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中医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博中医真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入学考试中医内科学(基础篇,代码2010)真题回忆一,名词解释:1,木曰曲直;2,五行胜复;3,血虚生风;4,阴脉之海;5,津血同源;二,填空:

1,宗气功能()()();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治疗()症,内经称其();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4,两胁疼痛多是()疾病,缺盆中痛常是()病;

5,()和()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三,多选:

四,简答题:

1,营、卫二气的异同;

2,冲脉与女子月经、孕育有何联系?

3,何谓“燥易伤肺”

4,胆为何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5,痰饮的形成;

6,中医治则中“标”、“本”的含义?

五,问答题:

1,“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二者如何理解有何临床意义

2,督脉循行,功能;

3,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三种体质的特点;

4,从生理、病理如何理解“肾主二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A卷

填空 2*10

中医的两个特点

管子·乘马: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心的生理功能

胆的生理功能

足三阴走行

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

阴阳体质最早见于灵枢·通天

气的四种运动形式

五脏化五气,以生怒喜悲忧恐

人体组织中属阳的

名解 3*10

脾主运化

风邪

风性主动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肾在志为恐

阴盛格阳

肝气郁结

扶正

正治

实证

问答 10*4 300字

心为君主之官

十二经脉交接

血的生理功能

肺的病机

思考 10*1 500字

中医病机和症候和现代研究的例子和看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A卷

名解2*10

悬饮

尿浊

关格

瘴疟

内生五气

时行感冒

疫毒痢

厥证

痿证

颤证

简述 5*8

痹证的病理变化

疟疾治疗原则

痢疾的治疗禁忌

疫毒痢疾的治法方药

眩晕痰湿中阻治法方药

消渴的并发症

反胃和呕吐鉴别

积聚鉴别

病例20*1

心悸痰热扰心

论述20*1

肺脾肾在虚劳治疗的作用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

一,名解20分:时行感冒,热淋,休息痢,忘记了一个。

二,问答题:

1.从肝论治肺系疾病,举出3个病症。

2.归脾汤运用于哪些内科疾病,举出3个病症的主症特点。三,病例分析20分:胃痞肝郁气滞证。

2016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

中基:

一、简答

1.何为五神,说说五神与五脏的关系

2.

3.

二论述一个13分

1.心主血脉

2.津液代谢与那些脏腑相关

中诊

一、填空

1五轮学说,黑睛属肾为水轮,,,,,(白睛属肺),为气轮2,<古书>曰:(),俗称上热下寒喉痹,,,,,

3,,,,,高出皮肤,扶之碍手,为(),

4. 小儿指纹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危重,,,

名词:假神;气不摄血;解颅;还有2个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

1.结、促、代脉的鉴别

2如何通过舌诊来判断病邪性质,转归,举例说明

三,论述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在临床特点,病机,及发展关系上的联系2.临床特点,病理转归,病机上肝肾阴虚和肺肾阴虚上的异同

天津中医药大学基础课金匮要略试题

仲景论治虚劳的特点?如何理解

脏躁与百合病的异同

狐惑病的因机证治

表里同病的治则

从肾气丸的使用情况来分析中医治则

对见肝之病的理解

妇科病病因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脑为海,督脉为海。

2.阴在内,。阳在外,。

3.头为之府,脑为之府。

4.气为血之,血为气之。

5.善补阳者,必于求阳,则。

6.逆治定义。

7.肺主气,主要表现在和。

8.肝之所胜为,肺之所不胜为。

9.足三阴经从走。

10.按经脉流注顺序,胃经之前是,脾经之后是。

11.体质因素决定病邪的和。

12.悲则气,惊则气。

13.疾病的发生与正、邪气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

1.食复

2.通因通用

3.刚脏

4.壮火

5.湿性黏滞

6.伏而后发

7.气随血脱

8.心肾不交

三、简答

1.痰饮的致病特点

2.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3.肺气肃降体现在哪些方面

4.火热之邪为何耗气

5.复发的基本条件和病因

6.从阴阳互济论调补阴阳

四、论述

1.瘀血的形成、致病特点及症状特点

2.肝与脾、肝与肾的关系

五、分析

气虚血瘀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