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doc 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
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四川省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支出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同时,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527.5亿元,因中央决定停征烟叶农业特产税,开征烟叶税,因此需调减农业特产税收入预算2.31亿元,相应增加烟叶税收入预算2.31亿元。

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仍为527.5亿元。

根据快报统计,2006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7.15亿元,为预算的115.1%,增长26.58%。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3.92亿元,为预算
的115.15%,增长28.28%;非税收入完成143.22亿元,为预算的114.93%,增长21.36%。

全省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06.46亿元,为计划的106.78%,增长19.02%。

上划中央所得税完成121.15亿元,为计划的120.06%,增长30.22%。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034.76亿元,增长24.64%。

其中,按财政部规定口径计算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2.64%。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895.2亿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三项变动:一是中央财政增加我省各项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收入386.48亿元;二是各级动用当年部分超收收入和上年净结余、以及按规定调入资金等增加支出预算79.01亿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107.63亿元并入当年预算。

以上三项共计调增支出预算573.12亿元,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1468.32亿元。

根据快报统计,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47.5亿元,为预算的91.77%,增长24.52%。

其中: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完成112.92亿元,增长18.78%;教育支出完成181.27亿元,增长29%;科技方面支出完成14.54亿元,增长20.42%。

以上三项支出增幅均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执行的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7.15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30.98亿元、专项拨款补助277.47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结算补助等各项财力性补助收入352.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11.85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4.46亿
元、调入资金1.46亿元后,全年总收入为1486.27亿元。

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1347.5亿元、上解中央支出5.49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4.46亿元、调出资金及增设预算周转金2.37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126.45亿元。

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120.82亿元后,全省算总账累计净结余5.63亿元,其中当年实现净结余1.4亿元。

全省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1.61亿元,为预算的142.98%。

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9.16亿元,为预算的74.42%。

全省基金预算收支总额品迭后结余65.01亿元。

(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61.8亿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

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37亿元,为预算的112.72%,增长22.85%。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8.07亿元,为预算的113.4%,增长25.62%;非税收入完成24.3亿元,为预算的108.47%,增长7.43%。

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2.38%。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83.9亿元。

执行中发生了四项变动:一是中央财政增加各项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收入386.48亿元;二是动用当年超收收入增加支出预算20.17亿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41.96亿元并入当年预算;四是按规定增加对市(州)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356.62亿元。

以上四项品迭后
需调增支出预算91.99亿元,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275.89亿元。

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5.53亿元,为预算的81.74%,增长
17.02%。

其中: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完成15.73亿元,增长25.68%;教育支出完成18.56亿元,增长20.36%;科技方面支出完成4.57亿元,增长19.88%,分别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高出13.3、7.96和7.5个百分点。

2006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20.57亿元,按照确保有关法律规定的支出增长要求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
的原则,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出3.11亿元。

其中:红层找水打井工程0.61亿元;农村公路建设1.5亿元;农村沼气池建设0.7亿元;“育土工程”专项资金0.1亿元;推广优良牧草种植专项资金0.2亿元。

二是增加教育事业费3.65亿元。

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级配套3.05亿元;为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0.37亿元;加大省属高校投入0.23亿元。

三是增加科技支出0.31亿元。

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盆地单季籼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配套资金0.1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0.1亿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省配套资金0.1亿元。

四是增加社会保障及对优抚对象的补助0.71亿元。

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0.4亿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省级补助0.2亿元;提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和给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经费0.11亿元。

五是安排公共卫生及公共安全建设经费1.06亿元。

其中:中医名院名科建设资金0.15亿元;县乡中医医疗机构房屋改造和设备购置资金0.15亿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设备购置0.2亿元;10个药监所设备购置经费0.15亿元;食品快速检测车购置及特种设备、重大危险电子检测设备资金0.41亿元。

六是安排铁路公路建设资金2.57亿元,其中:铁路建设资金2亿元,公路建设资金0.57亿元。

七是增加环境保护方面资金1.3亿元,其中: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亿元,环境保护资金0.3亿元。

八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等专项收入超收按规定安排支出2.25亿元。

九是安排其他方面资金1.2亿元,其中安排节能降耗资金0.2亿元;安排石渠、色达、理塘等三个高海拔县政府公寓房建设试点补助资金0.3亿元;经济困难地区农业普查经费0.12亿元;全省监狱系统设备购置资金0.2亿元;安排契税征收经费和“三代”手续费0.38亿元。

