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合集下载

骨盆测量正常值教学内容

骨盆测量正常值教学内容

骨盆测量正常值骨盆外测量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

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

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8~31cm。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为18~20cm。

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

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8.5cm,即属正常。

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

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

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

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

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严格进行外阴消毒。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讲解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讲解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尹刚辉1、朱玲湘2、陈瑞松1、陆明1、吕志德1、闫慧博1、金大地11、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系【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成人志愿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相关性研究,探讨成人脊柱-骨盆的矢状面排列规律。

方法:拍摄成人志愿者脊柱全长片,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值,包括:胸椎后凸角(TK thoracic kyphosis)、胸腰段后凸角(TLK thoracolumbar kyphosis)、腰椎前凸角(LL lumbar lordosis)、骶骨倾斜角(SS sacral slope)、骨盆倾斜角(PT pelvic tilt)、骨盆指数(PI pelvic incidence)、各椎体间终板夹角(Intervertebral endplate angle)、矢状面垂轴(SVA sagittal vertical axis)、脊柱骶骨角(SSA spino-sacral angle)。

统计分析各参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检验各参数间相关性。

结果:总计入选111例,女56例,男55例,年龄37.22±10.77岁,身高164.68±7.72cm,体重60.83±10.83Kg。

LL-48.75±10.03°,TK36.03±7.34°,TLK6.40±7.43°,PT 11.18±6.59°,SS 33.57±7.64°,PI44.75±9.01°,SAV-2.66±22.79mm,SSA 127.32±8.98°。

LL与所有参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LL与TK、PI、SS、SSA负相关(r=),与TLK、SAV、PT正相关(r=)。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
(6)耻骨弓角度(angle of public arch):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两拇指间角度,为耻骨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2)髂嵴间径:(intercristal diamerter,IC):孕妇取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Michaelis rhomboid)上焦。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与骨盆厚薄相关,EC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intertuberal diameter,IT):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也可以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则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值﹤8㎝应加测出口后失状径;
(5)出口后失状径(posterior sagittal diameter of outlet):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中点,另一手放于骶骨尖端处,即可测得出口失状径值,正常值为8~9㎝。此值不小能弥补坐骨结节间径值稍小。出口后失状径值之和﹥15㎝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external):骨盆大小及其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的重要因素,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测量骨盆有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超声测量法
总结词
超声测量法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波对脊柱和骨盆进行扫描, 测量相关参数。
详细描述
超声测量法利用高频超声波对脊柱和骨盆进行无创检查,可以实时获取脊柱和骨盆的形 态结构信息。通过超声测量法可以测量脊柱和骨盆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对于评 估脊柱和骨盆的发育、畸形、病变等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测量法具有无创、无辐射、实
X光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X光可以观察到脊柱和骨盆的形态结构,从而测量相关参数。
详细描述
X光测量法是通过X光影像对脊柱和骨盆进行观察,测量相关参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提供脊柱和骨盆 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信息,包括骨性结构的长度、角度、位置等。X光测量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 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制定并推广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测量的
一致性和准确性。
培训和教育
02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的
认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0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骶骨高度异常的后果
骶髂关节紊乱
骶骨高度异常可能导致骶髂关节 紊乱,引起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下肢生物力学改变
骶骨高度异常可能改变下肢生物力 学,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负担, 引起关节磨损和疼痛。
坐骨神经痛
骶骨高度异常可能压迫坐骨神经, 引起臀部和下肢的疼痛和麻木。
05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的临床应用
诊断脊柱相关疾病
CT测量法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规范性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资质
操作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史和身体状况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操作结束后,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注意事项
04
操作记录必须详细、准确,便于后续查阅和评估
数据准确性
测量数据必须准确无误
01
测量数据必须与实际相符
02
合格:60-74分,操作基本正确,准确度一般
04
改进建议
01
增加评分标准细则,提高评分准确性
02
引入专家评分,提高评分权威性
03
定期更新评分标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04
加强评分反馈,提高评分效果
汇报人:刀客特万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02
测量数据必须经过校准
03
测量数据必须具有可重复性
04
测量数据必须具有可对比性
05
操作时间
测量时间:10分钟
评分时间:5分钟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分为四个等级
评分细则:每个操作步骤都有相应的分值,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
评分结果
评分等级
A
优秀:操作熟练,准确度高,无明显错误
B
良好:操作基本熟练,准确度较高,有小错误
04
测量骨盆入口斜径:测量骨盆入口斜径,记录数据
05
测量骨盆出口前后径:测量骨盆出口前后径,记录数据
06
测量骨盆出口横径:测量骨盆出口横径,记录数据
07
测量骨盆出口斜径:测量骨盆出口斜径,记录数据
08
计算骨盆各径线平均值:计算骨盆各径线的平均值,记录数据
09
评估骨盆类型:根据测量数据,评估骨盆类型,记录结果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

