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等
.
20
3.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3.6.1 麻醉期间:
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 因交感神经被阻滞及麻醉平 面过高,迷走兴奋心率减慢,心加速神经被阻滞致 心动过缓。应加快输液,可静注麻黄碱30mg,对 于因牵拉内脏而引起的应暂停手术刺激,心动过缓 应静注阿托品0.5mg
呼吸抑制 麻醉平面过高所致,可吸氧或辅助呼吸 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一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
脊柱三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脊髓三被膜:
软脊膜 蛛网膜 硬脊膜
S4 L3 T5 C3
成人脊髓终止于L1下缘或L2上缘 儿童脊髓终止较低,新生儿终止于L3以下
.
4
.
5
.
6
.
7
.
8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1 脑脊液 2.1.1 成人脑脊液约120-150ml,其中60-70ml存在于脑
.
13
3.1 蛛网膜下隙阻滞分类
3.1.1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3.1.2 麻醉平面:低平面(低于T10)、中平
面(低于T4但高于T10)、高平面(高于T4 ) 3.1.3 局麻药药液比重:重比重、等比重、
轻比重(与脑脊液比重相比)
.
14
3.2 穿刺步骤
常 取 侧 卧 位 , 背 部 与 手术台的边缘平齐, 屈髋屈膝,脊椎尽量 弯曲,使腰椎棘突间 隙加宽
椎管内麻醉
.
1
教学目的
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操作步骤、 掌握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要领
.
2
椎管内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 根或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范 围无痛,这种麻醉方法称为椎管内麻 醉或椎管内阻滞
分类:硬膜外、蛛网膜下腔 单次或连续性椎管内麻醉
.
3
2.2 药物作用部位 2.2.1 腰麻:药物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2.2.2 硬膜外麻:
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间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间隙,同腰麻一
样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
10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3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2.3.1 麻醉平面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
.
23
3.8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证
3.8.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高压、椎管 内病变等
3.8.2 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休克、心衰、冠心 病等
3.8.3 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 3.8.4 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 3.8.5 凝血机能障碍 3.8.6 小儿或精神病人一般不用腰麻
穿 刺 点 宜 选 择 在 腰 3-4 间隙。两侧髂嵴间的 最高点连线通过L4棘突 或L3-4间隙
.
15
3.3脊椎穿刺进针过程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 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 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 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 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 膜下腔
.
18
3.4 常用的药物
布比卡因 常用剂量8~15mg,常用浓度0.5 %~0.75%的重比重液。起效时间和作用时 间与丁卡因相似。0.25%为轻比重液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缺点是易弥散,致 麻醉平面不易有效控制
.
19
3.5 平面调节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
局麻药的比重 剂量和容积 穿刺间隙 体位 穿刺针斜口的方向 注药速度 麻药本身的性能及个体
尿潴留 骶神经被阻滞
化脓性脑膜炎
脑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丛综合征
.
22
3.7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3.7.1 两小时内的下腹及盆腔手术 如阑尾切除术、 疝修补术、膀胱手术、子宫及附件手术等
3.7.2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如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 等,如采用鞍区麻醉则更合理
3.7.3 下肢手术 如骨折或脱臼复位术、截肢术等, 其止痛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可避免止血带不适
恶心呕吐 因迷走亢进、手术牵拉内脏及脑缺血缺 氧兴奋呕吐中枢所致、对术中辅助用药敏感
.
21
3.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3.6.2 麻醉后:
头痛 因脑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致 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 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预防腰 麻后头痛应采用26G细腰穿针,避免多次穿刺, 术中及术后应应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头痛发生 后主要是卧床休息、输液、针灸、服镇痛药,必 要时用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作硬膜外腔填充
穿过黄韧带有落空感穿过硬Biblioteka 膜有破膜感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
16
.
17
3.4 常用的药物
普鲁卡因 成人用量100~150mg,鞍麻50~ 100mg。常用5%的重比重液。作用时间1~ 1.5h。1.5%为轻比重液
丁卡因 蛛网膜下隙阻滞最常用的局麻药。 常用剂量为10-15mg,最高剂量20mg,临 床上以1%丁卡因lml,加10%葡萄糖及3%麻 黄碱各lml,配成1-1-1溶液,丁卡因的麻醉 维持时间则较长,一般为2-3h。0.1%为轻 比重液
室,35-40ml在颅蛛网膜下隙,脊蛛网膜下隙内约25-
35ml
2.1.2 脑脊液透明澄清,pH为7.35 2.1.3 比重1.003~1.009 2.1.4 脑脊液的压力,平卧时不超过100mmH20,侧位
时70-170 mmH20,坐位时200-300mmH20
.
9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心率减慢
2.4.3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迷走神经功能
胃肠功能
肝肾功能
.
12
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 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 配区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腔阻 滞麻醉,简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 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 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 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2.3.2 神经阻滞顺序:
交感 2-4节段 感觉 1-4节段 运动 2.3.4 脊神经体表分布区
.
11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4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2.4.1 对呼吸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 其是运动神经被阻滞的范围
2.4.2 对循环的影响:
低血压
.
