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房肿块:
– 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 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呈条索状,有触痛, 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推动,腋窝LN不肿 大。
乳头溢液:
– 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浆液性。
23/70
诊断与治疗
诊断:
– 诊断不难。少数(约2~3%)恶变,应3月复查。
治疗:
– 对症治疗。 – 胸罩托起乳房; – 中药小金丹、消遥散、5%碘化钾。 – 必要时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 – 激素:雄激素软化结节,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
可挤捏、提拉矫正(个别需手术矫正)。 哺乳期: ➢ 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觉。 ➢ 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借吸乳器
或按摩排空乳汁。 ➢ 哺乳后清洗乳头。 ➢ 及时治疗乳头破损或破裂。 ➢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并治疗口腔炎症。
20/70
乳腺囊性增生病
25~45岁女性 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 正常结构的紊乱。 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不统一。 西方学者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 我国囊性改变少见,以腺体增生为主, 故多称“乳腺增生症”。 世界卫生组织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 良”。
13/70
治疗
未形成脓肿期: 患乳暂停哺乳; 促使乳汁排出。 局部理疗、热敷; 水肿明显用25%硫酸镁湿热敷。 局部封闭:青霉素、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全身抗感染:应用抗生素。 中医药: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
15/70ຫໍສະໝຸດ 乳房脓肿1.表浅脓肿 2.乳晕下脓肿 3.深部脓肿 4.乳房后脓肿
16/70
4/70
乳腺的生长发育的调节
垂体前叶→乳腺促激素→乳房; 卵巢和肾上腺→雌激素→乳房。 ➢ 妊娠、哺乳:胎盘→雌激素→。 ➢ 脑垂体→催乳素→乳腺增生, 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 ❖ 哺乳后,乳腺退化而相对静止。 ❖ 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呈 周期性变化。
6/70
乳房检查:一般检查
视诊:
外形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位置和外形一般是对称 的。肿瘤侵犯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而产生相应 的皮肤点状凹陷(酒窝征)。观察皮肤凹陷时取坐位, 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前俯上半身或抬高整个乳房时更 为明显。
脓肿形成期治疗
切开引流,排出积脓。 切开引流注意事项: 切口应放射状切开; 深部或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炎症明显未见波动,不消极等待,应穿刺。 脓肿切开后,用手指深入脓腔,分离间隔。 在脓腔的最低部位,作对口引流。
17/70
乳房脓肿的切口
18/70
11/70
急性乳房炎acute mastitis
初产妇,产后3~4周。
一、病因
乳汁淤积: 细菌侵入: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2/70
临床表现
初期乳房肿胀剧痛; 压痛性硬块,表面红热; 可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WBC明显增高及核左移。 肿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脓肿可波动, 深部脓肿需穿刺。 并发全身性感染。
工作和生活时才用。用法:月经前一周口服甲基睾 丸素,5mg tid;肌注丙酸睾丸酮,25mg qd×3~ 4d 。
终止乳汁分泌
乳汁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停止哺乳, 会导致乳汁淤积并影响婴儿正常营养; 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时考虑。 终止乳汁分泌的方法: 炒麦芽:60克,煎服,qd×2~3d; 乙烯雌酚:1~2mg,tid×2~3d; 苯甲酸雌二醇: 2mg肌注,每日1次。
19/70
预防
妊娠后期(尤初产妇): ➢ 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两侧乳头;如乳头内陷,
乳腺外科
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病 乳腺肿瘤
2/70
解剖生理概要
正常乳腺的矢状切面图示乳 腺与胸壁和胸廓肋骨间的关 系 1.乳腺组织 2.乳腺后脂肪 3.乳腺皮下脂肪 4.Cooper氏韧带 5.深筋膜下的脂肪和胸肌层。
3/70
乳房淋巴输出途径
大部分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结; 上部淋巴→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内侧淋巴→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 结; 一侧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对侧; 乳房深部淋巴→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淋巴 管→肝脏。