一、对角径的测量方法:对角径又称骶耻内径,指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应大于11.5厘米。

测置时让孕妇仰卧于平床上,两腿弯曲并用两手抱膝,使大腿贴近腹壁,俾使臀部抬高便于检查。

检查者戴手套,将中、食两指伸直轻缓地插入阴道,沿骶骨前面自下而上寻找骶岬,将指根部稍用力压向会阴。

正常骨盆的骶岬不能触及,表示对角径大于11.5厘米。

如能触及骶岬,则检查者的中指尖端应紧紧接触骶岬,而将食指紧接于耻骨联合下方,并用另一手的食指在该处作一标记,然后退出手指,测量标记至中指尖端的距离即为对角径的长度。

倘若检查者的手指较短(中指尖端至虎口处的长度不足11.5厘米者),可在中指未端套上一个软木塞制成的指套。

二、骨盆内测量:骨盆外侧量发现异常,应进行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11.5cm,骶岬突出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属扁平骨盆。

中骨盆平面狭窄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往往同时存在。

应测量骶骨前面弯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即骶棘韧带宽度)。

若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2横指,为中骨盆平面狭窄。

若坐骨结节间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及检查骶尾关节活动度,估计骨盆出口平面的狭窄程度。

若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骨盆的大小,是以各骨之间的距离--即骨盆径线大小来表示。

骨盆的大小与形态,因各人的身体发育情况、营养状况、遗传因素及种族差异而不同。

因此,在正常范围内骨盆各径线,其长短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各种种资料中描述的骨盆径线值,是许多正常骨盆的平均数值。

须测量下列各径:1。

髂棘间径(IS)仰卧,用骨盆测量尺测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23~25cm2。

髂嵴间径(IC)仰卧,测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正常值约25~28cm 髂棘及髂嵴间径起止点髂棘间径测量法骶耻外径(EC)产妇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讲解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讲解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尹刚辉1、朱玲湘2、陈瑞松1、陆明1、吕志德1、闫慧博1、金大地11、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系【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成人志愿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相关性研究,探讨成人脊柱-骨盆的矢状面排列规律。

方法:拍摄成人志愿者脊柱全长片,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值,包括:胸椎后凸角(TK thoracic kyphosis)、胸腰段后凸角(TLK thoracolumbar kyphosis)、腰椎前凸角(LL lumbar lordosis)、骶骨倾斜角(SS sacral slope)、骨盆倾斜角(PT pelvic tilt)、骨盆指数(PI pelvic incidence)、各椎体间终板夹角(Intervertebral endplate angle)、矢状面垂轴(SVA sagittal vertical axis)、脊柱骶骨角(SSA spino-sacral angle)。

统计分析各参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检验各参数间相关性。

结果:总计入选111例,女56例,男55例,年龄37.22±10.77岁,身高164.68±7.72cm,体重60.83±10.83Kg。

LL-48.75±10.03°,TK36.03±7.34°,TLK6.40±7.43°,PT 11.18±6.59°,SS 33.57±7.64°,PI44.75±9.01°,SAV-2.66±22.79mm,SSA 127.32±8.98°。

