和背景
1
191 1 年辛亥革命
2
清王朝被推翻,在各省建立了一些政府,形
成了民国政府。
3
1 91 5年
4
袁世凯取消了国会,开始独裁统治。
1 895年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后,北洋政府建 立,由原清朝官员组成。
贿赂官员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官员腐败严 重,各种贿赂被视为被动腐败的一 个环节。
文化审查
北洋军阀以毒打、迫害的方式打压 普及教育和言论自由。
北洋军阀的军事实力和战略部署
兵力 主要武器 战略部署 军队训练
约44万人
步枪、短枪、榴弹炮、机枪、迫击炮、火箭筒、卫 星着陆器
以北京为中心分成几个作战集团,向外扩张,进占 了长沙、广州等地。
军队训练以仪仗队为基础,直接展示武力,加强士 气。
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大量流民
重农抑商
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内乱,社会经济 处于崩溃状态,民众普遍生活贫困, 大量流民逃荒而来,使得城市失序、 疾病肆虐。
北洋军阀推崇传统思想,认为商人 有害,生产农民贵,形成了明显的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大规模建筑
北洋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对大 型工程全力支持,暴力拆迁,对城 市的根本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和影响
1
1 925年
孙中山逝世,全国各地普遍爆发了反北洋
1 927年
2
军阀的运动。
清党和上海四一二事件导致北洋军阀权威
的进一步削弱。
3
1 949年
北洋军阀的统治最终在解放战争中被终结。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不利影响?
北
洋 政
“宋案”
二次革命
府
的
统 治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与
军
阀
割
军阀割据
据
巩固训练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
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
B 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2.过程:
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号召 反袁,发起“二次革命”。
3.结果: 失败
4.失败原因:由于国民党力量 涣散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 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 继承人;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 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 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1912年 1916年
3.经过: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 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 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袁世凯复辟帝制为 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3)“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 利益,引起众怒。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文档资料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1)袁世凯专权独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为国 民党,试图通过建立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引起袁世 凯的恐慌,制造“宋教仁案”,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 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反革命独裁嘴脸暴露无遗,孙中山、 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掀起了“二次革命”。由于国 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实力较强的北洋军镇压下去。
(四)五四运动
背景: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 B.“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3、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 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 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 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 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 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 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 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 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 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 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 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 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 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新中图版)
二次革命
宋教仁刺杀事件后,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 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以武力讨伐袁世凯。 ▲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 ▲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党,并 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 而无 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
袁世凯,1913年10月6日先进行正式大总统 的选举。当天,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 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 围了国会,高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 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在会场外面捣乱。 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饥挨饿, 连选三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武力,将袁 世凯捧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
3 北洋军阀势力简介
插播视频
派系 直系军阀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扶植势力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长江中下孚、 孙传芳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 陕西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江、吉林 学良
晋系军阀
山西
阎锡山
日本
4 主要十大北洋袁 世 凯 军阀
第9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袁世凯倒行逆施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
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 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 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他是北洋军阀 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 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 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 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 度。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悍然 称帝。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从 此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
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 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 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 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 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 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 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 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 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指导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EMOCRACY 民主 SCIENCE 科学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 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从1912年至1928年的一个时段,正式开始于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北洋政府成立,终结于北洋政府被国共合作推翻。
这段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北洋政府和各地军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统治。
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央政权掌握力薄弱,各地军阀大肆割据。
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权,由袁世凯领导,试图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以实现全国统一。
军阀混战与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各地军阀实力强大,各自建立了权力基础,并与北洋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其中最著名的军阀包括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这些军阀通过控制军队、财政和政权,实际上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北洋政府在统治方面努力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维持统一局面。
然而,由于各个军阀的野心和各自利益的追求,北洋政府很难真正掌控全国局势。
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不稳定成为了中国各地的主要问题。
社会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社会秩序失序,国家无法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不同地区的军阀割据导致地方政权的混乱,人民生活在军阀统治下饱受压迫和剥削。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运动。
例如五四运动就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年轻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提出了民主、科学等新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与启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终在1928年以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而告终。
虽然这段时期充满了内乱和分裂,但也为中国政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权的弱点和问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从而为未来建立稳定和强大的中央政府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重要的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相关特点ppt课件
15
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怎样到来 的?为什么是短暂的?说明什么?
• 参考答案: • 第一问:参考单元复习(主客观原因) • 第二问:列强转土重来,没有真正独立
•
力量:十分薄弱
• 特征: 地位: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
时间:短暂、仅一战期间
•
体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性质
•
表现:“一战”后产业工人达200万
• 无产阶级壮大:
•
意义:为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总体特征 1
•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时期之一。
• 2、这一时期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专 制独裁与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 卖国与爱国的斗争交织。
•
化的军队;拥有自己地盘割据称雄;都是
•
帝国主义工具。
• 影响:政治: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内政外交极
•
度混乱
•
经济:严重破坏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
思想:旧思想旧道德遭批判,民主和科学
•
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
11
•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
•
专题06 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解析版)
专题六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
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共产党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记忆:辛亥革命(1911)— 二次革命(1913)— 护国运动(1915)
袁世凯成立新内阁,制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造“宋案”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 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 国会,废《临时约法》 恢复中华民国 ,恢复帝制
张勋扶植溥仪, 复辟帝制 孙中山讨伐张勋, 再造共和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 约法》和国会,并要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武力统一”
A、反袁专制、维护共和(根 本) 盖责任内阁之 要义,即总统 不负责也.
