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附译文北师大宁江附属中学xx——xx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问答题答案写在
答题纸上,选择题涂在机读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 __必然
4.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8.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9.“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1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1.某 __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

这位 __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12?????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结束了王权专制??????????????????????????君权收归议会
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3.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
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

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户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

不敢吼于再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5.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__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16.法国人克雷夫克在18世纪70年代写到:“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

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的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17.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8.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9.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20.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1.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2.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
23.《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4.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
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5.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6.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7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

按示例完成空格。

(3分
)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分)
27.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
问题:(6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4分)
28.(18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 __政府的权利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

??参议院有审讯
高二历史下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陈联旺审核:陈宝仙郑小玮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 __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

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为人民“解负”的具体表现及其起到的作用。

(4分)⑶材料二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6分
材料三 ??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
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⑷根据材料三、四,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材料五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⑸根据材料五,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

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意味着什么?(8分)
材料二(商鞅规定)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在脸上刺字),或者劓刑(割掉鼻子)。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三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荻(战国时期的大力士)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引自《战国策·韩策一》
⑵材料三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它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6分)
材料四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五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⑶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⑷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8分)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 __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 __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8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12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石所倡行诸新法,当时无不异议蠭起,而以青苗法为尤甚。

惟拟行新法之初,苏辙适任条例司检详文字,曾有说云:“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

然出纳之计,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礼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事多矣。


——摘编自邓广铭《青苗法之争议》
材料二引起最后争论的问题,是青苗贷款法。

时任河北安抚使韩琦认为,不可不知的是,每借进一笔钱,短短数月之后就要付出一分半的利息。

不论朝廷如何分辩,说贷款与民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百姓都不肯相信。

纵然阻止强迫贷款,要力行自愿贷款,并无实际用处,因为富户不肯借,穷人愿借,但无抵押。

他请朝廷中止新法。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1)据材料一分析青苗法推行引起异议的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中苏辙和韩琦对青苗法的态度。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青苗法。

(10分)
历史答题卡
1、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为人民“解负”的具体表现及其起到的作用。

(4分)
⑶材料二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6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⑸根据材料五,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6分) 2、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意味着什么?(8分)
⑵材料三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它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6分)
⑶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
⑷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8分) 3、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 __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8分)
高二历史下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陈联旺审核:陈宝仙郑小玮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 __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

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为人民“解负”的具体表现及其起到的作用。

(4分)
⑶材料二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6分
材料三 ??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
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⑷根据材料三、四,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材料五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⑸根据材料五,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

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意味着什么?(8分)
材料二(商鞅规定)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在脸上刺字),或者劓刑(割掉鼻子)。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三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荻(战国时期的大力士)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引自《战国策·韩策一》
⑵材料三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它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6分)
材料四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五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⑶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
⑷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8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