LL与所有参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LL与TK、PI、SS、SSA负相关(r=),与TLK、SAV、PT正相关(r=)。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数,PI并不随体位而改变,从而反 映 骨 盆 的 解 剖 位 置。PI值 在青春期结束前增 加,青 春 期 后 恒 定,同 时 在 成 人 个 体 间 骨 盆指数也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通 常 PI正 常 值 为 35°~85°[2]。 c)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指骨盆围绕股骨头前后旋 转的 角度(HA 至骶骨 终 板 中 点 连 线 与 纵 垂 线 夹 角,当 骶 骨 终 板 中点在 HA 后方为正 值,反 映 脊 柱 的 代 偿 能 力)。 在 退 变 过 程中,腰椎前凸逐渐 丢 失 从 而 使 躯 干 发 生 前 倾,而 人 体 为 维
实 用 骨 科 杂 志 第 25 卷 ,第 1 期 ,2019 年 1 月
· 51 ·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丁 一 ,杨 晋 才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朝 阳 医 院 骨 科 ,北 京 100020)
近年来,在评估 脊 柱 矢 状 位 平 衡 方 面,各 国 学 者 均 表 示 脊柱与骨盆矢状面形态与参数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
虽然 PI和 LL,SS和 LL 等存在正相关 性且该参数临床 应用广泛。但因 对 S1 终 板 显 示 不 清、骶 骨 圆 顶 化 及 重 度 退 变等患者进行评估时难以准确判断骶骨终板中点位置。与
此同时,国内外不同文献总结的相关回归系 数和常 数差异较
大 。 因 此 ,PI系 统 中 相 关 参 数 间 的 线 性 关 系 以 及 回 归 公 式 仍 存在争议。 1.2 骨盆半径参数系 统 1998 年 Jackson等 首 [7] 次 提 出 骨 盆半径(pelvicradius,PR)的概念,骨盆半径 技术是 矢状位平 衡测量重要可靠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其 常用参 数包括:a)骨 盆半径线指 HA 与骶骨后上角的连线。b)LL 指骨盆半径线 与 相 对 应 椎 体 上 终 板 切 线 夹 角 。c)骨 盆 角 (pelvicangle,PA) 指 HA 至骶骨后上角连线与铅垂线间的角度,类似于骨盆倾 斜角,骶 骨 终 板 中 点 在 HA 后 方 为 正 值,平 衡 稳 定 脊 柱 的 PRS1 为-3°~-33°[8]。d)腰椎前凸(T12~S1)和胸椎 后 凸 (T1~T12,T4~T12)Cobb角。e)总 腰 椎 - 骨 盆 前 凸 角 (PR T12)指 PR 线与 T12下 终 板 切 线 夹 角,平 衡 稳 定 脊 柱 的 PR T12为-70°~-100°。f)PRS1 是 PR 线 与 骶 骨 终 板 切 线 夹 角,为不随 体 位 改 变 的 解 剖 常 数,并 在 成 年 时 恒 定。PRS1 的增减会使 得 腰 椎 前 凸 产 生 相 应 改 变,但 目 前 尚 缺 乏 PR T12与 PRS1 相 关 性 的 研 究。g)T4 ~T12/T12 ~S1 的 Cobb 角 比 值 ,平 衡 稳 定 脊 柱 为 0.15~0.75[6]。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庄弘宇;万龙【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278例,均行负重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测量骨盆矢状位、脊柱解剖学矢状位、脊柱形态学矢状位相关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骨盆入射角为45.1° ±9.6°,骨盆倾斜角为10.3°±6.7°,骶骨倾斜角为34.8° ±7.8°;脊柱解剖学矢状位相关参数:腰椎前凸角为48.3° ±11.1°,胸椎后凸角为24.2° ±9.8°,颈椎前凸角为8.6° ±8.7°,脊柱矢状位平衡为(-18.9±29.5)mm;脊柱形态学矢状位相关参数:腰弯前凸角为49.0° ±11.1°,上腰弯前凸角为14.6° ±5.9°,下腰弯前凸角为34.5° ±7.9°,胸弯后凸角为32.1° ±9.7°,颈弯前凸角为8.5° ±8.7°,腰弯倾斜角为-5.5° ±4.3°.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腰弯前凸角、下腰弯前凸角、腰弯倾斜角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骶骨倾斜角与胸椎后凸角、腰弯前凸角、上腰弯前凸角、下腰弯前凸角、胸弯后凸角、颈弯前凸角、腰弯倾斜角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三者之间亦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其余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8(058)044【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矢状位平衡;脊柱;骨盆;影像学检查;成人【作者】庄弘宇;万龙【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5;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人体矢状位平衡是由骨盆和脊柱共同协调和维持的,但以往大部分研究仅关注脊柱的生理曲度,而忽略了骨盆对矢状位形态的影响[1]。

