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与仿生学》.ppt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课文结构
1、(1─3段)概括说明研究各种不同构造的眼睛的意义。
人眼(4-5)
一般眼睛 蛙眼(6-8) 鹰眼(9) 象鼻虫(10-11) 复 眼
人造眼
电子蛙眼 电子鹰眼 地速计
2、(4─14) 研究情况 及成果。
蜜蜂(12-13) 偏光天文罗盘 蜻蜓、苍蝇(14) 复眼透镜
3、(15─16自然段)仿生学研究的意义、范围和任务,以 及发展重点。
-:
齐读第4、5段。讨论下面问题
• (1)照相机的发明算不算仿生学的内容? • 提示:不算。理由是:“(人眼)跟照 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 片上不同。”也就是说,照相机并没有 从人眼的“功能有特殊的地方”(见第3 段)得到启示去研制出来。
-:
• (2)文章用照相机这一事物有什么作用? • 提示:先点明人眼与照相机在光学系统 上类似,是类比说明,点明两者有可比 的条件。用照相机主要是说明人眼和它 不同,是比较说明。
-:
4)蛙眼在仿生学上有什么启示?
• 提示:用到雷达系统,可以准确地把预定要搜索的目 标同其他物体分开,同背景分开,提高雷达系统的抗 干扰能力,还可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
-:
(5)人眼和蛙眼的结构一样,为什么先讲人眼再讲蛙眼, 而不先讲蛙眼再讲人眼呢?
• A.因为“人为万物之灵”,按先主要后次要 来选材、组材。 • B.因为人们对照相机比较熟悉,而看过科教 片《保护青蛙》的人不多。 • C.因为人眼是人们最熟悉、印象最深的,读 者易于理解。 • D.这样能由浅入深地说明事物,又符合人们 的认识规律。 • C
-:
齐读第6~第8段,然后讨论下列 问题
• (1)蛙眼的功能特殊的地方是什么?
• 上面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
(3)对“就是靠这套本领,青蛙才能准确地捕食物和逃 避敌害,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万年之久”一句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具体数字说明青蛙生存时间的长久。 •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青蛙眼 睛的特殊功能。 • C.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青蛙的 眼睛的重大作用。 • D.以青蛙生活年代的久远,说明青蛙眼 睛机能的优异。 • D
• 本文的题目是《眼睛与仿生学》,从扣题来看,对并列短语作题 目的文章,应着重介绍两者的情况,现在只介绍“眼睛”,却不 介绍“仿生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 提示:“仿生学”“属于一门新兴边缘科学”,要具 体介绍并让读者懂得、理解,不是三言两语便成的, 如果过多介绍它,必然使文章又冗长又枯燥。文章并 非没有扣题,第3段的末尾两句其实已扣“仿生学”的 范畴,不过不用“仿生学”这一术语罢了。这样处理, 第一、第二部分衔接自然得多了。
主要作品
• 科普影作视品
《细胞重建》、《我们的眼睛》和 《动物的眼睛》3部科教片(编剧)。 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广电部(文化 部)优秀影片奖、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 金奖等。 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动画系列片《 千千问》的科学顾问。
一、解题
仿生学简介:
仿生学,就是研究和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设计并制造出新型仪器、机器,用来改造工程技术系 统的一门科学。-:ຫໍສະໝຸດ -:-:-:
-:
-:
-:
-:
-:
-:
-:
-:
三、说明顺序:
本文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由
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四、说明方法:
主要为举例子、作比较,还有下定义、列数字。
五、课后作业:
◆
书上一~五题;
-:
仿生学是一门新兴边缘科学,是在生物科学和技术 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它的研究重点是感觉仿生,本 文介绍的是它的一个分支——视觉仿生学。 本文主要介绍人和动物眼睛的结构功能,再到仿生 的启示,进而归结到仿生学的重要意义上。这样由浅 入深的使我们了解一门新兴的科学。
-:
解释词语
• 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能看 清。察:看到。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
学习目标:
• 1.指出文中各种眼睛的特点和仿生 价值; • 2.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 3.概述交错运用举例和比较两种说 明事物的方法.
