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塑形镜的设计及矫治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弧(反转弧),宽度为0.6~0.8mm,弧度比基弧陡, 弧
又称陡弧区,比基弧陡大约6~12D. 计算公式: RC=BC+预测光度*2+1.5(也有1.0或2.0D) 如上例: RC=36.25+(-5.00)*2+1.5 =47.75 RC=337.5/47.75 =7.07
镜片在RC弧部位相当于有一小裂隙,对角膜产 生负压吸收作用,使角膜在顶部受压变平时,伴随 着中周部变陡 加速角膜重塑.
基弧越平,第二弧区越陡 基弧越平 第二弧区越陡, 第二弧区越陡 弧平,RC弧陡 即BC弧平 弧平 弧陡
AC弧(平行弧)宽度0.6~1.6mm,其弧度与旁中 弧
央角膜表面基本接近,平行弧作用使镜片与角 膜面呈一环形紧密的接触,增加了镜片配戴的
稳定性: 稳定性 利于中心定位,
利于RC弧负压的形成.
PC弧(周边弧),宽度约0.4mm ,曲率 弧
c.控制眼轴增长:硬镜可以减少玻璃体腔体积 控制眼轴增长 达到降低近视度;减缓近视加 深. d.日戴、夜戴后能获得良好视力,减少睫状肌痉 挛。减少框架眼镜的棱镜效应和像差,视觉效 果提高 减少睫状肌痉挛. e.降低眼压:抑制了眼球向后伸张的可能.
无论哪种学说,角膜塑形镜作用都使角膜趋向 “球面化”,即戴镜后角膜中央的曲率半径增大. 最终效果是角膜中央完全球面化,角膜偏心率趋 向于零.
流体理论: 流体理论
a.镜片的内表面由四个以上曲率差异较大的弧 区组成. b.外表面只由2个弧组成. c.眨眼或镜片移动时,泪液交换流速差产生了一 中使角膜组织外移的剪切力 角膜重塑.
但要说明角膜塑形镜白天佩带可以得到良好的 矫正视力. 角膜塑形镜的本身并无度数 戴后形成“泪 液 透镜” 矫正屈光不正
理由: 理由
a.镜片BC曲率半径比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大. b.大曲率半径减少的度数正好是配戴者的屈光 不正度数. c.镜片下形成的泪液镜度数正好与近视度相同 d.角膜塑形镜可以白天配戴.
设计中过矫0.5D~0.75D,为了适合日戴.镜片加 工成+0.50D~+0.75D
目的: 目的
抵消过矫.
例:
现代角膜塑形镜后表面一般有四个弧(裂 隙灯下可见)
标准荧光图谱
① BC区:中央区、正 区 中央区、 向压力区 ② RC区:傍中央区、 区 傍中央区、 又称泪液分布区、 又称泪液分布区、负 向压力区 ③ AC区:平衡区、又 区 平衡区、 称稳定弧区 ④ PC区:边缘区 区
光学弧(基弧) BC常为6mm 接触角膜 中央角膜变平 计算公式:BC = FK-屈光不正度-0.75D(+0.75D镜片 计算公式 自带光度) 如:FK(平K)42.00 屈光不正度-5.00 BC=42.00-5.00-(+0.75) =42-5.75 =36.25 BC=337.5/36.25=9.31
角膜塑形镜设计及矫治原理
求角膜表面的屈光度
公式:
D= r n: 角膜屈光率(屈光指数)1.3375 r: 角膜的弯曲半径 1: 空气折射率(1.000029) 1000(n-1)
角膜曲率半径mm和屈光力 的关系是 和屈光力D的关系是 角膜曲率半径 和屈光力 的关系是:
D=337.5/mm r(mm)=337.5/D
-2.00DS FK:44.00D BC应设计为42D,矫正 但通常设计加工成41.25D,过矫 0.75D. 镜片常+0.75D,达日戴矫正视力 良好.
理论上:wk.baidu.com理论上
a.按摩理论:镜片BC平坦,加上眼睑的按摩作用 角膜变平 降低近视. b.角膜上皮重新分布:BC弧对角膜产生慢性推压 作用 角膜上皮细胞向周边部发生移行 角膜组织发生改变 BC区产生“削平”效 果(角膜地形图显示,如激光手术后) 减 低近视度。
谢 谢
半径多为11mm,明显比周边角膜平 坦, 利于镜片下泪液循环. 利于
角膜塑形镜的矫治原理
角膜塑形镜矫治效果是肯定的
机理有多种说法: 机理有多种说法
硬镜学说:眼睑对镜片有一个压力,使镜片 直接对角膜产生机械压力 角膜中央部按 BC弧形状趋向平坦.
负压学说: 负压学说
a.眼睑对镜片加压后 镜片下的部分泪液挤出 但当镜片因弹性回复原来状态时 镜片 下即形成负压. b.负压对反转弧位置的角膜有吸力 使角膜向 反转弧(RC弧)贴近 角膜中央向镜片贴近. c.BC弧比角膜中央平坦 使角膜中央逐渐趋向 平坦 角膜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