骨盆测量方法

骨盆测量方法

骨盆测量方法骨盆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不仅是支撑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承担着生殖、排泄、运动等多种功能。

因此,了解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对于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骨盆的测量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骨盆的结构和功能。

一、骨盆的结构骨盆是由骶骨、耻骨、坐骨、髋骨等骨头组成的。

其中,骶骨和耻骨位于前部,坐骨和髋骨位于后部。

骶骨和耻骨之间的部分称为耻骨联合,骶骨和坐骨之间的部分称为骶骨坐骨联合。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其中髂骨位于前部,耻骨和坐骨位于后部。

骨盆的结构复杂,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

二、骨盆的测量方法骨盆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接测量法、X线测量法、CT 测量法、MRI测量法等。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将骨盆取出后用直尺、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骨盆各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指标,但由于取出骨盆的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技术,因此不常用。

2、X线测量法X线测量法是通过拍摄骨盆的X线照片来测量骨盆各部分的长度、宽度、角度等指标。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但由于需要使用X线设备,因此对被测者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3、CT测量法CT测量法是通过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获取骨盆的三维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骨盆各部分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骨盆各项指标,且对被测者的辐射风险较小,因此在医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4、MRI测量法MRI测量法是通过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来获取骨盆的三维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骨盆各部分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骨盆各项指标,且对被测者的辐射风险为零,因此在医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三、骨盆测量的意义骨盆的测量对于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领域,骨盆的测量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骨盆相关的疾病,如髋关节疾病、盆腔炎症等。

在运动科学领域,骨盆的测量可以帮助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如跑步、跳跃、转体等运动。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编辑ppt
35
35
脊柱外科
结果2、在腰椎退行性侧凸的手术治疗中,为重建脊 柱整体矢状位平衡,除需要重建脊柱矢状位力线(尤 其是LL)外,还应重视骨盆形态参数的变化(尤其是 PT)。
编辑ppt
36
36
脊柱外科
远端固定椎(d5椎:(1)L5/S1椎问盘正常或轻度退变; (2)虽有L5/S1椎问盘退变,但有明显的骨赘形成; (3)排除腰骶交界区不稳; (4)排除腰骶交界区的倾斜。
编辑ppt
9
9
脊柱外科
脊柱冠状面失平衡:是指躯干相对于骨盆出现水平方向的位 移且不能通过身体姿势改变而纠正的躯 干失平衡状。
编辑ppt
10
10
脊柱外科
(三)骨盆参数
1、骨盆投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 PI):于S1上终板中点及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S1上终板垂线的夹角。
编辑ppt
37
37
脊柱外科
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nlmented vertebra.DIV)
S1椎:a)L;~S。滑脱; b)以往接受L5、S1椎板切除术; c)L5/S1中央管或椎间孔狭窄; d)椎体倾斜起于L5;
编辑ppt
38
38
脊柱外科
内固定节段选择 1、内固定至少应跨越侧凸弧形的顶点; 2、冠状面上内固定的终末端需维持在稳定椎体上(参照骶 骨中线); 3、L1.2属胸腰段移行区,应力集中,有继发性退变的可能, 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和融合向上延伸;
编辑ppt
11
11
脊柱外科
临床意义:PI值越大则通过骨盆后倾来代偿脊柱畸形的能力 也越强,PI值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矢状位失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

