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路十二五规划定稿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川路社区(街道)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川路街道(以下简称江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升城区功能形象的关键时期,也是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结合“十二五”的阶段性特征和江川的发展特点,科学编制好江川“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江川实现自身发展转型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江川“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江川路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民生、凝心聚力、创新机制,经过不懈的努力,社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管理不断完善,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

获得“上海市文明社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社区创建示范社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上海市创新型科普示范社区”、“上海市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和“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十一五”期间,江川社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招商引资,依托大企业,繁荣商贸业,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
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按原街道统计口径,2010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7.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6.2%。

以市属企业属地化管理为契机,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09年工业总产值785.8亿元,占全区的21%;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东川路和江川路两个商业圈。

依靠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沧源科技园引进企业324家,注册资金4.4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

社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科技型企业800余家。

2、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积极配合推进市政重大工程建设,闵浦二桥顺利通车;完成剑川路拓宽工程;实施了江川路(沪闵路—兰坪路段)、沪闵路、置业广场优美景点改造工程;江川地区市政建设投入资金2亿多元(不计轻轨工程),打通了瑞丽路、天星路等断头路。

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大规模更新公交车辆,先后开设多条社区巴士,对社区巴士走向进行调整优化;共有区域线路9条,跨区域线路17条。

公交线网密度达1.6公里/平方公里。

稳步推进旧房改造,持续改善江川地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已累计完成总量4.85万平方米的系统房成套改造,714户受益居民回搬入住,增量房屋用于居住困难居民的安置。

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房综合整治123.9万平方米。

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覆盖31个小区2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闵行老街二期改造动拆迁工程,动迁823户,面积1.3万
平方米。

老小区物业管理共建覆盖率达到100%。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建成闵联生态公园等,新增绿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68平方米,人均占绿38平方米。

同时,城市网格化管理格局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初显成效。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3、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江川社区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积极扩大闵行中学、华坪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早教中心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教服务,社区学校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支撑;社区科普以上海交大、华师大、上海电机学院为依托,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提高社区科普工作水平;社区卫生以卫生服务中心和各服务点为平台,初步形成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社区卫生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完成江川图书馆、闵行剧院等改造工程,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组建文体特色团队14支,居委团队180余支,以社区文艺团队为载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参与率高。

建成了10个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社区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各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8%。

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近四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130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区下达指标以内;地区养老床位达935张,完成了2010年总指标数的90%;为老助残方式不断丰富。

先后完
成了安康通、电子健康档案等一大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实事项目,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

4、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和谐城区建设初现成效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信访评估和大调解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平安建设,着力推进铁门工程、技防设施建设,积极创建零发案小区建设,社区万人发案率、入室盗窃率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高。

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推进居民区自治管理,促进基层民主建设、组织建设和规范化建设。

定期向居民通报工作情况,实行居委政务公开,建立居委政务监督小组,保障居委政务公开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十二五”期间江川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1、国际: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问题的双重危机下,以绿色新政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在以其全球化战略地位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蓄势待发。

2、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我国将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将成为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亦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

因此,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深化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

3、上海:深入推进“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深入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经济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下,按照中央要求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与国际大都市和建设“四个中心”相适应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集聚度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需要,这是上海加快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期间上海必须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思路,推进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及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文化发展和城市软实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4、闵行:以“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为主线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将服务于上海深入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闵行”为主题,围绕“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主线,实施“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的空间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智慧、生态、宜居新城区。

江川处于闵行南北发展主轴与沿江发展带的交汇点,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提升,通过深化区域融合发展和三区联动,江川可以更好地承接辐射和溢出效应,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存在问题和挑战
1、社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第三产业层次偏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商业设施布局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功能突出的商业中心,消费人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与街道发展定位有较大落差,社区商业对周边地区的居民消费吸引力不足。

二是社区内制造业能级有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有待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功能定位有待明确。