十是增加对困难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亿元以及预留工资改革资金2.01亿元。

十一是消减历年赤字0.4亿元。

省级财政年初安排的2.5亿元预备费主要用于安排民政救灾救济、农村特困群众建房、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卧具等资金0.82亿元;农业抗旱救灾、动物疫病防控等应急支出0.8亿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支出0.88亿元。

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的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37亿元,加上中央税收收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30.98亿元、专项拨款补助277.47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结算补助等各项财力性补助收入352.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40.63亿元、市州上解3.67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2.72亿元后,全年总收入为990.74亿元。

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225.53亿元、上解中央支出5.49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2.72亿元、补助下级支出707.57亿元,年终滚存结余为49.43亿元。

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50.37亿元后,省级累计赤字0.94亿元,赤字额比上年减少0.4亿元。

省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2.15亿元,为预算的102.26%。

省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5.65亿元,为预算的77.1%。

省级基金预算收支总额品迭后结余13.56亿元。

上述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均为2006年12月31日的快报统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中央财政结算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关于2006年的财政工作
2006年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

全省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六次、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强化公共服务,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认真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
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财政工作的各项决定、决议。

改进预决算编制工作,力求报送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的预决算草案更加全面、准确、细化,部门预算年初批复到位率进一步提高。

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预算执行。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宣传财政政策,让群众知晓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结果,推进公正、透明、规范的阳光财政工程。

认真组织开展对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代表委员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推进依法理财。

(二)继续改善财政运行质量
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质量提高。

收入级次结构呈现新的变化,县级收入增幅为30.88%,分别比省级和市级高出8.03和6.7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5.4%提高到2006年的76.41%;收入稳定性明显增强,全省财政收入月增幅保持在20%以上,并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收入预算任务。

财力状况进一步改善,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跃上1300亿的新台阶;全省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人均财力比上年增长24.9%,县级人均财力比上年增长26.8%。

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战略部署,确保农业、教育、科技、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公共保障职能进一步强化。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增加“三农”投入,确保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的落实。

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274.49亿元,增长14.11%,其中省级财政达到57.1亿元,增长42.3%。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安排下达资金49.75亿元,支持了产粮大县渠系配套、土地治理、红层找水、农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认真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各级及时安排拨付资金11.89亿元,确保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相关政策落实。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优质高效农业的政策扶持,财
政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优势项目继续“做强做大”。

在开展扶贫救灾方面,按照“一体两翼”的要求继续推进扶贫工作,积极开展构建和谐新村建设试点。

省级财政安排下达特大抗旱、防汛等各类救灾资金3.61亿元,有效地保障了生产自救和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继续支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全省各级累计安排补助资金44.79亿元;认真落实环保政策,安排拨付污染治理资金4.1亿元,努力推进生态四川建设。

(四)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支持“工业强省”战略实施。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制定,继续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

省级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8亿元,支持了四大优势特色产业、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创业发展。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争取中央国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援引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各级财政安排,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11.65亿元,支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建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科技自主创新。

科技支出重点向应用技术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倾斜,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了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企业第二批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支持军工、煤炭、有色金属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

中央和
省级财政累计安排拨付各类企业破产改制及发展资金达8.3亿元,推动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五)努力强化公共保障
确保行政运行的经费需要。

继续完善县级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了人民法院、检察院公用经费分类保障办法。

调整村社干部报酬及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确保了村社干部队伍的稳定。

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保证了工改政策的落实。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级财政累计筹措安排资金35.6亿元,确保了义务教育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中央和省累计补助资金6.54亿元,全省73个县(市、区)的2670万人参加试点。

加快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和设备配置工作,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政策,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切实保障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

全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下达低保、救灾、抚恤等各类社会保障、救助资金31.16亿元,确保了各项政策按标准及时足额兑现。

(六)全面深化财政改革
继续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扩大公共保障范围,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全年省级财政累计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18.8亿元,增长30.54%;兑现激励性财力补助资金3.74亿元。

注重区域协调,促进公共
服务均等化。

关注革命老区、丘陵大县、农业大县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对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库区淹没损失较多的地区给予财力补助。

继续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按新科目编制了2007年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改革扩面增效,全省21个市(州)和181个县(市、区)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20个市(州)和133个县(市、区)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继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严格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

全省政府采购金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

继续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不断完善各类专项资金分配办法,财政管理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七)切实加强财政监督
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继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和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财政运行。

2006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问题,听取部分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关于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意见和建议。

各级财政部门对2005年全省乡村债务情况进行了清理核实、锁定和统计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措施,省财政加大了对化解乡镇债务的激励性财力补助力度,调动了各级政府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积极性。