34
脊柱外科
结果1、影响脊柱整体矢状位形态的除腰椎前凸、胸 腰椎后凸、胸椎后凸等参数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如骨盆参数等。
35
脊柱外科
结果2、在腰椎退行性侧凸的手术治疗中,为重建脊
柱整体矢状位平衡,除需要重建脊柱矢状位力线(尤
其是LL)外,还应重视骨盆形态参数的变化(尤其是 PT)。
36
脊柱外科
S1的Cobb角; 说明:(后凸为正,前凸为负) (T12上终板和S1上终板垂线间的夹角?)
5
脊柱外科
4、矢状面垂直轴/平衡(sagittalvertical axis,SVA):S1
后上缘与经C7椎体中心所作的铅垂线的距离(铅垂线位于S1 后上缘前方为正值,位于后方盆生理力线各参数间的协调
干失平衡状。
10
脊柱外科
(三)骨盆参数
1、骨盆投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 PI):于S1上终板中点及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S1上终板垂线的夹角。
11
脊柱外科
临床意义:PI值越大则通过骨盆后倾来代偿脊柱畸形的能力
也越强,PI值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矢状位失平衡。
3
脊柱外科
1、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T5至T12的 Cobb角; 2、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T10至L2
的Cobb角;(T10上终板和L2下终板垂线间的夹角)
4
脊柱外科
3、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T12至
38
脊柱外科
内固定节段选择 1、内固定至少应跨越侧凸弧形的顶点; 2、冠状面上内固定的终末端需维持在稳定椎体上(参照骶 骨中线);

骨盆测量实操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骨盆测量实操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骨盆测量实操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骨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和分析个体的骨盆结构和相关参数。

准确的骨盆测量对于诊断疾病、观察发育和监测治疗进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骨盆测量实操标准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常用的测量设备以及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测量的具体步骤。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解释所得到的测量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正常范围内与异常情况下的骨盆测量结果,并分析可能影响这些结果解释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强调标准化骨盆测量实操的重要性,并解释它对提高诊断准确性与一致性、促进研究比较与数据共享以及临床规范推广与教育培训方面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描述骨盆测量实操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为医疗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培训者提供参考。

通过阐释骨盆测量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骨盆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并为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通过推广和应用标准化的骨盆测量实操,有助于促进整个领域的发展,并提高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段文字陈述了引言部分文章内容的概述、结构以及目的,让读者对接下来所要呈现的内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

2. 骨盆测量实操标准2.1 测量工具和方法骨盆测量是通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获取准确的骨盆尺寸数据。

测量工具通常包括测量尺、软尺、骨盆定位器等。

在选择和使用工具时,应确保其质量可靠,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

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进行测量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

在进行骨盆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选取合适的姿势和位置。

患者应该保持直立或仰卧位,并放松身体以避免肌肉张力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在选择位置时要确保骨盆处于自然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2.2 测量步骤和要点进行骨盆测量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让患者站立或仰卧于平坦的表面上,并将腿部伸直。

2. 确定正确的位置:确认正中线、耻骨联合等明显解剖结构并标记出来。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常用于评估客观指
标和疾病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1. 操作准确性:操作者在进行骨盆内外测量时,应按照标
准的操作流程进行,且操作准确无误。

2. 测量工具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直尺、软尺或
测量器。

确保测量工具的精度和准确性。

3. 测量位置确定:确定骨盆内外测量的准确位置,如骨盆
骶髂关节、骨盆入口或出口,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量姿势调整:确保被测者处于正确的测量姿势,如仰
卧位或站立位,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固定,以便进行准确
的测量。

