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log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综合素质评价探索过程中,试图把它纳入到 高一级学校招生使用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规范、需要加 强改进。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制订各省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的思考与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及其使用 校本化实施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 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意见》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
过于强调量化等级结果 存在集中突击现象 未能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 对高中学生评价改革作用有限
从综合素质评价的产生与发展看它是从促进学 生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 年初 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 导意见》中 , 提出: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 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 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 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4年后,各省依据该指导意见分别制订 并完善各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指 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目前的内容安排:
思想品德 学业水平 身心健康 艺术素养 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了解基本内涵指向)
重点是……(侧重通过哪些活动与行为记录 来表征这些素养)
测量与评价过程的一般原则
教育评价过程中,不可能通过考察总体了解 总体特征,只能通过样本的测查来了解其总 体特征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角 度提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从招生的角度提出“规 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思考与建议
河南大学 刘志军
2015年1月21日于北京
主要内容
一、综合素质评价产生发展过程 二、制订各省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思考
与建议 三、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样例的建议 四、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的建议 五、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
法的建议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十年来,有成绩,也有问 题,从它的源头来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 绩 ,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 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 ,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 促进 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00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推进普通高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 意见稿),虽未正式发布,但不少省份也依 此为依据分别制订了各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的相关指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中强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 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 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 力成才。”
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
式; 有利于促进招生制度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
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目的
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改变高中学生 评价生态。
辅助目的:为高校招生服务。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2 年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 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 “中小学 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 , 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的发展 , 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 价内容要多元 ,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 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 发展 ,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过去各省大多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维 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 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进行分解。
把学业成绩排除在外。 有交叉、重叠部分 逐层分解,便于等级评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注重全面发展; 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说服力 高利害性使学校与学生的利益一致。(硬性
规定等级的比例不科学)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载体。 要指导学生及时搜集整理并妥善保存反映日 常学习过程和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 动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事实性材料, 进行写实性记录。其中,要特别注重记录反 映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典型事例。
具体的评价行为常常是通过外显的行为测查 内隐的特质
心理测量中用量表的方式测查某种素质
教育考试则是以试题与试卷的形式测查学生知识与 能力的获得。
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某种外显行为了解某种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面面俱到的评价 不需要也不提倡一级级指标分解
教育部文件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五个方面 强调的共性要求,各地在具体制订综合素质 评价内容时,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加入个性 的内容。比如个性特长,也可以加入农村区 域特色的内容,在特定区域也可以加入比如 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等级加评语 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重等级 呈现(A、B、C、D或优、良、合格、不合 格)
如果说在校内,用于指导与发展目的时,等 级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外,如果用于高一级 学校招生,则问题较大。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等级评价有着无法克服的缺点: 学校之间的差异使等级之间缺乏可比性 等级合成缺乏科学依据使合成后的等级缺乏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规范、需要加 强改进。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制订各省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的思考与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及其使用 校本化实施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 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意见》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
过于强调量化等级结果 存在集中突击现象 未能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 对高中学生评价改革作用有限
从综合素质评价的产生与发展看它是从促进学 生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 年初 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 导意见》中 , 提出: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 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 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 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4年后,各省依据该指导意见分别制订 并完善各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指 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目前的内容安排:
思想品德 学业水平 身心健康 艺术素养 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了解基本内涵指向)
重点是……(侧重通过哪些活动与行为记录 来表征这些素养)
测量与评价过程的一般原则
教育评价过程中,不可能通过考察总体了解 总体特征,只能通过样本的测查来了解其总 体特征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角 度提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从招生的角度提出“规 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思考与建议
河南大学 刘志军
2015年1月21日于北京
主要内容
一、综合素质评价产生发展过程 二、制订各省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思考
与建议 三、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样例的建议 四、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的建议 五、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
法的建议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十年来,有成绩,也有问 题,从它的源头来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 绩 ,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 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 ,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 促进 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00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推进普通高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 意见稿),虽未正式发布,但不少省份也依 此为依据分别制订了各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的相关指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中强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 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 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 力成才。”
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
式; 有利于促进招生制度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
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目的
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改变高中学生 评价生态。
辅助目的:为高校招生服务。
综合素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2002 年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 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 “中小学 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 , 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的发展 , 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 价内容要多元 ,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 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 发展 ,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过去各省大多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维 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 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进行分解。
把学业成绩排除在外。 有交叉、重叠部分 逐层分解,便于等级评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注重全面发展; 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说服力 高利害性使学校与学生的利益一致。(硬性
规定等级的比例不科学)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载体。 要指导学生及时搜集整理并妥善保存反映日 常学习过程和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 动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事实性材料, 进行写实性记录。其中,要特别注重记录反 映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典型事例。
具体的评价行为常常是通过外显的行为测查 内隐的特质
心理测量中用量表的方式测查某种素质
教育考试则是以试题与试卷的形式测查学生知识与 能力的获得。
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某种外显行为了解某种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面面俱到的评价 不需要也不提倡一级级指标分解
教育部文件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五个方面 强调的共性要求,各地在具体制订综合素质 评价内容时,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加入个性 的内容。比如个性特长,也可以加入农村区 域特色的内容,在特定区域也可以加入比如 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等级加评语 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重等级 呈现(A、B、C、D或优、良、合格、不合 格)
如果说在校内,用于指导与发展目的时,等 级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外,如果用于高一级 学校招生,则问题较大。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等级评价有着无法克服的缺点: 学校之间的差异使等级之间缺乏可比性 等级合成缺乏科学依据使合成后的等级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