20
3.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3.6.1 麻醉期间:
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 因交感神经被阻滞及麻醉平 面过高,迷走兴奋心率减慢,心加速神经被阻滞致 心动过缓。应加快输液,可静注麻黄碱30mg,对 于因牵拉内脏而引起的应暂停手术刺激,心动过缓 应静注阿托品0.5mg
呼吸抑制 麻醉平面过高所致,可吸氧或辅助呼吸 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一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
脊柱三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脊髓三被膜:
软脊膜 蛛网膜 硬脊膜
S4 L3 T5 C3
成人脊髓终止于L1下缘或L2上缘 儿童脊髓终止较低,新生儿终止于L3以下
.
4
.
5
.
6
.
7
.
8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1 脑脊液 2.1.1 成人脑脊液约120-150ml,其中60-70ml存在于脑
.
13
3.1 蛛网膜下隙阻滞分类
3.1.1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3.1.2 麻醉平面:低平面(低于T10)、中平
面(低于T4但高于T10)、高平面(高于T4 ) 3.1.3 局麻药药液比重:重比重、等比重、
轻比重(与脑脊液比重相比)
.
14
3.2 穿刺步骤
常 取 侧 卧 位 , 背 部 与 手术台的边缘平齐, 屈髋屈膝,脊椎尽量 弯曲,使腰椎棘突间 隙加宽
椎管内麻醉
.
1
教学目的
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操作步骤、 掌握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要领
.
2
椎管内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 根或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范 围无痛,这种麻醉方法称为椎管内麻 醉或椎管内阻滞
分类:硬膜外、蛛网膜下腔 单次或连续性椎管内麻醉
.
3
2.2 药物作用部位 2.2.1 腰麻:药物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2.2.2 硬膜外麻:
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间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间隙,同腰麻一
样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
10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3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2.3.1 麻醉平面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
.
23
3.8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证
3.8.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高压、椎管 内病变等
3.8.2 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休克、心衰、冠心 病等
3.8.3 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 3.8.4 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 3.8.5 凝血机能障碍 3.8.6 小儿或精神病人一般不用腰麻
穿 刺 点 宜 选 择 在 腰 3-4 间隙。两侧髂嵴间的 最高点连线通过L4棘突 或L3-4间隙
.
15
3.3脊椎穿刺进针过程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 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 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 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 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 膜下腔
.
18
3.4 常用的药物
布比卡因 常用剂量8~15mg,常用浓度0.5 %~0.75%的重比重液。起效时间和作用时 间与丁卡因相似。0.25%为轻比重液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缺点是易弥散,致 麻醉平面不易有效控制
.
19
3.5 平面调节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
局麻药的比重 剂量和容积 穿刺间隙 体位 穿刺针斜口的方向 注药速度 麻药本身的性能及个体
尿潴留 骶神经被阻滞
化脓性脑膜炎
脑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丛综合征
.
22
3.7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3.7.1 两小时内的下腹及盆腔手术 如阑尾切除术、 疝修补术、膀胱手术、子宫及附件手术等
3.7.2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如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 等,如采用鞍区麻醉则更合理
3.7.3 下肢手术 如骨折或脱臼复位术、截肢术等, 其止痛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可避免止血带不适
恶心呕吐 因迷走亢进、手术牵拉内脏及脑缺血缺 氧兴奋呕吐中枢所致、对术中辅助用药敏感
.
21
3.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3.6.2 麻醉后:
头痛 因脑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致 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 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预防腰 麻后头痛应采用26G细腰穿针,避免多次穿刺, 术中及术后应应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头痛发生 后主要是卧床休息、输液、针灸、服镇痛药,必 要时用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作硬膜外腔填充
穿过黄韧带有落空感穿过硬Biblioteka 膜有破膜感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
16
.
17
3.4 常用的药物
普鲁卡因 成人用量100~150mg,鞍麻50~ 100mg。常用5%的重比重液。作用时间1~ 1.5h。1.5%为轻比重液
丁卡因 蛛网膜下隙阻滞最常用的局麻药。 常用剂量为10-15mg,最高剂量20mg,临 床上以1%丁卡因lml,加10%葡萄糖及3%麻 黄碱各lml,配成1-1-1溶液,丁卡因的麻醉 维持时间则较长,一般为2-3h。0.1%为轻 比重液
室,35-40ml在颅蛛网膜下隙,脊蛛网膜下隙内约25-
35ml
2.1.2 脑脊液透明澄清,pH为7.35 2.1.3 比重1.003~1.009 2.1.4 脑脊液的压力,平卧时不超过100mmH20,侧位
时70-170 mmH20,坐位时200-300mmH20
.
9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心率减慢
2.4.3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迷走神经功能
胃肠功能
肝肾功能
.
12
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 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 配区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腔阻 滞麻醉,简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 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 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 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2.3.2 神经阻滞顺序:
交感 2-4节段 感觉 1-4节段 运动 2.3.4 脊神经体表分布区
.
11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2.4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2.4.1 对呼吸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 其是运动神经被阻滞的范围
2.4.2 对循环的影响:
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