5. 测量指标标定:根据具体测量指标,选择合适的参考标点,并进行标定。

例如,测量骨盆内径时,可选用耻骨联合为参考标点。

6. 测量数据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如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或疾病。

8. 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者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如骨盆解剖学、测量方法和解读等相关知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评分标准是常见的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操作者应按照标准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一文读懂常用的脊柱—骨盆参数(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脊柱在矢状面呈“S”形,上承头颅,下连骨盆,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不但扩大了躯干重心基底的面积,而且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具有缓冲震荡和力学传导的作用,是维持脊柱平衡的重要因素。

脊柱X线片相关参数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对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按照冠状面和矢状面二个层面对脊柱-骨盆的X线参数的测量及临床意义展开系统描述。

本篇章为您解析冠状面!01Cobb角常用于评估脊柱畸形的严重程度,如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等,临床上对其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量方法:脊柱侧弯站立位X线片上,侧弯头侧和尾侧倾斜角度最大的椎体,即Cobb角端椎(EndVertebrae,EV),沿上端椎的上终板和下端椎的下终板各画一条直线,两线的夹角或者其垂直线的交角,即Cobb角。

Cobb角度数的测量存在3°~5°的个体误差。

▲?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椎为T11,下端椎为L4,主弯为腰弯,Cobb 角约为47°02骶骨中垂线(CSVL)CSVL是分析脊柱侧弯最重要的一条线,堪称生命线,准确地画出并测量CSVL对脊柱侧弯手术方案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测量方法:经过S1上缘的中点垂直于水平地面方向向上的直线。

CSVL是有方向的,即由尾侧端指向头侧端,永远和水平地面垂直,当骶骨有倾斜时,CSVL和骶骨上缘并不垂直。

▲?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椎为T11,下端椎为L4,主弯为腰弯,Cobb 角约为47°,骶骨中垂线03颈7铅垂线(C7PL)C7PL是脊柱畸形冠状面测量与分析时非常重要的一条线,它与CSVL的位置关系用来定义冠状面是否有失平衡,当C7PL偏移CSVL左侧或右侧的垂直距离超过2cm时,即为冠状面失平衡。

测量方法:C7椎体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可位于CSVL的右侧、左侧或者与CSVL重叠。

骨盆测量的详细讲解

骨盆测量的详细讲解
展,使髂棘间径等于或大于髂嵴间径;坐骨外翻,坐骨结节间径变宽。
几种常见的狭窄骨盆
③漏斗骨盆 ▪ 骨盆入口各径线正常,但骨盆壁向内倾斜,使骨盆腔上大下小如
漏斗。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显狭窄。 ④畸形骨盆 ▪ 失去正常形态和对称性,常见于骨软化症、髋关节疾病、以及驼
背性骨盆等。
谢谢观看
骨盆外测量
骨盆内测量
▪ 可较直接地测知骨盆大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孕妇取 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润滑油,将示、 中二指轻轻伸入阴道。主要测量以下径线:
①对角径(diagonal conjugate, DC) 从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 距离,正常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 径的长度。测量时如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此径值>12cm。Βιβλιοθήκη 骨盆内测量骨盆内测量
②坐骨棘间径(bi-ischial diameter) 示、中二指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 估计其间的距离。正常约为10cm。
骨盆内测量
③坐骨切迹(incisura ischiadica) 代 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 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 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约 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 狭窄。
骨盆外测量
④骶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 EC)孕妇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 测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18~20cm。此径 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 外径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骨盆外测量
骨盆测量的 详细讲解
骨盆外测量
可间接地判断骨盆的大小和形态。主要测量以下几条径线:

骨盆测量知识点总结

骨盆测量知识点总结

骨盆测量知识点总结一、骨盆的解剖结构骨盆是由骶髂、坐骨和髂骨组成的,骨盆内有髂骨、耻骨和坐骨三条骨骼相连成环状,整个骨盆有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三个部分。