全省乡村债务过快增长势头有所遏制,多数县(市、区)乡村债务比上年减少或持平。

启动了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对项目资金申报、使用效果及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

认真组织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金库”清理检查工作,纠正了各种违纪违规问题。


真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重点对房地产企业、省属国有企业、涉案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对群众举报强烈、社会反映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重点检查和处罚,开展了非税收入征管质量检查。

去年全省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省财政发展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促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还很艰巨。

部分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财力自给水平较低,收支矛盾仍然很大。

二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继续提高。

一些地方预算约束软化、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三是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

财政监督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政府性债务负担沉重。

一些地方对化债工作存在等待观望情绪,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和省委关于2007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07年我省财政预算的编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财政保障公共供给、促进和谐发展、加强监督调控的职能作用,收入预算积极稳妥,与全省经济发展相协调,支出预算安排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
领域,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我省2007年经济增长目标,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为670.9亿元,增长10.5%。

其中:税收收入预算安排为519.82亿元,增长12.05%;非税收入预算安排为151.08亿元,增长5.49%。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计划安排为340.63亿元,增长11.15%。

上划中央所得税为133.87亿元,增长10.5%。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145.4亿元,增长10.69%。

其中,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9.2%。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670.9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34.38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399.24亿元,扣除专项上解中央支出7.32亿元后,全省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1197.2亿元,比基数增加112.2亿元。

根据《预算法》有关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规定,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1197.2亿元,增长10.34%。

全省2007年新增财力112.2亿元主要安排用于以下方面:一是人员增支项目共计62.1亿元,主要是工资制度改革及随工资增长而增加的职工福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新增人员相应增加支出等。

二是增加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8亿元。

三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7.2亿元。

四是支付中央政府再贷款和国债转贷利息5.2亿元。

五是增加农业、教育、
卫生、科技、公共安全等支出27.6亿元。

六是各级按《预算法》规定增设预备费2.1亿元。

由于原来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
财政职能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正式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安排的各主要支出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243.61亿元,增长9.31%;公共安全100.03亿元,增长9.49%;教育208.62亿元,增长13.4%;科学技术15.45亿元,增长13.21%;文化体育和传媒21.59亿元,增长9.4%;社会保障和就业128.71亿元,增长9.84%;医疗卫生62亿元,增长15.75%;环境保护14.16亿元,增长10.09%;城乡社区事务61.11亿元,增长9.25%;农林水事务80.9亿元,增长13.6%;交通运输23.82亿元,增长12.8%;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62亿元,增长7.76%;其他支出172.33亿元,增长6.79%。

按有关法律要求,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方面支出增长幅度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全省基金预算的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302.2亿元,其中:养路费收入30.5亿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7.7亿元,农网还贷资金收入5亿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8亿元,土地有偿使用收入20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1亿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4.4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302.2亿元。

以上全省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06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收支政策代编的。

待各级预算编制完成并经本级人代会批准之后,再将汇总情况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为202.58亿元,增长11.08%。

其中:税收收入预算176.95亿元,增长11.95%;非税收入预算25.63亿元,增长5.44%。

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9.48%。

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02.58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34.38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399.24亿元,市州专项上解收入4.98亿元,扣除专项上解中央支出7.32亿元、补助下级支出499.96亿元后,省级可用财力总额为233.9亿元,比基数增加25.8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规定,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233.9亿元,增长12.39%。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关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总体要求,省级2007年新增财力25.8亿元的安排,依照法律规定,坚持公共财政职能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着重向人民群众利益攸关事项倾斜。

新增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是:
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7.15亿元,其中:
(1)增加基本建设支出2亿元;
(2)增加交通建设资金1.35亿元;
(3)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1亿元,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资金1亿元;
(4)增加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0.8亿元;
(5)新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1亿元;
2. 增加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
3.81亿元,其中:
(1)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0.5亿元,国有企业破产安置资金0.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0.3亿元;
(2)增加扶贫配套资金1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配套资金0.1亿元,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0.1亿元,新增牲畜耳标标识经费0.3亿元;
(3)增加重大装备预研开发资金0.1亿元,重大科技专项配套资金0.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0.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0.05亿元;
(4)增加内外贸发展促进资金0.15亿元;
(5)增加省级环境保护专项经费0.4亿元;
(6)增加省级安全生产经费0.26亿元;
(7)增加促进旅游发展方面资金0.15亿元;
3. 增加事业发展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支出8.15亿元,其中:
(1)增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资金1亿元,高等教育专项经费增加1.26亿元;
(2)增加科学事业支出0.25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