10/70
细胞病理学检查
乳头溢液:
➢ 溢液涂片寻找癌细胞。 ➢ 鲜红色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乳管内癌; ➢ 棕褐色溢液:血液阻于乳管内,见于有乳管阻塞的
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房囊性增生病。 ➢ 黄色或草绿色溢液:乳房囊性增生,偶见乳癌。 ➢ 乳样溢液: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囊性增生病。
针吸细胞学和活组织切片检查。
正确触诊:以手掌依内上、外上(包括尾部)、 外下、内下、中央(乳头、乳晕)循序扪按乳 房。忌用手指抓捏乳房。 乳房肿块:应注意其大小、位置、数目、质地、 有否压痛、外形是否整齐、边缘是否清楚、 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如皮肤、胸大肌 等是否粘连等情况。扪查肿块是否与深部组 织粘连,采用胸大肌收缩试验:嘱患者以患侧 上肢用力叉腰,以紧张胸大肌。 腋窝淋巴结:右手扪查左腋,左手扪查右腋。
21/70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
病理:
➢ 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于腺管周围并形成囊肿; ➢ 腺管内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 尚有小叶实质增生。
22/70
临床表现
突出表现: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乳房胀痛:
– 具有周期性特点,月经周期。
8/70
特殊检查
物理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钼靶X线摄影和干(硒)板静电摄影。 ➢用于乳癌的普查。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发现小癌灶。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行乳腺导管X线造影。 超声检查: ➢B超判断肿块为实性或囊性。
9/70
物理影像学检查
热图检查: ➢显示体表温度分布。 ➢液晶热图、红外线热图。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透照摄影仪 ➢计算机辅助红外扫描仪 ➢红外光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较强 ➢乳癌血管增粗 ➢普查恶性肿瘤常用方法。
乳头:正常乳房的乳头双侧对称,其方向指向前方并 略向外下。非哺乳期乳头糜烂脱屑,乳晕周围湿疹, 是湿疹样癌(Paget病)。
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广泛发红、充血水肿警 惕炎性乳癌。癌细胞侵入乳房浅表淋巴管引起癌性 栓塞,可导致淋巴水肿而使乳房皮肤呈现“桔皮样” 改变。
7/70
触诊:有无肿块、淋巴肿大
– 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 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呈条索状,有触痛, 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推动,腋窝LN不肿 大。
乳头溢液:
– 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浆液性。
23/70
诊断与治疗
诊断:
– 诊断不难。少数(约2~3%)恶变,应3月复查。
治疗:
– 对症治疗。 – 胸罩托起乳房; – 中药小金丹、消遥散、5%碘化钾。 – 必要时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 – 激素:雄激素软化结节,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
可挤捏、提拉矫正(个别需手术矫正)。 哺乳期: ➢ 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觉。 ➢ 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借吸乳器
或按摩排空乳汁。 ➢ 哺乳后清洗乳头。 ➢ 及时治疗乳头破损或破裂。 ➢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并治疗口腔炎症。
20/70
乳腺囊性增生病
25~45岁女性 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 正常结构的紊乱。 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不统一。 西方学者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 我国囊性改变少见,以腺体增生为主, 故多称“乳腺增生症”。 世界卫生组织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 良”。
13/70
治疗
未形成脓肿期: 患乳暂停哺乳; 促使乳汁排出。 局部理疗、热敷; 水肿明显用25%硫酸镁湿热敷。 局部封闭:青霉素、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全身抗感染:应用抗生素。 中医药: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
15/70ຫໍສະໝຸດ 乳房脓肿1.表浅脓肿 2.乳晕下脓肿 3.深部脓肿 4.乳房后脓肿
16/70
4/70
乳腺的生长发育的调节
垂体前叶→乳腺促激素→乳房; 卵巢和肾上腺→雌激素→乳房。 ➢ 妊娠、哺乳:胎盘→雌激素→。 ➢ 脑垂体→催乳素→乳腺增生, 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 ❖ 哺乳后,乳腺退化而相对静止。 ❖ 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呈 周期性变化。
6/70
乳房检查:一般检查
视诊:
外形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位置和外形一般是对称 的。肿瘤侵犯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而产生相应 的皮肤点状凹陷(酒窝征)。观察皮肤凹陷时取坐位, 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前俯上半身或抬高整个乳房时更 为明显。
脓肿形成期治疗
切开引流,排出积脓。 切开引流注意事项: 切口应放射状切开; 深部或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炎症明显未见波动,不消极等待,应穿刺。 脓肿切开后,用手指深入脓腔,分离间隔。 在脓腔的最低部位,作对口引流。
17/70
乳房脓肿的切口
18/70
11/70
急性乳房炎acute mastitis
初产妇,产后3~4周。
一、病因
乳汁淤积: 细菌侵入: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2/70
临床表现
初期乳房肿胀剧痛; 压痛性硬块,表面红热; 可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WBC明显增高及核左移。 肿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脓肿可波动, 深部脓肿需穿刺。 并发全身性感染。
工作和生活时才用。用法:月经前一周口服甲基睾 丸素,5mg tid;肌注丙酸睾丸酮,25mg qd×3~ 4d 。
终止乳汁分泌
乳汁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停止哺乳, 会导致乳汁淤积并影响婴儿正常营养; 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时考虑。 终止乳汁分泌的方法: 炒麦芽:60克,煎服,qd×2~3d; 乙烯雌酚:1~2mg,tid×2~3d; 苯甲酸雌二醇: 2mg肌注,每日1次。
19/70
预防
妊娠后期(尤初产妇): ➢ 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两侧乳头;如乳头内陷,
乳腺外科
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病 乳腺肿瘤
2/70
解剖生理概要
正常乳腺的矢状切面图示乳 腺与胸壁和胸廓肋骨间的关 系 1.乳腺组织 2.乳腺后脂肪 3.乳腺皮下脂肪 4.Cooper氏韧带 5.深筋膜下的脂肪和胸肌层。
3/70
乳房淋巴输出途径
大部分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结; 上部淋巴→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内侧淋巴→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 结; 一侧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对侧; 乳房深部淋巴→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淋巴 管→肝脏。
10/70
细胞病理学检查
乳头溢液:
➢ 溢液涂片寻找癌细胞。 ➢ 鲜红色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乳管内癌; ➢ 棕褐色溢液:血液阻于乳管内,见于有乳管阻塞的
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房囊性增生病。 ➢ 黄色或草绿色溢液:乳房囊性增生,偶见乳癌。 ➢ 乳样溢液: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囊性增生病。
针吸细胞学和活组织切片检查。
正确触诊:以手掌依内上、外上(包括尾部)、 外下、内下、中央(乳头、乳晕)循序扪按乳 房。忌用手指抓捏乳房。 乳房肿块:应注意其大小、位置、数目、质地、 有否压痛、外形是否整齐、边缘是否清楚、 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如皮肤、胸大肌 等是否粘连等情况。扪查肿块是否与深部组 织粘连,采用胸大肌收缩试验:嘱患者以患侧 上肢用力叉腰,以紧张胸大肌。 腋窝淋巴结:右手扪查左腋,左手扪查右腋。
21/70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
病理:
➢ 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于腺管周围并形成囊肿; ➢ 腺管内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 尚有小叶实质增生。
22/70
临床表现
突出表现: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乳房胀痛:
– 具有周期性特点,月经周期。
8/70
特殊检查
物理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钼靶X线摄影和干(硒)板静电摄影。 ➢用于乳癌的普查。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发现小癌灶。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行乳腺导管X线造影。 超声检查: ➢B超判断肿块为实性或囊性。
9/70
物理影像学检查
热图检查: ➢显示体表温度分布。 ➢液晶热图、红外线热图。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透照摄影仪 ➢计算机辅助红外扫描仪 ➢红外光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较强 ➢乳癌血管增粗 ➢普查恶性肿瘤常用方法。
乳头:正常乳房的乳头双侧对称,其方向指向前方并 略向外下。非哺乳期乳头糜烂脱屑,乳晕周围湿疹, 是湿疹样癌(Paget病)。
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广泛发红、充血水肿警 惕炎性乳癌。癌细胞侵入乳房浅表淋巴管引起癌性 栓塞,可导致淋巴水肿而使乳房皮肤呈现“桔皮样” 改变。
7/70
触诊:有无肿块、淋巴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