-:
作者简介
• 王谷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物 理学家科普作家。 • 1940年11月生于唐山市。高中毕业于河北省首批重 点高中唐山市开滦二中,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从事“视觉信息处理”基 础理论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92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航天飞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工作,被授予“ 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 • 目前,进行细胞重建的理论研究。
•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 • 视野: 眼睛看到的范围。
-:
.齐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 • • •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重要感觉器官” (2)为什么说它“重要”呢?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 这种说明方法? • 有很强的说服力
主要作品
《仿生学漫话 》、《生物与仿生》、 《视觉与仿生学》 、《探索生物电 》 、《了解生命》(被国家科技部 、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推荐为“ 科普佳作”) 、《生命科学的明 天》、 《叩开生命之门---20世纪 生命科学进展 》、《生命大揭秘 》、《贝时璋传》
主要作品
• 科普文章 普通中学和中专语文课文《眼睛与 仿生学》、《一场耐人寻味的空战》和 《时间与生命》等科普文章近300篇。 获全国国防现代化征文一等奖、全 国晚报科学小品征文奖等。
-:
朗读第2自然段
• 1)这一段是怎样介绍眼睛的基本功能的? • 提示:先运用“综合”的方法,总的说 明眼睛的功能,然后用“分析”的方法, 按先后顺序说明为什么眼睛有这种功能。
-:
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 • • • 第一部分: ①眼睛的重要作用。 ②眼睛的基本功能。 ③眼睛在仿生学的意义。
-:
讨论:
-:
9.讨论:鹰眼功能特征的说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 用是什么?对仿生学有什么启示?
• 提示:①比较说明方法;②举数字说明 方法;更好地理解鹰眼功能;借助鹰眼 功能的启示,解决人眼所不能解决的难 题。虽然“电子鹰眼”和“鹰眼系统” 还是在受到启示阶段,但已给问题的解 决带来了希望。
-:
B
• 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复眼已成为人们极 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给了人们种种有益的启示。 • 问:空缺处应选用下面的哪一项呢? • A.复眼跟人眼、蛙眼、鹰眼的结构不同。 • B.复眼构造精巧,功能奇异。 • C.复眼是由几千至几万个独立小眼构成的。 • D.由于复眼的每个小眼都能看到东西。
-:
• (3)又说人眼与照相机相类似,又说人 眼与照相机不同,这不是矛盾吗? • 提示:人眼与照相机在光学系统上相似, 但人眼的视网膜与照相机的软片功能不 同。照相机的软片只能把像录下来,而 人眼的视网膜却能进行信息加工。
-:
• (4)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仿生学”有 什么启示呢? • 齐读:“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 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 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 价值。”
二、课文结构
1、(1─3段)概括说明研究各种不同构造的眼睛的意义。
人眼(4-5)
一般眼睛 蛙眼(6-8) 鹰眼(9) 象鼻虫(10-11) 复 眼
人造眼
电子蛙眼 电子鹰眼 地速计
2、(4─14) 研究情况 及成果。
蜜蜂(12-13) 偏光天文罗盘 蜻蜓、苍蝇(14) 复眼透镜
3、(15─16自然段)仿生学研究的意义、范围和任务,以 及发展重点。
-:
齐读第4、5段。讨论下面问题
• (1)照相机的发明算不算仿生学的内容? • 提示:不算。理由是:“(人眼)跟照 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 片上不同。”也就是说,照相机并没有 从人眼的“功能有特殊的地方”(见第3 段)得到启示去研制出来。
-:
• (2)文章用照相机这一事物有什么作用? • 提示:先点明人眼与照相机在光学系统 上类似,是类比说明,点明两者有可比 的条件。用照相机主要是说明人眼和它 不同,是比较说明。
-:
4)蛙眼在仿生学上有什么启示?
• 提示:用到雷达系统,可以准确地把预定要搜索的目 标同其他物体分开,同背景分开,提高雷达系统的抗 干扰能力,还可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
-:
(5)人眼和蛙眼的结构一样,为什么先讲人眼再讲蛙眼, 而不先讲蛙眼再讲人眼呢?
• A.因为“人为万物之灵”,按先主要后次要 来选材、组材。 • B.因为人们对照相机比较熟悉,而看过科教 片《保护青蛙》的人不多。 • C.因为人眼是人们最熟悉、印象最深的,读 者易于理解。 • D.这样能由浅入深地说明事物,又符合人们 的认识规律。 • C
-:
齐读第6~第8段,然后讨论下列 问题
• (1)蛙眼的功能特殊的地方是什么?