B、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导火线)
杀他的原因何在? 防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 早期领导人。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刀 大 杀 人 多
(2)二次革命的过程:
“宋案”的发生使许多革命党人从对袁世凯的幻想中惊醒,孙中山力主 武力讨伐袁世凯,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不一致,孙中山终未能将国民党 的力量真正集中起来。 6月袁世凯先发制人,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国民党籍都督,同 时命令北洋军发起进攻。7月国民党人仓促应战。江西,江苏,广东, 安徽等地相继独立,“二次革命”正式爆发。
本节两条线索
1、袁世凯专制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 2、军事上: 三、袁世凯称帝 1、称帝过程 2、“二十一条” 2、革命派反袁斗争
二、 二次革命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二次革命 四、护国运动
1、《讨袁宣言》
2、梁启超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3、护国运动 4、《第二次讨袁宣言》
反袁斗争:舆论反袁 + 军事反袁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又何启示?】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原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相关特点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13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2
• 二、建立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 1、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选
举他为正式 大总统。 •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 3、颁布独裁统治《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
4
•
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 护国运动 经过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云南独立讨袁
(1915-1916)
各省纷纷独立
•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
•
• 反对张
•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
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热情(地位提高)
• 背景: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抵制提倡)
•
客观 “一战”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对
•
华经济侵略,
• 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
新建厂矿600余家
• 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面粉业 1912-1919
•
新增资本1.3亿元
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
•
体系: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体系
• 3、中国革命出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趋势。随着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队伍壮 大,十月革命的影响。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2 阶段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内容概要】本单元讲述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过程,包括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操纵控制内阁、善后大借款、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当选”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通过《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等历史事件。
1916年袁世凯败亡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分别割据一方,中国出现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全国人民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与封建军阀张勋、段祺瑞等展开激烈斗争。
张勋复辟以短命告终,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以失败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促进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重点、难点精解】一.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1)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开始物色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有实权,且一向和帝国主义友好,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至控制了全国。
二.关于北洋军阀的性质和特点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是怎样统治中国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
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
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
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
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
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
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
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
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
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
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
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新的交通银行由于拥有铁道、航运、邮政、电报四个系统的存款业务专权,资本实力雄厚。
之后随着中国邮电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银行的
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以上两大银行外政府还设立了7家专业银行,拥资7000万元。
就在政府兴建官办银行的同时,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也发展起来。
在地方上,各省市和军阀统治区内,各式银行纷纷冠名建立。
1915-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达124家之多,其中著名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盐业、金城、大陆、中南等大银行均在此时建立,中国银行业亦由此进入了日臻发达的时期。
这些银行建立后,并不完全受军阀地方势力操控。
它们中的一部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充足资金,开展正当的存取汇兑信贷业,调剂资本流通,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发展。
长期以来每谈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人们都会笼统地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各国无暇东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912-1928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它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完全作为下,多种以下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北洋军阀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的结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学熙曾经两度出任财政总长。
他凭借着袁世凯、徐世昌、熊希龄、颜惠庆等政府要员的支持,以政府为后盾,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实施实业政策。
他二次上台就积极贯彻他的财政方针"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
(二)是地方自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自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一时期里,中央政权控制不了地方政权,反映到经济上就出现了中央财政不能控制地方财政,相当一
部分军阀划地而治。
军阀为巩固和扩充地盘,实施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例如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山西近代工矿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三)是民众爱国运动对民族经济的推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军阀出卖中国主权的行为引起国人的愤慨,引发了一系列的爱国政治运动。
1915年日本逼迫北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广大民众就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运动。
运动在经济上则表现为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运动的效果一方面抵制了日货倾销,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国货的需求,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效应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更为突出,这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四)是人口迁徙与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壮况是一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基础,而人口变动又直接影响到生产、消费与积累。
人口迁徙是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最密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直接。
20世纪初,中国农村人多地少水旱灾、匪灾频繁、租税繁重,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许多百姓为逃避战祸大规模迁徙。
这一时期华北各省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使外国在东北地区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缓解了东北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问题,对东北地区近代工农业发展重要作用。
由于新兴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许多过去的手工业者、小商贩、船夫、挑夫没了生计,成为流动人口又一大来源。
这些流动人口为了维持生活,纷纷涌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环境,但北洋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
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辛亥革命影响、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
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