骨盆内是由骨盆膜和坐骨间盘构成的韧带将骶髂关节、髋关节和骨盆腔与脊柱连接在一起。

骨盆是人体最大的骨盆,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骨盆测量的方法1. 传统测量法传统测量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骨盆各个部位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来评估骨盆的形态和大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对测量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误差较大。

2. 影像测量法影像测量法主要是利用X射线、CT、MRI等影像技术对骨盆进行测量,可以直观地观察骨盆的解剖结构和形态,能够准确地获取骨盆的各项参数。

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3. 三维测量法三维测量法是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骨盆进行测量,可以精确地获取骨盆的各项参数,并且可以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骨盆的形态和大小。

三、骨盆测量的临床意义1. 评估骨盆畸形通过骨盆测量可以评估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发现和评估骨盆的畸形,对于骨盆畸形的矫正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评估骨盆功能骨盆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关节,其形态和大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骨盆测量可以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依据。

3. 临床诊断骨盆测量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骨盆测量可以评估骨盆的病变和损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骨盆测量的常见参数1. 骨盆宽度骨盆宽度是评估骨盆大小的重要参数,正常成年人的髂嵴间宽度为27-30cm,横径大于垂径。

2. 髋宽度髋宽度是评估骨盆大小的重要参数,正常成年人的髋宽度为10-12cm,男性稍大于女性。

3. 骨盆角度骨盆角度是评估骨盆前后倾斜角度的重要参数,正常成年人的骨盆前倾角度为10-15度。

4. 髋关节角度髋关节角度是评估髋关节的功能状态的重要参数,正常成年人的髋关节角度为120-135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以往接受L5、S1椎板切除术; c)L5/S1中央管或椎间孔狭窄; d)椎体倾斜起于L5;
38
脊柱外科
内固定节段选择 1、内固定至少应跨越侧凸弧形的顶点; 2、冠状面上内固定的终末端需维持在稳定椎体上(参照骶 骨中线); 3、L1.2属胸腰段移行区,应力集中,有继发性退变的可能, 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和融合向上延伸;
脊柱外科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测量与手术
1
(一)脊柱矢状位参数; (二)脊柱冠状位参数; (三)骨盆参数;
脊柱外科 2
脊柱外科
(一)脊柱矢状位参数 根据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标准口,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正常范围 为胸椎后凸角<50°、胸腰段后凸角<20°、腰椎前 凸角>40°。
7
脊柱外科
(二)脊柱冠状位参数 根据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标准口,脊柱冠状位位参数的正常范 围为冠状面Cobb角、顶椎位移(AVT)、脊柱冠状面 平衡(CVA);
8
脊柱外科
①冠状面Cobb角; ②顶椎位移(apical vertebra translation,AVT):顶椎的 中心点与骶骨中垂线问的距离,以正值表示; ③脊柱冠状面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C7铅垂 线与骶骨中垂线间的距离,以正值表示。
3
脊柱外科
1、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T5至T12的 Cobb角; 2、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T10至L2 的Cobb角;(T10上终板和L2下终板垂线间的夹角)
4
脊柱外科
3、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T12至 S1的Cobb角; 说明:(后凸为正,前凸为负) (T12上终板和S1上终板垂线间的夹角?)
脊柱外科