• 上面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
(3)对“就是靠这套本领,青蛙才能准确地捕食物和逃 避敌害,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万年之久”一句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具体数字说明青蛙生存时间的长久。 •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青蛙眼 睛的特殊功能。 • C.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青蛙的 眼睛的重大作用。 • D.以青蛙生活年代的久远,说明青蛙眼 睛机能的优异。 • D
• 本文的题目是《眼睛与仿生学》,从扣题来看,对并列短语作题 目的文章,应着重介绍两者的情况,现在只介绍“眼睛”,却不 介绍“仿生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 提示:“仿生学”“属于一门新兴边缘科学”,要具 体介绍并让读者懂得、理解,不是三言两语便成的, 如果过多介绍它,必然使文章又冗长又枯燥。文章并 非没有扣题,第3段的末尾两句其实已扣“仿生学”的 范畴,不过不用“仿生学”这一术语罢了。这样处理, 第一、第二部分衔接自然得多了。
主要作品
• 科普影作视品
《细胞重建》、《我们的眼睛》和 《动物的眼睛》3部科教片(编剧)。 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广电部(文化 部)优秀影片奖、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 金奖等。 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动画系列片《 千千问》的科学顾问。
一、解题
仿生学简介:
仿生学,就是研究和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设计并制造出新型仪器、机器,用来改造工程技术系 统的一门科学。-:ຫໍສະໝຸດ -:-:-:
-:
-:
-:
-:
-:
-:
-:
-:
三、说明顺序:
本文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由
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四、说明方法:
主要为举例子、作比较,还有下定义、列数字。
五、课后作业:
◆
书上一~五题;
-:
仿生学是一门新兴边缘科学,是在生物科学和技术 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它的研究重点是感觉仿生,本 文介绍的是它的一个分支——视觉仿生学。 本文主要介绍人和动物眼睛的结构功能,再到仿生 的启示,进而归结到仿生学的重要意义上。这样由浅 入深的使我们了解一门新兴的科学。
-:
解释词语
• 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能看 清。察:看到。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
学习目标:
• 1.指出文中各种眼睛的特点和仿生 价值; • 2.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 3.概述交错运用举例和比较两种说 明事物的方法.
-:
作者简介
• 王谷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物 理学家科普作家。 • 1940年11月生于唐山市。高中毕业于河北省首批重 点高中唐山市开滦二中,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从事“视觉信息处理”基 础理论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92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航天飞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工作,被授予“ 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 • 目前,进行细胞重建的理论研究。
•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 • 视野: 眼睛看到的范围。
-:
.齐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 • • •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重要感觉器官” (2)为什么说它“重要”呢?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 这种说明方法? • 有很强的说服力
主要作品
《仿生学漫话 》、《生物与仿生》、 《视觉与仿生学》 、《探索生物电 》 、《了解生命》(被国家科技部 、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推荐为“ 科普佳作”) 、《生命科学的明 天》、 《叩开生命之门---20世纪 生命科学进展 》、《生命大揭秘 》、《贝时璋传》
主要作品
• 科普文章 普通中学和中专语文课文《眼睛与 仿生学》、《一场耐人寻味的空战》和 《时间与生命》等科普文章近300篇。 获全国国防现代化征文一等奖、全 国晚报科学小品征文奖等。
-:
朗读第2自然段
• 1)这一段是怎样介绍眼睛的基本功能的? • 提示:先运用“综合”的方法,总的说 明眼睛的功能,然后用“分析”的方法, 按先后顺序说明为什么眼睛有这种功能。
-:
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 • • • 第一部分: ①眼睛的重要作用。 ②眼睛的基本功能。 ③眼睛在仿生学的意义。
-:
讨论:
-:
9.讨论:鹰眼功能特征的说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 用是什么?对仿生学有什么启示?
• 提示:①比较说明方法;②举数字说明 方法;更好地理解鹰眼功能;借助鹰眼 功能的启示,解决人眼所不能解决的难 题。虽然“电子鹰眼”和“鹰眼系统” 还是在受到启示阶段,但已给问题的解 决带来了希望。
-:
B
• 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复眼已成为人们极 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给了人们种种有益的启示。 • 问:空缺处应选用下面的哪一项呢? • A.复眼跟人眼、蛙眼、鹰眼的结构不同。 • B.复眼构造精巧,功能奇异。 • C.复眼是由几千至几万个独立小眼构成的。 • D.由于复眼的每个小眼都能看到东西。
-:
• (3)又说人眼与照相机相类似,又说人 眼与照相机不同,这不是矛盾吗? • 提示:人眼与照相机在光学系统上相似, 但人眼的视网膜与照相机的软片功能不 同。照相机的软片只能把像录下来,而 人眼的视网膜却能进行信息加工。
-:
• (4)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仿生学”有 什么启示呢? • 齐读:“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 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 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