三是发展空间不足,可开发资源较为局限,对经济扩张的制约进一步凸显。

2、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江川是一座老城区,而且是超大型社区,如何在原有产业形态布局、城市硬件规划和历史遗留问
题的基础上按照新城区标准加快建设,需要新的布局调整和大量的改造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社会发展与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深度城市化对社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如结合部区域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进;公交体系有待优化;旧区综合成套改造任务繁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待加强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专业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三区联动”有效驱动机制有待健全等。

3、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面临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社区人口导入的压力依旧较大,大量外来人口与社会事业资源相对不足存在较大矛盾;就业安置难度大;社会负担重;公共服务网点设置偏少,公共服务设施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为老养老服务仍面临挑战;社会组织有待培育;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等。

这些挑战迫切需要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期间江川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江川“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上海市发展大局和闵行区发展目标,深入贯彻“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发展主线,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三区联动”,推进江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建设水平,提高社区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努力构建现代化新城区。

(二)总体发展目标
江川“十二五”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充分依托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闵行老工业基地、大紫竹的辐射效应来调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要形成“三个基地”,即以发电成套设备、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特色的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实验基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基地;成为“一个中心”,即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调整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综合服务和管理体系,成为闵行西南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完善“四大功能”,即社区民生持续改善,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完善现代服务、研发制造、生态宜居、交通枢纽四大功能;打造“一个新城区”,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人民生活和谐的深度城市化地区和“大紫竹”宜居配套区。

四、“十二五”期间江川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托区域融合联动,积极承接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江川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之上,推动产业融合和结构升级,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研发经济。

1、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

以区域融合联动为基础,围绕建成具
有国家级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和出口加工基地这一目标,积极配合和全力支持老工业基地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形成发电成套设备、航天及轨道交通车辆等重点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

一是依托重大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向外引进一批既有核心竞争力,有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大型优质项目,向内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争取延长产业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培育优势企业,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积极培育一批能反映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优势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革新和企业升级,扩大经营范围,加快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5年内新增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3-5家,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100-120亿元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5-6家。

2、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配合大型国企大型集团改造和提升老工业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销售服务、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采购交易、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正泰橡胶厂工业创意园建设。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的学科专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打造产品设计中心、公共技术平台等,将园区建设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

同时保留对沿江闵行船厂、上海染化厂、福新面粉厂滨江工业创意园区的规划。

二是加快完善消费性服务业。

重点推进剑川路轻轨站点现代商务商业区开发
建设,在规划区域东至横泾港、南至剑川路、北至新闵铁路支线、西至华宁路地块,开发精品住宅、五星级酒店、高档商业商务中心,集高档餐饮、住宿、会展、住宅、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加快调整和完善社区商业,着重以金平路、永平路、东川路、江川路、兰坪路、石屏路六条特色街为重点区域,加快社区商业业态调整,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培育消费群体,增加江川人气。

三是培育旅游产业。

重点开发建设滨江休闲绿地,在规划区域建设路以南、兰坪路以东、沪闵路以西、黄浦江以北地块,建成集绿化、停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绿地,同时依托江川优美的黄浦江滨江岸线绿带和老工业基地的深厚文化积淀,开发都市旅游项目和工业旅游项目。

在滨江绿地休闲娱乐区中建设水上码头,连接紫竹、徐汇、奉贤南外滩沿江旅游资源,对接横泾河区内水上旅游、淡水河上海交大校内水上旅游资源,开发水上旅游项目。

进一步挖掘千年紫藤园等文化旅游资源,连接韩湘水博园、上海旗忠体育森林城等,开发都市旅游项目。

在滨江绿地中规划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以老工业基地历史为主线,整合地区内“四大金刚”、航天厂等具有历史性的展览项目,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3、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一是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构建高科技园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创新和创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

重点扶持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促使企业与公共科研研究机构进
行紧密的联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总体创新水平。

二是园区硬件建设,打造公共创新平台。

在园区6号地块新建4万平方米科技大楼,依托上海交大、华师大、上海电机学院的高校智力优势,主动对接,合作开发,逐步将沧源科技园区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楼宇经济、总部研发经济等。