3、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于S1上终板中点及双侧 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作一直线,该线与铅垂线的夹角;小于 25°。
14
脊柱外科 15
脊柱外科
内固定及脊柱融合: 1、侧凸引起的顽固性神经根性疼痛; 2、腰弯>40或为短而锐的侧凸,目的为防止其进一 步加重; 3、防止明显的额状而旋转及侧方滑移>3mm的侧凸
5
脊柱外科
4、矢状面垂直轴/平衡(sagittalvertical axis,SVA):S1 后上缘与经C7椎体中心所作的铅垂线的距离(铅垂线位于S1 后上缘前方为正值,位于后方为负值)。
6
脊柱外科
5、矢状面失平衡:是指脊柱骨盆生理力线各参数间的协调 性丧失,脊柱无法站立位正立。 *矢状位失平衡为SVA超过士50mm。 2.5cm
脊柱外科
-2°
23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4
术后 第一次
脊柱外科
36°
24
术后1年:腰椎后凸角丢失
脊柱外科
25
病例4:刘功艾(术前)
脊柱外科
26
术后
脊柱外科
27
病例5:王芳球(术前)
脊柱外科
15°
28
术后
脊柱外科
41°
29
前)
脊柱外科
病例6:易菊英(术
-1°
30
9
脊柱外科
脊柱冠状面失平衡:是指躯干相对于骨盆出现水平方向的位 移且不能通过身体姿势改变而纠正的躯 干失平衡状。
10
(三)骨盆参数
脊柱外科
1、骨盆投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 PI):于S1上终板中点及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S1上终板垂线的夹角。
34
脊柱外科
结果1、影响脊柱整体矢状位形态的除腰椎前凸、胸 腰椎后凸、胸椎后凸等参数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如骨盆参数等。
35
脊柱外科
结果2、在腰椎退行性侧凸的手术治疗中,为重建脊 柱整体矢状位平衡,除需要重建脊柱矢状位力线(尤 其是LL)外,还应重视骨盆形态参数的变化(尤其是 PT)。
36
脊柱外科
39
脊柱外科
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nlmented vertebra.DIV) S1椎:(1)L5/S1滑脱;
(2)既往曾有L5、S1椎板切除; (3)腰椎管狭窄需行椎板切除; (4)重度L5/S1椎间盘退变; (5)L5倾斜角大于>15°。
40
脊柱外科
手术矫正 范围:SVA≤5~6cm,TK=40°~60°,LL=45°~60°,
PI=40°~60°,PT=12°~25°,SS=30°~45°
41
脊柱外科 42
脊柱外科
I a型,腰椎前凸代偿良好,代偿能力较大.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 ≥10°:
I b型,腰椎前凸失代偿,腰椎前凸角一胸椎后凸角≤10° II a型,腰椎前凸代偿,但代偿能力有限; II b型,腰椎前凸失代偿,易发生神经功能损害; Ⅲa型.胸椎后凸减小、代偿,平背畸形; Ⅲb型,躯干前倾.后伸颈椎。 IVa型,全脊柱后凸,但畸形程度轻,处于平衡状态; IVb型:常见,脊柱呈“C”型,矢状位处于明显失平衡状态。
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nlmented vertebra.DIV) L5椎:(1)L5/S1椎问盘正常或轻度退变;
(2)虽有L5/S1椎问盘退变,但有明显的骨赘形成; (3)排除腰骶交界区不稳; (4)排除腰骶交界区的倾斜。
37
脊柱外科
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nlmented vertebra.DIV) S1椎:a)L;~S。滑脱;
脊柱外科
术后
23°
31
病例7:廖小外科
术后
33°
33
脊柱外科
内固定及脊柱融合: 1、侧凸引起的顽固性神经根性疼痛; 2、腰弯>40°或为短而锐的侧凸,目的为防止其进
一步加重; 3、防止明显的额状而旋转及侧方滑移>3mm的侧凸 进展; 4、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平衡。
进展; 4、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平衡。
16
手术目的:
1、神经减压; 2、重建脊柱平衡与稳定。
脊柱外科 17
脊柱外科
病例(一):彭菊君(术前)

18
术后
22°
脊柱外科
19
病例2:唐娥秀(术前)
脊柱外科
-44°
20
术后第一次复查
脊柱外科
42°
21
术后1年
脊柱外科
22
病例3:廖秀花(术前)
11
脊柱外科
临床意义:PI值越大则通过骨盆后倾来代偿脊柱畸形的能力 也越强,PI值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矢状位失平衡。
12
脊柱外科
2、骶骨倾斜角/骶骨角(sacral slope,SS): 为S1上终板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决定了腰椎前凸下弧进而 影响了腰椎前凸的代偿能力进而影响了脊柱整体的平衡性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