到2015年,沧源科技园区力争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累计注册资金达到50亿元以上;园区内落户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企业占落户企业总数的40%以上,科技型企业占50%以上。

4、加强招商引资(税)工作。

重点抓好高质量、大体量企业的引进,不断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在“十二五”规划的5年内,依靠社区优势资源和招商引资工作,形成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整合资源。

同时重点抓好高质量、高注册资金企业的引进。

5年中实现引进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企业500家,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100家,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5家,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5、探索发展低碳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江川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调整,逐步调整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发展一批市场份额大、经济效益好的重点技改项目,积极扶植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科技型、创新型的企业。

二是努力实现低碳排放,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示范,以点带面实现社区内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低碳排放。

三是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内工业园的生态化改造,持续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社区产业能级和生态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区
按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和城市现代化标准,坚持“民生为本、安全为先、管建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深度城市化步伐,提升优化江川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总体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宜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城区宜居性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1、加快路网建设。

结合申嘉湖高速公路、闵浦二桥、中春路贯通,及规划中的昆阳路过江工程、新闵铁路建设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快速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容量,完善路网形态。

加密东部及南部地区路网,支撑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紫竹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发展。

打通区域连接道路,保障区域道路通畅。

完成石屏路、瑞丽路、景谷路、永平路、德宏路建设。

改善干道交叉口交通状况,尤其要针对规划建设的剑川路现代商务商业区,超前考虑交通布局,增强江川向黄浦江南北和西南地区的辐射能力。

2、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呼应上海及闵行区交通设施建设规划,积极配合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加强城区道路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衔接的布局调整,增加公交线网密度,科学设置公交线路,改善
公共交通设施,建立“功能性、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一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

根据社区人流量变化需求,健全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线网布局,不断优化社区各功能区块内部的微观交通体系。

适时新辟和调整公交线路,增设社区巴士,对社区巴士走向进行调整优化;二是完善交通换乘方式。

提升区域性出租车服务功能,实现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覆盖全社区;注重轨道交通、公交车、区域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停车设施和停车服务,加强停车场建设;在居民区、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附近,建设安全、便捷的自行车道和步行交通系统。

三是优化公交运营体制。

进行公共交通发展及运行机制创新,完善公交市场经营机制、政府监管调控机制和财政扶持政策,建设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

3、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

一是制定旧住房成套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持续加大旧小区综合成套改造工作的推进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32.72万m2非成套房和141.3万m2的“平改坡”综合改造工作,提高群众生活居住质量。

二是不断优化旧城区改造管理机制,建立动迁房源的储备机制,争取区财政每年安排必要资金用于江川非成套房改造。

4、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业委会组建率。

江川现有居住小区74个,房屋总建筑面积为490.85万平方米,由16家物业公司进行服务工作。

其中老旧房屋小区49个,建筑面积276.1万平方米,占到辖区居住房屋总建筑面积的56%。

已有56个居住小区成
立了业主大会及其委员会,组建率为75.7%,“十二五”期间力争所有小区都能成立业委会。

二是进一步推进居民区四位一体建设。

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实现居民区党组织、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四方联席会议对小区事务的协商讨论决策机制,构建和谐的自治氛围。

三是创新物业管理新路径。

针对个别历史遗留问题,如有的居民住宅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服务,有的小区全开放,有的小区物业多头管理,或管理内容不全等,需要从街道层面成立统一平台,在帮助小区成立业委会的前提下,促成业委会和委托单位签订服务协议,统一提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5、推进城市新区建设。

利用东川路以北闵吴支线铁路以南7平方公里大规模新城区建设之机,实施城区北拓战略。

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综合性开发监管,做到基础设施完善、公建配套齐全,居住生活方便,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成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工业基地及大学城、紫竹科学园区的生活配套园区。

6、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分工合理,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城市管理框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大联动新机制,建立实体性的大联动分中心,负责开展基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法规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二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并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每年组织综合演习、演练;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定期协调制度和例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